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兴仁3~5月份经常性干旱的情况,引进玉米双垄面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栽培技术进行试验,解决播种时土壤水份不足的难题.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双垄面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栽培措施下玉米产量最高,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2.
阴山北麓旱作区垄沟集雨种植增产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改善旱作农田水分状况,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WUE),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在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对垄沟集雨栽培措施下食用向日葵和马铃薯的土壤水热及作物生长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试验不同处理距地表10 cm地温变化基本上在整个生育期一直表现为:垄膜沟植>起垄沟植>垄作>平作;向日葵试验在6月中旬前不同处理距地表10 cm地温表现为:垄膜沟植>垄作>起垄沟植>平作,而到6月下旬至8月上旬起垄沟植处理温度高于垄作,表现为:垄膜沟植>起垄沟植>垄作>平作,8月中旬至9月上旬起垄沟植温度最高,表现为:起垄沟植>垄膜沟植>垄作>平作,9月中下旬又表现为:垄膜沟植>起垄沟植>垄作>平作。整个生育期,向日葵采用垄膜沟植、垄作和起垄沟植较平作积温分别增加了162.6℃?d、35.8℃?d和80.6℃?d,而马铃薯分别增加了228.7℃?d、48.6℃?d和58.7℃?d。不同作物叶面积指数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向日葵叶面积指数最高值出现在播种后100天左右,马铃薯出现在播种后90天左右,整个生育期向日葵叶面积指数大小顺序基本表现为:垄膜沟植>起垄沟植>垄作>平作,而马铃薯在播种后90天之前,叶面积指数大小顺序基本表现为:垄膜沟植>起垄沟植>平作>垄作,之后垄膜沟植叶面积指数下降明显,在收获前15天左右不同处理叶面积指数大小顺序基本表现为:起垄沟植>垄作>平作>垄膜沟植。向日葵和马铃薯增产趋势表现为:垄膜沟植>起垄沟植>垄作>平作。向日葵和马铃薯生育期耗水量均表现为:垄膜沟植<起垄沟植<垄作<平作,WUE变化趋势相同,均表现为:垄膜沟植>起垄沟植>垄作>平作。  相似文献   

3.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旱地籽瓜不同覆膜模式的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与其他覆膜方式相比,秋季全膜覆盖垄上沟播和顶凌全膜覆盖垄上沟播栽培模式,能显著地增加播前和籽瓜生长前期土壤水分含量,解决了籽瓜因春旱无法播种、出苗的难题。籽瓜播前至伸蔓期,秋季全膜垄上沟播、顶凌全膜垄上沟播、播前全膜垄上沟播方式的0~20cm土壤含水量较对照播前半膜平铺分别提高4.1~5.4个百分点、3.1~4.4个百分点和0~2.5个百分点;1m土壤贮水量较播前半膜平铺分别增加40.0~50.8mm、30.2~40.1mm和0~22.4mm;能大幅度提高农田降水利用率和籽瓜水分利用效率,有效地解决了年降水150~300mm的干旱、半干旱偏旱区不铺砂种植籽瓜的问题。秋季全膜覆盖垄上沟播、顶凌全膜覆盖垄上沟播和播前全膜覆盖垄上沟播降水利用率分别较播前半膜平铺提高18.9个百分点、14.2个百分点和6.2个百分点,籽瓜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播前半膜平铺增加2.51kg/mm.hm2、1.66kg/mm.hm2和1.42kg/mm.hm2。全膜覆盖垄上沟播技术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王娟 《中国种业》2020,(5):53-57
为探明半干旱区全膜覆盖垄上微沟种植对土壤水分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以马铃薯品种陇薯10号为试材,采用全膜覆盖垄播和全膜覆盖垄上微沟播种植方式,研究了两种种植方式下种植密度分别为45000株/hm~2、52500株/hm~2、60000株/hm~2、67500株/hm~2时马铃薯生育期、生长指标、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结果表明,全膜覆盖垄播和全膜覆盖垄上微沟播两种种植模式对马铃薯生育期、主茎数、分枝数、株高无明显影响。全膜覆盖垄上微沟播水分利用效率高于全膜覆盖垄播6.5kg/hm~2·mm,产量比全膜覆盖垄播平均增产8.5%,两种种植模式下种植密度以60000株/hm~2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沟垄集雨技术正在逐渐成为我国旱区作物增产的重要措施。简要概述了沟垄集雨技术的概念,综合目前的研究进展,从集雨、保墒和用水三个环节总结了影响沟垄集雨技术效果的因素,分析了沟垄集雨栽培技术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最后,展望了沟垄集雨技术在旱作马铃薯生产中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在大旱之年,如何确保玉米不减产,是云南省各级农业行政、技术部门当今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以为,玉米膜侧沟种垄盖栽培技术,节水效果明显,省工省力,是最有推广潜力的玉米栽培技术。 玉米膜侧沟种垄盖栽培技术,就是把90厘米地膜覆盖在两行(宽窄行)玉米之间的垄背上,玉米以40厘米的行距、35厘米的塘距播种,每塘保留两粒玉米播在地膜两侧垄沟里。由于该项栽培技术具有膜内栽培相似的增温保墒、抗旱抗倒、改善田间通风通光等优点,所以能促进玉米生长发育,达到抗旱节水、增产增收的目的,同时节省了其他地膜覆盖技术要求的破膜、揭苗、压土等工时投入,也方便后期的追肥操作。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高寒地区油菜垄膜沟植技术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继发  彭冬梅 《作物杂志》2007,23(4):102-103
垄膜沟植具有增温、保墒、保肥、通风透光等作用。青海省不同海拔高度的高寒地区进行了连续3年的油菜垄膜沟植技术与普通播种方式比较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旱地食用向日葵双垄覆盖集雨沟播技术效益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膜双垄覆盖沟播栽培技术在旱作农业上应用,从根本上解决了土壤水分无效蒸发的问题,但不同时期不同覆膜方式其产量效益不同。试验验证了全膜双垄覆盖和半膜常规覆盖及不同时期覆膜使食用向日葵增产效果显著,各产量之间差异显著,其顺序是秋季全膜增产效率(效益)>早春全膜>播前全膜>秋季半膜>早春半膜>播前半膜。  相似文献   

9.
微垄膜侧沟播对夏播谷子根系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夏播谷子80%以上种植于旱地、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微垄膜侧沟播对谷子根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垄膜侧沟播对谷子根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微垄膜侧沟播的总根长、总表面积、总体积、根尖数、根直径均显著高于对照,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4.63%、21.59%、31.59%、11.44%、12.39%。产量增加44.59%,产量与根长、总表面积、总体积、根尖数、根干物重、根直径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发达的根系是微垄膜侧沟播技术增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
垄覆膜沟植播种,是利用复式铺膜播种机,把开沟、起垄、铺膜、化肥侧位深施、膜际沟播、覆土、镇压等多项先进技术组合在一起的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11.
以当地主栽品种“新大坪”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了平畦不覆膜(CK)、平畦覆膜(T1)、全膜垄播(T2)、全膜沟播(T3)、半膜垄播(T4)、半膜沟播(T5) 6 种栽培模式对连作马铃薯土壤酶活性、理化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沟垄覆膜栽培可不同程度提高马铃薯连作田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其中 T2 对 3 种酶活性的提高效果最为显著;沟垄覆膜可降低土壤 pH,从而改善马铃薯根际土壤的理化性状,且以 T2 对土壤化学性质的改善最为明显,沟垄覆膜可不同程度提高土壤电导率;此外,沟垄覆膜栽培还可以显著提高马铃薯块茎的产量,其中T2 增产幅度最高可达 75%。本研究以期为半干旱地区马铃薯连作障碍的克服及提高马铃薯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樊丽琴  李磊  吴霞 《作物杂志》2019,35(6):127-146
为了探究油葵不同种植方式对盐碱地土壤水、热、盐分布状况的影响,以平播(T1)为对照,开展了半膜平播(T2)、半膜平播+膜间覆秸秆(T3)、起垄沟播(T4)、起垄沟播+沟覆秸秆(T5)、垄膜沟播(T6)、垄膜沟播+沟覆秸秆(T7)等6种种植方式对油葵田土壤温度、水分和电导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种植方式均提高了早上7:00时5cm深度的土温,但油葵花期土壤增温效果明显弱于苗期,垄膜沟播种植方式更有利于减缓地 表5cm深度土温的剧烈变化。与对照相比,在油葵苗期,T7和T6的0~2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分别提高了6.30%和5.01%,20~40cm土层分别提高了6.00%和3.38%,在油葵开花期,土壤含水率较对照提高幅度有所降低。与播种前0~20cm土层土壤电导率相比,T6在苗期和开花期均有所下降,其中开花期下降了33.81%,T7在苗期略有增加,在开花期则略有下降,其他处理在苗期增加幅度较大。因此,在银北灌区油葵生产中,垄膜沟播是一种适宜的油葵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3.
旱作小麦不同地膜覆盖对土壤水分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旱地小麦实现高产稳产的一项突皮性措施;在多种地膜覆盖栽培模式中,以夏闲期采用微型聚水两元覆盖或微型聚水地膜覆盖的聚水、保墒、增产效果最好;起垄覆膜沟播栽培技术是实现旱地小麦高产稳产的最佳模式选择;运用微型聚水地膜覆盖技术,会使陕西渭北原区及类似地区夏闲地高效利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4.
沟垄集雨栽培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沟播,垄作、平作3种种植方式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其最终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土壤垄作和沟播较平作处理促进了干物质积累,使叶面积指数增大,且沟垄栽培具有一定的集水作用,千粒重增加,单株地上部总干重增加,穗部性状较好,垄作和沟播产量比平作分别增产4.01%和2.27%。  相似文献   

15.
甘肃旱作区膜侧沟播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景东田 《作物杂志》2007,23(4):92-94
膜侧沟播栽培技术明显改善了作物生长的环境条件,适合干旱、半干旱雨养农业区气候、土壤和耕作特点。介绍了该技术的综合效益和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通过总结三年的综合栽培技术试验,从整地施肥、起垄覆膜、适时播种、垄膜沟播、合理密植、田间管理、适时采摘等方面阐述了鲜食春蚕豆黑色全膜垄膜沟播栽培技术。该技术经示范应用,与常规种植相比, 具有植株开花早、鼓粒早、分枝多、长势强、鲜株荚数及鲜株粒数增多、鲜粒百粒重增大、生育期及采摘上市期延长等特点, 平均增产3850.1kg /hm2, 增幅25.51%,增收5775.15元/hm2,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旱地微垄地膜覆盖沟播栽培对土壤水分和胡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夏干旱是榆中县旱作区影响胡麻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为了减少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提高土壤含水量、改善胡麻生长环境和提高胡麻产量,开展了旱地微垄地膜覆盖沟播栽培对土壤水分和胡麻产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旱地胡麻微垄地膜覆盖沟播栽培减少了胡麻生长期间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胡麻生长期平均土壤含水量提高,胡麻的出苗率提高,胡麻有效分枝数、全株蒴果数、单蒴果粒数、千粒重等经济性状明显改善;旱地胡麻微垄地膜覆盖沟播栽培比露地栽培增产634.2kg/hm2,产值提高4 439.4元/hm2,纯收入增加3 149.4元/hm2。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华北平原地区冬小麦节水栽培的生产措施,2004-2006年,以冬小麦品种8049为试验材料,在大田4种灌溉条件下,研究了等行距平作、宽窄行平作、沟播和垄作4种种植模式对播前土壤含水量消耗及冬小麦耗水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等行距平作相比,另3种模式增加了播前土壤含水量的消耗,其耗水量显著提高,尤以沟播模式30 cm以下播前土壤含水量的消耗最为明显.和等行距平作相比,在灌拔节水+抽穗水和灌拔节水+抽穗水+灌浆水条件下,沟播模式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而垄作模式的产量没有显著提高.在灌拔节水或灌拔节水+抽穗水条件下,沟播种植模式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种植模式.在本试验条件下,沟播种植结合灌拔节水或灌拔节水+抽穗水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节水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9.
小麦探墒沟播技术是一种将传统种植方式与现代科技有效结合的新型种植技术。就小麦探墒沟播技术的要点进行了简单概述,并着重探究了小麦探墒沟播技术在实际种植过程中所具备的优势,以此来实现小麦种植产量以及质量的提升,从而推动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华北平原地区冬小麦节水栽培的生产措施,2004-2006年,以冬小麦品种8049为试验材料,在大田4种灌溉条件下,研究了等行距平作、宽窄行平作、沟播和垄作4种种植模式对播前土壤含水量消耗及冬小麦耗水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等行距平作相比,另3种模式增加了播前土壤含水量的消耗,其耗水量显著提高,尤以沟播模式30 cm以下播前土壤含水量的消耗最为明显。和等行距平作相比,在灌拔节水+抽穗水和灌拔节水+抽穗水+灌浆水条件下,沟播模式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而垄作模式的产量没有显著提高。在灌拔节水或灌拔节水+抽穗水条件下,沟播种植模式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种植模式。在本试验条件下,沟播种植结合灌拔节水或灌拔节水+抽穗水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节水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