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代棉铃虫卵的分布特点及防治对策王玉堂山东省东平县农委艺师(271500)二代棉铃虫卵在棉株上具有高度集中分布的特点,大约50~70%的卵量和50~80%的初孵幼虫都集中在顶心、旁尖上。据调查,在348粒卵中,叶片正面占73.4%,叶背占4.0%,叶...  相似文献   

2.
棉铃虫产卵在棉株上的分布情况黄冈地区植保站(436100)吴家全武穴市植保站(436400)戴少华,苏艳珍棉铃虫是危害棉花蕾铃三大蛀食性害虫之一,对棉花生产威胁极大。在70年代末,此虫在我区多次大发.据在武穴棉区调查,大发生的1972年,四代百株卵量...  相似文献   

3.
王展 《植物保护》1992,18(3):54-54
多年来,棉铃虫在我县以二代危害为主,三代发生偏轻,四代常不必防治。但1991年二代棉铃虫发生偏轻,而三、四代危害严重,四代大发生为历年所未见。其特点:卵量大、孵化率高、夏播重于春播,晚发旺长田重于早发田块,1991年8月25-26日调查,县站定点田块百株当日卵量50粒,伯士乡定点田块当日百株卵量40粒,幼虫18头,同期大田普查,夏播棉百株卵量为140粒,最高达160粒。百株平均有幼虫28头,最高达50头。9月  相似文献   

4.
夏棉晚春播对棉铃虫的控制效果近年来山东省一些单位为了繁殖夏棉良种,将夏棉品种中棉所16号提前到5月上中旬播种,称晚春棉,棉铃虫危害减轻。据在陵县调查,二代棉铃虫卵盛朗,晚春棉还未达到盛蕾期,落卵量少,百株累计卵仅为春棉的33%,不必施药防治,而春棉需...  相似文献   

5.
抗虫棉因为省工、省药等优点广为种植, 2000年已占临清市总植棉面积的 90%以上。但是,前几年基本不需防治的二代棉铃虫在部分抗虫棉田为害严重,必须喷药防治才能控制为害。抗虫棉抗性衰退如此之快吗 ?笔者就其发生为害特点及防治策略进行了一些分析。 1二代棉铃虫发生特点   1)发生严重。 2000年,二代棉铃虫累计百株卵量:地膜田 2 004粒、直播田 1 412粒,是发生较重的一年,居 1974年以来 26 a资料的第五位。长势相同的抗虫棉与常规棉,不同品种的抗虫棉落卵量基本无差异。   2)不同品种为害程度差异较大。 2000年 6月 26日 (二…  相似文献   

6.
棉铃虫是河北省黑龙港棉区棉花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常年发生4代,以二代集中危害棉花,一般发生年,百株卵量150—400粒,危害损失7—15%,大发生年损失35%以上。因此,二代期的有效控制对棉花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江苏沿江棉区棉铃虫在棉田发生以三、四代为主,其中四代是主害代。查准田间卵量对决策防治及准确反映当年棉铃虫发生量等具有重要意义。国家标准《棉铃虫测报调查规范》规定三代查棉株群尖和嫩叶上的卵量(实际调查中发现漏查率较高),而对四代查卵未有明确规定。为此,...  相似文献   

8.
特大发生年棉铃虫二代卵的分布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2和1993年,晋南棉区棉铃虫二代百株累计卵量达1500-4000粒,相当于80年代的10倍以上。卵在棉株上、中、下部的分布比例依次为63.44%、35.38%、1.18%;在暴露部位、隐蔽部位和其他部位的分布比例为46.56%、23.38%、30.08%;卵盛期时暴露部位卵量下降为43.82%,其他部位上升为32.94%,隐蔽部位23.24%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现行的二代棉铃虫防治指标为,二代百株累计卵量90粒。卵量调查是自各代的始卵前定点定株,到产卵终每天或隔一天调查一定数量棉株的着卵量累计而得,费工费时,在实际应用中,农民不易掌握,为寻找便于棉农掌握的调奄方法,自1986至1989年每年在二代棉铃虫百株累计卵量达到90粒左右时的当天,对部分乡(镇)的同类棉田进行普查5块,每块田对角线5点取样,查100株,统计一次调查百株卵(虫)量。  相似文献   

10.
农业部副部长万宝瑞要求各地棉区加强三代棉铃虫防治由于今春越冬残存虫口密度高、气候适宜,今年我国一、二代棉铃虫发生明显重于1994年。但由于各地各级领导重视,技术措施科学有效,二代棉铃虫防治工作取得良好效果,棉株顶尖被害率控制在5%以下。但是棉田外其他...  相似文献   

11.
小麦棉花套种有利于控制棉铃虫发生根据山东省植保总站在纹上县的调查,麦套棉区二代、三代棉铃虫发生程度均有减轻,1992、1993年全省二代棉铃虫特大暴发,平均百株累计卵量7000~8000粒,多的达2万多粒,纹上县两年平均2593粒,只占全省平均卵量的...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邯郸市 ,1 997年引进、示范种植美国岱子棉公司与孟山都公司合育成的转Bt基因抗虫棉“新棉33B”近 1 30 0hm2 。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蛾、卵无抗性表现 ,田间落卵量与常规棉田无明显差异 ,相反 ,二代棉铃虫百株累计卵量比常规棉处理增加了 2 1 6~ 2 74粒 ,增幅为 30 %~ 38%。转Bt基因抗虫棉对二代棉铃虫幼虫的抗性及控制作用较强 ,基本不用药剂防治 ,但对三代棉铃虫幼虫的抗性控制效果明显下降 ,田间 3龄以上幼虫平均达 2 0~ 4 0头 /百株 ,多者达 60头以上 ,仍需进行药剂防治。棉铃虫在转Bt基因抗…  相似文献   

13.
玉米螟卵在棉株上的分布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螟在东台市棉区一年发生3代。近几年来危害猖獗,已成为棉花生产值得重视的问题,以二、三代为甚。我们对二、二代卵在棉株上的分布分别进行了调查。其结果是: 二代卵(7月中、下旬):全部产卵于第一  相似文献   

14.
正确运用化防技术提高防治棉铃虫效果──潜江市化学防治棉铃虫工作总结潜江市植保站王雪枝,贾平安1994年棉铃虫在我市继70年代以来,又一次特大发生,第四代卵高峰日百株卵量350粒,高达1000粒;全年累计发生4.55hm2。由于我市在防治上狠抓了以化为...  相似文献   

15.
转Bt基因抗虫棉棉田中黑盲蝽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河南省南阳棉区,大面积种植转Bt基因抗虫棉后,由于减少了棉田农药化防次数,原属兼治对象的中黑盲蝽上升为主要害虫。在大发生年,百株虫量高达500头以上,尤其多雨年份,因防治失时,中黑盲蝽为害造成棉花产量损失不亚于棉铃虫灾变发生年代。近年来,笔者对其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文仅就转基因棉棉田中黑盲蝽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做一报道。1发生世代与生活习性据田间调查和百叶箱内饲养观察,中黑盲蝽在南阳棉区1年发生4代。以卵越冬。翌年3月下旬(暖冬年)4月上、中旬(一般年份)孵化。一代成虫盛期在5月上、中旬。二代卵于6月上、中旬孵化,6月中…  相似文献   

16.
棉铃虫2代卵在夏大豆上的空间分布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频次分布法和聚集指标法研究结果表明,二代棉铃虫卵在夏大豆上呈聚集分布,聚集的原因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其空间分布型符合负二项分布。二代棉铃虫卵主要产在夏大豆的叶片上,叶片正反面的落卵量无显著差异。有卵株率和卵平均密度之间为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7.
彭泽县一代棉铃虫为害棉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铃虫在我县棉花上常年发生5代,其中一代在棉田外寄主上为害,自二代起迁入棉田为害棉花。1998年我县一代棉铃虫发生普遍,且在棉花上造成了一定的为害。据调查,苗床百株卵量一般2~10粒,最高20粒,有卵苗床达80%以上;移栽大田后,百株卵量仍高达25粒...  相似文献   

18.
棉铃虫是山东省棉花的主要害虫,1992年在全省特大暴发,发生范围之广,卵量之高,为害之重,是历史罕见的,现就大发生的原因初步剖析如下:1 山东棉铃虫发生演变情况五十年代,棉铃虫不是棉花的主要害虫,1965年前,只有四次发生较重。以后逐步上升为棉花的常发性害虫,七十年代成为棉花的重要害虫,发生程度越来越重,八十年代重于七十年代,九十年代重于八十年代。1992年特大暴发,为历史上最重的一年。以二代为例,德州、聊城等6个主产棉地市,百株累计卵量七十年代平均197.2粒,八十年代平均341.6粒,卵量增加73.23%。1991年  相似文献   

19.
自90年代以来,棉花棉铃虫在我地的发生逐年上升,危害逐代加重。1995年至今,发生危害年年超历史。近年来,因农民传统使用药剂杀虫脒已被国家禁止农用,如何搞好棉铃虫田间卵的防治是防治棉铃虫的关键。1998年,我站在第5代棉铃虫卵始盛期进行了棉铃虫卵的田...  相似文献   

20.
苏北沿海垦区二代棉铃虫卵峰日预测初报吴明东,沈进松(江苏省国营黄海农场响水县224634)二代棉铃虫Helithisarmigera(Hbner)在苏北沿海垦区具有落卵盛期短,峰日卵量高,卵峰日年度间差异大等特点。搞好卵峰日预测,对掌握防治有利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