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马铃薯晚疫病又称疫病、马铃薯瘟,是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薯块中越冬。播种带菌薯块,导致不发芽或发芽后出土即死去,有的出土后成为中心病株,病部产生的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形成发病中心,致该病由点到面,迅速蔓延扩大。病叶上的孢子囊还可随雨水或灌溉水渗入土中侵染薯块,形成病薯,成为翌年主要侵染源。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马铃薯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近年来已成为制约我市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指导农民群众对该病进行科学防控,现将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如下:一、马铃薯发病规律1、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薯块中越冬。播种带菌薯块,导致不发芽或发芽后出土即死去,有的出土后成为中心病株,病部产生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形成发病中心,致该病由点到面,迅速蔓延扩  相似文献   

3.
一、病害症状马铃薯幼苗和成株均能发生。植株叶、茎、块茎均能被侵染受害。叶片发病初期,叶尖或叶缘出现暗绿色水渍状斑点,气候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大,边缘生出一圈白色霉状物,叶被尤为明显。严重时病斑扩展到主脉和叶柄,叶片萎垂、卷缩,终致全株黑腐,全田一片枯焦,散发出腐败气味。块茎受害时形成淡褐色或灰褐色不规则形病斑。二、发病条件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薯块中越冬。播种带菌薯块导致不发芽或发芽后出土即死去,有的出土后成为中心病株,病部产生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形成发病中心,由中心病株再扩大传播,病菌孢子又被带到块茎上,使块茎感病。病菌喜日暖夜凉高湿条件,因此多雨年份,空气潮湿或温暖多雨条件下发病重。种植感病品种,植株又处于开花阶段,只要出现白天22℃左右的温度且相对湿度高于95%持续8小时以上,夜间10~13℃,叶上有水滴持续11~14小时的高湿条件,本病即  相似文献   

4.
1 播前拌种或浸种 因为带菌的种薯是晚疫病唯一的初侵染源,因此对种薯进行处理以控制初侵染菌源很有必要。种薯带病,重者不能发芽或发芽未出土即死亡;轻者发芽出土,发展成为田间的中心病株。借气流,雨水传播进行再侵染。  相似文献   

5.
薛玉华 《农家参谋》2013,(12):14-14
马铃薯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大,每形成一克干物质,需水约200千克。发芽和幼苗初期,块茎本身所含的水分可满足生长需要,如播种后土壤水分太少,萌动的幼芽不能伸长出土,就会形成许多仔薯。干旱严重时,会造成薯块干缩,轻则幼苗瘦弱,重则不会出苗。孕蕾至开花期是块茎迅速膨大的时期,需水量最大,如果这一时期缺水,会影响块茎的形成,或使块茎表皮的薄壁细胞木栓化,使薯皮老化而被迫成熟。如遇降雨恢复了良好的发育条件,植株光合作用重新加强,养分往块茎输送。块茎再度生长,就出现“倒春”现象,也叫次生块茎。因原来的块茎已膨大困难,只有从具有分生组织的芽眼处形成匍匐茎,膨大成新的薯块,有的形成串结薯。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环腐病是由细菌侵染引起的病害,是当前马铃薯生产上重要的一种病害。环腐病主要为种薯带菌,在切块过程中,通过切刀传染。实生种子不带菌,当带病种薯或经切刀传染的切块播种后,病菌随薯块的发芽而生长,通过维管束组织逐渐转移到地上茎及新生长的薯块内,形成系统传染。在影响发病的环境条件中,以温度的影响最大,发病的适温为18-24℃。 一、症状 一般在开花期前后开始表现症状,叶片褪色,叶脉间变黄,出现褐色的斑点,叶缘稍向上卷曲,自下而上叶片凋萎,最后全株枯死。薯块外部无明显症状,也有的表面龟裂,病薯横切,可…  相似文献   

7.
傅生 《吉林农业》2005,(8):25-25
1、选种在田间精选健壮的植株,收获后再进行块选,选择芽眼深,薯皮柔嫩光滑,薯形整齐,无病虫害,薯块重50~100g的作种。2、培育短壮芽种薯收获后放在阴凉通风的室内,平铺2~3层,室内温度保持20~25℃,经过两个月左右,马铃薯开始发芽。这时要进行选芽,选留顶端壮芽3~4个,其余用小刀挖掉,使养分集中。3、育苗移栽前20~30天开始育苗。育苗时,将带有短壮芽的种薯,芽向上直立排在温床内,薯间距离5~6cm,浇水后覆土3~5cm,把短芽盖住,温床上盖玻璃或用塑料薄膜密封。晚上或阴天,加盖草苫防寒保温,床温保持在2℃以上。幼苗出土后,白天可保持15℃左…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萌芽后受低温影响,幼芽膨大形成的小薯块叫做梦生薯,俗称“抱蛋”:在生产中这种现象被农民误认为是薯种优良、早熟、高产的表现,其实梦生薯不再发芽出苗,一般造成缺苗10%左右,严重影响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9.
正本文阐述马铃薯黑胫病的发生危害情况、发病症状、病原菌、传播途径、发病条件,并提出防治措施。1.发病症状该病从苗期到生育后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植株茎基部和薯块。当幼苗生长到15~20cm开始出现症状,表现植株矮小,叶色褪绿黄化,节间短缩或叶片上卷,茎基以上部位组织发黑腐烂,最终萎蔫而死。由于植株茎基部和地下部受害,影响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和传导,造成不能结薯或结薯后停止生长并发生腐烂,且根系不发达,易从土中拔出。茎  相似文献   

10.
1发病症状 该病从苗期到生育后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植株茎基部和薯块。当幼苗生长到15~20cm开始出现症状,表现植株矮小,叶色褪绿黄化,节间短缩或叶片上卷,茎基以上部位组织发黑腐烂,最终萎蔫而死。  相似文献   

11.
<正>马铃薯病虫害是影响马铃薯生产稳定发展和限制单产提高的重要因素。马铃薯病虫害较多,一般因病虫危害减产10—30%,为了确保马铃薯产量的提高,对马铃薯病虫害的防治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抓住关键时期、关键环节,采取关键措施防治病虫害。一、马铃薯病害(一)早疫病1.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马铃薯早疫病属于真菌病害,以分生孢子或菌丝在病残体或带病薯块上越冬,翌年种薯发芽病菌即开始侵染。病苗出土后,其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借  相似文献   

12.
1.1猝倒病 幼苗未出土或刚出土时发病较多,大苗发病少,种子发芽出土前染病引起烂种,出土后染病,表现为茎基部出现水浸状黄褐色病斑,随后病斑缢缩变细呈线状,幼苗枯死倒伏,该病发病迅速。  相似文献   

13.
<正>鲜食马铃薯贮藏主要是抑制发芽,防止薯皮变绿。适宜贮藏的温度为2~4℃,相对湿度为85%~90%,湿度过高易增加腐烂,湿度过低失水增加、薯块皱缩。光照能促使马铃薯发芽,增加薯块内茄碱苷含量。正常薯块的茄碱苷含量不超过0.02%,对人畜无害,但薯块照光或发芽后,茄碱苷含量急剧增高,对人畜有毒害作用。因此马铃薯应在黑暗条件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贮存中用CIPC抑芽剂戴科25号处理,观察和测量品种合作88、会—2和大西洋的抑芽效果、重量损失、发芽时间和芽长度。未处理对照块茎7~35天后发芽,而且芽粗壮,长度增加很快;抑芽剂处理的薯块17~70天后,芽眼开始见到很小的弱芽,但生长缓慢,而且芽会逐渐地干枯死亡。贮存78~165天,抑芽剂处理的薯块,重量损失2.48%~13.5%,对照重量损失15.5%。结果表明,在马铃薯商品薯和加工原料薯的贮存中,应用抑芽剂处理可以长期使块茎不发芽,重量损失较小,保持新鲜和较好的质量,在生产中具有应用价值。马铃薯块茎收获后,放置两周以上,待块茎表皮充分木栓化后再作药剂处理,处理时,将药剂充分均匀地施在块茎表面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需求及其栽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属茄科作物,常用块茎繁殖。休眠的种薯从萌芽播种到幼苗出土,靠块茎自身的养分和幼根吸取的水分供给幼芽生长发育;幼苗出土后,其根、茎、叶利用环境条件制造养分,供给植株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6.
农技知识     
农技知识马铃薯压枝产量高马铃薯压枝,就是把马铃薯的分枝埋入土中,使茎节处的潜伏芽在黑暗条件下长出匍匐茎,匍匐茎顶端膨大即成薯块。马铃薯压枝后,可促进提早结薯,多结薯,结大薯。据试验,压枝60多天,就能结出75克重的薯块。压枝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当植株长...  相似文献   

17.
正红薯收获后,窖藏管理是关键。入窖后要保持适宜温度,薯块在储藏期间的适宜温度为10~14℃,低于9℃则易受害,高于15℃则呼吸作用旺盛,会使薯块发芽、重量减轻、品质下降。根据薯块的特点和天气变化,对薯窖的管理可分为三个阶段。1.前期。薯块入窖初期以通风、降温、散湿为主。因为刚入窖时外界气温高,薯块呼吸强度大,  相似文献   

18.
在生产上,马铃薯易感染多种病毒,病毒侵入马铃薯植株后,利用马铃薯的营养复制增殖病毒,并通过马铃薯块茎逐代积累,使薯块变小或畸形而减产30%~50%。目前尚没有药剂能不伤害马铃薯只杀死其植株体内的病毒,唯一的方法是利用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脱除病毒,获得脱毒植株和种薯。  相似文献   

19.
薛广石 《农友》2002,(4):14-14
“深”是指土层要深。红薯的块根大多生长在地下25厘米的土层内,薯块以下才是大量的植株根系,要生产优质薯块就必须有30厘米以上的活土层。“松”是指在薯块膨大期要求有松软的土层,这样空气充足,昼夜温差大,薯秧生长健壮,光合力强,薯块干物质积累也多,品质优且薯形美观。“肥”是指要合理施肥。  相似文献   

20.
以不施锌肥为对照,探讨了施用不同剂量锌肥对马铃薯植株锌的吸收、积累以及薯块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适量锌肥可以提高马铃薯的薯块产量、大薯率和商品薯率,明显增加干物质积累量,显著提高马铃薯薯块中的锌含量。在江西省九江江湖平原洲地,对马铃薯施用30 kg/hm2硫酸锌的效果最佳,其植株发病率、死亡率最低,商品薯率和薯块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