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荣生 《广西植保》1996,9(1):15-17
桂林地区水稻纹枯病发生及其改进的防治建议秦荣生(桂林地区植保站桂林541001)桂林地区位于南岭南部,雨水多,常年降水1500~2000毫米,是水稻病虫重发区。粮食生产以水稻为主,一般年份早稻170万亩左右,晚稻160万亩左右。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种植...  相似文献   

2.
水稻是我县主要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32万亩以上.杂草的危害是影响其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调查我县稻田发生危害的主要杂草有稗草、眼子菜和三棱草等.为选高效安全的稻田除草剂,指导农业生产,特进行本试验.  相似文献   

3.
岑溪县推广种植杂交水稻自1975年开始,至1989年的15年间,双造杂交稻种植面积在12—16万亩的年份有1977—1981年,3—10万亩以下的有1982—1985年,20—31万亩的有1987—1989年(表1).而我县的稻瘟病、稻纹枯病和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与其相关密切.本文将依次评述此三种病害在杂交稻上的发生为害情况及其控制策略,供商榷.一、稻瘟病  相似文献   

4.
稻纹枯病和稻飞虱是水稻上的重要病虫害。我们在摸清早、中、晚稻上稻飞虱和纹枯病具有同时发生,且稻飞虱的发生对纹枯病的流行具促进作用等特点后,两年多来与浙江省植保总站、桐庐农药厂和江苏省靖江生物化工厂合作,研制出对稻飞虱和纹枯病具有良好防效,而对天敌如黑肩绿盲蝽、蜘蛛安全的新农药复配剂“虱纹灵”。1992年在生产上推广500万亩,效果显著。 30%虱纹灵可湿性粉剂(浙江桐庐农药  相似文献   

5.
方养平 《植物检疫》1993,7(2):152-152
我县自1987年发现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下面简称细条病)以来,经过5年综合防治,取得一定经验,效果显著。 1991年全县早晚稻种植面积50.31万亩,实行综合防治细条病面积26.7万亩、占53%。细条病发生面积从1990年8532.45亩,下降到1991年4891.75亩。  相似文献   

6.
三化螟历年发生和防治概况三化螟是我县危害水稻的主要害虫。通过考察和整理历史资料,三化螟大发生年份,在本县自建国以来共有三次。第一次在1954年,造成严重损失的面积有50%;第二次在1963—1964年,晚稻枯心率全县平均达10.45%,最高达49.4%,全县近5万亩面  相似文献   

7.
广西水稻年种植面积约3300万亩,近年水稻病虫发生为害呈逐年加重态势,年发生面积达9000万亩次,总体发生程度达4(5)级,尤其是稻瘟病和纹枯病的发生,给水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稻瘟病是广西水稻上发生为害仅次于水稻纹枯病的病害,全区总体发生程度一般为中等,局部中等偏重发生,近几年年发生面积在800多万亩次左右,约占水稻种植面积的1/4多。其发生特点是:(1)以历史病区和种植感病品种的稻区,特别是桂东北、桂东南及沿海地区局部稻田发生较重;(2)个别感病的优质稻、常规稻发病后,往往易造成落窝,产量损失较大;  相似文献   

8.
水稻纹枯病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纹枯病是我县早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1980年我们在涵江公社埭里等20个大队,建立早稻万亩综合防治水稻纹枯病示范片,取得了良好效果。全社早稻施用农药量比1979同期减少20%,平均每亩降低农药成本0.45元,早稻37,000多亩,平均亩产793斤,增产增收。其主要技术是:  相似文献   

9.
耕作制度与水稻品种对二化螟发生世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国福 《植物保护》1993,19(3):10-11
本文探讨了我县耕作制度与水稻品种的变化对二化螟发生世代及危害程度的影响。双季杂交水稻的大面积种植,使早稻播、插期提早,二化螟第一、二代发生期也相应提前,发生量与危害程度转轻;但为二代安全过渡创造了条件,提高二代转化率,导致晚稻上第三代发生期提早,危害加重;此外杂交水稻改善了二化螟的营养条件,加速幼虫发育,促进世代转化。  相似文献   

10.
随着水稻矮秆多蘖品种的推广,密植程度的提高和施氮量的增加,使纹枯病的发生为害日益严重,已成为水稻高产稳产的重大威胁。据不完全统计,江苏省1986—1988年纹枯病发生面积达8000万亩,约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71%。当前水稻纹枯病的防治对策为“水控药治”,药剂主要是井冈霉素。虽然井冈霉素防治效果颇佳,但每年稻田需全面防治2—3次,有的4次,需花费大量的人力  相似文献   

11.
王少清 《植物保护》1989,15(3):40-41
水稻稻瘟病是我县历年早稻主要病害之一,80年代开始大面积种植杂交稻汕优2号以来,该病加剧,1984年早造叶瘟发生12.6万亩,穗瘟发生6.3万亩,损失稻谷113.27万公斤。是我县历史上发病面积最大,损失最重的1年。为此,1985年至1987年3年我县全面推广稻瘟病综合防治技术措施,获得显  相似文献   

12.
稻飞虱是崇阳县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因近年来,连续大暴发,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直接影响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总结分析稻飞虱的发生特点、形成原因及对其它地区的影响,对研究因水稻种植结构、品种调整稻飞虱新的发生为害特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稻飞虱发生危害特点1.1各代田间发生期稻飞虱从4月下旬或5月上旬迁入我县,一年内在水稻上发生不完整5代,个别年份发生6代。危害盛期在7月上旬至10月中旬,混栽区中稻和双季稻晚稻受害最为严重。在早、中、晚稻混栽区,第1代长翅型成虫盛期在5月中旬,第2…  相似文献   

13.
浠水县水稻病害的发生种类很多,其中稻瘟病、纹枯病和稻曲病发生面积大、流行性强、危害也相当严重,是水稻上的"三大重要病害".因此,研究和防治水稻病害对我县水稻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1994年全州县种植晚稻44.3万亩,晚稻后期禾(黍)缢管蚜大发生,发生面积31万亩,占种植面积的70%。据调查,有蚜株率达50%~75%,一般每株有蚜量为25~40头,高的上百头,严重影响水稻正常生长,经积极防治后,仍损失稻谷约80万公斤。 9月下旬开始至10月中旬初,水稻灌浆至黄熟期,大量的成、若蚜集结在稻穗上,也有的集结在叶背、叶鞘上取食为害。蚜虫体  相似文献   

15.
三化螟是我县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年发生危害水稻面积为6.0—8.0万亩(次),危害损失粮食在50万公斤以上,如1987年仅上半年就发生2.4万亩(次),占早稻种植面积的60%,损失粮食18.4万公斤,即使轻发生的年份,年发生面积也在万亩以上,因此对三化螟发生期作准确预报,尤为重要.本文从气象条件的角度探讨三化螟蛾盛发高峰期的预报.三化螟蛾资料来自县植保站1978—1988年历年灯下发生期记载,该诱虫灯距离本站气象观测场以南约500米,气象资料使用本站地面气象观测记录.  相似文献   

16.
王健 《植物保护》1994,20(6):39-39
50%丁草胺乳油在水稻田推广成功我县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边陲,与越南毗连,属亚热带气候,温度高,雨水多。全县水稻种植面积43万多亩,其中早稻约20万亩,晚稻20万亩左右,中稻面积4.4万多亩。1987~1993年,引进江苏昆山化工厂出产的50%丁草...  相似文献   

17.
合浦县1990年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全年发生面积达109万亩(次),占种植面积的99.6%.其中早稻占40.3万亩(次),晚稻发生68.7万亩(次).发生特点是早、晚造相继大发生为害,发生面积广,虫口密度大,危害严重,是历史罕见的.  相似文献   

18.
常用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纹枯病是宝应县水稻上的重要病害,常年为中等以上发生,每年发生面积在5.3万hm2以上,给水稻生产造成一定损失。目前宝应县农药市场上防治水稻纹枯病的药剂很多,为了解其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宝应县植保植检站于2010年选用生产中常用药剂对水稻纹枯病进行了防治对  相似文献   

19.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国内检疫对象之一。1983年在我县开始零星发生,近几年来由于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大,施肥水平高等原因,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危害也愈来愈严重。据1989年初步统计,晚稻发生面积达800亩,危害一般的严重影响千粒重,危害严重的可造成失收。为了筛选出防细菌性条斑病的对口农药和适宜的施用浓度,为此,特在城关镇金龙村第二组的晚稻田中进行了小区药效对比试验。 供试药剂为3%复合金核霉素(上海农药研究所提供),3%金核霉素(上海农药研究  相似文献   

20.
稻纵卷叶螟是广西全州县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在早稻发生为害重,晚稻发生为害轻,常年晚稻为轻发生,个别年份中等偏轻发生,发生面积在1万hm^2以内,占种植面积的35%以下。2003年全州县晚稻发生了历史罕见的稻纵卷叶螟,全县晚稻种植面积2.12万hm^2,发生面积1.31万hm^2,占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