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所于1984年从国外引进胶榕(橡皮树)新品种美丽胶榕(Ficus elastica 'Decora'),并于1985年7月用组织培养方法繁殖成功。切取美丽胶榕当年生茎尖0.5—1厘米,按常规方法消毒后,接种于MS+6BA2毫克/升+IAA0.5毫克/升,pH5.7左右的固体培养基上,诱导出芽。培养条件:光强度2000—3000勒克斯,光照每日10小时,  相似文献   

2.
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6-苄氨基嘌呤(6 BA)和不同种类的生长素(NAA、IAA、GA3)作为仁怀引进甘薯品种的茎尖诱导培养基,结果表明:茎尖先培养在MS 6-BA0.5 IAA 0.1上10~15 d,再转入MS IBA 0.5 GA30.5上进行二次诱导培养,茎尖诱导成苗的效果最佳,成苗率为52.8%左右;而茎尖先在MS 6-BA 1 IAA 0.1 GA30.5上培养相同时间,再转入MS IBA 0.5 GA30.5培养,可显著缩短成苗时间。  相似文献   

3.
一、材料与方法选取较幼嫩的叶片,剪下后洗净、消毒。剪成0.5—1平方厘米的小块,接种于事先准备好的固体培养基上。脱分化培养基采用MS+KT0.5毫克/升+2,4-D2毫克/升。分化培养基采用MS+BA1毫克/升+NAA0.3毫克/升。生根培养基采用1/2MS+IAA0.3  相似文献   

4.
甘薯离体培养配方中不同激素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MS为基本培养基,对两种嘌呤型细胞分裂素:激动素(呋喃氨基嘌呤KT)、苄氨基嘌呤(BAP)与不同种类的生长素(NAA、IAA、GA3)协同,对甘薯茎尖离体培养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S KT2mg/L IAA0.5mg/L能使58%的甘薯品种茎尖培养成苗;而MS BA1-2mg/L可使品种成苗率达80%以上。同时还表明,KT附加低浓度的IAA有利于甘薯茎尖培养时芽的形成;而BAP与低浓度的NAA互作对甘薯茎尖培养芽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当降低基本培养基中的NH4 浓度并附加GA3和不同的有机物质时,可能对甘薯茎尖离体培养时的器官分化顺序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药用植物太子参茎尖培养及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太子参茎尖培养及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成功地解决了繁殖、生根等关键技术。不同发育阶段适宜培养基组成:茎尖培养基MS+NAA0.5mg/kg +BA0.5mg/kg,出苗率86.7%。继代繁殖培养基MS+NAA0.5mg/kg +BA 0.5mg/kg和MS+NAA1.0mg/kg +BA0.5mg/kg。生根培养基1/2MS+IAA1.0mg/kg,生根率为76.7%,茎尖组培苗移栽成活率85.2%,定植成活率100%,近3年研究一个简易、快速、实用太子参工厂化育苗生产程序已基本建成。  相似文献   

6.
番茄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以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栽培品种“中杂9号”、“毛粉802”和“合作908”为试材,通过对番茄茎段的离体培养,研究不同基因型以及不同激素组合对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茎段为外植体时中杂9号和毛粉802更适合诱导再生植株形成;IAA与IBA比较,IAA利于芽的形成及正常芽的发育。其中中杂9号最适宜诱导愈伤组织和芽分化培养基为MS+6-BA2.0mg/L+IAA0.1mg/L、MS+6-BA2.0mg/L+IAA0.4-0.5mg/L,分化率均高达100%,毛粉802最适宜诱导愈伤组织和芽分化培养基为MS+6-BA2.0mg/L+IAA0.4-0.5mg/L,分化率高达100%。茎段外植体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MS+IAA0.5mg/L+6-BA0.6mg/L,生根率高达80.8%。  相似文献   

7.
以草莓主栽品种鬼怒甘的茎尖为材料,研究了Hg Cl2浓度及其消毒时间、基础培养基、白砂糖、6-苄氨基腺嘌呤(6-BA)、萘乙酸(NAA)、吲哚丁酸(IBA)、吲哚乙酸(IAA)、活性炭(AC)等9种主要因素对草莓茎尖组织培养的影响,分析筛选出了一套能够产出具有优良素质草莓种苗的组织培养技术,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草莓茎尖组织培养快繁体系。结果表明:不同因素对草莓茎尖组织培养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影响草莓的形态发育(分化、增殖、生根和生长)。最佳外植体消毒方法是0.20%Hg Cl_2 8~11min,适合初代培养的培养基为MS+6-BA 0.5~1.0mg/L+NAA 0.01mg/L+白砂糖30g/L,增殖继代培养基为MS+6-BA 0.5~1.0mg/L+NAA 0.01~0.05mg/L+白砂糖20~30g/L,生根培养基为MS+NAA 0~0.01mg/L+IBA 0~0.1mg/L+IAA 0~0.1mg/L+白砂糖30g/L。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对商陆(Phytolacca acinosa)进行茎尖微茎尖培养与多倍体诱导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适合商陆微茎尖生长的培养基为MS+6-BA 1.0 mg/L+IBA 0.02 mg/L;适合诱导商陆微茎尖生根的培养基为1/2MS+NAA 0.5 mg/L+IBA 1.0 mg/L,诱导率为100%。用0.3%的琼脂溶胶配制成秋水仙素浓度为0.2%的溶胶药剂连续处理微茎尖48 h,获得变异植株,表现为植株健壮,叶片皱缩增大,颜色加深,气孔数目增多、增大。压片法对变异植株根尖进行染色体鉴定,证明变异株为多倍体。  相似文献   

9.
三个棉种茎尖培养再生植株培养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岛棉、陆地棉、中棉的茎尖(5-10mm)培养在改良MS附加IAA和Kt的培养基上,均诱导产生了完整小植株,由此为繁殖植茎尖无性系提供了可能性.改良MS培养基不但适用于棉花二倍体茎尖培养,而且适用于棉花单倍体茎尖培养,这为单倍体的快繁提供了可能性.棉株发育初期的茎尖和腋芽较现蕾后的茎尖和腋芽更易于生根,根、茎、叶分化也好.日温32℃、夜温28℃比试验的其它温度更有利于棉花生根和茎、叶分化.  相似文献   

10.
5个酿酒葡萄品种组织培养及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建立酿酒葡萄离体培养及植株高效再生体系,以5个酿酒葡萄品种花药和茎尖为外植体,利用组织培养法,研究了外源激素、基因型对外植体培养及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茎尖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均优于花药。茎尖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B5+NAA 0.5 mg/L+6-BA 1.0~2.0 mg/L;在此培养基上添加AgNO3 10 mg/L或PVP 1000 mg/L对花药愈伤组织诱导较好。茎尖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为:B5+NAA 0.01 mg/L+6-BA 0.5 mg/L+GA3 0.2 mg/L,最高分化率达100%。本试验成功地建立了酿酒葡萄茎尖愈伤组织诱导、再分化芽苗再生体系,该结果可为酿酒葡萄良种快繁以及遗传转化体系建立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烤烟生物复合肥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烟草作为中国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而施肥是烤烟栽培的关键技术。通过对近年来生物复合肥在烤烟生产上的应用研究进展的综述,指出了目前烤烟生物复合肥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SOD与植物胁迫抗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SOD是生物体内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剂,有效地防止它们对生物体的损害,几乎参与了生物体对各种逆境的生理生化反应,是生物体内一种很重要的抗氧化酶类,有很好的科研价值和应用价值。本文介绍了SOD的分类、位置、结构,并就近几年SOD与环境胁迫、抗病、抗衰老、转基因等抗逆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结合本实验室关于短季棉早熟不早衰研究,对SOD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Na+/H+逆向转运蛋白是生物耐盐的关键因子,能够维持高盐胁迫下生物体的正常生长代谢。利 用PCR技术从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中克隆质膜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nhaA。序列分 析表明,该基因全长1167 bp,编码388 个氨基酸,含有12 个跨膜结构域和保守的功能氨基酸残基位点: Asp-133、Asp-163、Asp-164、His-225、Gly-338。与大肠杆菌nhaA 基因核苷酸和编码氨基酸序列的同源 性分别为99%和99.2%。将该基因与pET-28a 构建成原核表达载体pET-nhaA,转化E.coli BL21,经IPTG 诱导后获得相对分子量约为41 kD的蛋白。平板法和生长曲线法检测表明,重组菌在800 mmol/L NaCl 胁迫下仍能正常生长,耐盐能力显著提高。以上结果证实克隆到的基因是施氏假单胞菌nhaA 基因家族 的成员,具有盐胁迫下将Na+逆向转运至胞外的功能,为进一步利用该基因进行作物耐盐改良奠定了基 础。该基因的GenBank登录号为EU545468。  相似文献   

14.
经济发展以及人类活动加速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工业及生活污水的过度排放使得江河、海水的污染加剧,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也日益加深。果蝇作为一种经典的模式生物,与其它动物模型相比,具有饲养成本低、生命周期短、繁殖能力强、遗传物质简单、突变表型多且易于观察等诸多优点,是一种应用广泛并适合于研究人类疾病和毒理学的模式生物。简述了水环境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氟喹诺酮类药物、重金属、农药和微生物毒素等污染物对果蝇的毒理学研究,提出了果蝇作为经典的模式生物在研究毒理学机制以及筛选抗毒药物的优势,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抗菌肽是生物体内诱导表达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小分子多肽。这些多肽是生物体非专一性的免疫应答产物,是生物体内免疫系统的重要成分。目前国内关于猪源抗菌肽的研究,主要针对于猪的小肠中的抗菌肽,而猪血中抗菌肽的提取及抗菌活性研究在国外虽已有少量报道,在国内却未见报道。由于猪血液中白细胞是免疫系统中起主要作用的免疫细胞,而其中性粒细胞约占白细胞总量的70%,从猪血液中性粒细胞中分离提取抗菌肽也就比较合理。因此本实验采用从猪血液中性粒细胞中分离提取小分子多肽,根据小分子多肽抗菌活性特点进而分离鉴定出抗菌多肽。同时,通过优化提取工艺,提高抗菌肽的得率和含量。  相似文献   

16.
充分利用研究的比较多的模式作物所获得的分子遗传学信息,进而作为较复杂生物基因组研究的基础,是现代分子遗传学常用的手段之一。在此,重点介绍了模式作物拟南芥、玉米和水稻在种子发芽方面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概述了小麦穗发芽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分析了根据小麦与模式生物在基因组上的共线性,利用比较分子遗传学手段,将拟南芥的ABI3和玉米的VP-1基因作为小麦抗穗发芽的候选基因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对生物体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重金属污染是当今社会世界性的环境生态问题。由于人类社会城市化进程加剧、工业生产中"三废"的不合理排放以及现代农业中各种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剧增,污染问题严重,其中尤以重金属镉、汞、铅等在生物体内的富集与抗生性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笔者综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对生物体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土壤重金属综合治理与污染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The Influence on the Strength of Cement Mortars by Emulsified Epoxy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influence on the strength of cement mortars by adding emulsified epoxy is studied, and epoxy resin polymer cement mortars with excellent performances are made up through modifying ordinary Portland cement with emulsified epoxy and micro-fine slag.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epoxy resin polymer cement materials are studied and their action and mechanism are discussed by means of modern detection measures such as SEM, XR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cement mortars modifying emulsified epoxy and micro-fine slag have higher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flexible strength. The series effects of water-reducing, density, pozzolanicity, filling and solidification cross linking through the action together of epoxy organism and micro-fine slag can endow cement-based materials with perfect mechanic performance. The main hydration products in the system are C-S-H gel and micro-crystal hydrated calcium aluminate. When epoxy resin is solidified, the organism is network. No Ca(OH) 2 has been found.  相似文献   

19.
蛋白质组学是在后基因组时代出现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是对机体、组织或细胞的全部蛋白质的表达和功能模式进行研究。由于蛋白质组的复杂性,大大增加了我们研究的难度。本文综述了蛋白质组研究中的样品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20.
Based on the idea of locating the death in the collapsed area of mine by the gas released from the organism decomposition proposed by the author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Least Multiply Square (LMS) model for the location and develops two kinds of ANN models for the locating computation. The results of the organism decomposition experiment indicates that the Back Propagation (BP) is better for locating the death in mine. Above works are set up the foundation of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the technical development for locating the death by analyzing the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of the marker gas, mercaptans, in mine. Based on the technology developed, the period, for the rescue team members staying in that risk area, can be shorten. The rescue work achieve a step forward for more reasonable, feasible and effici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