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烟蚜茧蜂在有雌雄两性存在的情况下,营两性生殖。未交配过的雌虫只生殖雄性后代。雌雄配对均可在24h内完成交配,交配过的雄蜂可再次支配,而雌蜂无此情况。雌蜂对蚜虫是否已被寄生并无分辨力,导致过寄生现象出现。过寄生程度随寄生的密度增大而减轻,反之则加重。雌蜂产卵对Ⅲ龄若蚜有明显的选择性。雌蜂1次仅产1粒卵,卵的孵化率高达98%.成蜂寿命随温度升高而逐渐缩短,但饲喂以清水、蚜虫蜜露、10%蜂蜜水均可使成蜂寿命延长。成蜂性比亦随温度和季节的不同而变异。兼性滞育。田间调查已发现其重寄生蜂7种。  相似文献   

2.
烟蚜茧蜂防治烤烟大田烟蚜技术及效果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烟蚜茧蜂是蜂科动物的一类,它主要以寄生的方式来控制蚜虫。每年产卵季节,雌蜂与雄蜂交配后,雌蜂将产卵器刺向蚜虫腹部的背面,将卵产入蚜虫体内,蚜茧蜂的卵就在蚜虫体内寄生,靠蚜虫的体液发育成幼虫,使蚜虫身体恶性膨胀,同时使蚜虫无法发育产卵,最后变成一个谷粒状黄褐色或红褐色僵死不动的僵蚜。僵蚜孵化后变成蚜茧蜂,这些蚜茧蜂再寻找新的蚜虫排卵寄生后代。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反复,最终达到生物抑制并消灭蚜虫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烟蚜茧蜂是蜂科动物的一类,是一种专门寄生蚜虫体内的寄生蜂。每年产卵季节,雌蜂与雄蜂交配后,雌蜂将产卵器刺向蚜虫腹部的背面,将卵产入蚜虫体内,蚜茧蜂的卵就在蚜虫体内寄生,靠蚜虫的体液发育成幼虫,使蚜虫身体恶性膨胀,同时使蚜虫无法发育产卵,最后变成一个谷粒状黄褐色或红褐色僵死不动的僵蚜。僵蚜孵化后变成蚜茧蜂,这些蚜茧蜂再寻找新的蚜虫排卵寄生后代。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反复,最终达到生物抑制并消灭蚜虫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室内研究了不同日龄管侧沟茧蜂雌虫及寄生经历对寄主粘虫的寄生率和后代性比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管侧沟茧蜂对寄主的寄生率随着雌蜂日龄的不同而变化,无寄生经历和有寄生经历雌蜂对寄主的寄生率在3日龄时达到最大,分别为52.38%和54.61%;之后随着雌蜂日龄的增加,寄生率逐渐降低。无寄生经历和有寄生经历的2日龄雌蜂寄生寄主所产子代的茧重最大,分别为2.96mg和2.85mg,子代茧重随着雌蜂日龄增加而逐渐降低。子代雌蜂体重有随母代雌蜂日龄增加呈先高后低的变化趋势,子代雄蜂体重在低日龄(0~2d)和高日龄(7d)处理时较轻,在中间日龄(3~6d)处理较重而且恒定。1~3日龄雌蜂所产子代雌雄比较高,3日龄时最高,而后随着母代雌蜂日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新羽化未交配雌蜂寄生得到的后代均为雄性。管侧沟茧蜂的寄生经历对寄生率、子代茧重、子代性比和子代成蜂重量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人工繁殖淡足侧沟茧蜂以控制甜菜夜蛾的发生为害,在室内恒温27℃条件下,以专用人工饲料饲喂甜菜夜蛾接种淡足侧沟茧蜂,研究了淡足侧沟茧蜂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1)淡足侧沟茧蜂羽化多在自天,以8:00至16:00时最多,雄蜂早于雌蜂.出蜂时间6~7d,以1~3d最多,占90%以上.雌雄一生均可交配多次.未交配雌蜂其子代全为雄蜂.雌蜂产卵高蜂多在羽化交配后1~3d,卵多产于幼虫腹部第5腹节与臀节之间;绝大多数寄主体内只产1粒卵.2)在一天中,侧沟茧蜂的寄生率以14:00至22:00时间段最高.雌蜂以第2天的寄生率最高.单雌一生平均寄生虫数可达101.6头.淡足侧沟茧蜂对甜菜夜蛾1~4龄幼虫的选择寄生比率分别为0.0863,0.2795,0.2609,0.3733.  相似文献   

6.
室内观察了松毛虫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寄生亚洲玉米螟卵的寄生行为,以及两种赤眼蜂在单独和竞争情况下的寄生及其子代蜂受寄主卵龄的影响。结果发现:松毛虫赤眼蜂完成1次寄生所需时间显著短于玉米螟赤眼蜂,而产卵次数占总寄生次数的比例(40.16%)显著低于玉米螟赤眼蜂(66.26%)。单独寄生时,玉米螟卵龄对玉米螟赤眼蜂的子代雌蜂数和子代蜂存活无显著影响,但对松毛虫赤眼蜂具有显著影响,且死亡蜂数量随卵龄增大而增多。在竞争情况下,两种赤眼蜂子代总雌蜂数均增加;寄生6h和36h玉米螟卵产出的子代蜂显著小于单独寄生时的子代蜂;寄生12h卵的子代蜂死亡数(21头)显著高于寄生其他龄期的卵,但在其他卵龄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蜂密度和寄主卵密度对玉米螟赤眼蜂寄生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验室内以米蛾卵作寄主研究了蜂密度和寄主密度对玉米螟赤眼蜂寄生效能的影响。在第一个试验中,1、2、4和8头1日龄的玉米螟赤眼蜂雌蜂被分别接入400粒米蛾卵上,结果表明,卵的总寄生率在最高蜂密度(8头)时显著高于其他蜂密度,但平均每头雌蜂的寄生率却随蜂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当蜂密度从1增加到8头时,平均每头雌蜂的寄生率几乎减少了近一半,同时每雌产后代数也随蜂密度的增加而减少,说明蜂密度的增加降低了玉米螟赤眼蜂的寄生效能.另一试验中,50、100、200和400粒米蛾卵上分别接入1头1日龄的赤眼蜂雌蜂,结果表明,随寄主卵密度的增加,卵的总寄生率也显著增加,寄主卵密度每增加1梯度,每雌产后代数平均增加了2倍,由此可以看出,寄主卵密度的增加对玉米螟赤眼蜂的寄生效能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8.
白足蚜小蜂(Aphelinus albipodus)是蚜虫重要内寄生蜂之一,为更好地利用白足蚜小蜂防控农林害虫,在室内以桃蚜(Myzus persicae)饲养并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对其成虫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足蚜小蜂羽化时间集中在6:00-10:00。羽化当天即可进行交配,交配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求偶、交配前期、交配及交配后期。交配过程耗时148.5 s±10 s。雌雄同性间存在交配竞争。一头雌蜂在观察的3 h内可与1.8±0.2头未交配雄蜂交配,雄蜂可与10.4±2.0个雌蜂交配。白足蚜小蜂可进行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孤雌生殖的后代均为雄性,一头雌蜂24 h孤雌生殖18.8±1.0头雄性子蜂;两性生殖可产9.9±1.1头雌蜂及6.6±0.4头雄蜂。寄生过程可划分为搜寻寄主、试探寄主、产卵寄生或取食寄主及清扫梳理5个步骤。从产卵寄生到成蜂羽化需要10~14 d。白足蚜小蜂喜欢在上午羽化,羽化后即可交配,雌雄蜂均可多次交配,同性个体间存在交配竞争,以孤雌和两性生殖繁衍后代,完成一个生活史需10~14 d。  相似文献   

9.
对同一头混合柄瘤蚜茧蜂雌蜂连续观察5 d,比较其对蚕豆蚜若蚜和成蚜的选择,并观察了子代蜂的发育特性。结果表明:5日龄蜂对不同虫龄蚜虫的寄生率无显著差异,子代蜂羽化率和雌性比亦无显著差异,但寄生2、3龄若蚜的子代雌蜂体型显著大于寄生其他蚜虫的子代雌蜂,寄生3龄若蚜的子代雄蜂显著大于寄生成蚜的子代雄蜂。在其他日龄(1~4)蜂中,1、4日龄蜂对不同龄若蚜的寄生率无显著差异,但均高于对成蚜的寄生,2、3日龄蜂对2龄若蚜的寄生偏好显著高于对更高虫龄的寄生;3日龄蜂的子代蜂羽化率在各虫龄蚜虫之间无显著差异,其他日龄蜂寄生低龄若蚜的子代羽化率高于寄生较高虫龄蚜虫;寄生中间龄期若蚜(3、4龄)的子代蜂雌性比显著高于寄生1龄或成蚜的子代蜂;1日龄蜂子代雌蜂体型在不同虫龄蚜虫间无显著差异,但2~4日龄蜂寄生2、3龄若蚜的子代雌性体型大于寄生1龄、4龄或成蚜的子代雌蜂;1、2日龄蜂的子代雄蜂体型在各虫龄蚜虫间无显著差异,3、4日龄蜂寄生中间龄期若蚜的子代雄性体型大于寄生1龄若蚜或成蚜。根据本研究结果推测,与低龄蜂相比高龄蜂对寄主品质要求更高,其幼虫对寄主的调节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麦蛾茧蜂种群的室内扩繁效率,采用人为控制种蜂婚配条件,研究麦蛾茧蜂交配经历和种蜂性比对交配行为及子代性别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麦蛾茧蜂种蜂交配经历对雌雄交配行为具有显著影响。交配经历较少的雄蜂再行配对时,求偶次数和交配次数较多、求偶强度较强且单次交配时间较长。没有交配经历的雄蜂比有5~6次交配经历的雄蜂交配时间显著要长。麦蛾茧蜂雄蜂交配经历对子代雌雄性比具有一定影响,但对子代总蜂数量的影响不明显。较少交配经历的雄蜂与处女雌蜂交配繁育所获子代雌蜂数量较多,雌雄性比较高。室内人工繁殖时,适当提高麦蛾茧蜂种蜂中雄蜂的比例有助于提高子代雌蜂数,当种蜂性比为1雌3雄,益害比为2(雌蜂数)10时繁殖效率最佳。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的了解靖远松叶蜂的繁殖特性,本研究对靖远松叶蜂(Diprion jingyuanensis Xiao et.Zhang)的交配行为进行了研究。靖远松叶蜂雄蜂羽化从8:00-13:00,高峰期为上午9:00-10:00,占雄蜂羽化总量(95头)的72.6%雌蜂羽化时间从9:00-15:00,11:00-12:00为高峰,占雌蜂羽化总量(168头)的76.2%。对新羽化的雌雄蜂进行配对交配观察,发现靖远松叶蜂的雌雄交配时具有明显的选择性,有一些雌雄蜂相遇多次也不互相交配,而有些雌雄蜂之间很容易交配。雌蜂交配率为56.39%,雄蜂交配率为35.42%。为此对交配和未交配的雌雄蜂的体长、头宽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交配的与未交配的雌雄蜂虫体大小没有显著差异。靖远松叶蜂雌雄蜂均能多次交配,单个雌蜂最高交配次数为9次,其中交配4次以上的占26.7%,交配2~3次的占36.7%,交配1次的占30%,没有交配的占6.7%。单个雄蜂最高交配次数为4次,其中交配4次以上的占3.3%,交配2~3次的占6.7%,交配1次的占50%,没有交配的占40%。雌雄蜂交配持续时间较长,交配时间最短为19 min,最长为58 min。雌雄蜂从羽化第一天就可以交配,平均寿命分别为4.1 d和2.4 d。  相似文献   

12.
多数昆虫能够进行多次交配,随寄生蜂雄蜂交配次数的增加,雄蜂体内精子减少,雌蜂获得的精子数量减少,产下更多的单倍体卵,发育为雄性后代;一些单寄生性的寄生蜂雌蜂一生仅能够交配1次。描述了蝇蛹金小蜂雌雄蜂的交配行为,探讨了雄蜂交配次数对雌蜂后代产量等的影响以及雌蜂的可交配次数。结果表明,交配过程包括求偶、交尾前期、交尾和交尾后期;雄蜂已交配的次数并不能够显著影响其配偶的寿命、产卵期和后代总数量,但显著影响到其配偶的雌、雄后代数量和性比。随雄蜂交配次数的增加,与之交配的雌蜂的后代雄性百分比显著增大,雌蜂在产卵期内更早地出现较多雄性后代,体内精子不足的现象更加明显。无论已交配的蝇蛹金小蜂雌蜂在产卵期中是否出现精子不足,均不能再次完成交配。  相似文献   

13.
贮存后的米蛾卵对赤眼蜂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贮存后米蛾卵上赤眼蜂的寄生率、羽化出蜂率和雌蜂出蜂率的分析认为,米蛾卵的贮存时间长短对赤眼蜂的寄生影响较大,对羽化出蜂有一定影响,对雌蜂出蜂率没有影响。采用米蛾卵繁殖赤眼蜂时,在4℃冰箱中贮存米蛾卵不宜超过15 d,贮存时间超过50 d,赤眼蜂几乎不能够寄生。  相似文献   

14.
哈氏啮小蜂对美洲大蠊卵荚的日龄具有识别能力.该蜂能寄生1-20日龄的卵荚,但偏爱寄生1-3日龄的卵荚.该雌蜂对卵荚的攻击力和产卵数随着卵荚日龄的增加而降低,其雌蜂产卵管在60 s内插入5-10日龄的卵荚次数是插入1-3日龄卵荚次数的3倍多.哈氏啮小蜂雌蜂能辨别已寄生和未寄生美洲大蠊卵荚.该蜂对已寄生和未寄生卵荚的攻击率均为100%,该雌蜂产卵管在60 s内对已寄生卵荚的插入次数是对未寄生卵荚插入次数的3倍多,插入1次未寄生卵荚需要的时间是插入1次已寄生卵荚需要时间的5倍多.在同时提供已寄生和未寄生卵荚时,雌蜂选择未寄生卵荚产卵.  相似文献   

15.
切割潜蝇茧蜂是寄生橘小实蝇的重要内寄生蜂,为中国新纪录种。在室内(25±1)℃、(70±10)%相对湿度条件下,对切割潜蝇茧蜂的形态、习性、最适寄主日龄、实验种群寄生率、性比与每雌产卵量等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切割潜蝇茧蜂多产卵于橘小实蝇的l-2日龄幼虫体内,平均世代历期27.4 d,室内平均寄生率达18.02%,雌雄性比1∶1.426;成蜂寿命15-33 d,雌蜂寿命长于雄蜂,羽化后即可交配,交配时间持续0.5-3.0 m in,交配后1-2 d即可产卵,每雌一生产卵50-85粒,每雌每日卵量呈波动减少现象。该蜂可用体积分数为20%蜜水补充营养,成虫具有正趋光性、孤雌生殖和过寄生现象。本研究结果可为寄生蜂的大量饲养以及橘小实蝇的生物防治技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瓢虫柄腹姬小蜂各虫态低温贮存和寄生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瓢虫柄腹姬小蜂Pediobius foveolatus(Crawford)不同虫态在5℃,8℃,11℃下,蜂卵和蜂幼不能贮存。蜂蛹在该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而羽化率上升,随贮存时间延长而羽化率下降。成蜂在8℃,11℃,14℃下贮存10 d,雌蜂的产卵能力、寄生幼虫数、寄生率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贮存18 d后,蜂的产卵能力明显下降,25 d后无寄生蜂羽出。随着寄主密度的提高,每头雌蜂对寄主的寄生数没有明显变化,在相同的寄主密度条件下,寄生蜂单雌寄生数有随其自身密度增加而下降的趋势,但变量分析的结果表明,在各密度下的每雌寄生数没有显著差异,随着两者密度的增加,相互干扰作用越明显,寄生作用率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烟蚜茧蜂的交配行为,探讨雌蜂传递的线索对引发雄蜂交配行为的作用,为烟蚜茧蜂的规模化繁殖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室内显微镜下和温室繁蜂棚内直接观察烟蚜茧蜂的交配行为,设死亡处女雌蜂(n=19)、碾碎的雌蜂腹部(n=15)、接触过处女雌蜂的滤纸(n=15)、仅提供雌蜂视觉线索(n=20)和空白对照(n=20)5个不同的试验处理,观察雌蜂传递的嗅觉和视觉线索对引发雄蜂求偶行为的作用.[结果]雄蜂交配行为包括接近、求偶、爬背、敲打触角、交配试探、插入、交配、分离,处女雌蜂交配行为包括逃跑和拒绝交配或接受交配、交配、休息.雄蜂与处女雌蜂的交配过程可划分为搜寻和求偶、交配前期、交配和交配后期4个阶段,且试图交配的雄蜂求偶成功后一般能够与处女雌蜂完成整个交配过程.雄蜂会试图与交配过的雌蜂、死亡的雌蜂发生交配行为,但仅出现交配前期.接触过活体处女雌蜂的滤纸和压碎的雌蜂腹部能够引发雄蜂强烈的振翅反应,而密闭在透明容器中的处女雌蜂不能引发雄蜂的振翅反应.[结论]烟蚜茧蜂的交配行为由—系列固定行为组成,雌蜂传递的嗅觉线索是引发雄蜂求偶行为发生的关键因素,雌蜂腹部是短程雌性性信息素产生的来源.  相似文献   

18.
蜚蠊卵啮小蜂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胸大蠊是湖北省蜚蠊科中最主要的种类。蜚蠊卵啮小蜂是黑胸大蠊卵荚内寄生蜂,该蜂在湖北年发生3~4代,以预蛹或蛹在卵荚内越冬,翌年初夏开始羽化出蜂。在卵荚内发育历期各代不尽相同,主要与温度有关,随着气温升高发育历期渐短,成虫寿命6~10d。该蜂对黑胸大蠊卵荚自然寄生率31.31%~72.30%,平均为49.46%。成蜂雌雄性比为1∶0.84~1∶0.10,平均为1∶0.33。蜚蠊卵啮小蜂对黑胸大蠊的发生危害有较强的控制作用,其生物防治利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9.
黑胸大蠊是湖北省蜚蠊科中最主要的种类。蜚蠊卵啮小蜂是黑胸大蠊卵荚内寄生蜂,该蜂在湖北年发生3 ̄4代,以预蛹或蛹在卵荚内越冬,翌年初夏开始羽化出蜂。在卵荚内发育历期各代不尽相同,主要与温度有关,随着气温升高发育历期渐短,成虫寿命6 ̄10d。该蜂对黑胸大蠊卵荚自然寄生率31.31% ̄72.30%,平均为49.46%。成蜂雌雄性比为1:0.84 ̄1:0.10,平均为1.0.33。蜚蠊卵啮小蜂对黑胸大蠊的  相似文献   

20.
在恒定的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寄生于桃蚜2~3龄若虫的烟蚜茧蜂的繁殖力和寿命。在22℃下在寄主密度分别为5,10,25,100或200头/d蚜虫时,寄生蜂平均寿命为3.6~6.8d。试验证明雌蜂产卵量及寄生蚜虫数量为随寄主密度的增加而呈负加速上升,但当密度高于50头/d蚜虫时,两者均不再明显上升。分析证明烟蚜茧峰的内禀增长力随寄主密度增加而增加,在密度为200头/d蚜虫时达到最大值,为0.3641。当供蚜密度从5增加到200时烟蚜茧蜂的净生殖力增加了18倍,但平均世代长度则不受影响。烟蚜茧蜂对桃蚜的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Ⅱ型反应,经计算其a=6.0341,Th=0.014。此外,还在7个不同起始密度下测定了烟蚜茧蜂对桃蚜种群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