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研究"乳炎康注射液"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耐药性的消除作用。[方法]观察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对氨苄青霉素等5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并通过筛选耐药菌,研究"乳炎康注射液"对其耐药性的消除作用。[结果]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对先锋霉素V高敏,对羧苄青霉素比较敏感,对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青霉素G的敏感性低,并且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经"乳炎康注射液"感触后,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下降,且原来敏感药物的抑菌圈扩大了1.2~2.3 mm。[结论]"乳炎康注射液"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有一定的消除作用。  相似文献   

2.
消乳灵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治疗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宫新城  褚景生  赵兴华  刘永超  邱凤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146-11147,11213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制剂"消乳灵"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8头患隐性乳房炎的奶牛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试验组(20头)和对照组(8头)。选用清热燥湿中药黄柏、大黄和公英经乙醇提取后加入冰片制成涂搽剂"消乳灵",局部涂搽乳房治疗奶牛乳房炎,试验期为2周。[结果]涂搽"消乳灵"2周后乳房炎治愈率达89.47%,泌乳量显著提高(P〈0.05);同时乳汁中体细胞数明显下降,差异极显著(P〈0.01);血浆中SOD和GSH-Px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结论]消乳灵对奶牛乳房炎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张佳兰  茹彩霞  王建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158+14259-14158,14259
[目的]分析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情况,为隐性乳房炎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个牛场2009年DHI报告的体细胞数大小来分析隐性乳房炎在不同牛场、泌乳阶段和胎次的发生情况。[结果]不同牛场隐性乳房炎发生率存在差异,牛场1泌乳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另外2个场(P〈0.05)。随着泌乳时间的增加,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率呈增加的趋势,牛场3在第6、7、8和第12泌乳月隐性乳房炎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泌乳月。随着胎次的增加,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率呈增加趋势,牛场1在4胎以后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率显著增加且与其他2个场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率与泌乳阶段和胎次有关,与牛场自身的饲养管理有关。各个牛场应根据自身条件及DHI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石河子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分离鉴定及中药抑菌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为使用中草药防治奶牛乳房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52头奶牛的260份乳样,用乳腺炎诊断液(SMT)诊断奶牛乳房炎,并从奶样中分离鉴定出乳房炎病原菌;在此基础上,选取4株肠杆菌2、株链球菌和3株葡萄球菌进行中药及其复方的抑菌试验,根据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评价中药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从260份乳样中共分离出176株细菌,其中葡萄球菌71株,占总数的40.34%,肠杆菌62株,占总数的35.23%,链球菌25株,占总数的14.21%,这3个细菌是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75.57%的乳房炎由2种以上细菌混合感染所致。[结论]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对单味中药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而中药复方的抑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为对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进行溯源,对乳房炎奶牛和正常奶牛的乳头擦拭子和牛奶中细菌的16S rRNA基因的V4-V5高变区进行扩增和高通量测序,使用生物统计学方法分析微生物多样性。结果显示,乳房炎奶牛乳头和牛奶中微生物组成呈现明显差异:在门的水平上,乳头丰度最高的是厚壁菌门(Firmicutes),牛奶则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乳头样品均含有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细菌,而牛奶中几乎没有,梭杆菌门(Fusobacteria)细菌仅存在于乳头中;在属的水平上,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仅在乳头上检测到,牛奶中丰度最高的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细菌,其仅存在于2个乳头样品中,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细菌在两类样品中都有,但乳头的含量高于牛奶。奶牛患乳房炎后乳头和牛奶的微生物群落与正常奶牛也有差异:梭杆菌门(Fusobacteria)仅在乳房炎奶牛乳头中检测到,正常奶牛没有,乳房炎奶牛乳头金黄色酿脓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丰度高于正常奶牛,肠球菌属(Enterococcus)仅在乳房炎奶牛牛奶中检测到,正常奶牛没有。奶牛乳头与牛奶中的微生物群落差异极大,奶牛患乳房炎后乳房外和乳房内微生物组成都会发生变化,外源病原菌和内源病原菌都可能引起乳房炎。  相似文献   

6.
奶牛隐性乳房炎是奶牛乳房炎中发生最多、造成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病症之一。病牛乳房和乳汁均无肉眼可见变化,但牛奶产量下降、细菌出现在牛奶中、乳成分被改变等。病牛乳汁电导率、体细胞数、pH值等发生变化,须用特殊理化方法才能检出。  相似文献   

7.
奶牛隐性乳房炎多重PCR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颖  谷维娜  钱明明  刘磊  赵宝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029-9031,9112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和特异性强的奶牛隐性乳房炎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多重PCR从基因水平上对70份临床疑似奶牛隐性乳房炎感染样本进行检测。[结果]多重PCR方法检测隐性乳房炎阳性样品数为58份,阳性检出率为82.5%;传统生化方法检测阳性样品数为53份,阳性检出率为75.5%,两者的阳性符合率为92%。[结论]成功地建立了一种快速、特异性强的奶牛隐性乳房炎多重PCR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平均每头奶牛每个泌乳期有2次新感染。出现在牛奶中的白细胞是机体对感染或损伤的反应,而上皮细胞的存在则是乳腺受到感染或损伤的结果。乳房炎有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之分,传染性乳房炎可以分为亚临床感染和明显的临床感染。无乳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挤奶时通过乳头管侵入乳房,而大肠杆菌则于非挤奶时间感染乳房。本文给出了奶牛乳房炎的检测、治疗方法,仅供参考。1奶牛乳房炎的检测尽管奶牛的乳房炎一般很直观,但也可以呈隐性感  相似文献   

9.
《新农业》2018,(20)
正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养殖业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乳房炎能够直接影响奶牛产量,造成奶牛养殖的直接经济损失。而且,患乳房炎后的牛由于乳汁中体细胞和细菌数的上升,生产出牛奶的品质也受到很大影响,口感变差之外还会危害人体的健康。  相似文献   

10.
李玉霞 《油气储运》2011,(27):20-21
牛奶体细胞通常由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多形核嗜中性白细胞等组成。体细胞数是指每毫升牛奶中所含的体细胞量,它反映奶牛乳房健康状况。正常情况下,牛奶中的体细胞数一般在20万~30万个/毫升。当乳房受到外伤或者发生疾病(如乳房炎等)时,体细胞数就会迅速增加。如果体细胞数超过50万个/毫升,就导致产奶量下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以及对治疗前的奶样进行DGGE追溯性分析,研究乳房炎奶样中微生物区系结构对乳房炎的治疗和复发的影响.结果显示,引起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以及克雷伯菌.通过对大肠杆菌性乳房炎奶样进行DGGE追溯性分析,发现乳房炎奶样中除大肠杆菌外,还有假单胞菌、芽孢杆菌、链球菌、沙雷氏菌等其他的致病菌,并且奶样中微生物区系结构与奶牛乳房炎的治愈时间和乳房炎复发有着紧密的联系,区系结构越复杂,治愈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复发,引起后期乳房炎复发的病原菌包含在治疗前的奶样中.  相似文献   

12.
中草药添加剂对荷斯坦奶牛产奶量及抗热应激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中草药添加剂对泌乳牛生产性能及抗热应激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胎次和产奶量基本相同、健康的荷斯坦奶牛36头,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中药Ⅰ组饲喂含4%复合中草药添加剂的基础日粮,中药Ⅱ组饲喂含3%复合中草药添加剂的基础日粮,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在泌乳奶牛基础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复合中草药添加剂可提高泌乳奶牛产奶量及抗热应激能力,并能有效减少奶牛乳房炎等疾病的发病率,提高生产的经济效益,以中药Ⅰ组效果更好。[结论]在奶牛基础日粮中添加中草药添加剂是缓解热应激、提高奶牛夏季产奶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Chinese herb additive on milk yield and anti-heat stress ability of Holstein cow.[Method] 36 Holstein cows with similar birth order and milk yield were equally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groups which were control group, Chinese medicine Ⅰ group and Chinese medicine Ⅱ group. In control group, cows were fed with basic feed, while in Chinese medicine Ⅰ group, cows were fed with basic feed containing 4% compound Chinese herb additive and in Chinese medicine Ⅱ group, cows were fed with basic feed containing 3% compound Chinese herb additive.All cows in the 3 groups were analyzed comparatively.[Result] Adding some compound Chinese herb additive into basic feed would increase milk yield and anti-heat stress ability of Holstein cow,besides,it also could decrease cow diseases such as cow mastitis.Chinese medicine Ⅰ would generate the highest economic benefit of practical production.[Conclusion] Adding Chinese herb additive into basic feed is an effective way for reliefing heat stress and increasing milk yield.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明确内蒙古地区奶牛乳房炎的种类分布情况,鉴定主要致病菌的耐药特征。[方法]从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部分奶牛场采集100份奶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其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该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在检出的124株病原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36株,占29.03%;无乳链球菌36株,占29.03%;停乳链球菌24株,占19.36%;大肠杆菌16株,占12.90%;其他菌12株,占9.68%。4种病原菌对环丙沙星、左氟沙星、氧氟沙星和先锋霉素V均较为敏感,但对青霉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等具有较强的耐药性。[结论]可选择左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先锋霉素V作为治疗该地区奶牛乳房炎的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15.
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弄清中国不同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种类、分布情况及其药物敏感特性,并为奶牛乳房炎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对在内蒙古、甘肃、四川和上海4地部分奶牛场采集的472份临床型或亚临床型乳房炎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检测奶样中检出细菌482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49株,占30.91%;表皮葡萄球菌91株,占18.88%;无乳链球菌60株,占12.45%;停乳链球菌60株,占12.45%;乳房链球菌35株,占7.26%;大肠杆菌33株,占6.85%。各个地区优势菌群存在差异,药敏试验结果也不相同,分离出的细菌绝大部分对环丙沙星、左氟沙星、氧氟沙星和先锋霉素V高度敏感,但对青霉素、红霉素和万古霉素有较强耐药性。  相似文献   

16.
奶牛乳房炎是影响奶牛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临床上将本病分为临床型及隐性型。本试验将2种临床类型中4种病原菌按比例配制成复合菌苗,对60只390日龄的健康蛋鸡进行免疫接种,提取卵黄制成抗奶牛乳房炎卵黄抗体。并进行了初步临床应用试验,结果显示高免卵黄抗体对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中药对奶牛子宫内膜炎主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开发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中药制剂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连翘、黄连、丹参、大黄、大青叶、益母草、当归、红花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进行单味中药抑菌试验,在此基础上配成3个复方,确定复方的抑菌效果。[结果]连翘、黄连、大黄对3种致病菌均有很好的抑菌效果,抑菌直径都超过了15.0 mm,其次是红花、大青叶和丹参。复方1、复方2、复方3对3种致病菌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其中复方1(连翘、大黄、益母草、红花按一定比例组成)对3种致病菌极度敏感,平均抑菌直径为22.3 mm,其他2个复方对3种致病菌高度敏感。[结论]选用复方中药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确定送检的患乳房炎病牛乳汁中是否有产色葡萄球菌感染。[方法]从患乳房炎病牛乳汁中分离致病菌,并对其进行鉴定,最后通过药敏试验筛选出对其敏感的药物。[结果]分离菌16S rRNA基因片段为长度1 422 bp的核苷酸序列。经BLAST分析可知,其与产色葡萄球菌16S rRNA核苷酸序列相似性高达99%,确定其为产色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产色葡萄球菌对环丙沙星和四环素高度敏感,而对多黏菌素-B、青霉素、克林霉素和诺氟沙星等不敏感。[结论]研究结果可为确定乳房炎的病原及治疗方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