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一) 蚕病是蚕桑生产的大敌,控制蚕病为害是夺取蚕茧丰收的关键。只要我们在思想上重视这一问题,采取积极的防冶措施,在短期内将蚕病为害率控制在较低的水平是可以办得到的。去年以来,在各级领导的重视、蚕业科技人员和蚕区群众的努力下,我省的蚕病防冶工作是有一定成效的。据调查,安康地区1981年春蚕发病率只有5.55%,接近浙江省的水平;夏秋蚕的发病率虽然较高,但各地蚕技部门重点抓的如安康县的县  相似文献   

2.
<正> “无病得高产”,这是蚕茧、蚕种生产丰收的宝贵经验。如何实现无病?除用高超的饲养技术增强蚕儿体质外,主要是用物理、化学手段全面系统的抓好蚕前、蚕中、蚕后的消毒。而蒸汽消毒被公认为是目前杀灭病源物最彻底、消毒效果最好的物理消毒方法。近年来由于家蚕微粒子病蔓延,在广大原蚕区光靠化学方法来消灭微粒子孢子已难达彻底。为做好防微杜微工作,安康地区蚕种场1992年春季在原蚕区普遍推行了联户修建蒸消灶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家蚕浓核病1975年在日本首先被发现,是一种由家蚕浓核症病毒(Bombyx moridensonucleosis virus 简称DNV)所引起的传染性极强的病毒性蚕病,近几年在广东老蚕区严重流行,据1986~1987年两年全省蚕病普查结果,DNV已居我省老蚕区病毒性蚕病中的首位,粤北、肇庆等新蚕区亦有扩大流行的趋势,是蚕病防治中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正> 根据科技改革精神,为了不断改进和提高蚕桑生产技术服务工作,1985年秋,安康地区蚕技站抽出两名技术干部,深入到平利县蚕区推广秋蚕消毒防病技术。他们采取技术承包的办法,协助老县、锦屏  相似文献   

5.
<正> 据安康地区蚕研所陈正余来稿,为了方便我省蚕农使用“灭蚕蝇”,安康地区蚕药厂引用《江苏省蚕药标准》,从今年秋季开始试产“灭蚕蝇”,并对产品进行了养蚕应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该产品对家蚕多化性蝇蛆具有显著的杀灭和防治效果,对家蚕的生理发育无不良影响,符  相似文献   

6.
广东家蚕微粒子病流行状况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与分析了1990年以来广东家蚕微粒子病的流行状况及原因。广东蚕种生产比较稳定,原种微粒子病蚕种淘汰率低,普通种微粒子病蚕种淘汰率7年平均为2.8%。在实施蚕种集团磨蛾集中检疫条件下,胚种传染不是广东微粒子病流行的原因。原种发生微粒子病的传染源主要来自野外昆虫;普通种生产微粒子病流行的原因是丝茧育蚕区广泛污染,病原多渠道传入原蚕区及原蚕区净化不彻底,原蚕期食下感染病原所致。丝茧育蚕区病原随洪水扩散至原蚕桑园和养蚕环境是近年几个重疫场微粒子病严重流行的主要原因。外地不良蚕种流入是导致蚕区病原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两次使数县丝茧育遭受严重损失。发现广东蚕区桑园及野外昆虫患微孢子虫病比较普遍,对蚕种生产存在交叉感染的危险。提出了宏观防治对策及开展几项关键性防治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苏建 《四川蚕业》2014,(2):31-33
家蚕微粒子病具有胚种传染,对蚕种生产的危害较大,是蚕种质量检验检疫的主要对象。原蚕区是我省一代杂交种繁育的第一车间。根据家蚕微粒子病流行规律并结合蚕种生产实践,简述了原蚕区综合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蚕病是蚕业生产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家蚕血液型脓病是农村养蚕生产上常发生的主要病害。随着工业园区的发展,桑园极易受到氟化物的污染。现行推广应用的家蚕品种,对气候条件、桑叶、消毒环境、饲养操作处理等要求较高,因此这两种危害在江西省蚕区时有发生,有时呈暴发之势,严重影响蚕桑生产的正常发展。目前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已成功选育了抗血液型(NPV)蚕病和氟化物的春用家蚕新品种华康3号(HK3),2014年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引进  相似文献   

9.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全身性感染的慢性蚕病,主要传染方式是食下感染和胚胎传染两种,对蚕桑产业具有毁灭性的危害。原蚕区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是繁育优品质蚕种,保障蚕业正常发展的关键。川渝地区科学的设定原蚕区微粒子病防治体系,有效降低了对蚕业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为了有效防治家蚕蚕病,促进忻城县蚕桑产业稳定发展,通过实地调查忻城县家蚕蚕病发生情况,对家蚕暴发蚕病的原因进行分析。调查显示,忻城县发生的蚕病种类较多,老蚕区有病害加重发生的趋势,原因主要有蚕农消毒防病意识不强,相关综合治理制度还未制定实施;蚕房使用和饲养方法不规范,建议树立小蚕共育户正确经营理念,增强蚕农消毒防病意识;对蚕农进行系统的培训,提高饲养水平;依照法规规范小蚕及蚕种生产,以示范区推广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广西不同地区家蚕饲养成功率和蚕茧质量,以期达到不同家蚕品种的最佳经济性状和优质性能,对当前主要推广应用的两广二号、桂蚕2号和桂蚕N2等3对家蚕品种在广西进行区域和季节适应性的试验研究,评价其经济性状和生产性能以及家蚕茧质和丝质分析。结果表明:在春、秋季节,那坡、环江和忻城蚕区适合饲养桂蚕2号和两广二号,宾阳蚕区适合饲养桂蚕N2和两广二号;在夏季,各主要蚕区应以强健性好的家蚕品种桂蚕N2和两广二号为主。  相似文献   

12.
家蚕微粒子虫孢子在养蚕环境中的分布及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连续3年对农户养蚕环境中家蚕微粒子虫孢子分布状况与动态的监测,初步摸清了家蚕微粒子虫孢子在农村养蚕环境中的分布状况与动态变化规律。为农村蚕区防控家蚕微粒子虫病,以及蚕种生产企业制订原蚕区蚕种生产防病消毒技术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 家蚕病毒病是生产上危害严重的传染病,特别是寄生在蚕的肠道细胞内的病毒,为害尤甚,在夏秋蚕期发病更多,往往占全部蚕病的70%以上。家蚕病毒病已发现的有四种、即核型多角体病、质型多角体病、传染性软化病和浓核病。除核型多角体病毒主要寄生在体皮、血液、脂肪等组织细胞内,因此发病较快,其他三种  相似文献   

14.
家蚕微粒子病流行因子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杂交蚕种生产中的家蚕微粒子病发生和流行情况进行了数量统计分析。通过对蚕种生产量与微粒子病的发生量 (淘汰量、有病合格量和有病总量 )、上一季蚕种生产中微粒子病的发生量与下一季蚕种生产中微粒子病发生量的相关系数分析 ,以及春季与秋季制种、蚕种场与原蚕区制种的微粒子病发生率的比较 (t测验 )表明 :当防治微粒子病的人为因素的作用被减弱时 ,蚕种生产量、上一季制种中微粒子病的发生、秋季制种和原蚕区等客观因素将成为家蚕微粒子病的流行的主要因子。原蚕区制种中微粒子病的防治技术体系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蚕学会广东分会于八月二十一日至二十四日在顺德县大晚蚕种场召开家蚕微粒子病发生与防治分析会,会议具体工作由蚕学会生理蚕病组主持安排。华南农学院蚕桑系、省农科院蚕研所、省农业厅蚕桑科、省丝绸公司以及有关地区、部分县农业部门和  相似文献   

16.
原蚕区微粒子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家蚕微孢子虫寄生家蚕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的传染性蚕病,病原孢子可被蚕食下感染并能经卵胚种传染子代。由于微粒子孢子的广泛存在,又因原蚕基地是普种生产的“第一生产车间”,随着原蚕区的生产量和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所生产的蚕种带毒率也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导致广大蚕农减收,也给种场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防治微粒子病工作的重点就是在原蚕区。本文将着重分析微粒子病发生的原因,总结出微粒子病的防治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汤新新 《中国蚕业》2010,31(2):38-40
回顾了德清县微粒子病曾经发生的严重程度、所做的工作与取得的成绩;阐述了当前遇到的原蚕区不稳定、原蚕户减少、治虫困难等新情况、新问题;采取了增强"防微"意识、发放无毒种等措施,使德清县在蚕种生产中基本控制了家蚕微粒子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是蚕业生产上最常见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类蚕病,给蚕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多年来,蚕业科研人员一直致力于筛选抗性家蚕品种资源、阐明抗性分子机制和发现抗性基因,并应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转基因RNA干涉技术等现代分子育种手段选育抗性新品种,本文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马志琴 《北方蚕业》2007,28(3):63-63,65
家蚕壁虱病是螨类寄生在家蚕身上注入毒素、吸取血液而引起蚕中毒死亡的一种急性蚕病.此病在我县城东棉花种植地区常有发现,为害程度不一,以春蚕期受害较重.  相似文献   

20.
<正> 家蚕黑僵病在文献上早有记述,但迄今尚未看到有关这一蚕病在国内为害的报道。1981年春蚕期,我们在陕南蚕区进行蚕病普查时发现此病,并作了若干调查和实验室的观察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