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5 毫秒
1.
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范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土高原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发祥地,其主要地貌类型区之一的黄土高塬沟壑区,其农业发展有着比黄土高原其他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但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该区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塬面径流下沟导致沟头不断前进,塬面逐年萎缩。由于沟坡坡度大而导致重力侵蚀异常活跃,侵蚀强度逐渐加强。在特殊的自然环境、人口压力以及经济发展需求的条件下,探索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范式成为水土保持领域科技人员和当地政府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在解析黄土高塬沟壑区自然地理特征、水土流失特点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对该区现有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进行梳理,结合范式的概念,提出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范式。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侵蚀沟道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甘肃省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侵蚀沟道的分级分类进行简要研究,为进一步推动该区水土保持和生态治理工作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甘肃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结果的基础上,运用GIS技术,采用地貌几何定量数学模型分级方法,定量化分级沟道,并从地质、地貌、大小以及形状对侵蚀沟道进行分类,由此来推断黄土高原区侵蚀沟道的特征。[结果]甘肃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侵蚀沟道主要以Ⅰ级沟道为主,其中丘陵沟壑区主要以半开析、中度割裂、半主沟型为主;高塬沟壑区主要以半开析、中度割裂、支沟型为主。[结论]丘陵沟壑区第五副区沟壑狭窄陡峭,沟道破碎化程度高,水土流失量高,治理难度大,沟道难以利用。  相似文献   

3.
确立了黄土高原沟壑区沟坡地为优质苹果生产地带 ,建立起沟坡道路防蚀体系 ,春栽改秋栽 ,量化施肥、灌水、修剪 ,生态防治病虫害 ,加强优果生产和采后处理等是黄土高原沟壑区沟坡地带优质苹果生产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确立了黄土高原沟壑区沟坡地为优质苹果生产地带,建立起沟坡道路防蚀体系,春栽改秋栽,量化施肥、灌水、修剪,生态防治病虫害,加强优果生产和采后处理等是黄土高原沟壑区沟坡地带优质苹果生产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 一、南小河沟流域概况 南小河沟流域位于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中部,是泾河支流蒲河左岸的一条支沟,流域面积36.3km~2,共有支毛沟183条,沟道密度1.69km/km~2,主沟长11.8km,平均比降2.8%。流域地貌根据侵蚀形态可划分为塬、坡、沟三种类型,其面积比例分别为56.9%、15.7%、27.4%。  相似文献   

6.
对黄土高塬沟壑区固沟保塬综合治理工作的回顾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陕甘黄土高塬沟壑区是我国川滇—黄土高原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农业发源地之一,是世界最佳苹果优生区,也是陕甘宁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黄土塬区的侵蚀沟发育具有强烈的加速作用。当前,黄土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不同程度的沟道侵蚀导致的沟头前进,沟底下切,沟壁崩塌、滑塌、泻溜,沟岸扩张,塬面逐步萎缩和破碎化。以甘肃庆阳董志塬为例,分析了黄土塬水土流失现状,从董志塬区固沟保塬、黄土高原塬面保护、高塬沟壑区固沟保塬综合治理三个层面回顾了固沟保塬综合治理工作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固沟保塬综合治理模式和措施配置,梳理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以期为筑牢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推进晋陕甘黄土高塬沟壑区生态优先、高效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监测评价研究初探马国力,朱小勇(西安黄委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西安710043)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区分布在黄土高原沟壑区、黄土丘陵沟由区和风沙区三个不同类型区,包括听水河、蔚汾河、河(曲)保(德)偏(关)片、罕台川...  相似文献   

8.
典型水土流失区地面鼠类的数量配置及季节变动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明确了黄土残塬沟壑区地面鼠类在不同地貌类型中的种类和数据组成,并分析了不同季节的数量分布特点:长尾仓鼠、子午沙鼠和大仓鼠3种害鼠分别为源、沟、坡这三种地貌类型中的优势种;害鼠种类和数量在不同的植被和地貌类型中存在明显的差异,其密度季节性波动较大。本项研究为典型水土流失区害鼠综合治理对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富县位于陕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向黄土丘陵沟壑区的过渡带,塬面、丘陵、山地、河谷阶地等黄土高原区的主要地貌类型均有,是这类地区水土保持重点县之一。摸清该县水土流失状况,不仅为搞好全县农业区划、防治水土流失提供依据,而且对了解整个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类型、分布规律、危害程度、发展趋势、防治途径也是有益的。为此,我们结合土壤普查,对富县水土流失状况作了全面调查,绘制了1/50,000的土壤侵蚀图。  相似文献   

10.
平凉市纸坊沟流域45年降水变化特征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鉴  段义字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1):257-258,262
利用地处黄土高原沟壑区、泾河一级支沟纸坊沟水文站45年的降水量资料,对其年内及年际变化、频率特征做了初步的分析和评价,为该区雨养农业生产中降水资源利用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沟壑区沟坡开发已是人们争取生存空间,缓和土地压力的途径,也是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沟坡应的优化生态一半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前提下进行开发。该以长武王东沟试验区为例,论述了沟坡开发中的水土保持和农业基础设施,即水、田、果、林、路五五项子工程的配套建设。  相似文献   

12.
黄土丘陵沟壑区多尺度地貌单元输沙能力及水沙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裴家峁沟为原型观测流域,利用流域内相互嵌套的全坡面径流场、水文站网等观测设施,定量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空间尺度地貌单元水沙关系和输沙能力特征。结果表明:1)坡面尺度地貌单元的径流深和输沙模数在多年平均时间尺度上均大于流域尺度地貌单元。当地貌单元空间尺度达到流域尺度时,多年平均径流深随着流域尺度增加而增加,输沙模数与流域面积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但在次降雨条件下,不同空间尺度地貌单元径流深和输沙模数峰值可能出现在全坡面、桥沟一支沟、桥沟或裴家峁沟。2)不同空间尺度地貌单元水流输沙能力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大而减少,相对于裴家峁沟,全坡面径流场、桥沟一支沟和桥沟的单位水流功率含沙量分别是裴家峁沟的186、77和58倍。3)不同空间尺度地貌单元径流量与输沙模数的水沙关系表现出较好的线性关系,且径流量与输沙模数关系随着空间尺度增加更为密切,但随着空间尺度增加,径流量和输沙模数的水沙关系曲线斜率急剧减小。研究成果可为水土流失空间尺度效应及尺度转换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分形信息维数的流域地貌形态与侵蚀产沙关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流域地貌形态的科学准确量化是建立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流域尺度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分形理论的提出为流域地貌形态特征的定量描述开辟了新的思路。本文基于分形理论,利用GIS技术和多元回归统计方法,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的岔巴沟流域为例,对该流域以分形信息维数为量化指标的流域地貌形态与降雨侵蚀产沙耦合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表明,引入地貌形态分形信息维数的岔巴沟流域降雨侵蚀产沙与地貌形态耦合关系模型可将岔巴沟各支流域差异明显的水沙关系简化为统一的数学表达,消除了由于地貌形态等下垫面因素导致的空间变异性;基于该耦合关系模型的西庄和蛇家沟流域次降雨输沙模数预测值和观测值相对误差较小、总体吻合较好;将地貌形态分形信息维数作为流域土壤侵蚀预报模型中地貌形态因子量化指标不仅可行,而且可靠。  相似文献   

14.
淤地坝是水土保持治理的主要措施之一,特别是在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黄土丘陵沟壑区一副区.其效益更为突出。根据王茂沟流域淤地坝坝系的调查资料.分析了王茂沟流域坝系的蓄洪拦泥、增产、生态、社会效益。研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淤地坝坝系在防止沟道侵蚀、提高粮食产量、促进植被恢复及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便利交通、促进农村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根据区域地貌特征,陕西省土地被分为5个开发利用区,即:风沙旱滩区,黄土丘陵沟壑区,黄土高原沟壑区,渭河平原区,秦巴山区,并对每区的开发利用战略进行了讨论。最后提出,人类必须遵循生态学原理,把现代农业技术和传统经验相结合,因地制宜,分区建立良好的区域经济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1999年开始的退耕还林(草)工程,对植被覆盖与土地利用结构产生了深刻影响,评估黄土高原未来植被恢复潜力、植树造林适宜区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对黄土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北洛河流域2020年下垫面状况,借鉴"相似生境法",对不同地貌类型区的未来恢复潜力、植树造林适宜区与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丘陵沟壑区目前平均植被盖度为61.9%,未来20~30 a仍有9.2%左右的上升空间,植被可恢复土地面积约占丘陵区的36.4%。土石山林区尚有11.5%的土地面积具有恢复余地,高塬沟壑区与阶地平原区植被盖度恢复余地很小。2)未来土地利用变化面积主要集中在丘陵沟壑区,与2020年相比,其耕地将减少47.4%,而林地与草地会增加0.7%与15.8%。土石山林区耕地将减少23.0%,林地与草地分别会增加0.2%与36.0%。3)基于"适地适树"原则下的情景模拟,高塬沟壑区与阶地平原区分别有279.16、233.73 km2面积可植树造林,而丘陵沟壑区大片可退耕土地适宜于自然恢复。结果表明,丘陵沟壑区仍是未来生态恢复重点关注区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热点区域。  相似文献   

17.
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侵旬产沙的地貌分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侵蚀产沙规律,将晋西羊道沟小流域划分为坡面、沟坡和沟道3个大的地貌单元;并在坡面、沟坡和沟道不同的地貌部位建立了相应的侵蚀产沙关系式;在CIS空间分析的基础上,计算出流的汇流网络,并引入到地貌分带研究中,计算结果反映了小流域不同地貌单元的侵蚀产沙规律,揭示了水沙汇流的小流域产沙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侵蚀产沙的地貌分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根据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侵蚀产沙规律,将晋西羊道沟小流域划分为坡面、沟坡和沟道3个大的地貌单元;并在坡面、沟坡和沟道不同的地貌部位建立了相应的侵蚀产沙关系式;在GIS空间分析的基础上,计算出流域的汇流网络,并引入到地貌分带研究中,计算结果反映了小流域不同地貌单元的侵蚀产沙规律,揭示了水沙汇流在小流域产沙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Google Earth的一种浅沟侵蚀量的测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浅沟侵蚀量测量费时耗力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浅沟沟道侵蚀量测算方法。基于传统的"三棱柱"侵蚀量测算法及Google Earth所提供的公共数据图像源,利用Google Earth地形工具快速精确地测得浅沟侵蚀量。以在2013年延安极端降雨中,安塞马家沟流域多级梯田出现的典型浅沟侵蚀为算例,运用此方法,与实测值相比,田面高程相对误差23.2%,田面面积相对误差2.7%,侵蚀沟深度相对误差14.8%,侵蚀量相对误差4.8%,虽然在侵蚀量的一系列测算中存在误差,但完全可以通过数学方法进行削减。基于Google Earth的浅沟侵蚀量的测算方便快捷,是一种利用公共数据测量浅沟侵蚀量的新方法,可为高效开展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坡面水土流失调查及治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黄土高原沟壑区有相当数量的苹果园处于低产状态,试验研究表明,采取高接换头,改良品种,四季修剪,施肥改土,树盘覆盖,合理疏花疏果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措施,对黄土高原沟壑区低产苹果进行改造,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可在黄土高原广大地区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