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基于AHP和熵权法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效评估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潜力,是顺利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重要环节,是国家提出农村居民点整理战略部署、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的前提和依据。以徐州市沛县为例,构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将AHP、熵权法和综合评价法结合起来对沛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进行定量化评价。结果表明,受经济、社会、效益等限制因素的制约,沛县现实居民点整理潜力区域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2.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研究——以重庆市开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重庆市开县为例,通过选取与现实潜力转化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成本和效益等指标,建立综合指标体系,对现实潜力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的权重和标准化指标值进行综合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修正系数,对理论潜力进行修正,得出开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研究表明:开县各镇街限制修正系数介于0.25~0.71之间;2020年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为3 470.88 hm2.认为应根据各区域现实潜力大小来安排农村居民点整理,以便提高整理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有效评估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为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依据。[方法]运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通过选取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指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理论潜力进行修正,得出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结果]马村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为434.09 hm2,现实潜力为211.48 hm2,增加耕地系数为13.29%;根据农村居民点整理增加耕地系数,将马村区划分为3个等级潜力区。[结论]资金与农户整理意愿对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释放具有显著影响,马村区农村居民点整理应根据现实潜力大小安排重点区域,以便取得较高整理效率。  相似文献   

4.
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进行合理的评估,是指导农村居民点整理及落实增减挂钩政策的重要步骤。该研究以东乡县为例,建立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模型,从自然因素、整理需求和整理能力3个方面选取地形、交通条件、地方财政收入等8个指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计算综合修正系数,求取全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结果表明:东乡县各乡镇综合修正系数介于0.220~0.881;2020年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为1 066.78 hm2。研究认为,农村居民点整理顺序,应按照现实潜力的大小在时空上进行合理安排。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测算为农村居民点整理规划和实施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多因素综合评定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成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理论值进行修正测算,得出符合实际的现实潜力。结果表明,成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值为2 261.66 hm2,修正系数介于0.100 9和0.417 5之间,修正后的潜力面积为603.69 hm2,受现实因素的限制,成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的修正潜力占理论潜力的2669%,应根据各乡镇现实转化能力,合理安排农村居民点整理,提高整理效率。  相似文献   

6.
以重庆市崇龛镇古泥村9个社为例,采用“两步走”策略分别对9个社内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进行测算,即在运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出各个社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理论值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影响村域内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影响因素,对理论潜力值进行修正,最终得到符合村域实际情况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值,以期探索村级尺度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的方法,为村级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理论上,古泥村9个社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均有较大的潜力,整理潜力面积为19.25 hm2,预计整理后能节地55.43%;通过建立农村居民点整理评价指标体系后,得出各个村的整理潜力修正系数在0.3866~0.7083之间,修正后的整理面积为10.38 hm2,预计整理后能节地29.89%,较理论潜力值少8.87 hm2;根据各个社农村居民点现实整理潜力,可把古泥村9个社划分为优先整理区、重点整理区、适度整理区和后续整理区.  相似文献   

7.
以行政村为单元,定量评价了曲周县的人地关系状态,采用统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和限制条件修正系数法分析了人地关系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转化为现实潜力的影响,并利用评价结果测算了曲周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结果表明: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和用地扩张,人地关系紧张区域主要分布在县城周边及县域主要交通线两侧,而占研究区域面积77.14%的区域人地关系比较协调;由于研究区域为黄淮海平原典型农业县,只有26.99%的理论潜力得到释放,可以转变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  相似文献   

8.
以山西省山阴县为例,运用户均宅基地标准法计算该地区的理论潜力,并选取自然、社会、经济、生态四方面因素相关的14个指标构建综合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相结合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与各指标标准化值结合求出修正系数,通过对理论潜力的修正进而得出现实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山阴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理论潜力为2 006.45 hm2,修正系数在0.18 ~0.83,现实潜力为898.21 hm2.研究所运用的潜力测算方法对于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测算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桥林新城为研究区,采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得到桥林新城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理论潜力为2 923.77 hm~2;综合考虑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三方面因素,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理论潜力进行修正,得到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现实潜力为1 315.70 hm~2。建议高度重视桥林新城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综合考虑整理的资金约束、自然约束和社会可接受等因素,推进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节约利用。  相似文献   

10.
传统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是用政策指标法,通过规划基期和末期两个时间点不同农村居民的数量的差值来确定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大小,但在实际过程中往往达不到理论潜力,本文根据研究区实际情况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理论潜力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1.
在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和城乡统筹大背景下,以典型的川中丘陵地貌地区——遂宁市大英县为研究对象,根据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基本理论,运用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法、城镇规划目标法和改进城镇规划法3种方法分别测算大英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结果,用德尔菲法确定上述3种方法的权重,测算出大英县农村居民点的综合整理理论潜力值为1 972.30 hm2。从自然、经济、社会和土地利用4个方面中选取12个因素建立综合评价体系,计算出各乡镇的限制指数,测算出在多因素限制下大英县农村居民点综合整理现实潜力为826.79 hm2。综合考虑各乡镇实际情况和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条件,根据限制潜力测算结果及层次分析法的计算结果,将大英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为4个等级和3个区域。该研究考虑了多个限制因素的的影响,应用了综合限制指数模型,使测算出的现实整理潜力更能反映出当地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潜力大小。  相似文献   

12.
有效评估杠村居民点潜力是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文章以黄池镇为例,通过人均建设用地法测算出居民点整理的理论潜力,然后根据黄池镇的实际情况,采用德尔菲法选取相应因素指标对现实潜力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3.
深入开展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时序研究对于指导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河南省固始县为研究区,以乡镇为评价单元,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计算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理论潜力;在理论潜力的基础上,再从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资源集约性、经济可行性和农户接受性等构建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实际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综合修正取得各乡镇实际潜力;根据实际潜力计算各乡镇的节约用地系数,采用聚类分析法将农村居民点整理在时间上分为四期,分别为近期整理区,中期整理区,远期整理区和暂不整理区。研究结果为固始县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统筹发展中农村土地整治规划及合理安排土地整理项目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综合考虑了影响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因素,构建了河北省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北省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进行了评价分级研究。最终确定了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综合潜力评价值,将全省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区划分为3级,并针对不同级别的潜力区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测算方法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作为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有效增加耕地面积和满足建设用地指标需求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地进行农村居民点潜力分析是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依据。从整理潜力的可实现角度,将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归为理论潜力和现实潜力,介绍了不同整理潜力测算方法的原理,总结了不同整理潜力测算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并提出未来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发展的建议,使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测算方法更系统更合理,为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和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不同赋权方式,测算重庆市农村居民点复垦潜力。【方法】文章以2011年为基期,引入农村居民点现实复垦潜力测算模型、农村人口预测模型和修正指数计算模型,构建复垦影响因素评价指标,运用变异系数法、熵权法、AHP法分别计算指标权重,测算各区县的复垦潜力修正指数,用于对理论潜力的修正。【结果】重庆市2020年农村居民点现实复垦潜力为61 429.41hm2,潜力分布区域差异明显,主要集中在渝西经济走廊在内的一小时经济圈。【结论】综合不同赋权方式计算权重,对于提高农村居民点复垦潜力测算结果的精确性和合理性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贫困山区构建了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加权累加法和ArcGIS叠加功能,分析了重庆市酉阳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及其空间分异情况.结果表明,在影响居民点整理潜力的因素中,居民点利用因素、社会因素大于经济因素和自然因素,且整理潜力呈现中部高、东西两侧低的总体分异特征;结合空间连续性,以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综合评价分值为主要依据,将全县划分为4个潜力类型区,并提出了各区适宜的整理模式.研究对于贫困山区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徐冰  夏敏 《湖南农业科学》2012,(19):133-136
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测算能为制定合理的整理政策和切实可行的整理计划提供帮助。通过问卷调查,构建农村居民点整理农民意愿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相关指标的权重,采用限制因素修正系数法计算得到基于农民意愿的南京市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结果表明:农民意愿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有较大影响,其中影响较大的因素为"改变住房的意愿"和"对整理后住房、补偿、生活条件的满意度"。南京市应完善整理的安置与补贴措施,在整理过程中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加强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9.
扬州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修正以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的理论潜力为依据,从自然适宜性、经济可行性以及社会可接受性3个层面进行潜力修正。自然适宜性选取5个指标,对各个乡镇的每个指标划分等别,进行标准化处理,结合权重求得自然适宜性修正系数;经济可行性层面选取了3个要素、6个指标构建评价体系,社会可接受性层面选取了2个要素、4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分别计算出经济可行性修正系数和社会可接受性修正系数。3个修正系数与理论潜力相乘作为最终的现实潜力。自然适宜性修正系数在0.757 5~0.855 0,经济可行性修正系数在0.119 0~0.621 2,社会可接受性修正系数在0.267 2~1。然后根据现实潜力进行潜力分区,作为整理时序安排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区域内待整理农村居民点时序研究,对指导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有序整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伊通满族自治县为例,选取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经济因素、整理迫切度、整理可行度等10个指标来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综合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综合评价法计算各乡镇综合分值,再根据综合分值的大小,将整理时序划分为三个时期.结果表明:伊通满族自治县农村居民点面积较大,整理潜力较大且各乡镇整理潜力存在差异.将综合分值区间为[60,100]的乡镇划分为近期,其整理潜力较大;[50,60]的划分为中期,其整理潜力一般;[0,50]的划分为远期,其整理潜力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