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黄龙山黑松叶蜂在山东主要危害雪松。1年2代,以老熟幼虫结茧在地表枯叶内越冬;平均化蛹率70.3%、羽化率87.3%;雌、雄性比为1:1.8,单雌孕卵量35粒;主要天敌为寄生蝇,寄生率6.7%;幼虫较耐低温,有滞育现象。  相似文献   

2.
靖远松叶蜂的发生与治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靖远松叶蜂(Diprionjingyuanensis)是近几年发现为害油松的一新种叶蜂。1990年在山西省沁源县发现以来,发生面积逐年迅猛扩大,到1996年已达9.38万hm2,为害空前猖獗。1991年—1994年山西省连续四年进行防治,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该文简要介绍了靖远松叶蜂在山西省的发生与防治概况,并提出了靖远松叶蜂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浙江黑松叶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浙江黑松叶蜂是福建省马尾松的一种新害虫,该虫在福建南平地区1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在松针叶上结茧越冬,翌年5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幼虫5龄,少数6龄,蛹期越冬代168~179d,其余各代8~10d,已知天敌有青蜂及两种姬蜂。试验结果表明,2.5%敌杀死10000倍稀释液、40%水胺硫磷或90%敌百虫1000倍稀释液,对幼虫均有良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吉松叶蜂(GilpiniamassonianaXiao)属松叶蜂科Diprionidae,是危害马尾松的一种新害虫,近年来在安徽滁县沙河集林业总场发生相当严重。经研究,此虫一年发生2代,以预蛹越冬。该幼虫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我们编制了“马尾松吉松叶蜂地面茧数”查定表;制定了防治指标;其防治适期为2—3龄幼虫出现高峰期:第1代为5月15-30日;第2代为10月10—25日。以2.5%溴氰菊酯乳油2000—5000倍液等进行喷雾防治,效果均在94%以上;以2.5%溴氰菊酯乳油等加柴油配成油烟剂进行喷烟防治,效果在96%以上。  相似文献   

5.
抚宁吉松叶蜂幼虫种群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研究温秀军关键词抚宁吉松叶蜂,空间格局,抽样进行抚宁吉松叶蜂(Gilpiniasp.)种群空间格局和抽样技术的研究,对虫情监测,种群密度的准确估计,有关种群资料的统计分析以及对此虫的预测预报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1...  相似文献   

6.
靖远松叶蜂的生物学特性及飞防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以来,靖远松叶蜂在关帝山林局的油松林内猖獗为害,以幼虫取食油松2年生以上针叶,该虫一年1代,以茧内预蛹越冬。7月上中旬为孵孵化盛期,幼虫蜕 皮4次-5次。10月下旬老熟幼虫下树,在树冠投影范围内的地被物下结茧越冬。该虫的发生及危害,阴坡大于阳坡,纯林大于混交林。在山高林密、交通不便、害虫发生面积大而集中连片,且蔓延速度快的情况下,宜采用飞机喷药防治法。飞防时间在关帝山为8月中旬。每一架次  相似文献   

7.
靖远松叶蜂Diprionjingyuanensis雄蜂对其它松叶蜂性信息素的进一步林间反应表明:(2S,3R,7R)-3,7-二甲基-2-十三碳醇(松叶蜂醇)丙酸酯和(2S,3R,7S)-二甲基-2-十三碳醇(松叶蜂醇)丙酸酯的混合物对雄蜂的引诱作用最强。因此认为,松叶蜂醇丙酸酯的这两种异构体很可能是靖远松叶蜂性信息素的主要组分,可应用于种群监测等  相似文献   

8.
桦三节叶蜂Arge similis Vollenhoven危害桦树。在互助县北山林区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危害叶片,总食叶量可达47.1cm^2/头,桦三节叶蜂发生程度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特别是温湿度适宜与否。其次是受越冬蛹茧基数、寄主树种的多寡以及天敌数量的影响,在防治上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如人工消灭越冬蛹茧、营造混交林,保护天敌等方法,以减少幼虫发生量,药剂防治在卵刚孵化后的幼虫期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云杉根小蠹HylastescuniculariusErichson在新疆天山西部林区多数为二年发生1代,少数三年1代,以成虫和幼虫越冬。越冬成虫6月初产卵,6月中旬出现幼虫,第二(三)年6月中旬老熟幼虫开始化蛹,7月上旬羽化出新成虫。成虫有两次补充营养的习性,取食苗木土下根颈韧皮组织,该文还分析了该虫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云杉根小蠹HylastescuniculariusErichson在新疆天山西部林区多数为二年发生1代,少数三年1代,以成虫和幼虫越冬。越冬成虫6月初产卵,6月中旬出现幼虫,第二(三)年6月中旬老熟幼虫开始化蛹,7月上旬羽化出新成虫,成虫有两次补充营养的习性,取食苗木下根颈韧皮组织,该文还分析了该虫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梯室淡毛三节叶蜂Arge reversinervis Wei是危害刺榆Hemiptelea davidii的新害虫。对梯室淡毛三节叶蜂的卵、幼虫和蛹的形态特征进行描述,并首次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梯室淡毛三节叶蜂在海城1 a发生1代,以预蛹在土壤中越冬,翌年4月上旬化蛹,4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5月中旬卵开始孵化,6月上旬幼虫下树做茧越夏越冬。梯室淡毛三节叶蜂的天敌主要有显背臀姬蜂Notopygus insignis Kriechbaumer、褪色前眼茧蜂Proterops decoloratus Shestakov、叶蜂啮小蜂Tet-rastichus sp.及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als.)。  相似文献   

12.
刚竹瘿蚊 Procystiphora sp:在天津1a 发生1代,以蛹在竹小枝内越冬.成虫出现在4月上旬,产卵于早园竹 Phyllostachys propinqua McClure的新芽中,幼虫孵化后钻蛀取食虫瘿内物质,于10月上旬化蛹.刚竹瘿蚊有1种内寄生天敌:瘿蚊柄腹姬小蜂Pediobius sp.;2种外寄生天敌:刺胫广肩小蜂Eurytoma setigera Mayr和栗瘿旋小蜂 Eupelmus urozonus Dalman.另有3种伴生昆虫:竹瘿广肩小蜂 Aiolomorphus rhopaloides Walker、纹黄枝瘿金小蜂 Homoporus japonicus Ashmead和秆蝇金小蜂Gastrancistrus sp..  相似文献   

13.
姜明成  郑平 《江苏林业科技》2010,37(4):28-30,40
南华松叶蜂在贵州平坝1 a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萤内越冬,第1代幼虫于7~8月取食2年生松针造成局部性危害,幼虫有群集习性,便于人工防治。据室内人工饲养观察,幼虫期受姬蜂及寄蝇寄生,其寄生率高居40%~88%,表明通过充分运用天敌因素,可以实现害虫的自然控制。  相似文献   

14.
黄脊竹蝗生物学特性及其天敌保护利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 Tsai)是严重危害毛竹林的主要害虫之一,通过2006—2009年在桃江县进行生物学特性观察和防治试验,基本摸清了黄脊竹蝗的生物学特性和天敌种类。该虫在湖南省桃江县一年仅发生1代,以卵在土壤中越冬,翌年5月上旬开始孵化,6月底开始羽化成虫,8月上旬开始交尾产卵,9月下旬成虫大量死亡。该虫天敌种类较多,其中卵期主要天敌为红头豆芫菁、黑卵蜂;成虫期主要天敌为鸟类、寄生蝇等。  相似文献   

15.
崇明地区林木主要害虫及天敌调查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2007年,系统调查了崇明地区林木害虫及天敌。共鉴定害虫9目59科242种,天敌昆虫16种,并鉴定制做了林木主要害虫标本共8目42科76种。  相似文献   

16.
马尾松天然林病虫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天然林及其速丰试验林、针阔混交天然林的调查,计有病虫19种,其中病害6种,害虫13种,天敌昆虫15种。调查表明,病虫种类和被害率,试验林较低,施肥区最低,混交林明显比纯林少。  相似文献   

17.
对禄丰县思茅松毛虫 (DendrolimuskikuchiiMatsumura)的生物学特性观测表明 :思茅松毛虫在禄丰县 1年发生 1代 ,以 4龄幼虫越冬。幼虫在林分内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 ,m 与 x之间的直线回归关系式为 :m =0 80 4 0 +1 2 873 x ,最适抽样数量为 :N =180 4 / x +2 8 73。组建了思茅松毛虫 2个世代的自然种群平均生命表 ,揭示了该虫在禄丰县种群消长趋势 ,其指数 (I)为 0 33,呈下降趋势。研究结果为有效控制当地滇油杉林的思茅松毛虫危害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气候因素对杨小舟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杨小舟蛾在青岛地区的生活史和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杨小舟蛾在青岛1年4代,世代重叠。日平均气温的变化对越冬代杨小舟蛾成虫的日羽化量及杨小舟蛾卵、幼虫和蛹的生长发育产生直接影响,日平均气温15℃时杨小舟蛾成虫开始出现,23.6~28.9℃时成虫羽化数量明显增加;成虫羽化的适宜湿度为60%~82%,以78%为最适。潮湿多雨的气候不利于杨小舟蛾幼虫的生长发育,干旱高温天气极易导致其爆发成灾。赤眼蜂、寄生蝇、杨扇舟蛾颗粒体病毒是其重要的寄生性天敌,对其发生危害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咖啡透翅天蛾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咖啡透翅天蛾(Cepohnodes hylas)是景宁千亩红山栀(Gardenia jasminoises)的主要叶部害虫,该虫在景宁1年发生5代,以蛹在树下表土中越冬,翌年5月上旬越冬蛹开始羽化,第1,第2,第3,第4,第5代幼虫危害盛期分虽在5,6,7,8,9月下旬,室外观察其天敌主要有赤眼蜂,寄蝇,草蛉,蜘蛛。  相似文献   

20.
栎窄吉丁黄胸亚种生物学特性观测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吉林天佛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然蒙古栎林受害虫为害林分中进行受害状况和害虫生物学特性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危害虫种为栎窄吉丁黄胸亚种(Agrilus cyaneoniger melanopterus Solsky),属吉林省新记录种;在吉林天佛指山2年1代,跨3个年度,发育历期相对整齐,以2龄幼虫和老龄幼虫分别越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