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太行山低质低效林判定标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低质低效林是指进展演替的初期或逆行演替的结果,森林合理的结构尚未形成或遭到破坏,林木个体质量低劣,自然生态效益及社会经济效益低下的林分。判定低质低效林的依据是林分的结构、林木个体质量、密度和郁闭度、灌木林结构和功能。残次林是林分逆行演替的结果。劣质林主要是人为破坏加上萌生繁殖造成主干质量低劣。低密林是处于进展演替过程初期尚未达到一定密度或由于人为过量采伐致使密度降低,前者林木质量尚好,后者则为砍伐剩余的劣质林木。低灌林与低密林的形成类似也分两种情形,前者一般立地质量低劣,后者则由于由乔木或乔灌混交林退化而来,立地尚好,植被恢复容易。  相似文献   

2.
由于生物入侵、人为破坏、海洋污染、病虫危害等原因,福建沿海的红树林面积呈下降态势,已有的红树林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退现象,林分质量下降,形成低质低效林分,其生态功能及经济价值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文章根据福建省目前低质低效红树林的实际状况和形成原因,将低质低效红树林划分为:低生长量类型、稀疏类型、病虫危害类型、生物入侵类型、老龄林类型等5种类型。再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提出了每个类型相应的改造技术。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大兴区低效林类型划分及改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北京市大兴区低效林的实际状况、形成原因、林分位置、功能需求等,将低效林分为杨树用材低效林、农田林网防护低效林、城镇周边功能低效林、绿色通道景观低效林和城镇行道树景观低效林等5种类型。针对各类型低效林的成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各类型低效林的改造技术措施,以期为类似低效林的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低质低效林改造经营,探索黑龙江省南岔林业局森林经营的新模式,以促进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5.
石林县低质低效林改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参加了石林县的二类资源调查及石林生态县建设规划,根据实际调查资料和国家对建设森林城市的要求,对石林县的生态现状进行了认真分析,针对石漠化程度、地区经济开发及旅游要地的现状,提出了配合城市森林建设而加强低质、低效林改造的意见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低质低效次生林改造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建立 10hm2 低改试验林 ,提出了低质低效次生林的改造技术和 5种改造模式 ,并从林分生物量、材积生长量和涵养水源、水土保持等方面进行了改造技术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7.
低质低效林改造经营项目的示范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通北林业局低质低效林现状,介绍主要采伐造林技术措施,阐述低质低效林改造经营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8.
丽江市低效林改造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丽江市森林资源丰富,但由于受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森林树种结构不合理、林分质量差、效益低等问题.分析丽江市低效林改造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结合丽江市林业发展的实际,提出了低效林改造的改造方式选择以及树种选择原则,以及促进低效林改造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湖南省茶陵县设置了低质低效马尾松次生林改造试验基地.面积为10hm2.经详细调查分析.认为这种林分低质低效的成因主要有特殊的岩性、土壤条件、人为活动频繁和长期缺乏经营管理以及历史等5个方面的原因.设计采取的改造措施主要有补植造林(包括间伐补植与不间伐补植实验、造林整地方式试验、补植施用基肥试验和植物材料筛选试验);林分密度调控;试验林施肥;封山育林等.并进行了林分改造正交试验设计和为期5a的改造经营效果定位观测试验.  相似文献   

10.
试验选用木麻黄4个优良无性系来改造低效防护林。试验表明,在海岸前沿基干林带改造中,采用隔行带状改造效果较好,木麻黄低效林经过改造,6 a后可以达到生长快、短期内恢复基干林带的目的。在后沿片林内通过采用木麻黄优良无性系等综合措施块状改造后的林分与保留老林带相比,除了平均胸径生长略低1.2 cm外,其保存率、树高和冠幅生长量显著高于保留低效林的51.17%、2.3%和25.71%。  相似文献   

11.
太行山低质低效林改造后的水文效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示范林内选取了几种有代表性的森林植被类型,即分别代表太行山的主要乡土树种油松、辽东栎,及经改造形成的主要混交林类型松栎混交林和油落桦混交林。用标准木法和样方法分别测定了林分单位面积各森林植被层的生物量及总生物量,用浸水法测定了各森林植被层的日最大持水量。观测了油松示范林林冠截留降雨能力。  相似文献   

12.
太行山石灰岩区水保林林分结构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太行山石灰岩区乔灌、灌木、灌草三类水土保持林林地上现存 19种林分模式调查 ,并通过典型林分模式水土保持功能、生物量比较研究 ,得出乔灌、灌木、灌草三种类型林地上现存林分模式应是针阔、乔灌、灌草混交林分  相似文献   

13.
对壶关县绿化造林的组织管理经验和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4.
在辉县太行山区的调查发现,蕨类植物中有16科共41种,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这些蕨类植物的其他用途做了阐述,并提出了一些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太行山石灰岩中山区是山西省重要的地貌类型,也是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该文分析了当地水土流失的基本特征及综合治理的良好机遇、系列模式和部分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6.
水土流失是太行山区主要自然灾害初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覆盖范围广、流失量大、土壤流失难以复得、加重水资源危机、具有年际间的连续性、与其他自然灾害的关联性等六个方面, 初步分析了水土流失是太行山区的主要自然灾害, 并且提出了太行山生态林业建设的技术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阔叶次生林的合理经营方法,利用系统聚类中的离差平方和法,对江西部分次生阔叶林的类型进行数量分类.德兴2个林场的次生林可划分为10个群丛,宁冈、信丰4个林场的次生林可划分为10个群丛.将生长较为迅速,分布在山坡中下部,立地条件较好的栲树林、米储林、甜槠林、木荷林等划为一个经营类型;将生长较慢,分布在立地较差的石栎林、青冈林、福建青冈林划分为另一个经营类型.根据不同的经营类型采用不同的经营措施,可以更好地经营好次生阔叶林,同时可获得较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18.
太行山区天然次生林碳储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太行山区天然次生林的碳储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太行山区天然次生林的年净固碳量为27.62 ×105t,碳储量为361.45×105 t,这些碳折合固定CO2量1325.32×105t,同时放出O2为262.87×105 t。由此可见,太行山天然次生林在维持大气中O2和CO2平衡、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方面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干扰对长白山北坡次生林群落结构和树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为中国东北东部山地物种最丰富、生产力和生物量最高的森林群落类型,具有结构复杂、土壤肥力高、群落稳定性强的特点(徐振邦,1985).长白山区是阔叶红松林的核心分布区(吴方正,2003),但由于多年的采伐和其他人为干扰,形成了大面积的次生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