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大青山山地草场理论载畜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调查研究认为 ,把大青山山地草场划分为森林草场、灌林草场、典型草场、灌丛草场和草甸草场 5个类型 ,并对不同草场类型的灌木、草木、枯枝落叶的可食性生物量分别进行了测定 ,根据可食性生物量和牲畜采食率 (利用率 )推算出各草场类型的理论载畜量。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石灰岩山地植被资源结构特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阐述了石灰岩山地植被资源的特点,进行了种类及群丛特征的系统分析,表明石灰岩山地的植被是以黄荆( 酸枣 胡月枝子)-结缕草( 荩草 白羊草 黄背草)为建群种的次生灌草丛,讨论了坡向、坡位等立地因子对植被的影响,初步提出了适宜石灰岩山地植被恢复和重建的植物种类。  相似文献   

3.
石灰岩山地水土保持林的树种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石灰岩山地水土保持立地类型划分的基础上 ,参照相关研究成果 ,通过标准地调查和主要牧草的播种试验 ,以生长量和生物量为指标 ,确定了水土保持林不同立地类型适宜的树 (草 )种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油松林地、灌木林地、农地、草地等标准地调查和人工降雨实验,对几种不同立地植被类型水土保持效益的研究,查明太行山石灰岩中山区油松林地,灌木林地、草地有一定改良土壤,增加入渗的作用,对控制水出流失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石灰岩山地植物区系分析和40年生以上大树、古树调查,选择100种以上地带性树种在不同立地类型进行适应性种植,并对这些树种钙的适应性、耐荫性、耐干旱性、耐土壤瘠薄性进行分析和对139个林窗的不同立地类型树木生长进行调查,最终确定石灰岩山地侧柏纯林演替的主要树种和配置树种。  相似文献   

6.
岩溶石灰岩山地属于典型的生态脆弱区,是人工造林的困难地段。本文在石灰岩山地上采用"栽针留阔抚灌"和"栽阔留针抚灌"两种模式研究了植被群落组成和生物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两种模式均可明显提高森林覆盖度,并且能使群落向着理想的方向发展。两者相比,"栽针留阔抚灌"模式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燕山北部山地绣线菊灌丛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绣线菊灌丛是燕山北部山地常见的退化生态系统类型,为了了解绣线菊灌丛的生长状况,对绣线菊灌丛的生物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绣线菊灌丛地上生物量沿下坡-中坡-上坡的环境梯度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下坡、中坡和上坡的总生物量分别为577.31g/m^2、469.78g/m^2和208.53g/m^2;绣线菊灌丛中镶嵌分布的榛子灌丛的生物量和绣线菊灌丛也有相似的变化趋势,但榛子灌丛生物量明显高于绣线菊灌丛。绣线菊灌丛中草本层生物量也随坡度的增加有逐渐降低的趋势,其生物量的变化范围为118.92~276.72g/m^2。该地区绣线菊灌丛生物量低于北方地区其他类型的灌丛。由此得出结论,绣线菊灌丛的生物量与地形条件密切相关,而且由于受到长期干扰,生物量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8.
太行山石灰岩区水保林林分结构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太行山石灰岩区乔灌、灌木、灌草三类水土保持林林地上现存 19种林分模式调查 ,并通过典型林分模式水土保持功能、生物量比较研究 ,得出乔灌、灌木、灌草三种类型林地上现存林分模式应是针阔、乔灌、灌草混交林分  相似文献   

9.
利用平顺县1:10000地形图,对该县境内219个集水区不同海拔,坡向和土层厚度组成的组合立地类型与林种配置模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石灰岩山地立地类型分布有如下特征;集水区单元内林种产地具有分散性,集水区单元内林种立地的不连续性和分散性,决定了林种随立地而变的分散性,不同林种组合立地的这种不连续的斑块状镶嵌分布,便形成石灰岩山地林种配置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0.
石灰岩山地野皂荚灌丛水保功能及营造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立地条件下石灰岩山地野皂荚灌丛系统调查及定位观测,初步掌握了野皂荚灌丛生物、生态学特性及其分布范围。利用调查资料,建立了野皂荚灌丛生物量与其覆盖度的回归方程,并对野皂荚灌丛的水保功能及营造技术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野外考察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优势种、外貌与结构相结合的原则,参考《中国植被》的分类系统,将珠海市自然植被划分为5个植被型组、8个植被型、19个群系,40个群落。其中植被型主要包括:A. 亚热带针叶林;B. 常绿阔叶林;C. 常绿灌丛;D. 灌草丛;E. 草丛;F. 砂生草丛;G. 砂生灌丛;H. 沼生草丛。人工植被可划分为4个植被型,即林地、林果园、农作物园地和城市绿地。同时,对主要群落的外貌和组成特点进行了描述,如:马尾松群落、布渣叶群落、大叶相思群落、大头茶群落、猪笼草群落、红树林植物群落等。  相似文献   

12.
在广西田阳县开展了封山育林对石灰岩山地植被恢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封山3年后石灰岩山地植被恢复明显,2个试验地的物种多样性、重要值及植被覆盖率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A试验地的物种数增加了13种,增量达59.09%;重要值降多升少,植物在群落中的地位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植被覆盖率提高了40%。B试验地的物种数增加4种,增量仅为19.05%;在重要值中,木本及藤本植物降多升少,它们在群落中的地位没有发生明显改变,而草本植物则升多降少,部分植物的地位已发生了根本改变;植被覆盖率达到了100%。  相似文献   

13.
灌木为生物质能源的重要原材料,灌木生长的沙地环境对割灌设备的通过性能有较高的要求,为此利用虚拟样机软件ADAMS的履带车辆分析工具箱(ADAMS tracked vehicle)对履带割灌机在四种不同地形情况下的通过性能进行仿真试验分析,预测履带式割灌机的通过性能。  相似文献   

14.
GB19725—2005《便携式割灌机和割草机安全要求》中,附录C抛物试验是GB/T14176—2003《便携式割灌机和割草机技术条件》3.6安全要求中重要的检测项目。根据抛射物体的形状和抛射物体试验的要求,开发设计了抛射物体试验台,以完善割灌机安全性能试验项目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运用GPS辅助技术,以实地采样调查为主,对调查的样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根据优势度原则对古交市的植被类型进行了分类。分类结果表明,古交市物种丰富,其植被类型可以分为5类,即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丛、荒草丛。应用Margalef丰富度指数(R)、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D)、群落均匀度指数(JH)和(JD)对古交市内5种植被类型的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乔木层中以针阔混交林的生物多样性最高,灌木层以荒草丛生物多样性最高,草本层灌丛的生物多样性最高,不同森林类型的生物多样性也不同。    相似文献   

16.
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不同恢复阶段土壤质量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喀斯特环境由于其成土过程缓慢,土层浅薄,土被不连续,岩石裸露率高,渗漏性强,土壤持水量低,临时性干旱不时出现,水土易流失,因此缺土、缺水,生态系统极为脆弱[1~4].随着人为活动对资源需求的加剧,喀斯特生态系统更加恶化,不同程度地造成了水土流失、系统功能降低、生态平衡失调,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徐州石灰岩山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徐州石灰岩山地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土壤理化性质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健康影响,结果表明:石灰岩山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健康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针阔混交林中土壤物理性质较好,说明混交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有机质和各养分含量上层明显高于下层,且各养分含量均以针阔混交林最高,进一步说明混交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土壤化学性质。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3种植被类型林分土壤健康状况综合评价指标主成分得分,针叶林为-8.309,针阔混交林为6.876,阔叶林为1.433。各类型林分土壤健康状况排序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表明针阔混交林能够改善土壤健康状况。建议在徐州石灰岩山地上应以针阔混交林为主要恢复模式,从而提高该地区土壤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Satellite estimate of grass biomass in a mountainous range in central Ital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ne of the main problems in managing ranges used for extensive pastoralism is the difficulty of obtaining reliable estimates of grass biomass over very large areas. Estimates of grass biomass are useful as an indicator of both available forage and risk of soil erosion. Nevertheless, large scale field measurements are expensive and time-consuming. The use of satellite images may provide a complementary means of estimating grass biomass over very large areas at a reasonable cost.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test the use of Landsat satellite data for estimating grass biomass in a mountainous range in central Italy used primarily for sheep breeding. During each of four ground campaigns carried out over two years, grass was cut and its biomass measured in 60-90 test plots. Four Landsat images taken simultaneously to the ground campaigns were processed to obtain several vegetation indexes calculated for each ground test plot. The vegetation indexes showe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ith measured grass biomass. The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provided the most accurate estimate of grass biomass. When data for each of the four ground campaigns were analyzed separately, correlations for early summer campaigns were higher than correlations for late summer campaigns, indicating that when the ratio of dry/green biomass increases, satellite estimate becomes less accurate. Overall, our results show that satellite data can provide a useful source of biomass information for the management of large ranges.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ne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9.
苏联的流沙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治沙工作始于1880年,但直至十月革命后才取得了显著成就。主要经验:机械沙障和植灌种革措施阻止铁路沿线流沙的侵袭;林牧结合的植物治沙,固定了流沙,繁荣了畜牧业,实现沙地植被的永续利用。不同的生物气候带采取不同的措施:草原区设置防护林带,实行草田轮作制,既防风固沙,又改良沙土,发展畜牧业和种植业;在半荒漠区采用植物固沙,固沙初期设置机械沙障保护植物;荒漠区利用飞机或汽车混播乡土灌木、半灌木和草本,并与放牧、种植业相结合。文中还对苏联治沙的历史和科研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