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绿化造林建设也进入较快的发展阶段,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好的改善。但由于人口的密集,生活环境日益污染严重,全球的气候在变暖;为了加快生态环境的建设步伐,有必要以生态建设为重点,加大林草经营造林绿化的工作力度。从造林绿化的目标及规划、促进绿化造林措施的落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利用都兰地区1961~2018年气温、降水量资料,基于Miami和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气候生产潜力,分析了都兰地区近58a来气温、降水量及气候生产潜力的变化特征,探讨了气候生产潜力对气候因子的敏感性。都兰地区年平均气温升高显著,升温率为0.3℃?10a-1,降水也呈显著增加趋势,增幅为17.8mm?10a-1。都兰地区气温、降水生产潜力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增加倾向率分别为19.9g?m-2?10a-1、30.8g?m-2?10a-1,2011年以来较60年代相比气温、降水生产潜力分别增加90.0g?m-2?a-1、126.3g?m-2?a-1。都兰地区气候生产潜力呈明显增加趋势,增加倾向率为7.2g?m-2?10a-1, 2011年以来较60年代相比气候生产潜力增加138.6g?m-2?a-1,气候生产潜力对降水量更敏感,降水量增加有利于气候生产潜力的增加。  相似文献   

3.
<正>近些年来,气候环境愈发恶劣,为了缓解恶劣气候导致的土地荒漠化、沙尘暴等影响,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我国开始营造人工林作为天然屏障阻挡沙尘暴,涵养水分。而在发展林业工程的过程中,某些因素制约着造林质量的提高,致使难以达到预期成效,针对该情况,本文就制约造林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论述,提出改善造林质量的措施,以期提高我国造林的综合质量、增加绿色经济收益水平。1.制约造林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华山松营养袋百日苗造林成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继斌 《农技服务》2010,27(2):253-254
介绍了2001年以来在贵州省威宁县冬春长旱相连、夏季温凉湿润的高海拔地区,采用了华山松营养袋百日苗育苗造林技术,经过几年的实践,大大提高了造林成活率,确保了造林质量;分析了营养袋育苗造林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最终降低了造林成本的原因。为自然、气候环境适应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虽然我国目前经济发展较为迅速,但环境问题却变得越来越严重,且一直都未得到有效解决,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生态环境的重视。营林造林能够起到改善环境的作用,而播种育苗技术又成为营林造林这项工程当中最重要的部分,此项技术的好坏与造林成效有着直接关系,对此,笔者对营林造林过程中应用的播种育苗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地形、气候以及环境条件都会对苗木生长质量以及存活率有直接影响,我国一直致力于林业工程建设,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是存在诸多问题,造林成活率低就是制约礼林业工程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主要对如何提高造林成活率以及造林质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渭北旱塬地区地形复杂、气候干旱、造林成活难度大的特点,从种苗选择、整地技术、苗木处理、抚育管理等方面阐述渭北旱塬地区提高造林成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进入新世纪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以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日益增强,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加强对林地生态系统的有效保护,并将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作为国策,每年营造大面积的人工林,我国林地植被的覆盖面积进一步扩大。植树造林工作开展过程中,某些地区气候环境较为恶劣,土壤层较薄,不利于林木种苗的健康生长。对此就需要结合造林地的实际情况,不断加强造林总结,做好困难地造林技术的推广应用,最大程度提高林木种苗的成活率,确保造林成功。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灵宝地区困难地造林技术要点以及造林效果,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的开展人工造林工作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9.
<正>近几年,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绿化工作不到位、大面积绿植遭到破坏、森林覆盖率增长缓慢等因素导致造林成活率低,为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相关部门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绿植改造,重视造林过程中存在的如造林质量以及管理等问题,加强对植树造林的管理,提升整体绿化质量。一、影响造林成活率的因素造林是一项改善环境的大工程,需要根据林木生态适应性以及生长发育规律进  相似文献   

10.
绩溪县位于皖南山区,地形以低山为主,属亚热带气候,发展杉木、马尾松等多种用材林,是提高山地经营效益的重要途径.但是因为山地地形复杂,特别是造林地坡度较大,不合理的作业方法会造成山地水土流失.山地发展人工用材林如何才能既速生、丰产,又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呢?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我国生活环境的日益恶化,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去改善环境污染现状,而植树造林是很有效的方式之一。在林业工程抗旱造林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然后针对性的提出一些解决的对策,希望能对我国林业工程抗旱造林事业的发展有所帮助。1合理的选择树种首先需要对种植地区的环境进行全方位的勘测,包括当地的气候特点、土壤特点  相似文献   

12.
绩溪县位于皖南山区,地形以低山为主,属亚热带气候,发展杉木、马尾松等多种用材林,是提高山地经营效益的重要途径。但是因为山地地形复杂,特别是造林地坡度较大,不合理的作业方法会造成山地水土流失。山地发展人工用材林如何才能既速生、丰产,又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呢?1现状与实绩  相似文献   

13.
我国北方多数地区气候干旱、土壤贫瘠、生态环境脆弱,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生长质量不高及成活率低.该文结合辽西地区造林实际,对辽西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简述了辽西地区造林技术,以期为辽西地区生态环境的快速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张磊 《农民致富之友》2014,(11):171-171
植树造林的改善气候和环境的重要工程,我国地形复杂,气候条件恶劣,植树造林显得尤为重要。造林成活的关键是造林地的整治和采用恰当的植树方法。本文对造林地的开发利用和造林的方法进行了讲解,希望能够对提高树木成活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起,气候变暖问题越发严重,引起我国政府和科技界的广泛关注。相关机构推行一系列科研活动,研究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潜在影响,并在其导致的气温升高、CO2浓度升高问题对农业的影响方面进行了深度挖掘。在全球温室效应持续发酵的大环境中,中国西北地区难逃气候变暖的厄运,气温呈持续攀升趋势。其导致的生态环境的恶化,对农作物熟制、布局和种植结构都产生不利影响[1]。本文通过对气候变暖各指标的分析,为啤酒花种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干旱如今已成为世界领域的问题,解决干旱问题需要从改善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通过采取合适的保护措施,缓解地区干旱的发生。而植树造林是解决干旱问题最佳的措施,因此,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积极进行植树造林,对于缓解干旱问题十分有必要。甘肃省永靖县是一个干旱和半干旱气候环境十分明显的地区,其对荒山造林造成的影响十分大。最近几年,永靖县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荒山造林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其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我们及时采取对策将其解决。本文主要结合永靖县的实际情况,就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荒山造林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的促进造林质量的提升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几项关键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造林成活率是巩固造林成果的重要手段。造林成活率偏低,造林质量不高,始终是制约造林绿化事业发展的一大难点问题,而且也影响了林业生态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下面就对提高造林成活率,加快林业生态建设步伐谈些看法。1、从做好造林设计入手,坚持适地适树造林前,通过对造林地区的自然条件、立地条件等进行实地调查,编制造林技术方案,作为施工的依据,真正把造林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造林设计要以造林地块的立地条件为依据,根据地形地势、气候、  相似文献   

18.
<正>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位于中国西北地区,寒冷和阴湿是最为主要的气候特点,旱涝雹冻等自然灾害非常频繁。在这种气候环境和地理环境下,政府部门高度重视营林造林工程的开展,希望通过营林造林改善县域的生态环境,统筹推进城乡绿化。本县以洮河沿岸、公路沿线、景区景点、县城东西两山、街道两旁等作为绿化的重点突破口,推动生态环境优化。  相似文献   

19.
张东霞 《乡村科技》2023,(16):131-133
植树造林是改善地区气候条件、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保障林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但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受恶劣环境的影响,植树造林工作开展难度较大,树木栽植后成活率较低。甘肃省兰州北山生态建设管护中心大草滩林场公益林建设项目地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是影响当地造林成效的关键因素。根据多年抗旱造林实践,总结大草滩林场抗旱造林中应用的造林技术和抗旱技术,旨在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提供参考,进而推动林业稳定、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全球性气候变化,以宁夏沙坡头区为研究区域,根据沙坡头地区1990-2019年玉米农业气象数据和产量数据,采用线性回归、主成分分析和Thornthwaite Memoriae模型分析沙坡头地区长时间序列气候变化背景下玉米产量和气候生产潜力。结果表明:近30年来,沙坡头地区玉米平均气温和蒸发量均有显著增减,而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均呈不同程度波动上升;玉米同期总产量呈现非常显著的上升趋势,每年增产105.68 kg·hm-2,气候生产潜力以每10年36.87 kg·hm-2呈波动上升趋势的线性倾斜;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气候因素是温度、水分和日照;未来气候变化对玉米气候生产潜力有重大影响,“暖湿型”和“冷湿型”气候有助于提高玉米产量,而“暖干型”和“冷干型”气候不利于玉米的生长,其中降水变化对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作用比温度更大。因此,我们应该大力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合理调整作物的区域分布以适应气候变化,以期获得玉米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