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棉花种植如何预防病虫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在种植过程中受到温度、湿度、施肥以及外界因素的影响,容易遭受病虫害。从目前棉花种植过程来看,病虫害对棉花种植影响极大,病虫害不但可以影响棉花的整体产量,同时还会给棉花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影响棉花种植的整体效益。因此,在棉花种植过程中,应认真分析棉花种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病虫害,并对病虫害进行分类,制定具体的病虫害预防措施,保证棉花种植能够有效预防病虫害,提高棉花种植的整体质量,为棉花高产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2.
从棉花种植成本,棉花种植机械化,棉花种植与粮食种植、与其他经济作物种植的矛盾加剧和国际市场的影响等五个方面对山东省棉花生产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从加大国家政策扶持力度、土地集约化种植、实现棉花生产和采收机械化、培育与棉花生产机械化配套的棉花品种、科研单位加大对棉花规模化种植配套技术的研究、组建棉花生产-加工联盟,减少中间环节、努力解决棉花生产与经济结构调整的矛盾等九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棉花在种植过程中受到温度、湿度、施肥以及外界因素的影响,容易遭受病虫害。从目前棉花种植过程来看,病虫害对棉花种植影响极大,病虫害不但可以影响棉花的整体产量,同时还会给棉花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影响棉花种植的整体效益。因此,在棉花种植过程中,应认真分析棉花种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病虫害,并对病虫害进行分类,制定具体的病虫害预防措施,保证棉花种植能够有效预防病虫害,提高棉花种植的整体质量,为棉花高产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新疆具有土地面积广阔、生产面积大、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等特点,这正是棉花种植的有利条件。在此环境下,能生产出大量品质高的棉花。但除此之外,棉花种植的经营规模也会直接影响棉花的生产产量。因此,在种植棉花时要考虑棉花生产的规模。本文主要从新疆兵团棉花适度种植的重要性以及新疆兵团棉花种植适度经营规模分析2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促进棉花增收提供合理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5.
浅析棉花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棉花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产品之一,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棉花的种植与其他的农产品种植的方法不同。种植户想要种植棉花提升棉花的产量,就要在种植棉花时,对科学的棉花种植栽培技术加强,以及在种植棉花的前后注意防治棉花的病虫害。本篇文章主要从棉花的栽培技术以及对棉花的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分析,从而促进棉花产业的发展。一、棉花栽培技术棉花的种植与生长与其他的农作物的种和生长的方法都不相同。棉花的种植特点具有生长周期时间较长,培育种植的方法复杂等特点。在棉花种植以及棉花的生长过程中,对环境因素的  相似文献   

6.
滴灌种植技术相比于原有的棉花种植方式来讲,运用滴灌的措施可以明显提升棉花产能,进而体现良好的滴灌种植效益。具体在种植棉花的实践中,对于推广运用棉花滴灌技术主要体现在水肥管理、机械整地、覆膜栽培、棉花选种、防控病虫害以及其他管理要点。因此在推行棉花滴灌的技术实践中,重点在于因地制宜选择棉花种植技术,确保种植户可以拥有较好的棉花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7.
目前,随着劳动力结构变化,在棉花种植管理上劳动力素质和数量都在急剧变化,主要表现在劳动者素质和棉花经营管理不相匹配。因此,简化棉花种植管理实现机械化、规模化操作以及解决粮棉争地的矛盾是棉花种植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根据我国目前棉花种植现状,对简化棉花种植技术进行浅析,并对棉花简化种植管理从管理程序和种植制度上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对棉花质量的要求更高。棉花种植管理对棉花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加强棉花栽培与种植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棉花种植经济效益,同时能够明显改善棉花质量。从棉花的种植管理入手,分析其对于棉花质量的影响,以期对棉花种植管理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目前我国棉花种植面积较大,2021年我国棉花种植面积已经达到3 028.1千hm2。因棉花与普通农作物种植方式明显不同,且对土壤及空气环境等的要求较为严苛,需高度重视棉花科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推广。基于此,本文介绍了选种、选地整地、播种、田间管理四种棉花种植技术,并探究全过程、综合性与绿色化棉花病虫害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宁河县是棉花种植大县,种植面积1.6万hm2,占全县农业土地面积40%.种植棉花已经成为宁河县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为使宁河县棉花种植稳产、增产,棉农增收、增效,文章总结了宁河县近年来棉花种植中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棉花种植模式、管理方法及一些配套技术措施进行探索,研究,以此总结出棉花超高产栽培技术,为今后棉花再创高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栽培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棉花种植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棉农的收入也在逐步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主要研究的是棉花的管理以及高产栽培技术,从肥料运筹、化学控制、适时打顶以及病虫害防治这些方面分析了棉花的管理,从育苗、适时移栽、田间管理以及适时摘花这些方面研究了棉花高产栽培技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棉花不同栽培模式优质高产技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棉花的优质高产与品种和栽培管理有很大关系,文章通过对棉花三种不同栽培模式的阐述,满足了不同地区棉农运用各种栽培模式种植棉花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基于对棉花无土育苗栽培的试验,深入分析棉花无土育苗栽培技术的实施,为提升棉花无土育苗栽培水平提供可参考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王丽萍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4):119-120
论述了棉花高密度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棉花新品种的选择、平衡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综合调控、节水灌溉技术等,该技术经过大面积推广实现了单产皮棉2340kg/hm^2以上,促进了棉花大幅度大范围增产,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6.
徐昕  李富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518-6520
棉作为重要的纺织原料,在广西种植历史悠久,却从未得到研究重视.文章对于史载的“棉”的种类进行植物学分类,并结合纺织加工技术对古人所指“木棉”进行甄别.依据考古实物以及与云南和海南植棉情况的对比,推论出在春秋时期广西已经开始植棉,但是不普遍.其最初种植的种类为亚洲棉的多年生木本植物,随着棉向长江流域的扩展,演变为种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梳理,追溯从三国到清代广西植棉发展的历程,还原其发展情况,对了解古代广西的纺织面貌和社会经济状况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棉花花铃期是棉花植株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也是决定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时期。及时科学地进行“三打”式枝条整理是棉花花铃期的重要管理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8.
棉花品种万丰201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GK12为外源抗棉铃虫Bt基因的供体,以具有海岛棉、陆地棉、野生棉血统的冀棉20为受体,采用目标性状同步改良混合系谱法进行连续定向选择培育出万丰201。将其后代种植在枯黄萎混生重病地,不治虫,不整枝,不喷缩节胺,适当增减密度,以保证入选材料的抗病虫效果以及其它目标性状的充分表达。2003—2004年河北省冀中南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较对照品种DP99B分别增产11.9%、18.6%和21.7%;2005年生产试验中,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较对照品种DP99B增产17.1%、23.9%和25.6%;纤维品质,上半部平均长度30.0mm,整齐度指数84.3,马克隆值4.7,比强度30.3cN/tex,属于II型棉花品种。适宜冀中南春播区、天津市棉区以及同类生态区春播种植。突出表现高产、优质、抗棉铃虫、抗枯萎病、早熟不早衰。  相似文献   

19.
棉花高产栽培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薛春善  田冲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054-7056
通过对棉种SGK791在2003~2004年河南省棉花区试与2005年河南省棉花生产试验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皮棉产量的数学模型和最优数学模型,给出了每公顷皮棉产量的95%预测区间为(1449.4,1519)。结果表明,4个产量因素中,以每株铃数对产量的作用最大,其次是密度,衣分居第三位,铃重的作用最小;高产途径为合理密植、力争株铃、兼顾衣分、稳定铃重。  相似文献   

20.
棉花优化成铃栽培理论及其新发展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经过60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中国不仅建立了适合国情、特色鲜明并基于精耕细作的棉花栽培技术体系,也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中国棉花栽培理论体系,为奠定世界第一产棉大国的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优化成铃理论是中国棉花高产优质栽培理论体系的核心。论文对棉花优化成铃理论的形成过程、主要内容和发展趋势作了综合评述。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是通过棉株结铃形成的,受结铃时间、棉铃所处空间部位以及棉株生理年龄的显著影响,优化成铃就是根据当地生态和生产条件,在最佳结铃期、最佳结铃部位和棉株生理状态稳健时多结铃。棉花集中成铃期是一生中的高光合效能期,使群体棉叶系统的高光合效能期、成铃高峰期和光热资源高能期相同步,可以更有效地优化成铃。为优化成铃,要按照高产棉花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点,协调品种、环境和栽培措施三者的关系,在增加生物学产量的基础上,稳定或提高经济系数;在增加单位面积总铃数的基础上,稳步提高铃重。光合产物是棉花经济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不同生育阶段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直接影响成铃,为优化成铃,结铃吐絮期要保持较高的干物质积累量和收获指数。为优化成铃,要主动而有预见性地控制棉花个体发育,培植理想株型,优化群体结构,使棉花群体多结铃、结优质铃。棉株吐絮成熟期的表现即为熟相,有正常成熟、早衰和贪青晚熟之分,库-源关系、根-冠关系失调常会引起根系合成并向上运输的细胞分裂素含量下降、脱落酸含量上升,并可能导致衰老相关基因提前或推迟表达,产生异常熟相(早衰或贪青晚熟),为优化成铃,要协调好库-源关系、根-冠关系,促进棉花正常成熟。棉花优化成铃理论的形成不仅促进了中国棉花栽培学的发展,也为中国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在可预期的未来优化成铃理论仍然是中国棉花高产优质栽培理论体系的核心,但随着棉花轻简化、机械化、可持续和绿色环保生产技术的发展,优化成铃理论也要随之变化和发展,以便更好地支撑中国棉花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