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土壤氮磷钾养分资源特征和综合管理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拓宽高产施肥的传统观念,将土壤和肥料施入的养分视为自然资源,提出了养分资源综合管理策略:在施肥技术上,以提高养分利用效率为目标,以积极发展有机肥为基础,对氮重在作物营养分期逐步调控,尽可能提高放肥量的准确性;对磷钾重在土壤养分消长趋势监控,施肥量可保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2.
为了揭示橡胶苗对施肥变化的响应和适应性,为海南橡胶经济林的土壤和施肥管理提供参考,以大田1年生橡胶(Hevea brasiliensis)苗为对象,设置不同的施肥处理,分析了不同器官的氮、磷、钾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探讨橡胶苗在施肥影响下对土壤养分分配和利用的特点。结果表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除了磷含量在叶片中,钾含量在树干中略有下降外,氮、磷、钾含量在橡胶苗其他器官中的含量都在增加,氮、磷、钾养分的分配比例主要集中在叶片,超过30%。影响橡胶苗生长的第1限制因素是氮,在橡胶生产实践中,可在本研究施肥配方的基础上适当增施氮肥、减施磷和钾肥,同时加强有机肥施用,以提高土壤有机氮含量。  相似文献   

3.
在三江源区研究了不同施肥梯度对高寒矮嵩草草甸群落结构、功能;土壤全量养分、速效养分;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以揭示矮嵩草草甸群落特征;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活性对施肥梯度的响应.结果表明:1)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不同功能群的盖度响应各异,其中禾本科植物的响应较大,而豆科和杂类草植物盖度明显降低,莎草科盖度变化不明显;施肥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如施氮40 g/m2时,各功能群植物的盖度逐渐降低.生物量随施肥梯度呈单峰曲线变化,不施肥时生物量最低,施肥20 g/m2或32 g/m2时生物量最高.2)土壤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在施肥量为20 g/m2或32 g/m2时较高,施肥量增加到40 g/m2时土壤资源逐渐降低.3)不同施肥梯度矮嵩草草甸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在0-10 cm土层明显较高,且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分布在0-4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呈单峰曲线变化.施肥20 g/m2或32 g/m2时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最高.4)30 g/m2施肥量可作为高寒草甸最佳施氮水平.施肥梯度下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可作为衡量土壤肥力和土壤质量变化的重要指标.高施肥量(≥40 g/m2)视为影响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土壤养分及土壤微生物活性的阈值.  相似文献   

4.
不同滴灌施肥策略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滴灌玉米生长、养分吸收、土壤养分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滴灌玉米生产中的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滴灌条件下设不施肥对照、常规施肥、减氮增磷施肥、增氮减磷施肥4个处理,进行田间小区试验与室内分析.[结果]增氮减磷施肥方案对玉米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促进玉米干物质的积累,增加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减量施肥(即减氮增磷施肥和增氮减磷施肥)与常规施肥的植株氮磷钾积累量和土壤养分含量无明显差异;增氮减磷施肥比常规施肥增产474 kg/hm2,增长3.4;;增氮减磷施肥比常规施肥增收1 154元/hm2,增长4.5;,增产增收效果明显.[结论]增氮减磷施肥和减氮增磷施肥较常规施肥量减少5;和8;的滴灌施肥水平,对玉米的株高和叶片数无明显影响,且对玉米干物质的积累有促进作用.其中以较常规施肥量减少5;施肥量的增氮减磷滴灌施肥策略的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5.
不同农作措施对黄绵土坡耕地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典型的黄土高原黄绵土坡耕地上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观测和分析不同种植模式及施肥量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以筛选出适合本区域的最佳种植模式及施肥量。结果表明:不同施肥量条件下,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量的变化趋势为优化施肥常规施肥不施肥料。优化施肥+全膜双垄沟处理玉米籽粒产量最高(6 907.78kg/hm~2),较不施肥料和常规施肥分别显著提高19.53%和13.06%;玉米植株氮、磷、钾吸收量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大,优化施肥+全膜双垄沟处理玉米籽粒和秸秆氮、磷、钾养分吸收量最大(182.89、17.83和99.38kg/hm~2)。就提高产量和减少地表径流而言,优化施肥+全膜双垄沟处理显著提高了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别为8.78%、10.95%和24.09%。综合考虑,在黄绵土坡耕地种植玉米的最佳模式为优化施肥+全膜双垄沟,既能保证玉米稳产高产,又能显著减少土壤养分随地表径流流失。  相似文献   

6.
一、试验目的 大枣的施肥量目前尚未定论。以土壤测试结果为基础,通过大枣肥料试验,掌握大枣的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摸清土壤养分利用系数,土壤供肥能力,大枣对氮、磷、钾吸收量及其利用率等重要的测土配方施肥参数,建立和完善适合朝阳县大枣推荐施肥的土壤有效养分丰缺指标体系。推动朝阳县大枣配方施肥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施用微生物菌肥对雷竹笋生长量、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方法:设置菌肥用量0(CK)、30kg/hm2(T1)、90kg/hm2(T2)、150kg/hm2(T3)4个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测定雷竹笋日生长量、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数量,分析竹笋生长量与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的相关性.结果:施用菌肥能促进雷竹笋生长,且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竹笋生长量呈增加的趋势;土壤有机质、全氮及有效磷含量随施肥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碱解氮含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处理间均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速效钾含量随施肥量的增加先降低后增加;细菌数量随施肥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施肥处理对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雷竹笋生长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的增加有利于竹笋生长,其中碱解氮含量对生长速率的影响较大.施用微生物菌肥能显著提高雷竹笋生长,改善土壤微环境.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过量施肥、灌溉对生态环境的负面效应,在温室进行了西葫芦种植试验,设施肥量水平(农民习惯施肥量和减肥量)、灌水处理(传统灌溉和滴灌)及施加生物炭3种因素,以明确不同水肥条件下西葫芦产量、不同部位养分含量、水肥生产率、生物量、土壤养分及养分盈余情况,研究减量水肥组合对西葫芦生长及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农民习惯施肥量基础上适量减少施肥、灌溉量与施加生物炭措施未造成西葫芦减产,且提高了肥料偏生产力和灌溉水生产率,对西葫芦地上部、地下部生物量及西葫芦、根系及茎叶养分含量无明显影响;减肥减水对于土壤pH、有机质、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及CaCl_2-P含量基本没有显著影响,而施加生物炭能增加耕层有机质含量,减少土壤硝态氮的淋溶风险;减水与施加生物碳处理对土壤氮素、磷素盈余量无显著性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提高设施蔬菜水肥利用效率、减轻土壤养分淋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摸清昆明地区荷兰豆氮、磷、钾的肥料效应及施肥指标,有效指导农业生产。【方法】对2013年以来昆明市晋宁县开展的5组荷兰豆"3414"田间试验进行肥料效应和肥料利用率分析。同时,结合昆明市当前土壤养分含量情况,对土壤养分含量与荷兰豆的施肥量、空白产量、相对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昆明地区荷兰豆的最大施肥量为氮25~47 kg/667m~2,磷10.9~21 kg/667m~2,钾20~33 kg/667 m~2,平均施肥配比为1.4∶0.7∶1,推荐最佳施肥量为氮16~22 kg/667 m~2,磷8~11 kg/667m~2,钾11~16 kg/667 m~2。研究同时表明:土壤养分测试值和荷兰豆相对产量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土壤碱解氮同荷兰豆的最大氮肥施肥量有较明显的负相关。【结论】在昆明地区可以用土壤碱解氮的测试值来建立氮的施肥指标,并根据氮、磷、钾的施肥配比来指导生产上施肥。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和筛选夏玉米高产高效分层施肥技术模式,设计了不施肥、一层施肥、两层施肥和三层施肥4种不同施肥方式以及分层施肥量的不同比例,研究了分层施肥对夏玉米养分吸收、养分转运规律、养分系数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一层施肥相比,三层施肥有利于提高吐丝期氮、磷、钾养分吸收量,提高了氮、钾养分转运量和转运效率;8 cm、15 cm、22 cm肥料比例7∶5∶3的三层施肥模式在吐丝期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分别增加14.5%、13.0%和46.1%,在成熟期氮、钾养分转运效率分别增加9.1%、75.9%,玉米籽粒产量增加8.8%,100 kg籽粒磷、钾养分需求量显著增加。这种肥料量自上而下呈递减的分层施肥模式优化了肥料在土壤中的纵向分布,促进了夏玉米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和转运,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和玉米籽粒产量。推荐8 cm、15 cm、22 cm肥料比例7∶5∶3的三层施肥模式为夏玉米最优模式。  相似文献   

11.
植物营养与肥料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白由路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7):3477-3492
文中回顾了1840年以来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的重大成就和有影响的事件,并针对目前有歧义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在植物营养生理与生物学方面对植物营养必需元素、营养元素的吸收与转运、营养元素的转移与再利用、菌根在植物营养中的作用、植物营养与植物抗病性,化学诊断中的植物有效养分提取、养分测定和目前进行的光谱诊断等进行了回顾。论述了施肥模型、精准施肥技术和灌溉施肥技术的发展。分析了施肥模型中养分分级模型、肥料效应函数模型、养分平衡模型和DRIS方法。综述了施肥对温室气体排放、肥料对环境污染等。介绍了目前主流的肥料品种和国际肥料资源概况。论文还对未来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发展进行了展望,指出提高肥料利用率是解决肥料问题的关键;解决蔬菜施肥过量需要理论与技术的支撑;养分高效基因的开发与利用需要在正常养分条件下进行;施肥新技术是提高肥效的重要措施;同时还需要立足当前可用肥料资源发展肥料产业。植物营养与肥料学科的发展与人们所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息息相关,肥料的施用既是保证食物安全的需要,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使用最少肥料,获得最多的食物是今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科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土壤供硅能力与硅肥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硅在土壤中的分布、存在状态以土壤的供硅状况,介绍了硅在作物生长中的作用,阐述了硅肥的资源及其种类.分析了硅肥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15N示踪技术在植物N素营养研究中的应用及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由于氮肥利用效率的不断下降,植物氮素的营养学研究更是日益受到重视。氮肥利用率受施氮水平、施用方法、土壤性状、气象条件、品种类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平均利用率只有30%-35%。减少氨的挥发和反硝化作用,选育氮高效、耐低氮品种是提高氮素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本文简要概述15N标记技术尤其是示踪技术在植物氮素的吸收、利用及分配等方面的应用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橡胶树养分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栾乔林  李胜  罗微  林清火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586-2588
通过将先进的地理信息技术和传统的土壤、叶片营养诊断技术结合,在充分考虑橡胶园供肥特性、胶园产量水平、目标产量和橡胶树叶片营养、化肥利用率和肥料特性等众多因素的基础上,以海南省龙江农场为例,基于GIS软件MapInfo,建立精准变量施肥的田间土壤养分和叶片养分信息数据库,进行橡胶树营养诊断分析,提供施肥决策支持,并指导变量施肥作业。  相似文献   

15.
解磷微生物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土壤中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态无机磷很低,一般只占全磷量的2%~3%,大部分很难被作物吸收  相似文献   

16.
不同水肥措施对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阐明不同水肥管理措施与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关系,在窄行密植栽培模式下,进行了不同氮素营养水平与不同氮素营养水平+灌水处理的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灌水与氮肥共同作用比氮肥对大豆产量增产13.2%,通过统计分析得出,N2与灌水处理为最佳水肥处理措施。此外,灌水与氮肥协同处理,大豆的株高和茎粗均有明显增加,有利于获得更多生物产量,为秸秆还田提供更多的C、N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17.
土壤钾素管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钾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在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农产品品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扼要地介绍了土壤钾素形态、含量状况以及土壤钾素平衡现状,分析了我国钾素资源概况,总结了施用钾肥与秸秆还田对土壤钾素、作物产量、品质和抗逆性的效应,以便为钾素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干旱问题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逆境因素之一。发展节水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解决农业水资源短缺,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而水肥耦合研究一直是节水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概述了国内外水肥耦合研究的现状,从水肥耦合作用的机理和效应两方面来阐述,包括水分对植物养分转化、吸收及代谢的影响、养分对植物水分利用的影响、生物学效应、生态学效应和对生理指标的影响。并指出今后水肥耦合研究应该加强施肥对农产品品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的研究,同时注重构建通用性的水肥耦合模型。  相似文献   

19.
营养转化肥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肥,其通过调控植物生育期各环节使生产潜力得以发挥,具有提质增产的作用。为评价营养转化肥在谷子上的应用效果,以目前我国夏谷区主推面积较大的3个谷子品种冀谷31、冀谷19和张杂谷11号为试材,采用对比试验设计,研究了施用营养转化肥对植株长势和谷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营养转化肥对3个谷子品种苗高10 cm和40 cm左右时的植株长势均无显著影响,在抽穗期只对冀谷19和冀谷31表现出了矮化效果;对3个谷子品种均表现增产效应,增产率顺序为张杂谷11号(7.77%)〉冀谷19(7.24%)〉冀谷31(2.06%),但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微生物肥料是以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促使作物得到特定肥料效应的一种制品,是农业生产中使用肥料的一种。微生物肥料具有改善植物营养、刺激生长和抑制病菌等综合功能,在农业生产中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