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3.
4.
5.
6.
人鼻咽组织移植于20只裸小鼠,分三组再分别多次以EBV(7头)、EBV+TPA(5头)或生理盐水(对照8头)皮下注射,诱癌后处死,将移植物作常规病理切片观察,并同时提取DNA为模板,以EB病毒BamHIW片段特异性引物作PCR检测EB病毒。结果显示:EBV组与EBV+TPA组中,7只可见鼻咽组织移植物发生癌前或癌变(原位癌、早期浸润癌各1只),而对照组均未见上述改变,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意义(0.01<P<0.05);无形态变化的受试动物中IB病毒阳性2只,阴性11只;有癌前病变和癌变的动物中,阳性5只,阴性2只,两组差别有显著性(0.01<P<0.05),提示观察到的病变与EH病毒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7.
8.
9.
杨树枝把诱虫诱及诱虫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杨树枝把诱虫谱十分广泛,可诱到7个目21个科48种昆虫,其中以鳞翅目夜蛾科昆虫为主,杨树枝把引诱昆虫并非是物理因素素所致,而是化学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10.
11.
13.
为优化对小麦赤霉病有诱导抗性的绿色无害诱抗剂,选取了硝普钠、水杨酸、氨基寡糖素和苦参碱四种诱抗剂进行复配,进行了不同复配诱抗剂的大田诱抗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复配剂2号和3号能显著降低赤霉病危害,相对防效分别达到36.23%和61.13%,但不及专用杀菌剂43%戊唑醇悬浮剂的防治效果(88.1%)。通过提前喷施赤霉病复配诱抗剂预防小麦赤霉病具有一定的效果,可作为一个新的技术途径来考虑。 相似文献
14.
15.
玉米螟是危害玉米的最主要害虫,它不仅影响玉米的品质,造成的产量损失也相当严重,其危害、损失率居各种害虫之首.一般危害较轻年份,玉米产量损失5%~10%,危害较重年份可达10%~20%.玉米螟性诱剂是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具专一、灵敏、无毒害、无残毒、不伤天敌、经济高效等特点,在害虫防治尤其是辅助测报中的作用日益增大.为了测试玉米螟性诱剂在田间的诱捕效果,探索使用玉米螟性诱剂进行测报从而确定田间释放赤眼蜂日期的可行性及方法,为此,开展了此田间试验. 相似文献
16.
采用FSH(促卵泡素 )结合LH(促黄体素 ) ,以 2种组合分别对 1 9只和 1 4只两组供体山羊进行超排处理 ,得到 541枚的排卵结果 ,共回收胚胎 41 1枚 ,受精卵数为 32 0枚。 2种处理方法分别平均取得了 1 8.4枚和 1 3 .6枚的排卵结果 (p <0 .0 5)。将 32 0枚受精卵中的 1 92枚2 ,4和 8细胞胚胎通过手术法分别移植到 96只受体山羊输卵管内 ,每只受体移植 2枚胚胎 ,3种胚龄的胚胎移植后的妊娠率分别为 68.4% ,74.1 %和 84.0 % (p >0 .0 5)。 相似文献
17.
18.
通过对纽康公司生产的二化螟性诱剂对二化螟成虫的诱杀效果进行研究,得出二化螟性诱剂对对二化螟靶标性强,诱虫稳定性较高,累计诱虫量比测报灯要多,且与测报灯下诱蛾量的动态趋势大体一致,性诱剂监测的蛾峰日比测报灯更接近于大田实际情况,对二化螟成虫预测比较准确,能完全替代测报灯进行二化螟预测预报,与灯诱及田间剥查虫蛹相结合,可起到较好的互补性,能更及时、准确地为预测预报田间幼虫发生为害期提供依据,可以作为基层测报人员监测二化螟应用于预测预报的一项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9.
杨树枝把诱虫谱及诱虫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研究结果表明,杨树枝把诱虫谱十分广泛,可诱到7个目21个科48种昆虫,其中以鳞翅目夜蛾科昆虫为主;杨树枝把引诱昆虫并非是物理因素所致,而是化学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