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特殊气候的早秋低温年,对空育131、龙育91-061、垦94-202、垦94-18、上育418、垦稻8号几个品种产量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空育131插期在5月1日~5月10日的空秕率较低,穗粒数、结实率和产量较高;相同插期的上述品种间结实率差异较大,产量差异也大,以空育131、上育418抗逆性最强,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不同密度群体对寒地水稻分蘖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不同栽培密度条件下,对黑龙江2个主栽品种的分蘖、10株主茎干重、成穗率及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平方米穴数的减少,主栽品种的分蘖数增加;不同密度群体对10株主茎干重前期影响较小,后期影响较大,密度越稀的群体,后期每穴或每株主茎干物质积累越多,对空育131影响较垦稻12号大,成穗率差异不显著;不同密度群体下,空育131产量差异显著,垦稻12号差异不显著,空育131适宜密植。  相似文献   

3.
以2010~2012年示范和展示品种为材料,以各品种单位面积平均产量及其株高、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穗长等6个产量性状的表型值为依据,通过三年平均产量比较试验,系统的阐述了不同熟期品种在二积温带的产量及产量性状表现。试验结果表明:与主栽品种空育131比较,2010~2012年平均产量较高的11片叶品种为龙粳29、垦粳2号、垦稻21、垦稻20、龙粳27、龙粳20、龙粳26;产量较稳定的品种为空育131、龙粳25、龙粳20、垦粳2号、龙粳29。12片叶品种年际间产量差异较显著,相对较稳定的品种为垦鉴稻6号、垦稻14、龙粳21,绥粳10、松粳10、北稻5号;与主栽品种垦稻12比较,三年平均产量较高的品种为垦粳4号、垦稻14、垦鉴稻6号、绥粳10、龙粳21。本地区适宜选择11片叶品种为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市场对优质米的需求,对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下限地区种植的空育131等10个主要品种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在严重低温冷害环境下,垦稻9号产量最高,达7008kg/hm2;空育131次之,达6471kg/hm2;其他品种都在5100kg/hm2以下。结合米质分析,空育131可作为第三积温带下限地区的主栽品种,垦稻9号可作为搭配品种。同时,指出由于低温冷害导致谷粒空秕率增高是造成减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以高产优质水稻品种空育131、龙粳26为试验材料,在尿素用量为300 kg/hm^2、NPK比为1∶0.5∶0.5的施肥水平下,研究了4个插植密度对水稻叶片生长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分蘖力强的穗数型品种空育131的适宜插植密度为1.11-1.35万丛/667 m^2,分蘖力中等的穗重型品种龙粳26的适宜插植密度为1.65-2.22万丛/667 m^2。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市场对优质米的需求,对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下限地区种植的空育131等10个主要品种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在严重低温冷害环境下,垦稻9号产量最高,达7008kg/hm2;空育131次之,达6471kg/hm2;其他品种都在5 100kg/hm2以下。结合米质分析,空育131可作为第三积温带下限地区的主栽品种.垦稻9号可作为搭配品种。同时,指出由于低温冷害导致谷粒空秕率增高是造成减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水稻插秧期对主茎叶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2007年八五○农场结合不同插秧期试验进行了11叶品种空育131和12叶品种垦稻12的叶片生长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叶片的增减量与产量呈正相关,11叶品种后4叶叶面积和12叶品种后5叶叶面积与单位面积产量有同步升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优质水稻新品种垦稻22选育、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黑龙江垦区水稻新品种垦稻22选育、特征特性、产量及其栽培技术要点,并将其与当前黑龙江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空育131的特征特性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水稻优质米生产技术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 ,水稻生产必须以优质米生产为前提。现就水稻优质米生产技术的几个方面进行总结。1 选择优质米品种品种选择要根据我场寒地稻作“三低”的气候特点 ,及以井灌为主的实际出发 ,严格优质米品种和熟期选择标准。 10~ 11叶品种占 80 % ,12叶品种占 2 0 %。 10叶品种有垦 94 - 2 2 7等 ,11叶品种有合江 19、空育 131、龙粳 8号、垦 94 - 2 0 2、绥粳 3号 ,12叶品种有垦稻八号等。2 旱育壮苗技术旱育秧田规范化 适当相对集中固定秧田地是旱育壮苗的基础 ,高台是旱育的基本保证。做好“两秋、三常年”工作。发展大中棚…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两种施肥方式(传统施肥、氮肥后施技术)、两种栽培密度对空育131和龙粳21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后施技术能够显著的提升水稻产量,在各个生长时期水稻的营养表现都很均衡,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子都显著提高;采用"双高优稳"技术体系2个品种产量最高,空育131产量为687.8 kg/667 m2,龙粳21为683.9 kg/667 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