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特殊气候的早秋低温年,对空育131、龙育91-061、垦94-202、垦94-18、上育418、垦稻8号几个品种产量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空育131插期在5月1日~5月10日的空秕率较低,穗粒数、结实率和产量较高;相同插期的上述品种间结实率差异较大,产量差异也大,以空育131、上育418抗逆性最强,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灌浆结实期不同时段温度对水稻结实与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31
利用人工气候箱在水稻灌浆结实期不同时段进行温度试验,研究温度对水稻结实与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结实期40℃高温处理后籽粒结实率显著降低,粒重下降,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变差。不同水稻品种对灌浆结实期温度的响应表现不一致。在试验条件下,华粳1号开花受精的敏感温度为35℃,而特优559开花、灌浆结实的最适温度为30℃,该温度处理结实率、粒重较高,外观品质以及食味品质较优。此外,灌浆结实期不同时段的高温对水稻结实与稻米品质的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结实率对高温最敏感的时期是开花后1~5 d,粒重对高温最敏感的时期是开花后11~20 d;而温度对稻米品质影响最大的时期主要在花后16~20 d,25 d后温度处理影响较小。因此,灌浆前期适宜的温度条件对水稻优质栽培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4.
5.
阐述了水稻抽穗结实期对稻米品质形成的重要性。提出适时适量施用穗肥、浅水灌溉、防御低温冷害、除草灭病虫、适期收获管理等几项增产增收、提高稻米品质的田间管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水稻抽穗结实期对稻米品质形成的重要性。提出适时适量施用穗肥、浅水灌溉、防御低温冷害、除草灭病虫、适期收获管理等几项增产增收、提高稻米品质的田间管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结实期(始穗期至成熟期)温度对杂交水稻稻米品质的影响,以13个杂交中籼组合为材料,设置7个播期,实地记录结实期的田间温度,对10项稻米品质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各杂交水稻组合不同播期的稻米品质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结实期温度对杂交水稻稻米品质影响大,10项稻米品质指标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垩白度、垩白粒率、透明度、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碱消值、胶稠度、长宽比、粒长、糙米率。相关分析表明,几乎所有组合的整精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与结实期温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大多数组合的碱消值与结实期温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大多数组合的垩白粒率、垩白度和透明度与结实期温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糙米率、胶稠度、粒长、长宽比与结实期温度无明显的相关性。不同杂交水稻组合米质对结实期温度存在敏感性差异,敏感性弱的杂交水稻组合稻米品质受结实期温度影响小,稻米品质较稳定。优质杂交水稻组合在湖南长沙种植,宜安排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始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结实期低温胁迫对水稻强、弱势粒淀粉组分含量、积累速率及关键酶活性的影响,明确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变化对淀粉积累速率的调控效应,探究强、弱势粒淀粉形成积累差异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以耐冷型品种东农428和冷敏型品种松粳10为试验材料,设置1个常温处理(白天温度28℃,14h/夜间温度22℃,10 h,7 d)和4个低温处理(17℃,低温处理时间分别为1、3、5、7 d),分析了结实期低温胁迫对强、弱势粒淀粉组分积累、合成关键酶活性、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并探讨了灌浆期各阶段淀粉积累差异与酶活性变化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相比,结实期低温胁迫降低了两个品种水稻强、弱势粒中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淀粉分支酶(SBE)的峰值活性以及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提高了齐穗后28~38 d 低温处理3、5、7 d的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GBSS)活性和直链淀粉含量。与对照相比,各低温处理酶活性最高和淀粉积累最快的时间均有不同程度的推迟,低温处理7 d的影响最大,强、弱势粒低温处理7 d的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分别在齐穗后13、18 d降幅最大,直链淀粉含量在28 d增幅最大。相关分析表明,强、弱势粒直链淀粉含量及强势粒支链淀粉、总淀粉含量与其最大积累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弱势粒支链淀粉、总淀粉含量还受到其最大积累速率出现时间的影响。AGPase、GBSS、SSS、SBE活性变化与淀粉积累速率和积累时间早晚密切相关,对淀粉及淀粉组分含量的变化有着明显的影响。同时,结实期低温胁迫显著降低了水稻的千粒重、结实率和产量,且随低温处理天数的增加降幅逐渐增大。结实期低温胁迫对弱势粒中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变化影响大于强势粒,弱势粒淀粉合成积累减慢,含量降低,导致水稻千粒重显著下降,产量降低。【结论】就品种而言,耐冷型东农428具有较高的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淀粉及其组分含量较高,在低温胁迫下产量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因此,强、弱势粒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对淀粉合成起着非常关键的调控作用,淀粉组分和含量及其变化对产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根据插秧期的不同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早插的方式基本可行,最佳时期应在5月15~20日。掌握好这一插秧进程对水稻产量的提高将会起到较大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12.
水稻机插侧深施肥,可将配比合理的氮、磷、钾复混肥料施在水稻根部侧面,利于水稻吸收,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比常规施肥节省肥料,增产效果明显,可使每公顷增加效益15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天力、世纪丰、天达2116等9种生产上应用面积较大的叶面肥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罗麦、世纪丰、磷酸二氢钾加绿农素产量较高;罗麦、富尔655、天力、世纪丰对水稻有促早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玉米不同移栽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玉米移栽密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有效穗的多少,有效穗的多少直接影响到产量构成的高低.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产量随密度而增加,试验结果表明,临奥1号新组合,以公顷移栽48 000株,产量最高,效益最好,是该县玉米种植的主要移栽密度。 相似文献
16.
采用3个不同熟期的水稻品种(早熟品种:白粳1号、中熟品种:通88-7、中晚熟品种:通系929),分别在不同时期收获(出穗后30~80 d,每次间隔5 d),并对各收获时期的产量进行测定,总结分析了三个不同熟期水稻品种的最佳收获时期及其与种子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种子产量从出穗后30~65 d,随着出穗天数的增加而增长,超过65 d因田间损失(尤其是遇到霜冻后)而下降。在试验区的气候条件下,水稻种子适宜收获期为出穗后50~60 d,最迟不超过65 d;早熟、中熟品种由于出穗期较早,适宜收获期可以延至出穗后55~60 d,初霜前收获;中晚熟品种为出穗后50~55 d,初霜期开始收获,初霜之后霜冻之前(9月末)收获结束,收获过早(≤50 d)种子产量降低,过晚不仅种子产量受到损失,而且种子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7.
采用刀片破皮、低温冷冻、60℃热水浴及干燥、碱液处理、浓硫酸加搅拌等方法处理野生大豆种子,研究其对野生大豆种子发芽和胚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刀片破皮和浓硫酸加搅拌处理的各项萌发指标远高于对照(P0.05);综合野生大豆幼苗的萌发指标和胚根长、胚芽及鲜重等指标,破皮和10 m in浓硫酸加搅拌处理最有利于野生大豆种子萌发;冷冻处理的各项萌发指标显著低于对照(P0.05),与常温保存相比,冷藏保存野生大豆种子的千粒重和发芽率有所增加。表明冷藏保存可以提高野生大豆种子的质量;常温下野生大豆休眠期为7个月,冷藏保存野生大豆的休眠期为8个月。 相似文献
18.
19.
佳木斯地区属寒地稻作区,在水稻品种的选育和生产技术应用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为选用适宜的品种,生产优质稻米,在水稻品种的熟期、优质、丰产性、抗病性、种子级别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适合寒地稻作区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通过小区对比试验,探讨了种子不同处理对水稻干尖线虫病危害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20%稻乐丰乳油1 000倍液+10%浸种灵5 000倍液浸种消毒防病效果最好,干尖线虫病穴发病率仅为0~3.4%;其次是8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10%浸种灵5 000倍液浸种消毒,病穴发病率为0~13.2%;去掉种子颖壳用纸隔离后播种,对干尖线虫病的防治效果位居第三,病害穴发病率0~21.4%。水稻遭受干尖线虫病危害,由于单位面积收获穗数、颖花量、结实率、千粒重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进而造成了水稻的大幅度减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