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稻再生稻栽培技术是近几年来水稻耕作技术的一项创新,它是抛秧技术、种子包衣技术与再生稻栽培技术的有机结合,可以发挥各项技术的综合作用,推广前景十分广阔。2001年我区在江山乡建立66.7hm2早稻再生稻示范片,品种为两优2186,经省、市、区、乡、村五级联合验收组进行实割验收,平均每667平方米(下同)头季稻产量620公斤,再生稻产量450公斤,两季合计产量1070公斤,实现超吨粮。……  相似文献   

2.
中浙优8号是再生力较强的优质超级稻品种。采用早稻—再生稻—大蒜高效栽培技术模式进行栽培,头季稻平均产量573.8kg/667m2、再生稻产量267.2kg/667m2、大蒜产量426.1kg/667m2,一年三熟产值达5595.3元/667m2,比当地双季稻年产量850kg/667m2(产值2210元)增收3385.3元,实现稻田一年三熟、稻菜增收,可提高农田种植效益,有效解决山区农田结构调整难等问题。文章详细介绍了中浙优8号早稻—再生稻—大蒜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3.
白沙镇地处山区,海拔100~400 m,主要以种植双季稻或单季稻为主,2000年引进两优2163品种,种植13.3 hm2,平均每667 m2(下同)产量500 kg.2001年,我站在白沙、宝阳、田厝、长兴、狮亭、东泉、沃东等7个村推广种植66.7 hm2,并以再生稻栽培模式管理,收成时,经市、县有关专家联合验收,头季稻667 m2最高产量648 kg,平均单产550 kg;再生季最高单产648 kg,平均单产250 kg,与双季连作稻相比,两优2163作早稻-再生稻栽培,具有产量高、米质优、抗病力强等特点,每667 m2能增收粮食32.5~75 kg,现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早稻再生稻-莴苣粮经高效栽培模式在永安市已示范推广5年,该种植模式的早稻再生稻具有省工、省地、节本、避蚊、避寒、高产的优点,并且早稻再生稻比两季稻生育期缩短59d,特别是再生稻比晚稻提早26d,为冬季种植飞桥莴苣提供了条件。5年来永安市早稻再生稻一莴苣栽培模式累计推广4000hm^2,早稻再生稻平均产量15.3t/hm^2,莴苣(飞桥莴苣)平均产量47t/hm^2,平均产值7.3万形hm^2,纯收入5.04万形hm^2。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抛秧再生稻技术是近年来水稻耕作技术的一项创新,它是抛秧技术、种子包衣等技术与再生稻栽培技术的有机结合,可以发挥各项技术的综合作用,推广前景十分广阔.据统计,2000年我市推广面积达4123 hm2,主栽品种有汕优669、汕优多系1号、汕优明86、荆糯等,平均每667 m2(下同)头季稻产量594.7 kg,再生稻产量408 kg,两季合计产量1002.7 kg.其中最高头季稻产量达725 kg,再生季产量561 kg,两季合计产量1286 kg.该项技术目前已在我市7个县(市)推广,抛秧再生稻面积已占再生稻面积70%以上,发展势头很好.现将该技术作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Y两优9918水稻留蓄再生稻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水稻Y两优9918在耒阳市小水镇四都村作"一季稻+再生稻"示范种植,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分蘖力强,群体整齐,抽穗整齐,穗大粒多,产量高,经测产,头季稻产量达8 430 kg/hm~2,再生稻产量达2 295 kg/hm~2,2季合计产量为10 725 kg/hm~2。本文总结了Y两优9918作再生稻栽培的种植表现,介绍了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出再生萌芽期耐热性好、再生能力强、产量高、适合于右江河谷“早稻+再生稻+秋种番茄”生产模式的再生稻品种,以满足当地农民的种植需求.[方法]以6个再生稻品种为试材进行田间筛选试验,比较不同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结果]除信丰优008和Y两优1号“早稻+再生稻”产量明显低于Ⅱ优63(CK),其他4个品种“早稻+再生稻”产量均高于Ⅱ优63,其中中浙优1号、准两优1141和Y两优5867三个品种“早稻+再生稻”产量分别为138896、13836.7和13382.1 kg/ha,分别比Ⅱ优63增产9.60% 、9.19% 、5.60%;深两优5814“早稻+再生稻”产量为12849.6 kg/ha,比Ⅱ优63增产1.40%; Y两优1号和信丰优008“早稻+再生稻”产量分别为11474.2和9979.2 kg/ha,分别比Ⅱ优63减产9.46%和21.25%.[结论]中浙优1号和准两优1141两个品种综合表现最好,可作为“早稻+再生稻+秋种番茄”生产模式下早播再生稻田主选品种;Y两优5867和深两优5814两个品种综合表现优良,可作为“早稻+再生稻+秋种番茄”生产模式下中、迟播再生稻田主选品种.  相似文献   

8.
正2018年湖南省建立再生稻6.7公顷示范片143个、 66.7公顷示范片24个、666.7公顷示范片5个,辐射全省面积达26.6万公顷,再生稻产量再创新高,两季总产轻松实现逾吨粮。第一批再生稻6个主推品种产量表现突出,种植大户普遍反映种植再生稻省工省力、低投入高产出,是增收提效的好模式。根据2018年12个大面积示范品种、41个评比试验品种的表现,充分考虑再生稻抗倒伏、耐高温、产量高、米质优等指标,评选出湖南省再生稻  相似文献   

9.
深两优5814是利用Y58S与丙4114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2010~2012年永安市引进作早稻—再生稻示范种植,表现高产稳产、再生能力强、抗性较强。介绍了深两优5814在永安市作早稻—再生稻示范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发展再生稻是当前稳粮增收一项较为适宜的措施.2019—2020年引进杂交水稻晶两优534,在铜陵市义安区进行了再生稻示范,累计种植面积为732.53hm2.晶两优534头季稻产量高,达9438.45kg/hm2;再生季产量稳,为4760.7kg/hm2,两季产量合计14199kg/hm2.该文介绍了晶两优534在铜陵地区作再生稻的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了发展再生稻的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利用粉垄农耕新技术,经粉垄栽培水稻试验表明,粉垄中低产稻田耕作层由传统耕作15—18cm增加到22—25cm,早稻利用超级稻组合种植产量达550—650kg/667m2,比传统耕作增产20%左右;粉垄水稻根系发达,早稻收获后作再生稻栽培,低位分蘖,每667m2产量可达400kg以上。据此分析了在广西双季稻地区尤其是发展秋冬种的地区,粉垄早稻+再生稻实现"一种两收"亩产稻谷1000kg,利用再生稻比晚稻提早成熟收获20—30d发展秋冬种高值种植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早稻—再生稻栽培技术不但省工、省力、节省投资,而且操作简便易行、效益显著。总结了早稻—再生稻栽培技术,以期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陵两优268是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两系杂交早稻组合,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9年引入汉寿县作早稻种植,2017-2022年连续6年开展直播再生稻种植。根据汉寿县气候条件,笔者总结了陵两优268直播再生稻在汉寿县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为大面积推广陵两优268直播再生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诏安县早稻-蔬菜模式改为早稻-再生稻-蔬菜模式,可多收一季再生稻,增产粮食3 750~4 200 kg/hm2。总结早稻、再生稻、荷兰豆高产栽培技术,以促进该模式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2016年在福建省浦城县万安乡的两个百亩示范片示范种植三系籼粳交早稻品种甬优2640,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熟期适中,群体生长整齐,后期转色良好,米质优,产量高等特点。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诏安县早稻-蔬菜模式改为早稻-再生稻-蔬菜模式,可多收一季再生稻,增产粮食3750~4200kg/hm^2。总结早稻、再生稻、荷兰豆高产栽培技术。以促进该模式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正永安市曹远镇农业服务中心通过多年来的探索、实践和试验示范,总结出一套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早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该技术在2017年再生稻示范片头季平均亩产干谷791.94公斤,再生季平均亩产干谷379.57公斤,两季亩产1171.51公斤,产值2225.87元。成为该镇农民的增收的又一项产业。曹远镇位于永安市西北,距城区8公里,集镇纳入永安市城区规划,是福建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辖区面积193平方公  相似文献   

18.
概述了沙县郑湖乡郑墩村用Ⅱ优航2号杂交水稻新组合进行早稻再生稻种植示范,获得平均单产1047.2kg/667m2的显著效果,详细介绍了该组合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宜优673在沙县再生稻高产示范片的高砂镇冲厚村示范种植32.6 hm2,平均每667 m2两季年产量1105.8 kg.该文总结了其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0.
溧阳市杂交籼稻再生栽培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再生稻在江苏省溧阳市种植的适宜性及群体特征特性,以"丰两优香一号"为试验材料,开展了杂交籼稻再生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再生稻每667 m2产量合计可达854.3 kg,较大面积种植一季稻增产30%以上。同时,再生稻头茬收获早,大米上市日期提前,填补了市场空白。此外,与传统稻麦两熟种植模式相比,种植再生稻具有省种、省工、省时、省肥、省药、养地、增效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