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大田试验,分析了作物根区局部控水无压地下灌溉条件下不同孔径孔口出水规律和根区局部湿润状况.试验表明:无压灌溉的灌溉水量主要集中在出水孔周围20cm范围内,不同的孔口压力能够改变孔口出水量和0~30cm土壤储水量,从而实现对作物的限水灌溉;-4cm和-2cm供水水平相比,番茄的耗水量降低了24%,产量减少了35%,水分利用率降低了19%,说明-4cm水平的产量已经明显受到了土壤水分的限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明无压灌溉不同供水水平对作物根区土壤水分条件、番茄的形态指标、水分生理指标和光合生理指标及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以东圣一号番茄为试验材料,在日光温室进行了灌溉试验研究,试验共设3个供水水平,压力水头分别为0、3和6cm,并采用DPS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了显著性分析。【结果】不同供水水平对番茄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有显著的影响。6cm处理番茄产量最高,3cm处理次之,0cm处理最低;但番茄的水分利用效率却是0cm>3cm>6cm处理;0cm处理下番茄的糖酸比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Vc含量降幅也不大;相对于0cm处理,6cm和3cm处理的Vc含量分别提高了19.2%和6.8%。【结论】根区局部控水无压地下灌溉能够满足番茄需水量,不同供水压力对番茄根区土壤水分、生理特性和产量影响不同,同时能够协调番茄糖酸之间的比例,提高番茄的糖酸比、可溶性蛋白含量和Vc含量,使番茄能更加美味可口,起到了以水调质的功效,值得在农业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明水分对作物的品质的调控作用,在温室大棚种植番茄采用根区局部控水无压地下灌溉和沟灌的田间对比试验。对番茄根系、生长环境、叶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变化,以及对不同生育期内果实品质成分的变化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与沟灌相比,无压灌溉降低了番茄的蒸腾量、减小了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提高了水分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并不降低作物产量,使番茄的维生素C提高45.79%、可溶性糖提高25.86%、总糖提高34.65%。研究表明,无压灌溉通过水分调控改变了作物生长环境,维持了根冠间协调平衡比例关系,改善物品质,具有以水调质功效。研究结果揭示了番茄生命需水信号与环境信息的内在关系,为农业节水理论深入研究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局部根区灌溉水肥耦合效应的研究背景、研究进展。局部根区灌溉水肥耦合在节水条件下可以提高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利用率,稳定作物产量,提高品质;有利于降低硝态氮的淋洗,增加耕层残留,增加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机会;有利于减少土壤气态氮挥发,防止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同时,该方式可以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提高土壤酶活性等。  相似文献   

5.
不同灌水方式下番茄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及耗水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东圣一号番茄为试验材料,在日光温室内进行了无压灌、滴灌和沟灌的灌溉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方式对作物根区土壤水分含量、作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以及耗水量的影响,得出了相应的变化规律;同时,以株高、茎粗、地上部干重、LAI-叶面积指数和根干重为产量构成因素,通过通径分析方法,计算它们与产量之间的直接通径系数和间接通径系数.结果表明:番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呈无压灌>滴灌>沟灌的趋势,无压灌和滴灌的水分利用效率与沟灌相比较分别提高了126.1%和63.4%;不同灌水方式下耗水强度在开花结果期与结果盛期比较大,苗期与结果末期比较小;产量与茎粗、地上部干重和根干重之间均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在不同的灌水方式下均可以采用茎粗和根干重作为评价番茄高产的单项指标.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局部根区灌溉下氮形态对番茄光合作用的动态调节,设置番茄分根培养试验,研究不同灌水方式(正常灌溉、交替根区灌溉、固定根区灌溉)下不同氮形态(铵态氮、硝态氮)对苗期番茄光合指标、叶绿素含量、生物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局部根区灌溉下,相较于硝态氮,铵态氮可显著增强苗期番茄的光合速率,提高植株的水分利用效率。一个交替周期内,与正常灌溉相比,交替灌溉仍可维持较高的光合速率和生物量,而蒸腾速率显著降低,从而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番茄的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不断降低。因此,综合考虑生物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则灌溉方式为交替灌溉,供应铵态氮处理更有益于番茄的苗期生长,提高苗期番茄的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不同垄作栽培方式下,马铃薯土壤环境和产量性状差异等的研究表明:90cm垄距栽培明显改善了土壤生态环境,使马铃薯根区的土壤容重显著降低,使10-30cm土壤保墒能力显著提高,同时使中耕培土的效果得到了最大体现;90cm垄距栽培相对于70cm垄使马铃薯总产量和商品薯产量明显增加,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大垄栽培使总产增加22.7%,商品薯产量增加得更大,达到62.32%。  相似文献   

8.
水、肥、气、热是保持土壤肥力的四大要素,土壤作为作物生长发育的基质,其中的气体状况直接影响到作物根系的呼吸作用及根区有机质的分解,进而影响作物根系的生长。土壤肥力作为土壤的基本属性之一,直接影响着作物生长发育的快慢,进而影响作物最终的产量。因此,土壤的通气状况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与重视。加气灌溉是以水为载体,通过一定的加气设备向作物的根区通气,从而解决了根区微环境的缺氧状况,进一步满足根系有氧呼吸以及土壤中微生物对氧气的共同需求的一种节水增产灌溉技术。本文介绍了加气灌溉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加气灌溉对作物的影响以及加气灌溉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机理,最后总结了加气灌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加气灌溉理论与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探讨分根区灌溉和氮肥对盆栽星油藤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设置3个因素,灌水量、灌溉方式和氮肥,共7个处理,测量了幼苗生长、光合和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充分灌溉相比,分根区灌溉的处理,生物量降低5%,节水75%,水分利用率高出60%,表现出极大的节水效益.重度干旱条件下,施氮肥的处理,根冠比增加达30%,但分根区灌溉处理叶面积指数下降38%,光合速率下降9%,生物量下降18%,分根区灌溉在严重干旱条件不适宜施氮肥.总之,在适度干旱条件下,分根区灌溉降低蒸腾,提高水分利用率,是一种有效的节水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10.
传统灌溉技术在满足番茄水分需求的同时驱排了土壤孔隙间气体,极易造成番茄根区低氧胁迫,进而引起降质减产。灌溉后对根区土壤孔隙间进行人工通气可有效缓解作物根际低氧胁迫对植株的危害。本研究通过设置不同的土壤孔隙间加气量及灌水量处理组合,试图探索适宜于陕西关中地区的加气灌溉技术参数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加气量为1.0倍标准加气量时,番茄长势及其产量较不加气处理均有显著提升。单次灌水由田间持水量的60%升至90%时,番茄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综合考虑,最优处理组合为土壤孔隙间加气量为1.0倍标准加气量和灌溉至田间持水量的75%处理组合。研究结果可为陕西关中地区设施菜地番茄加气灌溉提供相关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