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采集浙江省不同地区受污农田中农作物样品对Pb积累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及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受污水灌溉时间越长,灌溉的污水浓度越高,土壤积累Pb的含量越高。各种农作物不同器官中的富集系数差异明显,其积累量的变化规律为根系>茎叶>果实,且不同的农作物对Pb的吸收程度不一样,在采集的6种作物中,玉米最高,小麦最低。紫云英的地上和地下部分对Pb的吸收程度均很高,且各器官差异不明显。从吸收量来看,种植玉米和紫云英对受污农田系统的修复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2.
对干旱灌溉农区市售磷肥和复合肥中重金属Pb、Cd、As含量及其对玉米籽粒中含量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市售磷肥和复合肥中重金属含量差异很大,个别产品已超过了标准;施用不同种类磷肥对玉米籽粒中Pb、As含量影响很大;不同玉米品种对磷肥中Pb、As吸收累积程度不同、差异显著,且同一品种对Pb、As吸收累积能力也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螯合剂EDTA对Pb污染土壤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及Pb积累特性。结果表明,在100~500 mg/kg浓度范围内,Pb处理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差异不大,但玉米地上部Pb含量随着Pb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不添加EDTA处理,玉米生长受到严重影响,地上部干重、株高明显下降;添加螯合剂EDTA处理后,能促进土壤中Pb的溶解,使土壤和玉米地上部的有效Pb含量明显增加,促进玉米对重金属的吸收和积累。  相似文献   

4.
对干旱灌溉农区市售磷肥和复合肥中重金属Pb、Cd、As含量及其对玉米籽粒中含量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市售磷肥和复合肥中重金属含量差异很大,个别产品已超过了标准;施用不同种类磷肥对玉米籽粒中Pb、As含量影响很大;不同玉米品种对磷肥中Pb、As吸收累积程度不同、差异显著,且同一品种对Pb、As吸收累积能力也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农田土壤中的水盐热条件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环境参数,是农作物质量和产量的重要参考标准.在现代化的农业灌溉要求下,开展含盐土壤的节水灌溉可以科学地利用水土资源,保证春玉米的健康生长.基于此,通过春玉米农田的灌溉试验,对在不同灌溉条件下春玉米农田土壤的水盐热分布影响进行研究,旨在为我国农作物的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N、P、K肥对玉米幼苗吸收和积累重金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室内盆栽试验,研究复合污染土壤中施加氮肥(NH4Cl)、磷肥(Na2HPO4)和钾肥(KCl)对高生物量经济作物玉米(Zea mays L.)幼苗生长以及吸收和积累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方式和浓度处理对玉米生物量变化以及吸收重金属有不同影响,NH4Cl能显著提高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土壤Pb、Cd有效态含量,增加玉米对重金属Pb、Cd、As的提取量,最大分别可提高1.7、2.0倍和1.2倍.不同施肥方式和处理浓度均显著影响土壤有效态Pb含量,Na2HPO4在中浓度处理时显著降低土壤Pb的有效性,高浓度时则显著增加土壤有效态As含量,使玉米地上部对As的积累量有明显提高.在不同的浓度水平下,钾肥处理使玉米提取Pb含量显著高于氮肥和磷肥,其中低浓度KCl处理使玉米提取Pb量比对照增加2.4倍.对Pb-Cd-As复合污染农田土壤来说,施用氮肥(NH4Cl)处理对强化玉米的修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钢铁厂污水灌溉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霞  张萍  陈映婕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512-8514
以污水灌溉的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该区土壤Cu、Zn、Cd、Pb 4种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除Zn外,调查区菜园土壤Cu、Cd、Pb含量均明显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与菜园土壤相比,玉米地土壤仅有Cd含量超过二级标准。总的来看,灌溉区农田土壤未受到Zn污染,但明显存在Cu、Cd、Pb污染,尤其以Cd的污染最为严重,污染程度依次为CdCuPb。调查区所有样点的综合污染指数均大于3,污染等级为5级,达重污染程度,表明土壤与农作物受污染已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8.
陈丰  张海涛 《农技服务》2013,30(8):840-841
对鱼台县清河镇不同农作物的土壤农田中镍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农作物农田土壤镍含量有所差异,农田作物中镍含量高低为玉米>油菜>小麦>萝卜,各农田镍含量分别为38.41 mg/kg,36.21 mg/kg,32.63 mg/kg,27.34 mg/kg,4种农田的镍含量均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中规定的镍含量(≤50 mg/kg),未形成污染。  相似文献   

9.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22个玉米品种在镉(Cd)、铅(Pb)复合污染土壤条件下,植株各部位对Cd、Pb的富集和转运特性,并探讨土壤镉铅全量和离子交换态含量与玉米植株不同部位镉铅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玉米植株Cd含量分布规律为根>茎叶>籽粒、茎叶>根>籽粒2种情况,而Pb含量分布规律为根>茎叶>籽粒,Zn含量分布规律为茎叶>根>籽粒,玉米植株各部位镉铅富集和转运系数的大小与各部位积累量高低基本保持一致,籽粒Cd和Pb积累量的差异主要取决于土壤中Cd和Pb的生物活性,以及茎叶部富集和向上转运的程度,地上部Zn含量较高主要取决于植物生长的元素需求。土壤中镉铅全量和离子交换态含量与玉米植株、地上部以及各部位镉铅含量总体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极显著正相关(P<0.01),且土壤中镉铅全量和离子交换态含量与茎叶部的相关性明显高于根部,同时茎叶与籽粒的相关性明显高于根与籽粒,表明玉米籽粒镉铅的积累与茎叶部的富集和转运密切相关,且地上部镉铅含量的差异是由镉铅在植株内的转运和分配不同引起的,而非吸收差异所致。通过22个玉米品种植株Cd和P...  相似文献   

10.
螯合剂对铅污染土壤上玉米幼苗生长及铅积累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螯合剂EDTA和DTPA对Pb污染土壤上玉米幼苗生物量及Pb积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Pb处理对玉米幼苗生长没有明显的影响,而玉米植株体内Pb含量随土壤Pb处理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加,根系Pb含量高于地上部Pb含量。分别添加3mmol·kg^-1 EDTA和DTPA处理促进土壤Pb溶解,EDTA处理土壤有效Pb含量大于DTPA处理土壤有效Pb含量;EDTA和DTPA处理对Pb污染土壤上玉米生长的效应不同,DTPA处理对玉米生长没有明显的影响,而EDTA处理玉米地上部干重比不加EDTA的对照降低了15%~39%,根系干重则降低了40%~50%;添加螯合剂处理后玉米植株体内Pb含量明显增加,EDTA处理促进玉米吸收和积累Pb的作用大于DTPA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盆栽试验法分析了在土壤Cu水平为0、20、50、100、150mg·kg-1的条件下,接种Glomusintraradices,接种Glomusmosseae及混合接种Glomusintraradices、Glomusmosseae对宿主植物紫云英吸收N、P、K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接种相比,接种AM真菌显著提高了宿主植物对N、P、K的吸收,土壤中Cu浓度越高,接种处理对紫云英吸收N、P、K的效果越显著。在Cu污染土壤中接种AM真菌增加宿主植物对N、P、K等营养元素的吸收有可能是宿主植物对Cu污染抗性提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为了有效实施镉污染农田农业生态整治与安全高效利用策略 ,采用室外微区池栽培实验 ,对我国南方几种主要栽培植物耐土壤Cd污染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禾谷类作物水稻和玉米虽然对Cd的生理耐受性较强 ,但其产品 (籽实 )易因Cd污染影响而丧失食用价值 ,属于污染敏感型作物 ,不宜在污染区种植 ;油菜、花生和甘蔗等对Cd的生理耐性较强 ,产品 (种子油、蔗糖 )中Cd存留量低 ,对食用品质影响较小 ,可考虑在轻污染区保留种植 ,但油料作物的秸秆和饼粕、蔗渣等应作为污染物妥善处理 ,不宜作肥料或饲料利用 ;纤维植物棉花、红麻、苎麻和蚕桑对土壤Cd污染都有不同程度的耐受性 ,产品质量基本不受Cd污染的影响 ,产品中的Cd不进入食物链 ,因此 ,在对污染农田实施农业生态整治与安全高效利用策略时 ,可作为改种改制的首选作物。  相似文献   

13.
采用微区土培试验方法,研究了甘肃省3类10种主要栽培作物在Cd、Hg、Pb重度污染土壤上,作物可食部分对重金属的吸收富集能力,并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62—2012),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与富集能力有显著性差异,对Cd富集能力表现为蔬菜类油料作物粮食作物,对Hg、Pb富集能力表现为蔬菜类粮食作物油料作物;同一作物(除玉米和大豆外)对不同重金属吸收能力表现为CdPbHg。经综合评价,在对甘肃地区pH值大于8.0的重金属重度污染土壤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时,Cd污染耕地可优先选择种植玉米,Hg污染耕地可优先选择种植玉米和油菜,Pb污染耕地可优先选择种植玉米和大豆。  相似文献   

14.
紫云英和油菜不同时期翻压对土壤培肥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寻紫云英和油菜的最佳翻压时期,为提高紫云英、油菜的综合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9~2010年,按作物进行翻压的不同时期设5个处理(紫云英盛花期、紫云英结荚成熟期、油菜盛花期、油菜成熟期和空白对照), 测定作物的鲜、干物质量,并探讨紫云英、油菜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的培肥效果及经济效益。【结果】紫云英和油菜在盛花期后鲜产量逐渐降低,相应的干物质量呈上升趋势。不同翻压处理对土壤培肥效果影响不同,紫云英盛花期翻压土壤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最显著,相比基础土壤提高6.6%。紫云英和油菜翻压对后作水稻均有极显著的增产效果,其中紫云英盛花期翻压处理水稻产量最高,达9244.5 kg/ha。油菜成熟期翻压处理的利润(6696元/ha)最高,产投比为2.49∶1.00,其经济效益最优。【结论】土壤培肥效果和经济效益分别以紫云英盛花期翻压处理和油菜成熟翻压处理最优。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在国际紫云英学术讨论会上简介的内容。用同位素~(15)N试验表明:紫云英对氮肥的回收率,返青后施用的为71.1%,高于冬前施用的32.1%;植株的养分和吸收的标记氮肥约3/5分布在茎叶中;dff值表明,在花序、顶心、绿叶生理功能旺盛器官,比茎干和衰老器官低,说明生物固氮或土壤供氮对紫云英功能器官发育的重要性。植株N/P_2O_5比值表明,紫云英对于磷肥的反应不敏感。紫云英北移后的生态环境不同于南方,栽培技术要点归纳为接菌、早播、密植、灌水和施肥。配合施用磷肥能有效地提高绿肥肥效,使每公斤绿肥氮增产稻谷从5.2公斤提高到11.2公斤。  相似文献   

16.
花生对土壤中铅和镉的吸收分配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同一土壤条件下大田种植试验,对青岛市8个主栽花生品种植株不同器官中重金属元素Pb和Cd的吸收、富集与分配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8个花生品种籽仁中Pb、Cd含量、富集系数和生物富集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且8个花生品种籽仁中Cd含量均超过了农业部无公害花生的卫生限量标准。花生植株各器官中Pb和Cd的平均富集系数均为根系>茎叶>果壳>籽仁。花生植株吸收的Pb主要富集分配于茎叶中,其次为果壳、籽仁和根系;Cd主要富集分配于茎叶中,其次为籽仁、根系和果壳。通过筛选和定向培育Pb和Cd含量低的花生品种,可减少花生籽仁中Pb和Cd的含量,从而提高花生产品的安全品质。  相似文献   

17.
对粤西某硫铁矿区与硫酸厂周边菜地生长的毛豆、芋头、玉米和花生中Tl、Pb、Cu和Ni的含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矿区和利用硫铁矿生产硫酸厂区周边的菜地土壤的Tl和Pb含量分别为2.35~5.03和43.2~177.1 mg/kg;硫酸厂边菜地的4种农作物Tl总含量均分别高于采矿区和沉淀池周边菜地相应的农作物,且毛豆和芋头果实中Tl含量(1.15~4.08 mg/kg)高于德国食品卫生标准(0.5 mg/kg),毛豆果实中Pb含量则远高于我国食品卫生标准,对附近居民的身体健康有潜在危害;对Tl的富集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毛豆、芋头、玉米和花生,硫酸厂边菜地的毛豆、玉米和花生作物则分别对Pb、Cu、Ni表现出较强的富集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在早稻移栽前,紫云英不同翻压时间对晚稻收获后土壤养分含量以及晚稻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早稻移栽前5~15 d翻压紫云英均有利于提高土壤中全N含量以及有效N、P和K含量,但是对土壤中全P、全K含量影响不显著。在移栽前5 d翻压紫云英,晚稻茎秆和籽粒中N、P含量和晚稻产量有所下降;在移栽前10~15 d翻压紫云英,可以显著增加茎秆和籽粒中N、P、K含量,并提高晚稻产量,以在移栽前15 d翻压紫云英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光照培养箱培养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不同浓度(10~100mg·L-1)Cu2+、Pb2+单一及复合污染后玉米幼苗体内各器官中积累与迁移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单一污染条件下,Cu2+、Pb2+在玉米体内的积累量与重金属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呈正相关,分布顺序为根茎叶,积累量为Pb2+Cu2+,根茎间迁移率随着处理浓度增高逐渐减小,茎叶间迁移率变化规律为先减小后增大;复合污染后,随着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Cu2+、Pb2+在玉米体内的积累量逐渐增大,其中(100+100)mg·L-1浓度下30d处理时积累量达到最大值,Cu2+、Pb2+在玉米各器官中的分布规律为根茎叶,积累能力为Pb2+Cu2+,根茎间的迁移率表现为在10~20d时随浓度增高逐渐上升,30d时逐渐下降,而茎叶间的迁移率则表现为随处理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Cu2+、Pb2+复合污染后玉米体内Cu2+、Pb2+的含量均大于单一处理,Cu2+、Pb2+复合处理具有协同效应。实验结果也证明玉米是一种易富集Cu2+、Pb2+的作物。  相似文献   

20.
化肥与紫云英不同配比对水稻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计5个不同化肥与紫云英配比处理,连续2年在江西省丰城市研究了养分总供应量相同时紫云英NK代替等量化肥NK对水稻养分吸收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等氮钾条件下,与单施化肥相比,20%~40%紫云英氮钾替代等量化肥氮钾有利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提高,促进水稻地上部对氮钾的吸收与累积,从而有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但是,60%~80%紫云英氮钾替代化肥氮钾,水稻地上部氮钾含量和水稻产量显著下降。因此,化肥/紫云英适当配比施用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水稻对氮钾养分的吸收累积,最终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