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小麦新品种RI-11的高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小麦新品种R I-11的丰产性、稳产性。结果表明:R I-11是一个丰产性和稳产性均佳且具有广泛适应性的新品种。认为利用具有高度杂合性和异质性的基因型种质,借助渐进式复合杂交手段,是选育高产稳产、抗病抗虫、优质、广泛适应性小麦新品种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应用温振民等提出的高稳系数法对黄淮旱地新育成小麦新品种的产量及其结构性状的高产稳产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产量的高产稳产性有赖于产量构成三因素的协调发展 ,以烟D2 7、晋麦 4 7、邯4 589的高产稳产性最好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稳系数法(HSC),结合变异系数和稳定性参数,对2001—2002年度山东省高肥小麦新品种(系)区域试验的l3个品种(系),进行了高产稳产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烟475、烟农23是两个聚合了高产稳产基因型的优良小麦新品种,潍62036具有一定的高产潜力,但稳产性稍差。3种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高稳系数法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评价作物高产稳产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制约旱地小麦产量的主要症结是降水与耗水不适。根据这一特点,我们以水为中心,从蓄水、保水和节水出发,经过5年的试验示范,使旱地小麦单产由245.3千克提高到298.7千克,总结出了一套高产稳产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胡麻新品种高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5~2006年全国胡麻品种区域试验(新疆伊犁试点)2年汇总结果为资料,采用高稳系数法分析各参试品种的高产稳产性,并将结果与产量平均数、变异系数分析相比较。结果表明,11个参试品种中,伊04的高产稳产性优于对照品种陇亚8号,97047具有一定的丰产潜力,但稳产性稍差,其余8个品种的高产稳产性均不如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6.
杨杰 《安徽农业科学》1998,26(3):212-213
用HSC法分析了1995~1996年度全国黄淮南片小麦联合区域试验9个参试品种的高产稳产性,并与几种常用的统计分析法进行了比较,并进行了有关参数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HSC法是分析小麦新品种高产稳产性的准确、简便的方便。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取“山农29号”小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利津县在2015-2016年种植“山农29号”的实际情况与具体结果,并与“泰农18号”等小麦品种进行对比,通过实践生产提出“山农29号”高产稳产小麦在本地的具体量化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山农29号”小麦品种在一般水浇地中的产量为600-650kg/667m2,比当地“泰农18号”产量高出8%-10%,具有较高的高产稳产潜力;在2016年冬季遭遇连续干旱的情况下,依然实现了662.8kg/667m2的良好产量,与主推品种“泰农18号”相比,产量提高了9.5%。“山农29号”具有抗逆能力强、高产、稳产的良好特性,目前已在山东以及周边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适合作为主推的小麦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用高稳系数分析法(HSC法)与通用分析法分析了1995-1996年黄淮小麦联合区试9个参试种(系)的高产稳产性,并作了几种稳定性参数间的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HSC法是分析小麦新品种(系)高产稳产性的简便、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用高稳系数法分析了1994年浙江省晚粳稻区试验的10个参试品种(系)的高产稳产性,并与常用的几种稳定性参数进行了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用高稳系数法分析粳稻新品种(系)的高产稳产性既准确简便。  相似文献   

10.
优质旱地小麦品种“云麦42”的高产稳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明确优质旱地小麦品种云麦42的主要产量性状对其产量的作用大小依次为:千粒重〉有效穗〉穗粒数;通过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其高产稳产性,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栽培措施,以利于云麦42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河南省小麦新品种的品质状况,对2018—2020年河南省审定的178个小麦品种进行品质性状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容重、湿面筋含量和吸水率的平均值较高且变异系数较小,稳定时间、拉伸面积和最大拉伸阻力平均值较小且变异系数较大,其中稳定时间变异系数最大(72.83%);各指标达到中强筋以上标准的品种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蛋白质含量(92.2%)、湿面筋含量(68.0%)、吸水率(50.6%)、最大拉伸阻力(14.0%)、稳定时间(13.5%)、拉伸面积(10.1%);2018—2020年审定的178个品种中达到强筋、中强筋、中筋、弱筋的品种数量依次是5、7、165、1个,达到优质强筋和优质弱筋的数量极少。拉伸面积、最大拉伸阻力、稳定时间是制约强筋和中强筋品种育种的重要指标,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是弱筋品种育种的重要指标。因此,河南省优质强筋小麦育种目标应以稳定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吸水率,提高拉伸面积、稳定时间和最大拉伸阻力为主攻方向。培育优质弱筋小麦品种应选用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低的亲本,加强优质小麦种资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育种成效。  相似文献   

12.
采用联合方差和回归分析方法对河南省5个中肥小麦品种8个试点的产量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豫麦十二号宜在亩产300公斤以上的环境条件下种植,而郑州853则宜在300公斤以下的产量水平环境条件下能够发挥较大的增产潜力。与其它参试品种相比,博农7023产量较低,故不宜再推广种植。本文还结合其它性状的考查,综合评阶了各品种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粳稻新品种丰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分析粳稻新品种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丰产性和稳产性,2008年对郑稻18、郑稻19、新稻18等6个粳稻新品种,在河南省内8个不同生态区进行随机区组试验,采用方差分析、回归分析、Shukla、AMMI和C.S.1in等不同的分析方法,对供试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郑稻18、新稻18丰产性和稳产性表现较...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小麦新品种(系)高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燕  彭涛  成东梅  司清林  赵伟峰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0):2081-2081,2084
采用高稳系数法,分析了参加2004~2005年河南省区域试验的小麦新品种(系)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高稳系数,结果表明:产量的高产稳产性有赖于产量构成因素的协调发展;在成穗数相同的条件下,在影响品种产量的高产稳产性方面穗粒数大于千粒重;参试品种中,周99343、郑农17、许农5号、04中36、鄢陵22的高产稳产性最好。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小麦品种演变及产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山东省1949年以来9次更换的部分小麦品种的主要性状演变规律及相关遗传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小麦品种的抗病性逐步提高,株高矮化;主要性状在演变过程中对产量贡献大小顺序从20世纪50年代的穗粒数>成穗数>千粒重>株高,演变为现代品种的千粒重>穗粒数>成穗数>株高;产量结构渐趋合理,产量潜力得到很大提高;株高、主穗长等性状遗传力较高;产量潜力的遗传力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区试小麦品种(系)的品质性状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4-2006年度参加河南省区域试验的小麦品种(系)的品质测定结果,对河南省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品质性状的年际变化及品质分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整体水平较高;稳定时间多属中低类型,整体来看,品种间变异大于年际间变异。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适宜石家庄市藁城区种植的小麦品种,在藁城区的特定气候和土壤条件下,对8个小麦品种进行了农艺性状和产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石麦18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单产达9 400.5kg/hm2,产量构成因素为:穗数829.5万株/hm2,穗粒数37.3粒,千粒重35.8g,并且其产量水平显著高于其余7个品种。石麦18适宜石家庄市藁城区及光热资源相近区域栽培,对提高小麦单产、增加农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芝麻新品种产量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河南省芝麻新品种产量稳定性。[方法]运用高稳系数法、变异系数法对河南省2012年芝麻区域试验的8个品种稳定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高稳系数法是一种在芝麻试验方面可行的稳定性分析方法。[结论]高稳系数法是权衡高产与稳产2个方面的统计参数(S和 C·V),应用高稳系数法评价参试品种的高产稳产性,比单讲产量高低或单评产量稳定性要全面些,对指导评价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豫西典型旱区定点茬子麦田的土壤含水量、肥力和小麦产量的关系以及农家肥作用的多年研究,初步看出以下几个事实:一是在自然降水相同条件下,小麦产量越高,土壤含水量基本上呈递减趋势。土壤内平均水分含量0—100cm内的要比100—200cm内为少。二是在试验处理限定范围内,施肥量越大土壤肥力越高,产量也越高。在自然降水相同条件下,施肥区平均每毫米自然降水生产的小麦要比对照提高158.8%。三是配方施肥加上增施农家肥的处理区土壤容重明显降低,有机质显著提高,比配方不施农家肥的处理区增产18.1—37.3%。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使豫西旱地茬子麦大幅度增产的突破性措施就是配方施肥加农家肥,也是豫西旱地小麦生产的第一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