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京郊山地旱作区作物水分生态适应性系统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提高京郊山地旱作区农作物产量,以延庆县为例,依据农户调查、田间试验和数学模型等方法,从作物生长期间降水状况、作物生长发育与降水分布的时序关系、农田水分供需平衡与作物生态适应性判定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等方面,对京郊山地旱作区主要作物生态适应性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作物降水利用状况存在明显差异,其规律是:多年生苜蓿>春玉米>春大豆>春谷子>马铃薯。5种作物中春玉米、春谷子和春大豆生长发育与降水分布耦合性较好,马铃薯和多年生苜蓿生长发育与降水分布耦合性较差。农田作物水分满足率和生态适应性指数,4种春作物排序依次为:春玉米>春谷子>春大豆>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依次为春玉米>苜蓿>春谷子>春大豆>马铃薯。研究结果可为京郊山地旱作区制定合理的种植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国作物学会将召开第一届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作物生理学术年会。初步议定于年底在北京召开。征文的范围有:1.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的生理基础与技术;2.作物抗逆稳产的生理基础与技术;3.高新技术在作物栽培、作物生理研究中的应  相似文献   

3.
为了选择长江流域旱地作物适宜的耕作方式,增加作物产量、改善品质以及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和促进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归纳了国内外关于间作对旱地作物产量、品质、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养分吸收及生态环境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情况。间作系统各作物的总产量(或收益)高于其任一单作系统;间作能显著改善作物的品质;间作能够使各作物在时空与水肥利用上具有互补性;间作群体在辐射截获和利用总效率上不低于其任一作物的单作群体;间作系统的土壤水分含量及利用率、土壤养分利用效率高于单作系统;间作的两种作物对养分吸收存在竞争与促进关系,可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减少肥料损失率;间作系统能够集约利用光、温、水等自然资源。针对长江流域旱地作物间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4条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正>作物多熟种植与国家粮油安全高峰论坛于2015年10月15-17日在长沙召开,论坛由中国作物学会主办,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作物学会承办。论坛紧紧围绕作物多熟种植与国家粮油安全展开。袁隆平院士、官春云院士、赵振东院士、朱有勇院士、中国作物学会理事长翟虎渠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刘巽浩教授等参加会议并作报告。刘巽  相似文献   

5.
水稻品种与日长等环境条件的生态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颖 《作物学报》1962,1(4):325-330
科学是研究客观事物存在和变化发展规律的。就研究作物的客观规律来说,大致可有三方面:第一,研究作物本身的生长发育规律;第二,研究有关的环境条件的变化规律;第三,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关系的规律。从作物栽培研究来说,我们要根据客观规律,一方面要对作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  相似文献   

6.
冀西北寒旱区作物的茬口特性与倒茬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冀西北寒旱区主栽作物的茬口特性与适应性,以优选适于区域生态环境的稳产、高效作物倒茬轮作方式,于2015-2017年在农业部张北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野外观测试验站,采用田间交叉式设计,定位实施了包括5种作物的倒茬试验。不同茬口下的同一作物经济产量相差1. 42~2. 70倍,马铃薯、莜麦、甜菜连作减产。饲用玉米茬口对其他作物均表现有利效应;莜麦、甜菜茬口对饲用玉米表现有害效应。马铃薯与其他各作物倒茬,茬口间表现互利效应,LERr在1. 40~1. 55之间;饲用玉米与马铃薯、蚕豆倒茬,表现互利效应;莜麦、甜菜作为后茬作物与其他作物倒茬表现偏利效应;而作为前茬,莜麦对饲用玉米,甜菜对蚕豆、饲用玉米则表现偏害效应。在冀西北寒旱区,具有茬口互利效应的马铃薯→其他作物、蚕豆→饲用玉米、莜麦→甜菜倒茬,是促进农田水土与生物资源高效利用的倒茬方式。  相似文献   

7.
科尔沁沙地南缘地区主要作物耗水规律及水分利用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FAO-Penman Monteith公式法和水量平衡法对科尔沁沙地南缘地区玉米、花生和谷子等主要作物的耗水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的日需水量、全生育期需水量和土壤水分亏缺量均最大,需水量与降水的吻合程度最差,作物系数平均值较大;谷子的日需水量、土壤水分亏缺量和作物系数平均值较大,由于生育期相对较短,全生育期需水量最少,需水量与降水吻合程度较好;花生的日需水量和土壤水分亏缺量均最小,全生育期需水量较少,需水量与降水吻合程度最好,作物系数平均值较小,作物系数变化较为平稳,生育中前期需水量相对较小。从水分利用效率的角度,区域优先种植的作物应为玉米、谷子、花生。从水分经济效益的角度,区域优先种植的作物顺序为花生、玉米、谷子;优先灌溉的作物顺序为花生、谷子、玉米。  相似文献   

8.
<正>(接上期)(1)农地除草①播栽之前除草。草甘膦遇土钝化,不会影响直播作物种子发芽和移栽作物苗子长根,因此可用于几乎所有作物播栽之前除草。但要注意施用药剂与播栽作物的之间要间隔一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农科院作物品种资源所与中国农学会遗传资源分会主持的“全国作物种质资源繁种入库学术讨论会”于2002年1月7~8日在北京召开。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和中国农科院领导及董玉琛院士出席会议并讲话。大会代表58人,33人作了报告。会上交流了各作物繁种与入国家库和中期库的现况;各作物繁种入库的作法;保证各作物繁种质量的关键技术和经验;以及今后的计划和建议。资源工作者不仅有奉献精神,也有利用丰富的资源创新、开发、致富的实例。代表们建议 :今后应针对自花授粉、常异花授粉、异花授粉等不同类型作物的特点,以作物为单位,研究出每作物的繁种具体技术方法,制定出标准。同时针对繁种更……  相似文献   

10.
作物类型遥感识别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喜旺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3):278-285
及时获取作物种植面积是研究粮食区域平衡,预测农业综合生产力和人口承载力的基础。遥感技术已经成为提取作物种植面积的重要手段,而前提是识别作物。为了理清当前该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遥感在作物类型识别中的应用为主线,归纳了国内外作物类型识别研究中常用的各类遥感数据,如资源遥感影像、气象遥感影像、高分辨率影像、高光谱影像和微波影像等,分析其优缺点和适用性;同时总结了利用遥感进行作物类型识别的3 类研究方法,包括基于光谱的识别方法、基于物候差异的识别方法以及光谱与物候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特点;指出目前作物类型遥感识别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影像空间精度与价格的平衡问题,多分辨率遥感数据的综合应用问题,物候差异对作物识别的影响问题等;认为不同分辨率遥感数据的结合可以弥补各自不足,遥感影像的时相选择是提高精度的关键,另外需要应用除光谱和物候以外的更多解译标志;建议进一步深入研究作物识别机理和多尺度数据融合方法。以期为遥感技术在作物类型识别中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正>为使次要作物中大部分的农药残留检测结果符合规定,巴西准备对次要作物出台新的农药指南。2010年11月,巴西健康部的高级官员代表和农业部国家农业研究院(Embrapa)的代表进行了会晤,就次要作物农药使用指南进行商讨,还与巴西蔬菜种植业的代表进行了协商。  相似文献   

12.
<正>1制种基地的选择网室甜椒制种要求选择排灌良好,耕作层深厚,富含有机质,光照充足、通风、交通便利、地势高、并且3年以上未种过茄科作物的地块进行种植。与其他茄科作物空间隔离要求100m以上。周围不能种植高秆作物;不能种植马铃薯、大豆等与甜椒感染病虫害相同的作物。  相似文献   

13.
<正>欧盟成员国近日同意一项计划,允许个别国家拒绝种植欧盟批准的转基因(GM)作物。许多欧洲消费者与各国政府都表示强烈关切转基因食物,与整个集团的尖锐分歧阻碍了监管决策。"目前审批转基因作物的制度不能正常工作,无论是那些希望或者不希望种植转基因作物的,"英国议会自然环境与科学副国务卿Rupert Ponsonby说。为了避免长期的僵局,欧盟委员会建议在2010年  相似文献   

14.
稀土元素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几年我国在稀土元素对作物生长影响方面的研究进展。稀土元素在作物体内起到下列6种作用:①可以提高叶绿素的含量,改变叶绿素和叶绿体的结构;解除不饱和脂肪酸对叶绿体光反应的抑制;提高Rubisco酶以及偶联因子Ca2+-ATP和Mg2+-ATP酶的活力,从而促进作物的光合作用;②可以提高膜电位和质子跨膜梯度,从而促进作物的营养吸收、运输和转移;③可以提高作物内源激素含量和促进其迁移,加快作物的生长;④可以提高可溶性糖、脯氨酸和甜菜碱等的含量,增强作物的抗旱能力;⑤可以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等多种保护酶的活性,增强作物的抗病能力;⑥可以破坏芽孢菌鞘和壁,改变其通透性,增强作物的抑菌能力。这些作用的发现对促进稀土元素的开发利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土壤消毒技术可解决高附加值作物重茬问题,大幅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将成为作物保护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在近期上海举办的第二届世界农药科技与应用发展学术交流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药室主  相似文献   

16.
<正>本刊讯"土地流转进度决定了户均土地面积的变化,而户均土地面积变化影响着农户的农资购买习惯和对服务要求的变化,"在近日召开的2014作物全程解决方案高峰论坛上,《销售与市场》杂志社高级研究员刘春雄讲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适时地改造我们的销售与服务渠道,并根据作物与农民需求情况制定作物解决方案!"天盟连锁市场总监杨德荣认为,作物解决方案要综合考虑区域内生态与气候、种植规模与习惯、病虫草鼠发生规律与用肥用药防治状况等整个方面,为种植者综合解决种植管理  相似文献   

17.
<正>本刊讯陶氏化学公司的子公司美国陶氏益农公司("陶氏益农")近日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科院作物所")在北京签署合作协议。根据协议,陶氏益农向农科院作物所授予一项免许可费的、不可转让的关于EXZACT TM精准基因组修饰技术的许可,农科院作物所可以在中国国内水稻研究和商业化中使用该技术。陶氏益农和农科院作物所的科学家将合作开  相似文献   

18.
不同作物中维生素E含量的测定和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该研究利用HPLC法测定了玉米、大豆和油菜不同品种籽粒中维生素E的含量,并对3种作物及每种作物不同品种之间的维生素E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种作物的VE总量为油菜>大豆>玉米;活性最高的α-生育酚含量为油菜>玉米>大豆。每种作物不同品种间VE总量与α-生育酚含量比较发现,玉米不同品种间的变化最大,其VE总量与α-生育酚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在12.05~128.63 mg/100 g之间和0.93~52.01 mg/100 g之间。这些数据为将来的基因工程育种、食用油选购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顾骏飞 《作物杂志》2014,30(1):14-18
概述了作物模型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并着重介绍了作物模型的新发展一基于QTL的作物生长模型。作者介绍了基于QTL的作物生长模型的原理,应用前提与基本步骤,并以一个光温发育模型准确预测大麦重组自交系的开花期为例,介绍基于QTL的作物生长模型在从基因型到预测表型中的应用和发展。结合这些研究进展,总结了基于QTL的作物模型对提高分子辅助育种效率和进行分子育种设计的帮助:模型可以去除环境误差,提高遗传分析精度;模型可以把复杂的产量性状分解为不同的生理组成部分,进而分析每一个生理组分的遗传变异,并利用模型来优化组合各生理过程,设计出最佳植株;作物生长模型可以预测复杂环境因子变化与植株性状之间的反馈调控与协变趋势,预测" QTL一环境互作”。最后作者结合基因组技术的发展,展望了结合全基因组连锁分析的“基于基因的作物模型”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该盆栽试验研究了在不同分隔方式下三种禾本科作物与蚕豆间作对间作作物地上部、地下部生物量及吸氮量的影响。【方法】首先采用三种分隔方式(塑料膜分隔,尼龙网分隔和无分隔)建立了同一作物组合条件下种间根系相互作用的不同强度;其次选用竞争能力不同的三种禾本科作物(大麦、小麦和玉米)与蚕豆间作,建立了禾本科和豆科作物的竞争强度不同的作物组合。【结果】首先,与三种禾本科作物间作,以及同一间作体系不同分隔方式,对蚕豆地上部、地下部生物量的影响不大;仅与小麦间作蚕豆地上部生物量无分隔显著高于尼绒网分隔。其次,禾本科作物地上部生物量,玉米和大麦显著高于小麦,分别高出15.3%和16.5%;三种禾本科作物地下部生物量,玉米显著高于大麦,高出30.5%,大麦显著高于小麦,高出50.8%;同一间作体系不同分隔方式,对玉米、小麦和大麦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影响显著。再次,大麦全氮含量显著高于玉米和小麦,分别高出16.5%和19.7%,与三种禾本科作物对土壤氮素的竞争能力相一致,大麦大于小麦和玉米;同玉米间作蚕豆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同小麦和大麦间作蚕豆,分别高出11.2%和5.6%。最后,玉米,同小麦和大麦间作蚕豆无分隔处理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塑料膜分隔,表现出间作优势。【结论】蚕豆的生长受间作禾本科作物的影响不显著;然而大麦/蚕豆间作体系利用氮素最充分;间作玉米在氮素营养上显著受益于同蚕豆的间作;并且在三种间作体系里,根系完全相互作用时有利于作物氮素的累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