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日本囊对虾的3个养殖群体即浙江舟山群体(ZJ)、福建群体(FJ)和台湾群体(TW)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Ⅲ基因进行PCR扩增,得到577 bp的核苷酸分析序列,AT含量高于GC含量,发现51个变异位点,其中包括18个简约信息位点,共有31种单倍型。福建群体的核苷酸多样性最高。用MEGA软件中的NJ法构建日本囊对虾3群体与另外5种对虾的系统进化关系,日本囊对虾的3个群体首先聚在一起,再与亲缘关系较近的中国明对虾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2.
日本囊对虾的争胜行为及其与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日本囊对虾的争胜行为及其与温度的关系,设置15、25℃2个温度梯度,利用视频录像和统计分析方法,观察和分析日本囊对虾的争胜行为及其与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日本囊对虾的争胜行为可分为相遇、示威、佯攻、厮打、追逐5个阶段,且其争斗性行为发生的概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池塘混养日本囊对虾Penaeus japonicus的适宜搭配比例,通过在刺参养殖池塘围隔中进行日本囊对虾生态混养试验,比较了不同密度搭配比例下刺参(10、15 ind./m2,湿体质量为6.05 g±3.15 g)与日本囊对虾(0、2、4、8 ind./m2,湿体质量为6.05 g±3.15 g)与日本囊对虾(0、2、4、8 ind./m2,湿体质量为0.89 g±0.36 g)的养殖效果。结果表明:经过4个多月的混养试验,刺参生长状况与混养日本囊对虾的密度大小无显著相关性,混养日本囊对虾对主养品种刺参的生长无显著性影响(P>0.05);日本囊对虾的生长主要受自身养殖密度的影响,其密度越小,存活率越高,生长速度越快;与刺参混养的两个2 ind./m2,湿体质量为0.89 g±0.36 g)的养殖效果。结果表明:经过4个多月的混养试验,刺参生长状况与混养日本囊对虾的密度大小无显著相关性,混养日本囊对虾对主养品种刺参的生长无显著性影响(P>0.05);日本囊对虾的生长主要受自身养殖密度的影响,其密度越小,存活率越高,生长速度越快;与刺参混养的两个2 ind./m2对虾密度组最终体质量(33.90、32.47 g),显著高于4 ind./m2对虾密度组最终体质量(33.90、32.47 g),显著高于4 ind./m2对虾密度组(25.48、25.16 g)和8 ind./m2对虾密度组(25.48、25.16 g)和8 ind./m2对虾密度组(20.29、21.63 g)(P<0.05)。研究表明,综合分析产量与经济效益时,刺参搭配混养4 ind./m2对虾密度组(20.29、21.63 g)(P<0.05)。研究表明,综合分析产量与经济效益时,刺参搭配混养4 ind./m2密度组的日本囊对虾经济效益最高,本研究结果可为参虾池塘生态混养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冬闲育苗厂及设施开展日本囊对虾大规格苗种培育,不仅提高了育苗厂的利用效率,更为外塘春造虾养殖提供大规格优质苗种,缩短池塘养殖周期,达到提前上市销售的目的,满足市场需求。本文介绍了工厂化日本囊对虾大规格苗种越冬培育技术,包括培育设施、放苗前准备、放苗、培育管理、病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5.
饥饿对日本囊对虾补偿生长及生化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进行了不同时间的饥饿和再投喂的试验。结果表明:在饥饿1-6 d的过程中,日本囊对虾体重、脂肪含量均有所下降,而水分、灰分含量却有所增加,蛋白质含量无明显变化;试验结束时各饥饿处理组体重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虾体的生化组成均接近或达到了对照组的水平。在恢复生长过程中,各饥饿处理组虾的生长率呈波动变化,无明显规律;各饥饿处理组虾的摄食率在6 d内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而后逐渐下降,接近对照组水平;而食物转化率总体上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日本囊对虾继饥饿后再恢复饱食出现完全补偿生长效应,且这种效应主要是通过恢复生长阶段摄食率的提高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日本囊对虾是我国沿海一种重要经济对虾品种,也是我国沿海主要的养殖品种,采用工厂化养殖车间内水泥池铺沙养殖,一年养殖两茬。本文介绍了日本囊对虾工厂化一年两茬养殖技术,包括养殖设施、放苗前准备、放苗、饲养管理、疾病防治,以期为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一种能同时提取RNA、DNA和Protein的试剂(RDP试剂)进行日本囊对虾性腺总蛋白质的制备,并通过双向电泳(2-DE)技术与传统的裂解液法比较提取效果.RDP法所得2-DE图谱清晰,条纹少,蛋白质点数多,而裂解液法存在横向和纵向拖尾,其碱性端蛋白质点大量缺失,说明RDP法能有效去除蛋白质样品中盐离子、脂类等干扰成分.结果不仅为后续的日本囊对虾性腺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了技术保障,也为其他甲壳类动物性腺总蛋白质的提取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耕水机在日本囊对虾养殖中的应用效果,为耕水机的推广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日本囊对虾为养殖对象,分析使用耕水机与单纯使用增氧机的日本囊对虾养殖池塘中水体理化因子、浮游生物多样性、池塘有机物积累层厚度及养殖效果等差异,探讨耕水机在日本囊对虾养殖中的应用效果.[结果]使用耕水机后日本囊对虾养殖水质明显改善,无机磷和氨氮的最高含量较对照塘分别减少217%和244%.整个养殖周期中水体中的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较为稳定.池底有机物积累层厚度减少4.6 cm.[结论]使用耕水机在日本囊对虾养殖中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以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肝胰腺组织为实验材料,提取总RNA,通过3′以及5 '-RACE基因克隆技术,首次在日本囊对虾中克隆到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14(apo-14)基因的全长序列,包含完整的ORF以及3′-UTR和5′-UTR.日本囊对虾apo-14 cDNA序列全长为784 bp,其中ORF长度为420 bp,编码139个氨基酸.对虾apo-14氨基酸序列与其他鱼类apo-14氨基酸序列有较高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0.
对高位池精养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的体长和体质量进行跟踪测量,研究其生长特性及其规律。结果表明:日本囊对虾的体长和体质量呈幂函数关系,即W=1.182×10-5L3.0235,b接近于3,呈等速生长。其生长分为快速生长期(3060日龄)、稳定生长期(6060日龄)、稳定生长期(6090日龄)和缓慢生长期(9090日龄)和缓慢生长期(90130日龄)3个时期。生长早、中期(50130日龄)3个时期。生长早、中期(5090日龄)肥满度逐渐升高(1.1490日龄)肥满度逐渐升高(1.141.23),趋势显著,之后呈显著下降趋势(1.191.23),趋势显著,之后呈显著下降趋势(1.191.14)。拟合出日本囊对虾的von Bertallanffy生长方程为:Lt=111.796×[1-e-0.0123(t+0.07654)],Wt=15.611×[1-e-0.0123(t+0.07654)]3.0235,体质量生长拐点出现在89.9 d。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日本囊对虾养殖水体中的浮游生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基本特征和动态.[方法]对日本囊对虾虾池整个养殖周期中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进行监测,研究日本囊对虾养殖水体中的微型浮游生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基本特征和动态.[结果]日本囊对虾养殖过程中共观测到浮游植物7门26种.养殖前中期绿藻、硅藻多为优势种,养殖后期蓝藻、硅藻和绿藻多为优势种.养殖初期浮游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养殖后期浮游植物种类数量达到高峰.浮游动物4类,其中原生动物8种,桡足类3种,轮虫类2种,其他浮游幼虫3种.养殖前期原生动物、桡足类和轮虫类共为优势种,养殖中期原生动物和轮虫共为优势种,养殖后期仅以原生动物为优势种.养殖初期浮游动物种类相对较少,养殖中期浮游动物种类数量达到高峰,养殖后期种类数量下降.整个养殖周期中虾池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19 ~ 1.30和0.25-0.72,但虾池浮游动物与浮游植物的栖息密度的变化趋势一致,且在数量方面呈现密切的线性关系,线性系数R2为0.855 3.[结论]该研究可为水质调控及日本囊对虾高产养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养殖密度、底质类型对日本囊对虾生长、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养殖密度,底质类型对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生长性能的影响,设置了300、600和900尾/m3 3个养殖密度和泥、沙泥、泥沙、沙4种底质,分析了日本囊对虾的潜沙、生长、存活等指标。结果表明,在4种底质中,日本囊对虾的潜沙率最高分别为80.00%、78.05%、81.90%、86.39%,体长增长量和存活率均表现为沙泥底质最高,泥底质最低(P0.05);潜沙率、生长量和存活率均随养殖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日本囊对虾具有明显的底质选择性,以沙泥底质最佳,养殖密度显著影响其潜沙行为。  相似文献   

13.
采用原核表达的方法得到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组织蛋白酶B基因的重组蛋白。以日本囊对虾卵巢组织为试验材料,采用双标签(GST和His)的方法,用带有EcoRⅠ和NotⅠ酶切位点以及6×His-tag的特异引物扩增Cathepsin B的开放阅读框,并连接至表达质粒pGEX-4T-2中。将重组表达质粒导入大肠杆菌BL21中,在30℃条件下,用终浓度为1mmol/L的IPTG(isopropylβ-D-1-thiogalactopyranoside)诱导5h得到最佳诱导量,His亲和柱进行纯化,纯化蛋白依次于8、6、4、2、1、0 mol/L尿素缓冲液中梯度透析,得到复性后可溶于水的重组蛋白,经SDS-PAGE检测,得到单一条带,其分子质量约为63ku。取冻干后的蛋白制备多克隆抗体,抗体效价达50 000,经Western blot检测,同样可在63ku处得到该条带,表明制备的组织蛋白酶B(CB)多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该抗体可特异识别CB蛋白。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体重为(13.08±2.40)g、体长为(10.37±0.73)cm的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在饥饿和再投喂状态下蛋白质代谢的变化。对照组C连续饱食投喂10 d,试验组S10、S15、S25分别饥饿10、15、25 d后再恢复饱食投喂10 d。结果表明:在饥饿状态下,日本囊对虾肌肉中蛋白质的含量在饥饿前15 d迅速上升,饥饿第15~25 d趋于平稳,肝胰脏中蛋白质的含量则一直较稳定;恢复投喂后,肌肉中蛋白质的含量下降,而肝胰脏中蛋白质的含量上升。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在饥饿前期(0~5 d)保持平稳,但在之后的第5~15 d则迅速下降,最后又恢复至最初水平;恢复投喂后,除S25组外其余各组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都呈上升趋势,且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肌肉中RNA/DNA的值在饥饿初期(0~5 d)略有下降,之后保持稳定,肝胰脏中RNA/DNA的值则在短期下降后有所上升;恢复投喂后,肌肉中RNA/DNA的值除S25组外其余各组均呈上升趋势,而肝胰脏中RNA/DNA的值除C组外其余各组均显著上升(P<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日本囊对虾养殖后期浮游生物的昼夜垂直迁移规律。[方法]对日本囊对虾养殖后期虾池中的浮游生物种类的组成和垂直分布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引起虾池浮游动物垂直运动的可能原因。[结果]C区浮游植物总数量大于B区和A区,总数量变化范围为6.6×108~11.5×108个/L,但各区的昼夜垂直分布规律相似。绿藻、裸甲藻、硅藻、隐藻、蓝藻均在C区的总数量最大,各区的昼夜垂直分布规律相似。高位池养殖日本囊对虾虾池浮游动物总数量的昼夜垂直变化不明显,C区浮游动物总数量最多(1.69×103/L),其次是B区,A区最少(1.26×103个/L)。日本囊对虾养殖后期水体中温度和DO的昼夜变化显著,而p H的昼夜变化不显著,而温度、p H值、DO的在各时间点的区域垂直变化均不显著。氮、磷和COD在各时间点的区域垂直变化均不显著,氮和磷的昼夜变化不显著,COD的昼夜变化显著。[结论]该研究可为后期虾池水质调控及日本囊对虾高产养殖提供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16.
对高位池精养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的体长和体质量进行跟踪测量,研究其生长特性及其规律。结果表明:日本囊对虾的体长和体质量呈幂函数关系,即W=1.182×10-5L3.0235,b接近于3,呈等速生长。其生长分为快速生长期(30~60日龄)、稳定生长期(60~90日龄)和缓慢生长期(90~130日龄)3个时期。生长早、中期(50~90日龄)肥满度逐渐升高(1.14~1.23),趋势显著,之后呈显著下降趋势(1.19~1.14)。拟合出日本囊对虾的von Bertallanffy生长方程为:Lt=111.796×[1-e-0.0123(t+0.07654)],Wt=15.611×[1-e-0.0123(t+0.07654)]3.0235,体质量生长拐点出现在89.9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