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6 毫秒
1.
大黄鱼幼鱼对低盐度的耐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置盐度的突变和渐变实验研究了大黄鱼幼鱼对低盐度的耐受性.结果表明:在盐度突变实验中,将大黄鱼幼鱼直接从海水(盐度27.2)移入盐度为3~24的水中,72 h内不会导致明显死亡;从海水移入盐度为2的水中,72 h的存活率可达72%;从海水移入盐度为1的水中,3 h后开始出现死亡,24 h内大部分死亡;从海水移入淡水中,6 h内全部死亡.在盐度渐变实验中,将大黄鱼幼鱼从海水直接移入盐度为6的水中后,再以不同的幅度降低盐度,在盐度高于3时,大黄鱼幼鱼的死亡率与相应盐度的突变实验相比无明显差异;在盐度低于2时,大黄鱼幼鱼的死亡率低于相应盐度的突变实验的结果.研究表明,大黄鱼幼鱼具有较高的低盐度耐受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盐度、pH和温度对金钱鱼幼鱼存活的影响,为金钱鱼的养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突变试验研究了盐度、pH和温度对金钱鱼幼鱼存活的影响.[结果]金钱鱼幼鱼耐受盐度范围为0 ~ 50‰,最高起始致死盐度为54‰.耐受pH范围为5.0 ~9.7,最高和最低起始致死pH分别为9.9和4.4.耐受温度范围为16 ~ 39℃,最高和最低起始致死温度范围为40和15℃.[结论]金钱鱼幼鱼耐酸能力和耐低盐能力较高,对低温的耐受力较弱,适合在中国南方养殖.  相似文献   

3.
温度、盐度对滑顶薄壳鸟蛤面盘幼虫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温度和盐度对滑顶薄壳鸟蛤面盘幼虫存活和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盐度32.2条件下,面盘幼虫存活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1.0-24.0℃,存活的温度上限为27.0℃,下限为15.0℃,在21.0℃条件下,面盘幼虫存活和生长的下限盐度为14.0,最适盐度为28.0-32.2,且在此盐度范围内,随盐度升高,面盘幼虫存活率和美元日生长率亦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4.
温度和盐度对横带髭鲷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采用突变和渐变两种方法分别研究了温度和盐度对横带髭鲷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由渐变实验获得的胚胎发育温度、盐度范围均相应地比突变实验的结果宽;横带髭鲷胚胎发育适应的盐度范围比较宽,需要的温度比较高,通常在19℃以上;在适宜范围内,胚胎发育速度随着温度或盐度的升高而加快,低温、低盐是限制胚胎发育速度的主要因素。盐度对胚胎发育速度的影响远不及水温对其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5.
采用突变和渐变两种方法分别研究了温度和盐度对横带髭鲷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由渐变实验获得的胚胎发育温度、盐度范围均相应地比突变实验的结果宽;横带髭鲷胚胎发育适应的盐度范围比较宽,需要的温度比较高,通常在19℃以上;在适宜范围内,胚胎发育速度随着温度或盐度的升高而加快,低温、低盐是限制胚胎发育速度的主要因素。盐度对胚胎发育速度的影响远不及水温对其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6.
盐度对美国红鱼幼鱼生长和摄食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水温(16±1)℃的条件下,研究了盐度对美国红鱼Sciaenopsocellatus幼鱼存活、生长、摄食和耗氧率的影响。30d的试验结果表明,美国红鱼幼鱼在淡水中的存活率最低,为26.7%,而在8、16、24、32盐度下存活率均为100%;当盐度为16时鱼的生长最快,24时次之,8、32时较慢;饵料转换效率也是在盐度为16时最高,之后按盐度24、32、8的顺序依次降低;耗氧率在盐度为16时最低,8时最高。盐度为16时美国红鱼幼鱼生长加快的主要原因是渗透调节耗能降低。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盐度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初孵仔鱼存活和发育的影响。将卵形鲳鲹初孵仔鱼从温度24℃、盐度32的海水中分别转移至18℃、21℃、24℃、27℃中培育,每个温度各设6个盐度(16、20、24、28、32、36)。试验结果表明,环境变化1 d后,温度21℃、24℃、27℃与盐度16、20、24所组成的9个试验组存活率最低,均小于10%;盐度为28至36的仔鱼存活率较高,均大于50%;同时,在温度18℃环境下,不同盐度试验组的存活率均高于50%。温度对卵形鲳鲹仔鱼发育有显著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降低,发育减缓。在18℃的环境下,仔鱼发育极为缓慢甚至停滞。结合仔鱼存活率和发育情况,其最适温度和盐度为孵化时的温度和盐度,即温度为24℃,盐度为32。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欧洲舌齿鲈在我国的养殖推广提供基础数据。[方法]研究不同盐度和温度对欧洲舌齿鲈幼鱼活动与存活的影响。[结果]在水温22~24℃、盐度0~45‰的条件下,72 h内对欧洲舌齿鲈幼鱼摄食和活动无影响,各试验组活动和摄食均表现正常,幼鱼存活率为100%。在盐度25‰~27‰、温度18~28℃条件下,欧洲舌齿鲈幼鱼3 h内活动正常;当温度为≤16℃和≥30℃时,对欧洲舌齿鲈幼鱼活动及成活率有显著影响,幼鱼出现大量死亡。[结论]受我国海区温度条件的限制,欧洲舌齿鲈幼鱼在养殖过程中不会因逃逸而造成"生物入侵"等生态灾害。  相似文献   

9.
温度及盐度对卵形鲳鲹仔鱼存活和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盐度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初孵仔鱼存活和发育的影响。将卵形鲳鲹初孵仔鱼从温度24 ℃、盐度32的海水中分别转移至18 ℃、21 ℃、24 ℃、27 ℃中培育,每个温度各设6个盐度(16、20、24、28、32、36)。试验结果表明,环境变化1 d后,温度21 ℃、24 ℃、27 ℃与盐度16、20、24所组成的9个试验组存活率最低,均小于10%;盐度为28至36的仔鱼存活率较高,均大于50%;同时,在温度18 ℃环境下,不同盐度试验组的存活率均高于50%。温度对卵形鲳鲹仔鱼发育有显著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降低,发育减缓。在18 ℃的环境下,仔鱼发育极为缓慢甚至停滞。结合仔鱼存活率和发育情况,其最适温度和盐度为孵化时的温度和盐度,即温度为24 ℃,盐度为32。  相似文献   

10.
盐度和温度对大菱鲆幼鱼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两因素交叉分组的方法,研究了温度和盐度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行为活动、摄食、存活情况以及体表黏液、血液、鳃、肝脏中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温(17、20、23、25、28℃)和盐度(5、10、20、30、40)对大菱鲆幼鱼摄食、死亡率有显著影响(P<0.05),在水温为17、20℃与盐度为20、30的组合条件下,大菱鲆幼鱼的摄食积极性以及存活率较高,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温度和盐度对大菱鲆幼鱼SOD、CAT与GP-X活力有显著影响(P<0.05);当温度一定,盐度变化的条件下,肝脏、鳃、血清和黏液中的各种酶活力在正常海水盐度(30)时活力较低,并随盐度由30起降低或升高而均出现升高的趋势;当盐度一定,温度变化的条件下,随着水温的升高,各组织中的酶活力变化规律不显著;通过分析温度与盐度交互作用对各组织不同酶活的变化以及生命表征现象,得出了最适生存阈值,即大菱鲆幼鱼的适宜生活水温为17~20℃,适宜生活盐度为20~30.  相似文献   

11.
利用实验生态学方法,模拟浙江省南部自然海区生态环境条件,研究了温度、盐度、培育密度、投饵量、底质对刺参幼体(6.42±0.84 g)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海水温度为(12.5±0.5)℃,盐度为27±0.3时,温度向上突变至30℃时,幼参在第2天和第6天的存活率分别为50%和20%;温度向下突变至0℃时,幼参在第4天和第6天的存活率分别为90%和50%;盐度向下突变至15时,幼参在第4 d和第6 d的存活率分别为80%和0%,向上突变至39时,幼参在第2天和第4天的存活率分别为70%和0%。实验周期30 d,温度10~15℃时,幼参第30 d的相对增重率显著高于其它各温度组(P﹤0.01),温度20℃时,幼参不夏眠;幼参分别在盐度24~30,培育密度20~40 ind/m2,日投饵量为刺参体质量6%~9%时,第30d的相对增重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盐度组、培育密度组和日投饵量组;以水泥、轮胎、轮胎+瓦片、泥为底质,幼参第30 d的相对增重率和存活率均较好。在浙江省南部沿海海区环境条件下,幼参生长适宜温度为10~15℃,适宜盐度为24~30,最适培育密度为40 ind/m2,最适日投饵量为幼参体重的6%,室内水泥池养殖和潮间带网箱养殖是适宜的养殖方式。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采自西藏绒马温泉的椭圆真星介(Eucypris elliptica Baird)在(25±1)℃下对NaCl的耐受性和在盐度S=0.37g/L下的温度耐受性。结果表明,椭圆真星介6h的半致死盐度LC50为32.14g/L(95%置信区间为21.66~42.62g/L);12h的半致死盐度LC50为17.04g/L(95%置信区间为16.94~17.14g/L);6h的高温半致死温度LT50为39.3℃(95%置信区间为38.7~40.0℃);24h的高温半致死温度LT50为36.1℃(95%置信区间为35.6~36.6℃)。6h时,在26.36、32.00g/L的盐度水平下,椭圆真星介全部昏迷;24h时,在17.89、21.72、26.36、32.00g/L的盐度水平下,也全部昏迷。12h时,在42℃的温度水平下全部昏迷。野外采样结果表明,椭圆真星介能在6‰~22‰的盐度和32℃的温泉环境下正常存活,并且椭圆真星介对NaSO4+MgSO4与NaCl的耐受性不同。  相似文献   

13.
2006年6月~2007年1月,对等边浅蛤的人工繁殖、胚胎发育和幼虫培育、变态附着及稚贝培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等边浅蛤胚胎繁殖盛期是每年的7~8月,在盐度20~25,水温24~29℃,pH8.0的条件下,受精卵经过15h发育成D形幼虫。盐度20~25,水温24~29℃时,胚胎的孵化率和D形率最高。温度和盐度对幼虫的生长发育影响明显,浮游幼虫生长最适温度为24~29℃,最适盐度为20~25,34℃试验组,幼虫几乎不能存活,19℃组存活率最高,但生长速度慢于24℃组。幼虫在盐度15~25时存活率最高,但盐度20~25时生长速度最快,在盐度35时,幼虫几乎不能存活。研究发现金藻和角毛藻是等边浅蛤浮游幼虫生长的适宜饵料。  相似文献   

14.
为探寻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对高温干旱的适应性,在37,39,41,43,45℃,相对湿度20%,30%,50%,70%,90%的条件下对扶桑绵粉蚧雌成虫进行了处理试验,并对扶桑绵粉蚧存活率及发育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扶桑绵粉蚧存活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37~43℃条件下,扶桑绵粉蚧存活率与处理时间长短无关,在45℃条件下,处理时间越长扶桑绵粉蚧存活率越低;不同空气相对湿度条件下扶桑绵粉蚧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 >0.05),但空气相对湿度对扶桑绵粉蚧发育历期存在明显影响,即相对湿度高发育历期短,相对湿度低发育历期长;根据试验结果来看,扶桑绵粉蚧在新疆高温、干旱的环境条件下是可以存活的,并可以在野外完成各虫态的正常生长发育,顺利越夏.  相似文献   

15.
几种环境因子对厚壳贻贝浮游幼虫生长与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室内控制条件下,海水盐度、温度、pH对厚壳贻贝浮游幼虫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厚壳贻贝浮游幼虫生长的适宜盐度在15-35,最适生长盐度在25-35之间,适宜温度为15~30℃,最适生长温度在20—25℃,适宜pH为6.00-9.00,最适pH为8.00左右。  相似文献   

16.
在实验室条件下,观测了盐度对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 Z9~Z11期假溞状幼体存活和摄食的影响.设置盐度骤变和渐变两组试验,骤变试验以27为基础盐度,将假溞状幼体直接放入盐度为51、48、45、42、39、36、33、30、24、21、18、15、12、9的海水中;渐变试验盐度分别从24和33开始,每隔12h降低(低盐渐变)和升高(高盐渐变)一次盐度值,变化幅度为1,直至口虾蛄假溞状幼体全部死亡.以体长为5.19~8.91 mm(平均体质量为0.058 g)的鲜活糠虾作为饵料.试验结果表明:当盐度骤变到18~36时,口虾蛄假溞状幼体比较适应,24h时成活率在77.8%以上;盐度骤变情况下,24h半致死盐度为15.94和41.13;假溞状幼体适应骤变盐度的低盐度和高盐度极限分别为12和48,适应渐变盐度的低盐度和高盐度极限分别为6和54;当盐度低于15或高于45时,口虾蛄假溞状幼体基本不摄食,盐度为27、30和33时,假溞状幼体的摄食量明显高于其它盐度组.综合考虑成活率和摄食两方面的因素,培育口虾蛄Z9~Z11期假溞状幼体的适宜盐度为27 ~33.  相似文献   

17.
一株极端耐盐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危险废物填埋场新鲜渗滤液中分离纯化得到1株极端耐盐菌,编号为NY-1。通过形态学观察、革兰氏染色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 sp.)。考察不同盐度、培养基和营养液、pH对NY-1生长的影响,并对不同盐度条件下NY-1胞内阳离子变化进行耐盐分析。结果表明,NY-1在盐质量分数为10%~20%,pH为7.0、温度30 ℃的LB培养基中生长最好;NY-1通过吸收K+和Na+来维持细胞内的渗透平衡,同时需释放Ca2+和Mg2+来维持细胞内的电中性环境,当盐质量分数高于20%时,持续向外环境释放Na+来抵抗外界的高盐度对NY-1细胞的干扰。NY-1可为高盐度废水生物处理和土壤修复提供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18.
孔雀鱼、月光鱼耐温限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孔雀鱼(Poecilia reticulata)和月光鱼(Xiphophorus maculates)的温度耐受限度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孔雀鱼和月光鱼存活温度范围分别是14~36℃和12~34℃,属热带鱼。温度渐变时雌、雄孔雀鱼和月光鱼的高温半致死温度分别为38.83℃(♀)、37.08℃(♂)和36.4℃;低温半致死温度为12.69℃(♀)、13.17℃(♂)和8.16℃。在温度骤升至35℃时,96 h后雌孔雀鱼死亡率为70%,雄孔雀鱼已经全部死亡,而月光鱼的死亡率仅为15%;温度骤降至15℃时,96 h后月光鱼无死亡,而雌雄孔雀鱼全部死亡。月光鱼低温耐受性较雌雄孔雀鱼好(P<0.05)。两种热带鱼对热、冷冲击的适应能力均较差。  相似文献   

19.
孙文君  杨爽  杨广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132-5133
[目的]为推广黄颡鱼养殖技术提供参考。[方法]用不同盐度水体养殖黄颡鱼幼鱼,研究其对水体盐度的适应性及盐度对其生长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在盐度为11.5‰的水体中养殖96h后黄颡鱼无死亡现象,而盐度为14.4‰的水体中黄颡鱼全部死亡,且水体盐度越大,黄颡鱼死亡速度越快;水温为(25±1)℃时,黄颡鱼的安全盐度为3.83‰,48、96h的半数致死盐度分别为13.38‰、12.93‰;在盐度为2‰~7‰的水体中养殖85d后,黄颡鱼的成活率达94%~100%,鱼体日增重0.24~0.25g/尾,不同盐度水体中鱼体重增加幅度无显著差异;黄颡鱼的饵料系数在1.6~3.0,随水体盐度增加饵料系数呈下降趋势。[结论]该研究明确了黄颡鱼幼鱼的耐盐性及其生长的适宜水体盐度范围。  相似文献   

20.
虎斑乌贼幼体的摄食、排泄及不可逆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在南海水域采集的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的受精卵于室内条件下进行人工孵化,孵化水温为23~25℃,盐度为29.0,并采用恒温加热装置对天然海水进行温度控制,以研究不同水温梯度下新孵出的虎斑乌贼幼体的不可逆点。结果显示:幼体的生存上限温度为30~32℃;水温为24、26、28、30℃时,幼体的不可逆点为8、11、8、5~6 d。对5日龄的虎斑乌贼幼体进行摄食节律的观察,结果显示,虎斑乌贼幼体每个时间段都有摄食行为,但摄食高峰出现在凌晨和下午时段,呈现出明显的昼少夜多、晨昏双高峰趋势。对5日龄的虎斑乌贼幼体进行排泄规律的观察,发现幼体在一天中的每个时间段皆有排泄活动,饱食后20 h内基本排空,但排泄活动在凌晨时段比较频繁,呈现出明显的昼少夜多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