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稻水象甲防治药剂的防治效果进行研究,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8%乐斯本乳油防治稻水象甲成虫有较好的效果。每667m2施用48%乐斯本乳油75ml防效达90.6%,持效期7d以上。  相似文献   

2.
野生稻内生真菌稻镰状瓶霉在实验室条件下接种到水稻上,可以诱导水稻产生对稻瘟病的抗性。为了明确该内生菌田间不同时期施药对直播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2017年在浙江省桐庐县开展了田间试验。结果显示,稻镰状瓶霉不同时期施药对直播稻稻瘟病的防效与春雷霉素和芽孢杆菌相当,不同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施用菌剂的处理对叶瘟的防效均达到70%以上;稻镰状瓶霉播后7d、14d施药处理对穗颈瘟的防效亦达70%以上。由此可见,稻镰状瓶霉可用于直播稻稻瘟病防治,拌种或播后撒施1次即可有效防治稻瘟病。  相似文献   

3.
对稻水象甲防治药剂的防治效果进行研究,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8%斯本乳油防治稻水象甲成虫有较好的效果。每667m^2施用48%乐斯本乳油75ml防效达90.6%,持效期7d以上。  相似文献   

4.
南方粳稻稻曲病防治药剂及防治适期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南方粳稻生产上危害日益严重的稻曲病,在大田重点开展了防治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拿敌稳(病指防效为76.82%,下同)、爱苗(73.18%)、菌刀(69.21%)及头等功(68.54%)4个药剂防效相当,极显著优于阿米妙收(48.68%)、井冈霉素(49.01%)和好立克(42.05%)的防效,这4种药剂处理较对照增产4.38%~7.89%。破口前10 d、破口前3 d和齐穗后各施药1次的处理(S1)稻曲病病指防效显著优于破口前和齐穗后各施1次药的处理(S2)以及齐穗后施1次药的处理,实际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破口前和齐穗后各施1次药的处理与齐穗后施1次药的处理防效相当,实际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稻曲病防治药剂筛选及防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生产上危害日益严重的稻曲病,在大田开展了防治药剂筛选试验,探讨了不同施药时期和施药方法对稻曲病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用量为750 g/hm2时,药剂NXF2014-12对稻曲病的防效最好,穗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别为78.32%和83.30%,极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3%醚菌酯·氟环唑SC(尊保);在大多数稻株处于"叶枕平"或"叶枕距0"生育期时施第1次药,破口期或始穗期(本试验为籼粳杂交稻组合甬优12,实际为第1次施药后10 d)施第2次药,对稻曲病不论是穂防效还是病情指数防效均极显著优于主穗"叶枕平"时施第1次药的防效;在大多数稻株"叶枕平"时采用细雾喷雾打第1次药,破口期打第2次药对稻曲病的穗防效和病情指数防效均无大的差异。生产上要根据防控对象及其发生的部位,选用专化性药剂,在用足药量的前提下,采用不同的施药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籼粳杂交稻甬优12在6个不同生育期防治稻曲病的防效进行比较,发现在全田10%~20%植株剑叶完全抽出(即破口前16 d)时施药对稻曲病的预防效果最佳,校正防效达95.54%,如推迟至破口前12 d、破口前5 d和破口期进行防治,防效逐步下降,而提前到破口前21 d,防效也没达到理想效果。因此认为,预防籼粳杂交稻稻曲病应在全田10%~20%植株剑叶完全抽出(即破口前16 d)时进行防治最为适宜,药剂可采用30%苯甲·丙环唑EC。  相似文献   

7.
通过试验,筛选养蟹稻田防治稻水象甲药剂及用量。结果表明,应用赤峰生产的生物农药1%杀确爽50~60ml/677m^2,能有效防治稻水象甲,总防效达92.3%~94.3%,对河蟹生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不同除草剂防除稻田杂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立霞 《北方水稻》2011,41(3):38+42
通过对不同药剂防除稻田杂草试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施药剂的各处理均对水稻安全,并且对杂草均有一定的防除效果,防效为92%~100%。综合分析,于插秧前5~7 d水整地后施入50%瑞飞特70 ml/667 m2,防效最好,并且节约成本,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2 4  3种药剂直接防治幼虫试验结果3种药剂及毒土法直接防治幼虫试验结果见表 3。由表 3可知 ,3种药剂用毒土法直接防治幼虫的效果均不佳。 2 0 %新型稻乐丰乳油防效最差 ,防效仅为 15 7%~ 2 6 5%。 2 0 %象甲净乳油的防效为 54 3%~ 58 5%。 4 0 %特制甲基异柳磷 ,防效为 4 3 7%~ 6 1 2 %。2 5 不同药剂对水稻及鱼类的安全性1998、1999两年的防治成虫、幼虫试验结果表明 ,参试的 9种药剂对水稻安全。施药后 1~ 15天观察处理区的水稻长势 ,叶色、株高及分蘖动态均表现正常。呋喃丹、特制甲基异柳磷对鱼类毒性较大。2 6 不…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搭载常温弥雾系统的植保无人机(简称为“常温弥雾植保无人机”)喷施不同剂型吡虫啉对棉田蚜虫防治效果(防效)的差异,选择乳油、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和可溶液剂吡虫啉,按照相同有效成分用量42 g·hm-2在山东省临清市棉田喷雾进行苗期蚜虫防治。结果:常温弥雾植保无人机施药,叶片正反面的雾滴密度、雾滴覆盖率在4种剂型间差异均不显著;可湿性粉剂在叶片正反面的单位面积药液沉积量均最少,其中叶片反面的单位面积药液沉积量显著低于其他3种剂型;可湿性粉剂的农药利用率显著低于水分散粒剂和可溶液剂。从4种剂型田间防效看,可溶液剂最好,药后1~7 d防效为68.86%~83.07%,其次是水分散粒剂(药后1~7 d防效为65.34%~80.27%)和乳油(药后1~7 d防效为63.40%~79.18%),这3种剂型间差异不显著;可湿性粉剂防效显著低于其他剂型,药后3 d为66.98%,药后7 d为58.73%。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常温弥雾植保无人机在棉花苗期施药对蚜虫的防效较好,且乳油、水分散粒剂和可溶液剂剂型的吡虫啉防效更佳。  相似文献   

11.
通过试验,筛选养蟹稻田防治稻水象甲药剂及用量。结果表明,应用赤峰生产的生物农药1%杀确爽50- 60 ml/677 m2,能有效防治稻水象甲,总防效选92,3%-94.3%,对河蟹生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使用15 %哒·阿维热雾剂和15 %克螨特热雾剂2种药剂进行防治橡胶六点始叶螨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施药3 d后,克螨特热雾剂防效为76.68 %,哒·阿维热雾剂防效为89.33 %,处理间差异显著,哒·阿维热雾剂的速效性优于克螨特热雾剂;施药后7 d后,克螨特热雾剂防效为83.43 %,哒·阿维热雾剂的防效为87.62 %,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药后15 d,哒·阿维热雾剂还保持在85 %以上,而克螨特热雾剂的防效降至63.35 %,哒·阿维热雾剂的持效期显著优于克螨特热雾剂。  相似文献   

13.
12种除草剂对冬小麦田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筛选出对麦田阔叶杂草防效较高的药剂,选择12种目前生产中常用的除草剂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15d,对播娘蒿、荠菜、猪殃殃三种杂草总体株数防效最好的是对杂草致死速度快的唑草酮,40%唑草酮水分散粒剂30g(a.i.)·hm-2(指每公顷有效成分用量为30g,其余类推)处理的株数防效达91.78%;施药后30d对三种杂草总体株数防效最好的是55%苯·唑·2甲钠可湿性粉剂412.5g(a.i.)·hm-2处理,株数防效为96.53%,鲜重防效为98.79%;总体株数防效和鲜重防效仅次于55%苯·唑·2甲钠可湿性粉剂处理的分别是58g·L-1双氟·唑嘧胺悬浮剂11.8g(a.i.)·hm-2处理(株数防效为93.59%)、37%炔·苄·唑草酮可湿性粉剂222g(a.i.)·hm-2处理(鲜重防效为98.76%);总体鲜重防效最低的是30%二氯吡啶酸水剂202.5g(a.i.)·hm-2处理(鲜重防效仅为35.29%)。三种杂草对同种药剂的敏感性存在差异。12种除草剂对小麦的安全性有一定差异,唑草酮及其混剂处理后小麦产生的触杀型药害斑及啶磺草胺处理的小麦叶片黄化均可恢复,对小麦的产量无不良影响,其他处理均对小麦安全。  相似文献   

14.
为防除稻田玉米杂草,在湖南省浏阳沙市镇进行了百农思等除草剂防除稻田玉米杂草试验.用百农思等芽前除草剂,在玉米播种后1d按推荐剂量喷雾,每公顷喷药液900kg,施药后第20d和第40d调查各处理的除草效果.结合产量性状,按"意见集中评分模糊决策原理”的方法评价除草效果,结果表明,以施用百农思180g/hm2的防除效果最好,药后40d对稻田玉米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80.69%和98.60%;其次为百农思150g/hm2+乙草胺1200mL/hm2混用,药后40d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78.62%和93.89%.百农思对玉米安全.  相似文献   

15.
5%唑啉草酯EC是目前防除大麦田中禾本科杂草十分优秀的茎叶除草剂,冬前制剂用1 200 g/hm2,施药后30 d它对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可达72.99%,药后120 d它对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可达91.92%,鲜重防效可达94.89%,明显高于同期用50%异丙隆制剂1 875 g/hm2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春季制剂用5%唑啉草酯EC 1 500 g/hm2,施药后30 d它对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可达82.18%,药后60 d它对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可达96.26%,鲜重防效可达97.61%,同样明显高于同期用50%异丙隆3 750g/hm2的制剂株防效和鲜重防效.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吡虫啉在新疆地区环境和农业条件下合理、科学的应用方法,测定了70%(质量分数)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在棉花叶片和土壤中的残留和消解动态,并进行了其对田间棉蚜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根据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的测定结果,在用药量(有效成分,下同)10.50~47.25 g·hm-2范围内,吡虫啉的靶向原始沉积量为0.53~1.99 mg·kg-1,施药后的第7天,吡虫啉的残留量为0.18~0.53 mg·kg-1,消解率在65.9%~75.7%。棉花叶片中吡虫啉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消解半衰期为3.17~3.85 d。防效的调查结果显示,高剂量处理对棉蚜虫的校正防效显著高于低剂量;施药后3 d,药剂各处理的校正防效均达到最大;药后7 d,21.0~47.25 g·hm-2剂量处理的校正防效仍超过85%。叶片中吡虫啉的残留量(x)与防效(y)存在正相关关系,线性方程为y =8.07x + 54.11,R2=0.886 8。建议在本地区应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防治棉蚜的安全有效用药量为21.0~31.5 g·hm-2。  相似文献   

17.
噻虫嗪防治甘蔗蓟马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结果表明,噻虫嗪对甘蔗蓟马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施药后30d、45d和60d,70%噻虫嗪dp和25%噻虫嗪sp一次施药和两次施药各处理的防治效果均达到80%以上.特别是进行两次施药的处理,药后60d时70%噻虫嗪dp和25%噻虫嗪sp防效分别为93.75%和94.63%.噻虫嗪防治甘蔗蓟马不仅效果好,而且特效期也长.  相似文献   

18.
甬优12抽穗动态调查及稻曲病预防适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曲病已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对水稻生产危害严重,不但影响产量还降低其品质。稻曲病发生后(出现稻曲球)就很难防治,只能预防不能治疗。适时打药是高效预防稻曲病的关键。本研究结果表明,对籼粳杂交稻甬优12而言,在破口前10~13 d用专化杀菌剂预防1次、破口期再预防1次的处理防治效果最好,穗防效和病情指数防效分别为94.59%和98.33%;仅在破口前10 d或13 d喷1次药预防的处理,穗防效分别为86.95%和87.36%,病情指数防效分别为94.98%和95.99%。鉴于在实际生产中很难准确确定具体哪一天是破口前的第10 d或第13 d,本研究采用水稻生理学性状"叶枕平"(剑叶叶枕与倒数第2叶叶枕持平,或叶枕距为零)界定为最佳打药期,即稻田中1/3~1/2水稻植株处于叶枕平为第1次打药预防稻曲病的适期,第2次打药适期为破口前。  相似文献   

19.
直播稻区稻水象甲种群动态及分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浙江省象山县山谷小平原直播稻区的稻水象甲种群动态和田间分布进行了系统调查。稻水象甲成虫在山坡地和直播稻田埂等越冬场所出蛰后取食杂草,并于5月初同期出现成虫高峰。这些成虫约7 d后直接迁入直播稻田,形成直播稻田稻水象甲的迁入高峰。稻水象甲在直播稻田的取食、产卵和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喜水习性。在同一丘直播稻田内,离田边越近,越冬代成虫和一代卵、幼虫、茧蛹的数量越大;在同一畦内,畦边多于畦中。稻水象甲在直播稻田完成一个世代约需50 d,增殖倍数(一代成虫峰值/越冬代成虫峰值)为7.23,明显低于移栽稻田,主要原因是稻水象甲在直播稻上的产卵量较低。7月底一代成虫向山坡地和直播稻田埂等越夏越冬场所回迁。根据直播稻区稻水象甲种群动态和分布特点,提出了相应的虫情调查和测报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20.
小麦黑胚病药剂防治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有效防治小麦黑胚病,室内测定了8种不同杀菌剂对小麦黑胚病菌(A lternaria a lternata)的抑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敌力脱对小麦黑胚病菌菌丝生长抑菌活性最强,EC50为3.38 m g/kg;烯唑醇、世高抑菌效果也较好,EC50分别为6.61和6.89 m g/kg。代森锰锌对病菌孢子萌发抑菌活性最强,EC50为0.25 m g/kg;麦叶净、福美双、烯唑醇抑制效果也较好,EC50分别为0.30、0.80和1.76 m g/kg。通过两年田间试验发现,22%麦叶净W P 600倍液喷雾对小麦黑胚病防效最好,平均防效达80.59%;其次为25%敌力脱EC 1 000倍喷雾,两年平均防效为74.97%;22%麦叶净W P 800倍和12.5%烯唑醇1 500倍液喷雾也有较好的防效,两年平均防效均超过60%。从防治时期和次数试验结果来看,扬花后5 d喷药防治效果最好,随着施药时间延迟,防治效果也随之下降;两次施药效果明显优于一次施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