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P2P网络中节点利用阻塞机制作为节点选择算法,以确定节点间相互的服务对象.但是在传统的节点阻塞算法中存在着节点连接时间过高,首块资源获得较慢,系统链路利用率不高等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组播机制,利用动态分组的路由方法,充分考虑各节点间的可用带宽,能够很好的解决在传统阻塞算法中存在的首块资源获取过慢,带宽利用不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现有信任模型对节点行为的突然改变不能做出迅速地反应,动态性适应能力支持不足。引入反馈控制机制,提出了一种P2P网络环境下的全局信任模型,并给出模型的分布式实现策略,该模型排除了P2P网络中很难确定的高信任节点集合,并通过对反馈信息的有效聚合增强信任系统的动态适应能力,有效地遏制恶意节点的动态摇摆行为,提高了P2P网络中共享文件的下载成功率,仿真结果显示,在有50%的动态摇摆恶意节点的P2P文件共享网络环境下,真实文件下载的平均成功率是用于比较现有模型的1.5倍。  相似文献   

3.
相对于传统的C/S模式,P2P网络具有非中心化、扩展性好、性价比高、健壮性强及负载均衡等优点.但是,由于P2P是一个"瞬态网络",其动态性与不确定性也使P2P网络系统面临巨大的网络安全挑战.信任模型是目前提高P2P系统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分析各类信任模型的特点和网络节点的行为特征,提出一种按全局信任值分层(域)管理的信任模型,根据交易、动态调节节点信任域,并在此基础上加入奖惩机制.此模型对P2P网络中的假冒、联合欺诈、诋毁等恶意行为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同时能加速节点全局信任值的收敛.实验结果表明,本模型  相似文献   

4.
围绕节点信任问题、节点通信安全问题和版权问题,分析其研究现状并总结了一些解决策略,如建立信任模型、安全通信模型以及基于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的系统和软件,展望了P2P网络安全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针对P2P网络中节点之间由于兴趣不对称难以建立直接信任关系,参考人类社会网络结构,借鉴小世界理论(small_word),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兴趣域划分的P2P信任模型(BIDTM信任模型)。BIDTM模型通过计算节点兴趣相似度划分兴趣域,计算节点总体信任度综合域内信任与域间信任。模拟试验表明,BIDTM信任模型在迭代的收敛速度、下载成功率、抑制恶意节点方面较传统模型有较大的改进。  相似文献   

6.
以"小世界"模型为理论基础,以层和域为基本逻辑管理单位,按用户需求和共享目的组织域,提出了基于域的多层结构P2P应用层多播协议模型RLP2P,并实现了系统原型.给出了域的划分策略和数学模型,证明了模型的正确和合理性;使服务定位和查询从网络中的所有结点数降低到域内的节点数,有效地防止恶意请求引发的洪,网络系统控制开销为常数.模拟分析表明,RLP2P模型可有效解决可扩展性、性能与效率不高问题,且网络规模越大,其综合性能的优越性越明显.  相似文献   

7.
P2P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网络模型,分析了P2P技术的概念和工作原理,阐述了P2P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 P2P网络存储系统中节点的复杂活动造成的可用性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层差异型 P2P存储系 统.通过将节点按照活动模式进行分层组织,来简化大规模节点组织的复杂性,并利用在线模式向量和访问模式向 量来描述单个节点的可用性和访问模式,建立层状节点组织和差异型节点组织模型来保障节点的可用性.实验结 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解决高动态不可靠环境下的 P2P网络存储系统节点可用性的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研究了JXTA平台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JXTA的P2P即时通信系统模型,实现了对等体的搜索、消息的发送与接收。使用基于集合点的资源搜索方武有效解决了中心服务器的通信瓶颈问题,并且避免了全分布式网络中部分节点资源过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利用具有空间动力的多种群传染病传播模型的构建方法,充分考虑了P2P文件共享系统中节点的不同状态和变化,提出一种P2P文件传播模型.同时,给出了可以描述P2P文件传播效率的基本再生数计算公式.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对于流行文件的下载情况符合较好,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间套作和施磷对玉米籽粒磷质量分数、收获指数、磷素收获指数和体内磷素利用效率的影响,进行为期3年(2009—2011年)的田间定位试验。试验为裂区设计,主区为不同施磷水平,分别为0、40和80kg/hm2施磷量,副区为油菜、蚕豆、鹰嘴豆和大豆与玉米间套作及单作玉米。结果表明:1)间套作显著提高玉米籽粒磷质量分数,与油菜、蚕豆、鹰嘴豆和大豆间套作的玉米平均籽粒磷质量分数比单作玉米分别高出19.8%、13.0%、17.2%和12.0%;而间套作玉米相对于单作玉米收获指数和磷素收获指数均无显著变化;间套作明显降低玉米体内磷素利用效率,与油菜、蚕豆、鹰嘴豆和大豆间套作玉米的平均体内磷素利用效率比单作玉米分别降低15.9%、9.6%、14.9%和8.5%。2)施磷对玉米收获指数无显著影响;2009年施磷量对玉米籽粒磷质量分数没有显著影响,后2年40和80kg/hm2施磷量时玉米籽粒磷质量分数显著高于不施磷,2年平均提高12.5%和15.9%;40kg/hm2施磷量时(2010年)和80kg/hm2施磷量时(2010和2011年)平均体内磷素利用效率显著低于不施磷,2年平均分别降低8.8%和10.4%;施磷只对2011年磷素收获指数有增加趋势,这可能与土壤基础磷肥肥力较好,施磷在第2年和第3年才产生梯度效应有关。综上,间套作和施磷均能提高玉米籽粒磷质量分数,对收获指数均无影响,但却降低体内磷素利用效率,磷素存在奢侈吸收现象;间套作对磷素收获指数无影响;施磷有提高磷素收获指数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P2P网络传输协议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C/S与P2P传输方式的区别入手,讨论了P2P的发展历程,分析P2P的基本工作原理与多点传输的信息共享方式的优势所在,每个用户既是客户机同时又是服务器,极大的提高网络下载速度,丰富了网络资源,并对当前的P2P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方面应用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3.
利用Internet网的幂律和小世界特性研究了现有的一些P2P网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P2P体系结构,完善了P2P网络组网的一般协议。由此构造的P2P网络具有较小的平均最短路径长度、良好的可扩展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4.
P2P通信是一种新型的通信方式,基于JXTA的P2P通信主要通过管道通信来实现。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尝试利用JDOM与管道的结合,创建、规范化、获得并解析XML文档来实现P2P网络中对等体之间的即时通信。  相似文献   

15.
建立原型系统对P2P网络环境下的信任模型进行测试与分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目前已有的全局信任模型,结合最流行的P2P文件共享应用,本文设计一种P2P网络信任管理系统,并使用JAVA语言编程实现该系统;实验结果表明,全局信任管理系统能够极大地提高P2P网络中的服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采用TA.XT plus质构仪对4种主栽苹果的质地进行测定,分析P/2和P/100探头反映苹果质地程度的差异。结果表明,通过P/2和P/100探头测定苹果果实质地,都可以反映不同品种苹果的差异性;P/2探头反映果实质地差异性程度比P/100探头差,P/100探头更适于测定不同品种苹果果肉质地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为了查明Olsen法(碳酸氢钠提取态磷)是否适用于酸性土壤有效磷的测定,土壤P吸附参数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利用同质地不同磷含量酸性土壤提供了这方面的信息。结果表明,Olsen法适用于酸性土壤植物有效磷的测定,Olsen P与植物磷吸收量表现出极显著相关。磷最大吸附量(Qm)与磷吸附强度(K)显著负相关。土壤缓冲容量随取样次数增加逐步减少,第3次取样时,土壤缓冲容量高磷处理(P3)中磷处理(P2)低磷处理(P1)无磷处理(P0),说明随着生长时间增加,作物从土壤带走磷量增加,含磷量低的土壤磷缓冲容量随之降低。Olsen P与Qm,K均无显著相关,但土壤磷吸附饱和度、Olsen P均证实,实验用土壤目前不会因增加施磷量而引发环境问题。磷吸附参数与Olsen P从环境和农业生产需求两方面说明了土壤磷素丰缺状况。  相似文献   

18.
水稻-油菜轮作条件下磷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采用田间裂区试验研究不同磷肥用量对水稻-油菜轮作体系中作物产量、磷素吸收量以及磷肥当季利用率和残留利用率的影响,评估水稻季不同磷肥用量对油菜的后效大小,探讨周年轮作内磷肥的分配,为水稻-油菜周年轮作体系下油菜季磷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稻-油菜周年轮作田间试验,前季水稻包含4个不同的磷肥水平,分别为P0(0 kg P2O5•hm-2)、P30(30 kg P2O5•hm-2)、P60(60 kg P2O5•hm-2)和P90(90 kg P2O5•hm-2),后季油菜在水稻季试验基础上采用裂区试验,每个小区裂区为施磷(60 kg P2O5•hm-2)和不施磷(0 kg P2O5•hm-2)2个副区,研究不同施磷条件下水稻-油菜轮作体系中作物产量、磷素吸收量、磷肥当季利用率和残留利用率,以及水稻季不同磷肥用量对后季油菜产量和磷素吸收量的影响,并引入“后效磷量”的概念评估水稻季磷肥后效。【结果】水稻季施磷60 kg P2O5•hm-2时水稻产量最高,磷肥当季利用率最大,分别为9 694 kg•hm-2和19.2%,施磷不足或者过量均会降低油菜的产量和磷肥当季利用率。与油菜季不施磷处理相比,油菜当季施磷60 kg P2O5•hm-2显著增加油菜干物质量765-1 195 kg•hm-2,其中油菜籽增产427-503 kg•hm-2;油菜产量和磷素吸收量也受到水稻季磷肥用量的影响,水稻季施用磷肥后季油菜干物质量显著增加212-816 kg•hm-2,其中油菜籽粒增产136-409 kg•hm-2,磷素吸收量增加0.4-4.9 kg•hm-2。水稻季残留在土壤中磷肥可以供后季油菜吸收利用,增加油菜当季磷肥的农学效率和磷肥贡献率,具有明显的后效。水稻季磷肥当季利用率16.3%-19.2%,残留利用率为5.4%-7.3%,累积利用率为21.8%-25.6%,磷肥的后效与磷肥用量显著正相关,水稻季磷肥后效相当于油菜当季施磷2-9 kg P2O5•hm-2的增产效果。水稻季磷肥后效也受到油菜季磷肥用量的影响,油菜季施磷处理水稻磷肥对油菜磷素吸收增加作用低于油菜季不施磷处理。【结论】在水稻-油菜轮作体系中,合理的施用磷肥能明显提高两季作物的产量、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水稻季施用的磷肥残留在土壤中可以被后季作物吸收利用,显著地增加油菜的产量和磷素吸收量,对后季油菜具有明显的后效,其后效的大小与施磷量显著正相关。因此在水旱轮作体系中,在兼顾“重旱轻水”的磷肥管理策略下,油菜季应该充分考虑前茬作物水稻季磷肥后效的基础上进行优化磷肥管理。  相似文献   

19.
对于机器学习在P2P网络流识别中需要大量标记训练数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图半监督支持向量机的P2P流识别方法。采用自动调节的高斯核函数计算少量标识数据和大量未标识训练样本之间的相似距离以构建图模型,并在标记传播过程中嵌入训练样本局部分布信息以获取未标记样本的标识;在此基础上使用所有已标记样本对SVM训练实现P2P网络流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兼顾整个训练样本集的信息,在提高SVM识别精度的同时,极大降低了人工标记训练样本的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