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温度为34.5℃(±0.5℃),相对湿度分别为40%、55%、70%和85%(±5%)下孵化意蜂受精卵,对意蜂受精卵的孵化率和发育历期进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在温度为34.5℃(±0.5℃),相对湿度分别为40%、55%、70%和85%下,意蜂受精卵的孵化率和发育历期均无显著性差异(F<F0.05,P>0.05),说明温度为34.5℃(±0.5℃)时,40%~85%的相对湿度对意蜂受精卵的孵化率和发育历期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水牛活体采卵体外生产胚胎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应用B超引导阴道穿刺法,对40头尼里-拉菲和摩拉水牛连续3次采卵,采卵间隔为3 d.共采卵120头次.共穿刺卵泡935个,采集卵母细胞643枚,可用卵母细胞为456枚,卵母细胞回收率为68.77%(643/935),卵母细胞可用率为70.92%(456/643),头均可用卵母细胞为(3.80±0.23)个.第1、2、3次采卵头均回收可用卵母细胞数分别为(3.82±0.50)、(3.82±0.35)、(4.05±0.43)枚,差异不显著(P>0.05).收集的卵母细胞经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和受精卵与颗粒细胞单层体外共培养,受精后48 h分裂率为56.36%(257/456),囊胚率为20.39%(93/456).2个品种水牛的头均可采卵泡数、头均回收卵母细胞数和囊胚率均无显著差异.这表明,在B超引导下进行连续活体采卵,并利用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生产胚胎是可行的. 3),头均可用卵母细胞为(3.80±0.23)个.第1、2、3次采卵头均回收可用卵母细胞数分别为(3.82±0.50)、(3.82±0.35)、(4.05±0.43)枚,差异不显著(P>0.05).收集的卵母细胞经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和受精卵与颗粒细 单层体外共培养,受精后48 h分裂率为56.36%(257/456),囊胚率为20.39%(93/456).2个品种水牛的头均可采卵泡数、头均回收卵母细胞数和囊胚率均无显著差异.这表明,在B超引导下进行连续活体采卵  相似文献   

3.
从延边黄牛卵巢中采集未成熟的卵母细胞进行体外成熟培养、体外受精及受精卵体外培养。结果表明 :1将卵子用 2种不同的培养液进行体外成熟培养和受精卵体外培养 ,TCM199组的卵裂率 (5 6 .3% )极显著高于 D- PBS组(33.6 % ) (P<0 .0 1) ;TCM199组的囊胚发育率和孵化率 (15 .1%、13.7% )虽高于 D- PBS组 (10 .5 %、8.7% ) ,但 2个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P>0 .0 5 )。2以 TCM199作为基础培养液 ,分别用含激素培养液和不含激素培养液进行成熟培养和受精卵体外培养 ,添加激素组的卵裂率、囊胚发育率及囊胚孵化率 (81.2 %、17.5 %、15 .3% )高于没有添加激素的对照组 (75 .8%、12 .1%、10 .5 % ) ,但 2个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P>0 .0 5 )。 3体外受精卵与单层颗粒细胞共培养组的卵裂率、囊胚发育率及囊胚孵化率 (78.0 %、11.5 %、9.9% )显著高于非共培养组 (6 8.1%、5 .4 %、3.6 % ) (P<0 .0 5 )。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维生素C对半滑舌鳎亲鱼繁殖性能及后代质量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C0.5组)、1.0%(C1.0组)和1.5%(C1.5组)的L-抗坏血酸-2-磷酸酯(作为维生素C添加剂),制成维生素C添加量分别为0.175%、0.350%和0.525%的3种试验饲料.每种试验饲料饲喂3.5龄滑舌鳎雌性亲鱼15尾[(1.15±0.11) kg/尾]和雄性亲鱼20尾[(0.25±0.05) kg/尾],饲喂2个月后人工育苗.结果表明:添加维生素C对半滑舌鳎雌性亲鱼的性腺指数和相对产卵量以及雄性亲鱼的精液浓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添加0.350%维生素C能显著提高雄性亲鱼的性腺指数(P<0.05).随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的增加,上浮卵率和孵化率显著上升(P<0.05),初孵仔鱼畸形率显著下降(P<0.05).C1.0和C1.5组的卵径、受精率、初孵仔鱼体长以及血清中雌二醇和睾酮含量均显著高于C0.5组(P<0.05),而C1.0与C1.5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C1.5组卵中大油球直径显著高于C05组(P<0.05).卵子和上浮卵中维生素C含量随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但各试验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此外,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亲鱼肝脏、卵巢、精巢和卵子中维生素C含量,提升亲鱼血清、肝脏、卵巢、精巢、卵子和精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并相应降低丙二醛含量.由此可见,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高剂量(0.525%)的维生素C更有利于促进半滑舌鳎亲鱼性激素的合成,改善亲鱼的繁殖性能,提高精卵质量,促进受精卵孵化,减少仔鱼畸形.  相似文献   

5.
芳香化酶抑制剂诱导番鸭性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在番鸭胚性分化前注入芳香化酶抑制剂Formestane(F组)或Letrozole(L组)进行孵化,以了解其对孵化率的影响;通过人工雌雄鉴别和剖检,了解雄番鸭性腺发育情况.结果表明芳香化酶抑制剂对番鸭孵化率存在一定的影响,尤其L组的孵化率最低,经统计分析,F组与对照组间孵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L组与对照组间孵化率差异显著(P<0.05);性别鉴定结果为,F组与L组公番鸭所占比例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F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L组与对照组比较,则公番鸭所占比例差异显著(P<0.05);对人工性别鉴定为雄性的番鸭进行随机剖检,发现有部分公番鸭的睾丸与正常睾丸形态不同,左侧睾丸比右侧略大,偏长,组织结构不紧密.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上海动物园斑嘴环企鹅(Spheniscus demersus)卵重和卵形指数对种卵人工孵化性能的影响,选取园内和繁殖场共计80枚种卵,通过测量卵重、卵长径和卵短径,将园内和繁殖场卵重和卵形指数分别划分为4组和5组,在相同条件下孵化,统计分析卵重和卵形指数对斑嘴环企鹅种卵受精率和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园内组NW4组斑嘴环企鹅卵重为108.0~112.0 g,种卵受精率和受精卵孵化率分别达到66.67%和60.00%,为园内组受精率最高的组别,与园内组其他组别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繁殖场组FW5组卵重为111.0~116.0 g,种卵受精率和受精卵孵化率分别达到58.33%和71.43%,为繁殖场组受精率最高的组别,与其他组别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园内组NS4组斑嘴环企鹅的卵形指数为1.353~1.364,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达到78.57%和63.63%;繁殖场组FS5组卵形指数为1.453~1.465,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达到66.67%和62.50%。因此,可以选择上述卵重和卵形指数区间分别作为园内和繁殖场斑嘴环企鹅的人工孵化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为比较孵化方式对泥鳅孵化效果的影响,试验采用4mg DOM+3μg LHRH-A2对泥鳅进行催产,将所产卵子进行人工授精后,采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水产试验示范站自制溢水式孵化桶与水泥池置入40目绢纱布网箱两种方法对泥鳅受精卵进行去巢流水式孵化和鱼巢附卵孵化。在pH7.0~7.5、水温24~26℃的条件下,以孵化时间和孵化率探讨两种孵化方式对泥鳅孵化的影响。结果去巢流水孵化的孵化时间和孵化率为(30.52±0.89)h、(92.25±0.84)%;鱼巢附卵孵化的孵化时间和孵化率为:(38.56±1.04)h(、88.97±0.78)%。表明去巢流水孵化显著优于鱼巢附卵孵化。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主要讨论了冷冻液添加亚油酸蛋白(LAA)对牛体外受精胚胎(IVF)冷冻后发育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低温(0~4℃)保存卵巢获得的卵子受精卵裂率达68.16%(167/245);②LAA添加浓度为4mg/mL时,IVF6日龄胚胎解冻后的存活率与孵化率分别为69.4%(34/49)和22.4%(11/49)最高;不添加LAA的解冻后胚胎的存活率及孵化率分别为47.8%(22/46)和13.0%(6/46)最低,两者差异显著(P<0.05),添加其他浓度各组间差异不显著;③7日龄胚的冻后存活率和孵化率分别为71.4%(90/126)和23.0%(29/126),6日龄胚的分别为68.6%(48/70)和22.9%(16/70),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8日龄胚的分别为36.3%(33/91)和3%(3/91),与6,7日龄IVF胚冻后的存活率与卵化率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9.
王鹏涛 《蜜蜂杂志》2010,30(6):13-13
很多年来,人们对蜂王产受精卵或未受精卵受什么控制有很多说法。一些说法认为蜂王产受精卵或未受精卵是受巢房大小控制的:工蜂巢房较小,蜂王就在其中产受精卵;雄蜂巢房较大,蜂王就在其中产未受精卵。这样一来,有人就会发问,王台台基比雄蜂巢房大,蜂王在王台台基内为什么也会产受精卵?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蜂王产在特种巢脾台基中卵的孵化率和提高卵的孵化率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蜂王在特种巢脾在台基中产下的卵,无论是滞留在特种巢脾中还是分装到产浆框中,其孵化率都一样;(2)在奖励饲喂的情况下,无论是特种巢脾上台基中的卵还是产浆框上的,其孵化率均分别极显著高于无奖励饲喂的;(3)采用本探讨技术生产蜂王浆时应将具卵产浆王台滞留在特种巢脾内孵化,并应通过奖励饲喂提高卵的孵化率.  相似文献   

11.
以中华蜜蜂为研究材料,用人工转卵的方法,系统研究了中华蜜蜂蜂群间工蜂对卵及幼虫的辨认与监督行为特性。结果表明,中华蜜蜂工蜂对群间的受精卵和雌性幼虫辨认与监督效果差异不显著。说明中华蜜蜂工蜂对群间的受精卵和雌性幼虫不存在辨认与工蜂监督。  相似文献   

12.
作者研究了中华蜜蜂(以下简称中峰)活框饲养下的蜂群在受人为干扰下(如提出子脾,敲打箱壁等)引起的子脾间温度的变化,并与意大利蜂(以下简称意蜂)蜂群,传统土法饲养的中蜂蜂群作对比。结果显示活框养下的中蜂蜂群受干扰后引起的温度变化最大。此外,测定了夏。秋季子脾间的温度与外界温度的关系及越冬蜂团内部的温度状况。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腾冲红花油茶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进行人工授粉、东方蜜蜂自由式授粉、东方蜜蜂强制性授粉处理,以期为提高腾冲红花油茶的产量提供重要依据。结果表明东方蜜蜂自由式授粉油茶座果率为30.3%,与人工授粉和强制性授粉差异不显著;结实率达24.6%,极显著高于人工授粉和强制性授粉,分别提高了10.6%和15.2%;自由式授粉油茶平均每株鲜果重为4.16kg,极显著高于人工授粉和中蜂强制性授粉;平均每株鲜籽重为1087.7g,显著高于人工授粉和中蜂强制性授粉。因此,中蜂自由式授粉是提高油茶产量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神农架东方蜜蜂的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研究通过测定神农架6个不同采样点的6群东方蜜蜂,每群15只工蜂,每只蜜蜂样共38个形态特征,并结测定的性状特征数据进行因素分析、集合分析和区辨分析;形态性状与生态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并与周边省份东方蜜蜂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发现,神农架蜜蜂种群内遗传变异丰富,种群中许多形态性状特征表现出较明显的地理变异性;蜜蜂个体增大、体色变深,具体是前翅长、前翅宽、背板3、4宽;后腿长、蜡镜长、蜡镜宽、蜡镜间距、腹片3、6的长和宽逐渐增加;而背板3、4的色素度、小盾片的色素度逐渐加深.神农架东方蜜蜂种群形态性状的多态性、多型性及其生态地理变异式样,均具有生态适应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以中华蜜蜂蜂群里不同时间段的卵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时间段卵人工转移后的存活率。结果表明:24~36h卵的存活率最高,其次是12~24h的卵;0~12h卵的存活率最低。  相似文献   

16.
野桂花是一种特色蜜源,其蜂蜜色、味俱佳,被称为"蜜中之王"。但采野桂花蜂蜜的蜂群产量不高、质量不稳定。根据中蜂生物学特性,改良设计了一种中蜂蜂箱,同时开展蜂群采野桂花蜂蜜优质高产饲养技术的研究工作。结果表明:实验组蜂群繁殖速度、野桂花蜂蜜产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但2组生产的野桂花蜂蜜浓度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中华蜜蜂种质资源调查保护及增产技术研究"是浙江省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申报的省公益性项目。通过该项目的实施,目前,已对金华地区中蜂进行了实地考察及取样,掌握了当前中蜂资源的种群数量、生存状态、分布情况、生产水平以及饲养管理方式等技术资料,对进一步加大中华蜜蜂种质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利用触角电生理技术测定了中华蜜蜂对荔枝园常用10种化学农药的触角电位反应(EAG)。结果表明,中华蜜蜂对不同化学农药品种的EAG反应值各不相同,其中高效顺反氯氰菊酯引发的EAG反应值最大,而生绿Bt粉剂引发的EAG反应值最小,两者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这些农药品种引发中华蜜蜂EAG反应值的大小顺序为:高效顺反氯氰菊酯〉乐斯本乳油〉乐果乳油〉杀虫双水剂〉农地乐〉敌杀死乳油〉阿维菌素乳油〉灭百可乳油〉敌百虫乳油〉生绿Bt粉剂。这些研究结果可为我们从保护授粉蜜蜂的角度出发,在荔枝园中有选择性地施用对蜜蜂不敏感的农药品种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电取蜂毒对中华蜜蜂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QF—1型电子取毒仪,分别电刺激3~27日龄的中蜂工蜂5分钟,结果3和6日龄的工蜂寿命缩短差异不显著(P>0.05);9、12、15、18日龄的工蜂寿命缩短2.75~4.59天,差异显著(P<0.05);21、24、27日龄的工蜂寿命缩短4.50~4.75天,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20.
中华蜜蜂产生二倍体雄蜂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华蜜蜂产生二倍体雄蜂的生物学研究表明,在高度近亲繁殖(兄妹交配的蜂王)条件下,中华蜜蜂产生二倍体雄蜂,二倍体雄蜂的成虫率高于西方蜜蜂和印度蜜蜂,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与单倍体雄蜂存在明显差异。中蜂二倍体雄蜂排精量少,精子密度低,精子总数少,精子活力较差,死精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