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花生白绢病属于土壤传播病害,现已成为焦作地区花生的主要病害。该病菌以菌丝体和菌核在土壤及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花生地的耕作栽培条件及措施、花生品种的老化以及高温高湿的气候因素等是影响该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实行农业和药剂等防治措施可有效控制该病发生。  相似文献   

2.
花生白绢病致病因素及生态控制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花生白绢病是花生上的重要病害,多在成株期发生,高温高湿的7~9月份是发病盛期。病情发展与气候、品种、栽培管理有密切关系,轮作、改良土壤、加强肥水管理、切断传播途径、药剂拌种、田间药剂喷雾或淋根等措施可控制该病发生。  相似文献   

3.
保护地果菜类蔬菜灰霉病由半知菌亚门灰葡萄孢真菌引起,主要为害果实,其次可为害叶片和茎。病菌主要从开败的雌花花瓣侵入,造成花腐烂,并长出灰色的霉层。进而为害柱头,向果实扩展。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或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分生孢子供气流、灌溉水和田间操作进行传播。花期是病苗的侵染的高峰期;第一穗果(或幼瓜)膨大期是烂果的高峰期。灰霉病苗喜低温、高湿和弱光条件。该病宜采用综合防治法防治,进行高温土壤消毒、苗带药定值、沾花加药、凋萎后及时除花瓣、增温控湿等,药剂宜选用灭霉灵、多霉清等。  相似文献   

4.
1 发生规律 西葫芦灰霉病是一种真菌病害,为害茎、叶、花及果实,以幼瓜为主.病菌从雌花侵入花和幼果的蒂部,初为水渍状,逐渐软化,表面生灰色霉层,果实腐烂,有时长出黑色菌核.灰霉病菌以菌丝体在土壤中越冬,在低温高湿下易发生,温室和大棚春茬栽培中发病率逐年增高,影响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5.
一、灰霉病的发生规律病原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丝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翌年春天条件适宜,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体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分生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防治白术白绢病、解决白术连作障碍,对白术白绢病的田间症状、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白绢病在白术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病原菌是半知菌亚门的齐整小核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萌发菌丝体是初侵染源。连作对白术白绢病的发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温度和降雨对白术白绢病发生的影响较大,高温高湿最有利于该病的发生与发展。同时,轮作作物的种类对白术白绢病的发生也有很大影响。排水不良、地下水位高、土壤含水量高的地块,白术白绢病发生较重。  相似文献   

7.
一、发生原因 一是土壤病原菌积累逐年增多.土壤病残体是病菌的主要来源.黄萎病菌以菌丝体、厚垣孢子和拟菌核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一般可存活6~8年.病菌主要从根部伤口入侵,也可从幼根皮层和根毛入侵,在植株维管束中繁殖.因此,重茬或连作栽培,土壤含菌量多,发病重.二是连年化学肥料的大量投入导致土壤板结,透气性差.  相似文献   

8.
正黄瓜菌核病是保护地栽培中常见的一种重要病害,多在春季至秋季发生,该病主要危害黄瓜果实和蔓叶。病害严重时产量损失较大。笔者总结了黄瓜菌核病的病因以及流行情况,结合冀中南温室栽培防治经验归纳如下,供广大种植户参考。一、黄瓜菌核病的病因以及流行情况黄瓜菌核病是由子囊菌亚门真菌核盘菌侵染所致。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和病株残余组织内及混杂在种子中越冬或越夏。菌核一般可存活两年左右。在环境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子囊  相似文献   

9.
连续3年对唐菖蒲褐腐病进行了系统观测、调查与试验.结果表明,土温20℃时始病,5月下旬至6月下旬(22~24℃)遇高湿阴冷天气形成发病高峰,8月土温高达30℃以上,病害停止发展,10月以后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丝体在病球茎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提出了选留种苗、处理种苗、实行轮作、加强栽培管理、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番茄灰霉病生物防治措施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番茄灰霉病(Botryis cinerea Pers)是弱寄生病原菌,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淡色菌科葡萄孢属的灰葡萄孢菌,有性阶段为富克尔核盘菌(Sclerotinia fuckeliana=Botryotinia fucheliana de Bary)。番茄灰霉病是一种世界性重要病害,该病的致病菌灰葡萄孢菌可侵染几百种植物的花、果及绿色组织部分,主要为害葫芦科和茄科蔬菜,对菜豆、韭菜、洋葱也有为害。灰霉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菌核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  相似文献   

11.
菌核病除为害黄瓜外,还侵染茄子、番茄、菜豆、青椒等多种蔬菜,每年给蔬菜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一、发病条件病菌以菌核留在土中或混杂在种子中越冬。菌核在适宜条件下萌发,长出子囊盘和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侵染开败的花瓣,并进一步为害柱头和幼瓜。带菌的花凋落在叶片或茎上,通过菌丝再侵染发病。植株发病以后,又可形成菌核落入土中或混杂在种子中,所以土壤、种子均可带菌。此外,病菌还可通过侵染杂草,如灰灰菜等,再传播到蔬菜上。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15℃,相对湿度大于85%的高湿环境,有利于病菌萌发。另外连作可加重病害的发生。二…  相似文献   

12.
立枯病俗称棉花黑根病或腰折病,主要危害棉花苗。立枯病菌主要是寄生生活,也可腐生。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在土壤中形成的菌核可存活数月至几年。因此对棉花立枯病的防治是提高棉花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施用生物肥应注意哪些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灰霉病 该病可为害叶片、茎、花及果实,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丝及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花期是侵染高峰期,尤其在果实膨大期浇水过多、湿度高有利发病,病果剧增,是烂果高峰期。  相似文献   

14.
小麦纹枯病是黄淮冬麦区主要的常见病害,病情发生普遍且严重,小麦田一旦遭受纹枯病为害,若不及时防治,一般可减产10%左右,严重者减产可达40%。受害较严重地块会形成大面积死棵白穗,直致颗粒无收。一、小麦纹枯病的发病规律小麦纹枯病是典型的土传病害,病原菌主要以菌核、菌丝体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中越冬,带有病原菌的土壤、作物秸秆和未腐熟的有机肥均可作为第2年的侵染源。机械作业也可以传病。  相似文献   

15.
一、灰霉病 该病可为害叶片、茎、花及果实,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丝及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花期是侵染高峰期,尤其在果实膨大期浇水过多、湿度高有利发病,病果剧增,是烂果高峰期.  相似文献   

16.
番茄灰霉病以菌丝或菌核分生孢子在土壤或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当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体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成熟后脱落借空气、雨水及农事操作进行传播。孢子萌发时产生芽管从寄主伤口或衰老的器官组织浸入。蘸花是重要的人为传病途径。1发病症状叶?..  相似文献   

17.
细辛叶枯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辛叶枯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和细辛茅苞上越冬.分生孢子借助气流和雨滴飞溅在田间传播,带病种苗可作远距离传播.该病是一种典型的多循环病害,在低温高湿强光条件下易于大面积流行.采用种苗消毒、田园卫生、遮光栽培和药剂防治等综合措施能够有效地控制危害.  相似文献   

18.
小麦纹枯病是一种土传病害,它的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或附近的病残体上越夏和越冬,为害小麦基部的叶鞘和茎秆.小麦纹枯病的发生有2个明显的高峰期,即越冬前和小麦拔节期.  相似文献   

19.
小麦纹枯病又名小麦尖眼点病,是小麦上普遍发生、为害严重的一种土传性真菌病害。引起小麦纹枯病病原菌的有性态为禾谷角担菌[Ceratobasidium graminearum(Bourd.)Rogers.],担子菌亚门角担菌属。无性态为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 Vander Hoeven)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均为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该病原菌以菌核或菌丝体在土壤中或附着在病株残体上越夏和越冬,成为初次侵染的主要菌源;未经腐熟的带有病残体和病土的有机肥亦可传播该病。小麦播种萌发时,幼苗地下部分的幼根、幼芽即可被病原菌侵染和危害。  相似文献   

20.
棉花立枯病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立枯病主要是寄生生活,也可腐生.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在土壤中形成的菌核可存活数月至几年.立枯丝核菌可抵抗高温、冷冻、干旱等不良环境条件,适应性很强,一般能存活数年,且耐酸碱,在pH值2.4~9.2范围内均可生长.因此,该菌的寄主范围极其广泛,分布很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