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当前推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政策激励能否有效引导农户的生态价值观念形成,进而促进农户有机肥施用?既有研究并未给出相应的证据。鉴于此,基于湖北省758户稻农的调查数据,在运用熵权法测度农户生态认知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验证了政策激励、生态认知与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间的逻辑作用关系,重点考察了生态认知在政策激励影响农户有机肥施用过程中的中介效应,家庭收入水平在政策激励通过生态认知影响农户有机肥施用过程中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政策激励对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政府宣传、政府培训、政府补贴均可促进农户有机肥施用。2)生态认知在政策激励对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政策激励对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的正向影响可通过提高生态认知这一路径进行传导。3)政策激励通过生态认知影响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的间接效应被家庭收入水平正向调节,即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增强政策激励通过生态认知对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的影响。据此,应着力落实有机肥政策激励,强化政府在有机肥推广中的作用,将生态认知作为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的重要政策参考,注重农户生态认知水平的提升,针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采取差异化的有机肥推广政策。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三峡库区农户的施肥行为对水土流失和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结合当地农业面源污染情况和水土流失发生机理,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当地农户的施肥行为。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农户对过量施肥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偏向于将有机肥施在土地质量较差的耕地上;农户在确定农作物施肥量时主要是凭自己的经验。2013—2015年三峡库区农户化肥使用量增加幅度较大,原因主要是土壤肥力下降和化肥肥效低;使用有机肥和化肥的农户,化肥用量增加幅度较大;对已认识到过量施肥危害性的农户,化肥使用量增加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2014-2016年我国种植业化肥施用状况及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种植业化肥施用量的变化不仅影响着我国化肥的供销平衡,还与环境安全密切相关。掌握种植业化肥施用状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前提保障。【方法】本研究利用农业农村部339个国家级基层肥料信息网点调查数据,计算2014—2016年我国种植业化肥施用总量,并对主要农作物和不同区域化肥施用量和化肥施用品种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4—2016年我国种植业化肥施用量分别为5989.7万t、6052.6万t和6041.4万t,其中三大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年均化肥施用总量分别为728.3万t、1214.2万t和887.1万t,合计占到化肥施用总量的46.9%,华北、华中南和华东三个区域年均化肥施用总量分别为1603.1万t、1156.8万t和978.7万t,合计占到化肥施用总量的62.0%,复合(混)肥和尿素是农民最常购买的两种肥料,年均购买比例分别为76.8%和65.1%。【结论】我国种植业化肥施用量在2016年首次实现了零增长,化肥减量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但区域养分供应不平衡现象突出,主要表现为华北、华中南养分盈余较大,西南、西北养分供应不足。不同作物体系也存在施肥不平衡的问题,小麦、水稻基本合理,玉米和花生投入过量,甘蔗和棉花投入不足。建议国家加大力度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机械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等高效施肥模式,促进化肥减量增效,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农田氮磷化肥施用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化肥施用环境安全阈值模型,提出化肥施用指数的概念,建立了化肥施用合理性评价方法,从时空二维角度对安徽省氮、磷化肥施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为安徽省化肥减量增效提供理论基础和现实指导。研究结果表明:1987~2015年安徽省单位播种面积氮、磷化肥施用量经历了快速增长-波动增长-平稳增长的3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期,安徽省氮肥的施用是合理的,磷肥的施用不足;90年代以后,氮肥施用一直处于过量状态;磷肥施用由合理施用变为过量施用。2015年安徽省16个地市中,有一半属于施氮合理,其余为施氮不足和过量施氮;除5个地市为施磷不足和合理施磷外,其余都为过量施磷。总之,目前安徽省磷肥过量施用情况比氮肥严重,大多数地市以降低磷肥施用量为首要任务;此外,需结合安徽省有机肥的施用情况,进一步评估氮、磷化肥施用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陕西关中地区猕猴桃施肥现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陕西省关中地区猕猴桃施肥现状及农户养分资源投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对陕西省关中地区4个县(区)2010~2014年的猕猴桃施肥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陕西关中地区猕猴桃平均产量为32.2 t·hm~(-2),产量中等农户占64.2%。总氮(N)、磷(P_2O_5)、钾(K_2O)养分投入量分别为788、505、516 kg·hm~(-2),其中化肥氮(N)、磷(P_2O_5)、钾(K_2O)养分投入量分别为636、418、395 kg·hm~(-2)。根据养分分级,农户施用化肥氮磷钾合理的比例分别为6.3%、12.6%和23.2%,过量比例分别为85.3%、76.9%和47.4%,不足比例分别为8.4%、10.5%和29.5%。陕西关中地区猕猴桃施肥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氮肥和磷肥投入过量,钾肥投入过量与不足并存,有机肥投入量不足。今后陕西关中地区猕猴桃施肥的重点是降低氮肥和磷肥的投入,合理施用钾肥,增加有机肥的投入。  相似文献   

6.
控制化肥过量施用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年来由于盲目、过量施用化肥、施肥结构的不合理等,不仅造成土壤板结,耕地质量下降,资源浪费,农业环境污染,而且还增加生产成本,限制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提升,致使农民增收缓慢。本文通过对安阳市耕地化肥施用情况的深入调研,论述了化肥施用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控制化肥过量施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7.
  目的  农户保护黑土地的行为在于客观评价土壤质量和合理适用化肥等投入品。两者关系是“知而行之”还是“行而知之”,尚无定论。  方法  依据辽宁省北镇市944户葡萄种植户入户调查数据,构建农户施肥行为与土壤质量认知理论模型,实证检验两者关系;并运用联立方程模型验证农户土壤质量认知形成机制。  结果  农户存在土壤质量认知反常现象,即施肥行为显著正向影响土壤质量认知水平,而非土壤质量认知决定施肥行为;进一步分析发现,当农户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水平较高,这种认知与行为的反常现象消失,说明较高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水平有助于修正农户对土壤质量认知偏差程度;另外,邻里效应在农户施肥决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结论  应深入开展农业培训活动,重点提升农户知识素养,树立“榜样”力量,促使农户正确认知土壤质量,进而采取合理化施肥行为。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苹果施肥状况评价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为了解陕西省苹果施肥现状及农户养分资源投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对测土配方施肥项目2005~2009年的21个县7141户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陕北高原、渭北旱塬和关中灌区有机肥施用农户分别占到99.96%、24.52%和20.37%,全省平均50.15%;化肥氮、磷、钾施用量从陕北高原、渭北旱塬到关中灌区均呈增加趋势,其中氮肥(N)由490 kg/hm2增加到619 kg/hm2,磷肥(RO5)由318 kg/hm2增加到447 kg/hm2,钾肥(K2O)由73 kg/hm2增加到382 kg/hm2.各区域苹果化肥氮磷钾和有机肥施用量整体上与产量都有显著的相关性,且化肥和有机肥养分投入均表现出报酬递减趋势.陕北高原、渭北旱塬和关中灌区化学氮肥施用适量农户分别占18%、17%和12%,全省平均17%,过量农户分别占67%、74%和78%,全省平均72%;磷肥施用适量农户分别占12%、27%和15%,全省平均20%,过量农户分别占42%、52%和65%,全省平均50%;钾肥施用适量农户分别占11%、12%和14%,全省平均12%,不足农户分别占84%、48%和15%,全省平均56%.陕西省农户苹果施肥中存在的问题为氮肥投入过量、磷肥投入过量和不足并存、钾肥和有机肥投入不足.因此,增加有机肥投入,大幅度降低氮肥投入和合理施用磷肥是今后陕西省果农施肥的重点.另外,在陕北高原和渭北旱塬要注重增施钾肥.  相似文献   

9.
施用沼肥对土壤和油菜中重金属Cd、As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沼肥是一种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有机肥,为了研究施用沼肥对土壤和油菜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以Cd、As为研究对象,用盆栽的方式,以抗病苏州青油菜为种植作物,选取棕壤土,通过基肥与追肥配合施用,研究沼渣与沼液配合施用和猪粪与化肥配合施用对土壤及油菜各部位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为沼肥的合理安全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沼渣沼液配合施用和猪粪化肥配合施用可以增加油菜鲜重;沼渣沼液配合施用后,土壤中重金属Cd含量无明显变化,重金属As的含量明显增加,过量施用沼渣沼液后土壤重金属As含量降低;沼渣沼液配合施用会显著降低油菜茎叶部Cd、As含量以及茎叶部Cd、As富集系数。过量施肥对茎叶部Cd、As含量无明显影响,但会增加油菜茎叶部Cd、As富集系数。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马铃薯施肥现状评价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为了解陕西省马铃薯施肥现状及农户养分资源投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对测土配方施肥项目2006~2009年的14个县1890户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陕北高原和陕南秦巴山区平均产量分别为23.0 t/hm2和15.4 t/hm2,全省平均22.3 t/hm2。有机肥施用农户分别占到99.0%和60.6%,全省平均95.4%。全省化肥氮(N)、 磷(P2O5)和钾(K2O)投入量分别为155、 78和13 kg/hm2,其投入均表现出报酬递减趋势。与养分分级等级相比,陕北高原和陕南秦巴山区化学氮肥施用量合理的农户分别占43.0%和4.0%,全省平均39.4%; 过量施肥的农户分别占24.5%和50.3%,全省平均26.9%。磷肥施用量合理的农户分别占64.6%和16.0%,全省平均60.1%; 过量施肥的农户分别占21.9%和56.0%,全省平均25.0%。钾肥施用量不足农户分别占96.9%和93.1%,全省平均96.6%。陕西省农户马铃薯施肥存在问题主要包括氮肥和磷肥投入过量和不足并存,钾肥和有机肥投入不足。今后陕西省马铃薯施肥的重点为平衡氮肥和磷肥用量,增加钾肥和有机肥用量,增加追肥的施用,尤其是陕南秦巴山区。  相似文献   

11.
邵发琦    李改民  柯斧  张文慧  李夏  白岗栓  孙本华    高明霞  冯浩     《水土保持研究》2023,30(1):197-203,208
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山地苹果重要产区,为提升山地果园土壤养分和果实品质及产量,以“肥水蚓坑”措施为基础,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不施肥、单施化肥、有机无机肥配施(牛粪+化肥、菇渣+化肥、牛粪+菇渣+化肥)等不同施肥对山地果园土壤养分、叶片营养、苹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施肥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速效养分含量均低于施肥处理,其中,单施化肥处理低于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牛粪+菇渣+化肥处理的效果优于其他施肥处理。(2)施肥处理的苹果叶片不同生育期的全氮、磷、钾含量均显著高于不施肥对照,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优于单施化肥处理。(3)不施肥处理与施肥处理的苹果果实硬度和果形指数无显著差异,施肥处理均可显著提高苹果产量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及维生素C含量,牛粪+菇渣+化肥优于其他处理,单施化肥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高于不施肥和有机无机肥配施。单施化肥的果实糖酸比与不施肥无显著差异,却显著低于有机无机肥配施。综上,“肥水蚓坑”结合有机无机肥配施可以减少化肥的施用,提高土壤养分含量,确保苹果提质增产,牛粪+菇渣+化肥(牛粪∶菇渣=1∶1)是山地苹果提质增产的优质管理模式,值得在陕北黄土丘陵...  相似文献   

12.
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模式对番茄产量、品质及氮素在土壤中累积和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肥料用量较高的习惯施肥处理相比,大幅减少肥料施用的不同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模式均能保证番茄产量稳定,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平均增收19127元·hm^-2其中(3/4)化肥N+(1/4)猪粪N模式处理经济效益最高。(2)施用有机肥的3个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模式处理可降低番茄果实中的硝酸盐含量,较全部施用化肥处理和习惯施肥处理的分别降低5.4%和7.0%;施用有机肥的3个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模式处理可提高番茄果实中Vc的含量,较全部施用化肥处理的提高9.4%。(3)与番茄种植前相比,番茄收获后土壤硝态氮含量总体上表现出表层增加、深层降低的趋势;大幅减施肥料的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模式处理各土层硝态氮含量均低于习惯施肥处理相应土层硝态氮含量。(4)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模式可显著降低渗漏水中硝态氮渗漏量,较全部施用化肥处理和习惯施肥处理的平均分别降低35.5%和55.1%。在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产量、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适宜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模式为(3/4)化肥N+(1/4)猪粪N模式处理。  相似文献   

13.
长期施肥对农田土壤氮素关键转化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王敬  程谊  蔡祖聪  张金波 《土壤学报》2016,53(2):292-304
当前,如何合理施肥、提高作物产量、维持土壤肥力、并兼顾生态环境效应是农业研究的主要挑战之一。本文综述了长期施肥对农田土壤氮素关键转化过程的影响,主要从土壤氮转化过程的初级转化速率角度综述肥料(有机肥和化学氮肥)对土壤氮素关键转化过程的影响。土壤氮素矿化-同化循环是自然界氮循环过程中两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是决定土壤供氮能力的重要因素。总体而言,长期施用氮肥,尤其是有机肥能显著提高初级矿化-同化周转速率;长期施肥可以刺激自养硝化作用,且有机肥的刺激作用更明显;施用化学氮肥和有机肥均能提高反硝化速率,且有机肥的刺激作用高于化学氮肥。有机肥一直被提倡和实践用来改善土壤肥力和提高土壤固碳能力,无论是单施有机肥还是有机-无机配施,均能有效地减轻硝酸盐污染,改善土壤肥力并提高作物产量。但是有机肥的施用并不是多多益善,有机肥过多施用也会增加氮损失的风险。因此,本文综述了长期施肥对农田土壤氮素关键转化过程初级转化速率的影响,讨论了各个氮转化过程之间的联系,以期增强人们对长期施肥措施影响农田土壤氮素循环的理解,并为合理施用氮肥、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与氮相关的环境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中国农业科学院红壤实验站红壤稻田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下双季稻增产潜力和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31年的试验结果表明,1)施肥能促进水稻早晚稻稻谷和地上部产量增加,其中,有机肥配施均衡的NPK处理促进作用最大,NPKM处理下稻谷年均产量比NPM、 NKM、 PKM、 M和NPK分别高 5.8%、 10.9%、 16.2%、 15.9%和20.4%。2)施肥能促进水稻土有机碳含量增加,其中,有机肥配施均衡的NPK处理提升效果最为明显, NPKM处理下所测年度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比NPM、 NKM、 PKM、 M和NPK分别高出2.5%、 3.5%、 2.0%、 0.6%和 32.8%。3)随着试验的进行,单施有机肥对早、 晚稻稻谷和地上部产量的促进效果逐步优于单施化肥氮、 磷、 钾处理(NPK),对土壤有机碳的提升效果也明显优于单施化肥氮、 磷、 钾。红壤性稻田双季稻生产实践中,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值得推荐,但需均衡配施化肥氮、 磷、 钾。  相似文献   

15.
长期施用有机肥增加黄壤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目的】微生物量碳、氮是土壤中易于利用的养分库及有机物分解和矿化的动力,与土壤养分循环密切相关,其变化可反映土壤耕作制度和土壤肥力的变化。本研究旨在揭示长期施肥对贵州黄壤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SMBC) 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 (SMBN) 的影响,并探讨其合理培肥模式。【方法】以贵州黄壤肥力与肥效长期定位监测基地为依托,采用氯仿熏蒸—K2SO4提取法,重点研究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变化及其与全量有机碳氮的关系。试验处理包括不施肥 (CK)、单施化肥 (NPK)、单施有机肥 (M)、低量有机无机肥配施 (0.5MNPK) 和高量有机无机肥配施 (MNPK)。【结果】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SMBC的变化范围在423.87~695.04 mg/kg之间,SMBN的变化范围在44.36~91.65 mg/kg之间。施用化肥 (NPK) 和施用有机肥及两者配施 (M、0.5MNPK和MNPK) 能增加SMBC和SMBN含量,其中MNPK处理较CK处理SMBC含量增幅最高,达64.0%,显著高于NPK和0.5MNPK处理,但与M处理差异不明显;M处理较CK处理SMBN含量增幅最高,达106.6%,显著高于NPK和0.5MNPK处理,但与MNPK处理差异不明显;长期单施化肥 (NPK) 仅对SMBN含量有显著提高作用 (44.1%),对SMBC作用不明显。SOC、TN和微生物熵 (qMB) 的变化与SMBC一致,均表现为MNPK处理最高,其次为M和0.5MNPK处理,NPK处理最低;所有施肥处理下的SMBC/SMBN无显著性差异且均低于CK处理。【结论】土壤微生物碳、氮量和微生物熵的显著提高均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含量变化呈正相关,单施有机肥和高量有机无机肥配施是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长期施肥下黑土活性有机碳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观测分析了黑土长期不同施肥30年后不同形态的活性有机碳含量(易氧化有机碳>轻组有机碳>微生物量碳>水溶性有机碳)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氮、氮磷和氮磷钾化肥对土壤活性有机碳无显著影响;长期施用有机肥以及有机肥配施化肥均显著提高了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与不施有机肥相比,有机肥区组中土壤轻组有机碳和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增幅较大,分别在122%~258%和237%~351%之间,而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增幅分别在72%~98%和83%~112%。黑土不同形态活性有机碳对施肥的响应灵敏度为,轻组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易氧化有机碳。因此,轻组有机碳是指示土壤有机碳变化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不同氮肥管理对吉林春玉米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23  
针对吉林春玉米氮肥施用中存在氮肥用量偏大,且具盲目性的现状,采用田间试验研究农民习惯施氮量和推荐施氮量下氮肥不同施用方式对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子粒产量、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推荐施氮量下,苗期和灌浆期春玉米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习惯施肥,有机无机配合提高了春玉米干物质积累速率。施氮处理与不施氮相比均显著增加玉米子粒产量,增产11.2%~16.8%; 推荐施氮量下玉米子粒产量与习惯施氮量相当,但显著提高氮素的偏因子生产力和农学效率。在氮磷钾用量一致的基础上,用30%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与100%化肥氮处理的产量相当,对氮素利用效率也没有影响,并降低收获期土壤无机氮含量。说明合理施用氮肥不但能够维持玉米产量,还可减少氮肥投入,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氮是吉林春玉米氮素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不同有机肥对设施土壤有效磷累积与淋溶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肥对设施土壤有效磷累积、淋溶及季节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等磷量条件下,鸡粪、猪粪处理与化肥处理相比,更能增加土壤Olsen-P的累积量和淋溶量,且施用量越大作用越明显。鸡粪TC3、猪粪TS3土壤表层Olsen-P累积量分别比化肥高出50.60%、70.29%;20 cm以下淋溶量分别比化肥处理高出159.5%、111.6%。商品有机肥与化肥相比降低了表层Olsen-P含量,且用量越大作用越明显;商品有机肥土壤淋溶量也低于化肥处理,但用量越大,淋溶量有上升趋势。设施土壤Olsen-P含量高低与施肥时期密切相关,周年呈现"M"形变化规律。不同肥料影响不同,影响大小顺序为猪粪>鸡粪>化肥>商品有机肥。因此,为减少设施土壤Olsen-P的累积与淋溶,鸡粪、猪粪施用量要适当减少,商品有机肥可适当增加。  相似文献   

19.
长期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及碳储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研究施肥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在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南湖实验站进行了25年不同施肥方式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除单施氮肥与单施有机肥外,其他施肥方式均提高了0~20cm土壤有机碳含量与碳储量;与对照及单施化肥相比,有机肥配施化肥均提高了0~20cm及0~100cm土壤有机碳含量与碳储量。单施化肥与单施有机肥对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较小,且土壤有机碳累积少;而化肥配施有机肥提高了0~20cm与20~40cm土壤有机碳含量与碳储量。除对照及氮磷钾肥配施过量有机肥处理外,其他处理土壤全氮与有机碳含量间具有显著相关性。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是提高农田土壤有机碳,增加土壤碳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长期施肥对土黑碳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探讨了20年不施肥(CK)、 单施化肥(NPK)、 秸秆和化肥配施(SNPK)、 常量有机肥和化肥配施(M1NPK)以及高量有机肥和化肥配施(M2NPK)5个施肥处理对土中黑碳含量及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CK处理相比,NKP处理对黑碳含量和积累没有明显影响; 有机肥和化肥配施(M1NPK、 M2NPK)对耕层(020 cm)土壤黑碳含量的影响较大,与CK处理相比,在土壤表层(05 cm),M1NPK、 M2NPK分别提高了黑碳含量的108%和134%, 510 cm土层中黑碳含量增幅最高,分别提高164%和176%,在整个土层,M1NPK、 M2NPK处理分别增加了1.51和1.55倍; 秸秆和化肥配施(SNPK)下表层黑碳含量也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相对施用有机肥来说明明显较小。施肥对黑碳含量的影响主要发生在土壤表层,深层土壤黑碳受施肥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