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国际油脂制品法规委员会于1987年2月在伦敦召开会议,作出了油脂中色素、抗氧化剂和抗氧化增效剂的添加量的最新规定:色素的最高限量为β-胡萝卜素25mg/kg,胭脂树籽红色素20mg/kg,姜黄素5mg/kg,角黄素25mg/kg,胡萝卜酸甲酯或乙酯25mg/kg;抗氧化剂的最高限最为:棓酸丙酯100mg/kg,BHT75mg/kg,BHA175mg/kg,TBHQ120mg/kg,天然或合成生育酚500mg/kg,山梨酸硬脂酸酯500mg/kg,硫代二丙酸肉桂酯200mg/kg;抗氧化增效剂的最大允许添加量是:柠檬酸,柠檬  相似文献   

2.
3.
以正己烷为提取溶剂,研究残次打瓜籽中油脂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液料比1∶1,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60 min,油脂提取率为97.5%。利用气相色谱对打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与含量分析表明,其脂肪酸主要有7种,包括油酸(40.89%)、亚油酸(49.87%)、棕榈酸(5.6%)、硬脂酸(1.34%)、花生酸(1.49%)等。  相似文献   

4.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63个市售散装植物油样本进行全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发现除花生油和玉米油全部合格外,其余植物油质量水平普遍较低,大豆油合格率为55.6%,芝麻油合格率为52.6%,棉籽油合格率为16.7%,葵花籽油合格率为33.3%。分析原因发现,大豆油产品的不合格主要是油脂氧化造成的,芝麻油、葵花籽油的不合格主要由掺假造成,棉籽油的不合格可能是由于精炼工艺不达标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为探测低温对红花微粒体和质体脂肪酸脱氢酶的影响,本研究分别采用GC-MS和RT-PCR测定了低温条件下两种基因型红花材料苗期不同组织部位脂肪酸含量和ω-6和ω-3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研究发现,低温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两种红花材料组织中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百分含量,但不同基因型红花材料的不同组织部位对低温响应情况有所不同,总体上PI470942材料根对低温不敏感,而叶片对低温较为敏感,而PI544021材料叶片对低温不敏感,茎对低温较敏感。此外,低温对不同材料脂肪酸脱氢酶基因表达及对同一基因型红花材料的不同组织部位的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的影响均有较大差异。低温显著促进了PI470942材料叶片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表达,而对根中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变化影响不显著,而低温显著促进了PI544021材料根中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表达,而对叶片影响较小。另外,低温对脂肪酸含量的调节既有转录水平又有转录后水平,且这种调节具有组织差异性。低温主要在转录水平上调节根和叶片中脂肪酸含量变化,而主要在转录后水平上调节茎中脂肪酸含量变化。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低温对脂肪酸脱氢酶的调控情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6只150 d龄的獭兔为对象,以气质联用(GC-MS)技术分析獭兔腿肌和背最长肌中脂肪酸组成,为獭兔肉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对獭兔肌肉脂肪酸组成的测定结果表明,在獭兔肌肉中检测出包括顺、反异构体及位置异构体在内的31种脂肪酸成分,其中支链脂肪酸(BCFA)2种、中链脂肪酸(MCFA)2种、长链脂肪酸(LCFA)7种、奇数碳脂肪酸(OCFA)2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9种、多聚不饱和脂肪酸(PUFA)10种,獭兔腿肌中的饱和脂肪酸(SFA)和不饱和脂肪酸(UFA)的含量分别为36.72%和59.45%,獭兔背最长肌中的饱和脂肪酸(SFA)和不饱和脂肪酸(UFA)的含量分别为36.79%和57.38%;獭兔腿肌和背最长肌的饱和脂肪酸(SFA)和不饱和脂肪酸(UFA)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在西方烘焙制品中,油脂作为一种重要的添加配料应用有着较长的历史,油脂的加入改善了焙烤制品的风味、口感、外观和保质期。烘焙用油脂的种类繁多,常用的有黄油、奶油、人造奶油和起酥油等。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栽培大豆种质资源2924份进行了脂肪酸组成分析,查明了全国品种的脂肪酸含量与分布,研究了不同品种脂肪酸含量的变异,筛选出优质资源。  相似文献   

9.
甘蓝型油菜主要脂肪酸组成的QTL定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应用RAPD、SSR和SRAP技术, 对甘蓝型油菜低芥酸品系APL01与高芥酸品系M083杂交组合的BC1F1群体进行检测, 获得251个分子标记, 构建了19个连锁群组成的分子标记遗传图谱; 应用WinQTLCart 2.0对油菜主要脂肪酸组成进行QTL扫描, 获得与棕榈酸含量相关的QTL 5个, 分别位于N3、N8、N10和N13连锁群, 其中效应值较大的主效QTL qPA8-1和qPA13分别可解释棕榈酸含量表型变异的11.31%和14.47%。获得与硬脂酸含量相关的QTL 3个, 分别位于N1、N8和N16连锁群, 其中效应值较大的主效QTL qST16可解释硬脂酸含量表型变异的12.22%。获得与油酸含量相关的QTL 2个, 位于N8和N13连锁群, 均为主效QTL, 其中qOL8位于N8连锁群的m11e37b~A0226Ba267区间, 可解释油酸含量表型变异的11.73%, qOL13位于N13连锁群的m18e46~m20e25a区间, 可解释表型变异的27.14%。获得与亚油酸含量相关的QTL 3个, 其中主效QTL qLI8-1位于N8连锁群, 可解释亚油酸含量表型变异的13.25%。获得与亚麻酸含量相关的QTL 3个, 效应值均较小, 属微效QTL。获得与廿碳烯酸含量相关的QTL 4个, 分别位于N8、N13和N15连锁群, 其中主效QTL qEI8-1、qEI8-2和qEI13分别可解释廿碳烯酸含量表型变异的12.20%、10.22%和11.14%。获得与芥酸含量相关的QTL 2个, 位于N8和N13连锁群, 均为主效QTL, 其中qER8位于N8连锁群的m11e37b~A0226Ba267区间, 可解释芥酸含量表型变异的16.74%; qER13位于N13连锁群的A0301Bb398~m18e46区间, 可解释芥酸含量表型变异的31.32%。在N8连锁群的分子标记m11e27b附近及N13连锁群的分子标记m18e46附近存在多个主要脂肪酸的主效QTL, 这些标记可用于油菜脂肪酸改良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花生油、大豆油、芝麻油、大豆色拉油、花生色拉油食用油脂肪酸价的国标滴定法和双液相滴定法的不同,并作比较。向待测样品中加入乙醚:乙醇(2∶1)混合液50 mL(国标法)或石油醚25 mL+75 mL 50%乙醇混合溶液(双液相法),以酚酞为指示剂,以KOH为标准溶液滴定至下层溶液呈微红色,由于油脂的黄色色素不溶于水相,故在双液相法中不会干扰终点判断。试验结果表明:与国标法相比,双液相法的精密度和选择性更强,滴定终点的变化更加敏锐。  相似文献   

11.
文冠果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种仁油脂富含油酸、亚油酸,特别是含有3%~5%其他食用植物油缺乏的神经酸。为探讨文冠果种仁油脂脂肪酸形成的基因调控机制,以品系‘12-03’4个不同发育期(6月22日, 7月6日, 7月19日, 8月1日)的种仁为材料,利用GC-TOF/MS (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方法测定种仁油脂脂肪酸组份及不同组份的相对百分比;利用q RT-PCR分析种仁油脂脂肪酸形成相关基因KAR、EAR、HAD、FATA、FATB、SAD、FAE1、KCR、HCD、ECR、FAD2和FAD3的表达模式;分析不同基因表达对种仁油脂脂肪酸形成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1)品系‘12-03’种仁成熟期油脂中油酸占29.87%、亚油酸占42.96%、神经酸占3.27%;种仁发育期间,油酸含量呈一直上升趋势,亚油酸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神经酸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2) KAR、HAD和EAR基因的高表达协同FATA和FATB基因的低表达,为文冠果种仁油脂碳十八以上不饱和脂肪酸的形成积累提供了充足硬脂酸合成前体C16:0-ACP。(3)种仁成熟期前的SAD基因高表达催化硬脂酸快速去饱和为油酸,为C18:1以上不饱和脂肪酸形成提供了充足底物。(4)不同发育期种仁中FAE代谢通路的FAE1和KCR基因表达量均较低,HCD基因表达量在种仁成熟期前呈快速上升趋势;HCD基因是文冠果神经酸合成FAE代谢通路上的关键基因。(5)种仁发育期FAD2基因的持续高表达和FAD3基因的持续低表达促成种仁高积累亚油酸和低积累亚麻酸。SAD和FAD2基因的协同高表达促成文冠果种仁油脂富含油酸和亚油酸,而种仁成熟前期不断上升的HCD基因表达量促进了神经酸的合成积累。这不仅可为进一步理解文冠果种仁油脂脂肪酸合成积累的基因调控提供理论依据,而且对木本油料脂肪酸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灵芝孢子油与菜籽油等6种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相似性进行分析,同时探讨了红外光谱法鉴别灵芝孢子油的可行性。采用气相色谱法对灵芝孢子油及菜籽油等6种植物油脂肪酸进行了测定,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其信息进行采集。市售不同品牌灵芝孢子油,脂肪酸组成比较接近。脂肪酸组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灵芝孢子油的脂肪酸组成与菜籽油最相似,其次为花生油和橄榄油。利用1397.4 cm~(-1)、967.1 cm~(-1)、913.7 cm~(-1)处吸收峰,红外光谱法可以将灵芝孢子油与菜籽油、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和橄榄油区别开来。红外光谱法可以将灵芝孢子油与菜籽油等植物油区别开来,这为灵芝孢子油鉴别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东北地区大豆品种资源脂肪酸组成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吕景良  邵荣春 《作物学报》1990,16(4):349-356
测定2341份我国东北地区大豆品种资源5种脂肪酸含量。以亚油酸含量最高,45—62%。平均含量依次为亚油酸>油酸>棕榈酸>亚麻酸>硬脂酸。分析比较结果,各脂肪酸含量,不同种皮色、脐色、结荚习性、叶形和花色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不同栽培类型、不同粒形品种间有显著差异。硬脂酸、油酸和亚麻酸  相似文献   

14.
杂交狼尾草对草鱼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实验表明,在配合饲料和杂交狼尾草比例为11(干物质比例)条件下养殖的草鱼与全配合饲料养殖的草鱼在背肌脂肪酸组成的对比中,饲草鱼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相对含量为(40.18±1.36)%,是饲料鱼(21.64±0.9g)%的1.86倍.饲草鱼n-3 PUFA的相对含量为(14.72±1.27)%,是饲料鱼(2.43±0.49)%的6.06倍.其中,最明显的是饲草鱼183n-3的相对含量(10.27±1.21)%是饲料鱼(1.01±0.02)%的10.17倍.实验也对比了杂交狼尾草叶片与饲料脂肪酸组成的差异.发现在杂交狼尾草(叶片)的脂肪酸组成中183n-3的含量高达(66.23±0.16)%.而在饲料中183n-3的含量仅为(4.34±0.03)%.杂交狼尾草和饲料中未检测到EPA和DHA.草鱼利用杂交狼尾草中丰富的183n-3生物转化生成了EPA和DHA,从而显著提高了饲草鱼鱼肉中n-3 PUFA的含量,促进草鱼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改善鱼肉品质.  相似文献   

15.
利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梅州油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以此为基础摸索建立油茶籽油掺入大豆油的鉴别方法。结果表明:梅州油茶籽油平均含有10.41%的饱和脂肪酸,主要为软脂酸和硬脂酸;含有81.48%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油酸和花生一烯酸;含有8.11%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亚油酸和亚麻酸,是一种典型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油脂。掺入大豆油后,根据特征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的变化,可对掺混油作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6.
对于油脂中过氧化物的问題我們自64年开始接触,在向北京市卫生防疫站和天津市油脂储炼厂学习的基础上,68年开始进行油脂儲存小試騐,71年底将过氧化值列为质量指标。由于我們理論水平低,实践經騐少,認识不可能全面,甚至会有錯誤,現提出来进行討論。  相似文献   

17.
汉中地区油菜主要推广品种的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羽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0):439-443
通过调查,搜集了21个汉中地区主要推广的油菜品种,利用索氏提取法、气相色谱法(GC),对21个油菜品种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在5.3%~6.3%之间,油酸含量在29.8%~69.3%之间,亚油酸含量在14.9%~19.5%之间,亚麻酸含量在7.4%~12.2%之间,芥酸含量在0~27.3%之间。  相似文献   

18.
脂肪酸组成是植物油脂的特征指标之一,以大豆油为检测对象,用气相色谱的面积归一化法测定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参考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建立数学模型。对样品制备到气相色谱仪分析的整个测定过程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分析,得出大豆油中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油酸C18∶1,亚油酸C18∶2,亚麻酸C18∶3的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0.20%,0.08%,0.40%,1.00%,0.16%(K=2,p=95%)。并对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该方法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气相色谱仪定量重复性、测定重复性,其中气相色谱仪定量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最大。  相似文献   

19.
花生品种蛋白质含量、含油量及脂肪酸组成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4000多份花生品种的种子蛋白质含量平均值为27.45%,平均含油量为50.57%。油酸和亚油酸之和占总脂肪酸的80%以上。国外引进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和含油量比国内品种的对应值略高。在国内花生品种中,河南品种的平均蛋白质含量最低,平均含油量最高。广东品种的平均蛋白质含量和含油量比山东品种的对应值高。多粒型和珍珠豆型品种的平均蛋白质含量比龙生型和普通型的对应值高,珍珠豆型和中间型品种的平均含油量较高。筛选出高蛋白资源317份,高油分资源188份,优质脂肪资源50份。  相似文献   

20.
油茶树的品种不同,其油茶籽仁含油率不同,这跟种植技术和分布地区的不同有直接关系。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用油中,茶油、植物油、鱼油构成了主要三大类。围绕茶油含油率以及脂肪酸的组成进行了分析,并对茶油行业经营情况和未来发展格局作出评估与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