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穴市地处长江中游北岸,以柑桔为主的水果生产已有较好的基础,柑桔面积2.5万亩,年产柑桔1147万kg。到目前为止,利用喷灌专项贴息贷款发展喷灌面积1150亩,其中固定式1050亩,半固定式100亩。累计投资136.8万元,其中国家补助21.1万元,贴息贷款59.5万元,群众自筹56.2万元。七年来,  相似文献   

2.
特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使山东省形成旱涝盐碱并存、水资源匮乏的局面,要求我们必须走节水灌溉的道路。现在全省约有4600万亩农田采取了不同形式的节水措施,全年节水量达20亿m~3。1985年我省开始使用中国灌排技术开发公司贴息贷款,截止1990年底金额为2876万元,实施项目142个(其中渠加工项目17个),共发展喷、微灌面积19.45万亩,低压管道输水灌溉面积11.38万亩,共计投资7318.88万元,群众自筹4442.88万元,占61%,贴息贷款占39%。在贴息贷款的使用和管理方面,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天津市自1975年至1983年共发展喷灌设备4000余台套,喷灌面积28.68万亩,滴灌面积0.25万亩,总投资2145万元。其中,国家补助和群众自筹皆为986.5万元,利用贴息贷款172万元。依据喷灌区划,喷灌发展的重点是山丘区、水源贫乏、单井效益低的地区。以半固定式喷灌为主,以粮田为主,适当发展果树。确定项目时必对初选项目进行可行性评估,贷  相似文献   

4.
启东县是全网重点产棉县之一,他们为解决棉花灌溉问题,从1978年到1981年的短短四年中,自力更生购置了轻小型喷灌机具12120台套,共投资11.43万元,其中省地县补助13.5万元,群众自筹1129.5万元,喷灌面积已达到85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  相似文献   

5.
我省1975年开始推广喷灌技术,到1990年底,喷灌面积达108.14万亩。喷灌作物:柑桔、桑蚕、茶叶、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面积为83.14万亩,占76.88%。粮食和其它作物25万亩,占23.12%。喷灌型式:固定式9.63万亩,半固定式0.37万亩,移动喷灌98.14万亩。总投资7149.7万元。其中国家补助2235万元,贴息贷款1527.6万元,群众集资3387.1万元。  相似文献   

6.
我省1981~1982年,曾先后投入600多万元喷灌专项资金,发展市郊蔬菜喷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并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同时还开展了滴灌、膜下灌、渠道防渗和水田节水灌溉的试验研究。1985年以来,全省共使用中国灌排技术开发公司下达的贴息贷款809万元,群众自筹和小农水费投入832万元,合计投资1641万元,新建喷、滴灌工程52项,喷滴灌人参、木耳、蔬菜和果树等经济作物1.9476万亩;新建粮食作物低压管道输水工程5项,面积13.26万亩。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1975年开始喷灌建设,先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在全省推广发展,到1980年底止,已建设喷灌面积83.70万多亩,其中经济作物69.60万亩,旱地粮食作物14.1万多亩。拥有轻型喷灌机2.306万台11.3274万马力,已建一百零五处3649千千瓦固定喷灌。全省共投资喷灌经费3298.75万元,其中社队自筹1962.48万元,国家补助1336.27万元。  相似文献   

8.
我国节水灌溉发展面积现状与宏观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我国工程节水灌溉(防渗渠道输水灌溉、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雨水集蓄工程节水灌溉)和非工程节水灌溉(水稻节水灌溉、坐水种等)面积发展状况作了简要总结,对其宏观效益作了扼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襄樊市郊区地处汉江中游,有耕地10.71万亩,其中蔬菜地面积2.5万亩。从1978年开始搞蔬菜喷灌到现在,全市郊区已建成固定式喷灌面积近4000亩,总投资206.75万元,其中国家补助46.4万元,贴息贷款78万元,市财政10万元,农民自筹72.35万元。实践表明,蔬菜喷灌的效果十分明显,表现在增产、增质、提前上市等方面,凡是有喷灌的农村,农民收入普遍较高。近几年,市郊蔬菜喷灌发展比较快,促使蔬菜生产基本保证了  相似文献   

10.
为发展丘陵地区节水灌溉,自1986年开始,我县被列为全省开展喷灌试点县之一,四年来,喷灌工程总投资28.1万元,其中:国家补助13.1万元,自筹15万元。先后建成四处固定管道式喷灌工程,面积470亩,其中,庙峰水库果园260亩,石象水库果园100亩,妙音水库果园60亩,朝阳水亩果园50亩均已通过省、市主管部门现场竣工验收,属省、市优良工程。得到了全县有关同行和国内外有关专家的好评。四年来,我县在开展喷灌工作中主要有以下体会:  相似文献   

11.
1 节水灌溉材料设备的生产现状近几年来 ,特别是 1996年以来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加大了节水灌溉投资力度 ,使全国的节水灌溉得到了空前发展 ,节水灌溉材料设备市场越来越大 ,生产企业迅速增加。目前 ,沈阳市生产各类节水灌溉材料设备的厂家有 10余家 ,产品涉及喷灌设备、微灌设备、管道输水工程材料设备、渠道防渗工程材料设备等方面。喷灌设备主要包括固定式、半固定式和移动式小型喷灌机组 ,卷盘式喷灌机组及水泵、管材等 ;微灌设备包括滴、渗、微喷设备及配件等 ;渠道防渗工程材料设备主要是末级固定灌溉渠道的预制混凝土U形槽和其…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1985年至1990年共使用节水灌溉贴息贷款501万元,发展节水工程55处,自筹资金550万元,共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8.7623万亩。其中喷灌面积16.0593万亩,微灌面积0.9143万亩,管道输水灌溉面积1.7887万亩。我们的体会是: 1.加强水利、农行部门合作,及时落实贷款资金。有关地、市、县水利局与用款单位签订经济合同,经当地公证处进行公证,当地农行监督使用,到期还清贷款。 2.切实加强工程管理,使其充分发挥效益。各级水利部门狠抓了工程的组织管理及运行管理工作。到目前为止,全省利用贴贷发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现有灌溉面积1856万亩,其中,喷、滴、微灌面积15.96万亩。前几年,由于水利投资逐年减少,水利工程老化失修,灌溉面积逐年下降。喷灌作为一项节水灌溉技术,曾一度受到重视。进入80年代以后,水利投资实行财务大包干,取消了喷灌计划列项,每年喷灌投资不足10万元,使喷灌事业处于困境。  相似文献   

14.
加强项目管理开展一条龙服务稳步发展节水灌溉事业湖北省水利厅湖北省的节水灌溉事业自70年代初起步,截止1993年底,共建成节水灌溉工程面积80.66万亩,其中按灌溉形式分:固定式喷灌10.37万亩,半固定式喷灌5.88万亩,移动式喷灌61.41万亩;按...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节水灌溉模式主要有渠道防渗、管道输水灌溉、微灌及喷灌。基于云南省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管道输水灌溉是农业高效节水灌溉的主要模式之一。管道输水灌溉主要设计参数的取值及管道选择是影响工程投资的主要因素。应用价值工程原理优化工程设计,达到有效控制工程投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宁波市是浙江省发展喷灌最早的地区之一,近年来除继续搞好喷灌建设外,还开展了低压管道输水,暗管灌溉,三面光渠道节水灌溉工作。到1990年底,该市共建固定喷灌工程57处,受益面积5796亩,半固定喷灌4处,计1445亩,小型花卉雾喷工程6处,计4.8亩,总计7245.8亩,另外还购置了2600多台移动喷灌机,可控制10.8万亩土地的灌溉。全市还铺设了低压输水管道,灌溉暗管11.33万m,受益面积4.625万亩;衬砌三面光渠道158万m,受益面积50.4万亩。  相似文献   

17.
一、发展概况。我省节水型灌溉技术有喷灌、低压管灌、防渗渠道及水稻浅水勤灌等。到目前为止,各类节水灌溉控制面积已达1364万亩。 1.喷灌。从70年代中期至1981年,全省共建成固定式喷灌系统164处,购轻小型喷灌机组6400余套,喷灌面积约15.6万亩,1982~1984年喷灌建设基本停顿。1985年后,我省共向中灌公司申请贴息贷款292.6万元(其中产品深加工24.6万元),新建各类喷灌工程灌溉面积7.2万亩。此外,自筹资金购买各类轻小型机组约3.9万台,喷灌面积约173万亩。  相似文献   

18.
许昌市现有近2万hm^2花卉苗木生产基地,通过节水灌溉示范和农业科技园建设示范项目的建设,选择了固定式、半固定式、卷盘移动式、伸缩式喷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带状、大棚自动化微灌等多种节水灌溉形式,以满足不同种植方式下各种植物的灌溉需要。示范项目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秦陈 《四川农机》2010,(6):17-17
1发展节水灌溉的重要意义 发达国家一般将喷灌、微灌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统称为压力管道灌溉,大体上就是国内所说的节水灌溉。我国的节水灌溉技术体系中,  相似文献   

20.
被列为全国首批节水增产重点县的河南省唐河县,利用多种形式发展节水灌溉,全县节水灌溉面积已发展到3.05万ha,占有效灌溉面积的5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唐河县在推行节水灌溉上,主要是结合发展高产高效农田,选准节水灌溉发展形式。全县共涌现出5种节水灌溉形式:①在自流灌区以U型混凝土渠为主发展麦稻轮作、麦油轮作;②对不适于大水漫灌的砂礓黑土地,实行微灌和喷灌发展瓜菜等高产高效含税经济作物,增加农民收入;③结合井灌工程,推广低压管道输水和半固定式喷灌,建设高标准无籽西瓜基地和烟叶示范方;④在岗丘实施饮水灌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