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热水浸烫杀灭林木种实害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林木检疫工作中,热水浸烫是一种经济、实用的除害处理方法。在70℃恒温条件下,浸烫10分钟,可以将潜藏种实之内的落叶松种子广肩小蜂、黄连木种子小蜂、紫穗槐豆象、柠条豆象、刺槐种子小蜂的幼虫100%杀死,对落叶松、黄连木、紫穗槐、柠条、刺槐种实的发芽率无不良影响,贮藏一年后对黄连木、刺槐、紫穗槐种实的发芽率也无影响。在变温条件下,室内温度在8~15℃时,用70℃的热水浸烫20分钟,可以将上述供试5种种实害虫的幼虫100%杀死,对落叶松、黄连木、紫穗槐、刺槐种实的发芽率无不良影响,贮藏一年后,对种实的发芽率影响也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真空熏蒸是一种安全、快速、有效的除害处理措施。应用 ZX-350型真空熏蒸消毒机,在常温(15~19℃)条件下,真空度为730~740mmHg 时,使用溴甲烷或硫酰氟进行熏蒸50g/m~3,密闭3小时,可将潜藏在种子内的落叶松种子广肩小蜂、刺槐种子小蜂、柳杉大痣小蜂幼虫100%的杀死;60g/m~3,密闭3小时,可将潜藏在种子的紫穗槐豆象、柠条豆象、皂荚豆象幼虫100%的杀死,对种子的发芽无明显影响。在高温(32~34℃)条件下,使用同样的用药剂量进行熏蒸,密闭时间还可缩短,但对紫穗槐、落叶松、皂荚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较为明显。在低温条件下,进行重复熏蒸对种子发芽率影响不大;在高温条件下,进行重复熏蒸,种子的发芽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3.
熏蒸环境温度为5℃、10℃的条件下,设计6~10个不同剂量分别开展溴甲烷和硫酰氟熏蒸杀灭紫穗槐种子携带紫穗槐豆象(Acanthoscelides pallidipennis)老熟幼虫的毒力试验,应用PoloPlus软件进行机率值分析的结果表明:在5℃条件下,预计紫穗槐豆象老熟幼虫达到99.9968%死亡率所要求的CT值(Lct_(99.9968))为溴甲烷2855.7g.h/m~3、硫酰氟3973.5g.h/m~3,熏蒸24h所需剂量为119.3g/m~3、158.7g/m~3;在10℃条件下,Lct_(99.9968)为溴甲烷2145.2g.h/m~3、硫酰氟1436.3g.h/m~3,熏蒸24h所需剂量为88.1g/m~3、59.0g/m~3。因此,随着熏蒸温度的提高,硫酰氟对紫穗槐豆象老熟幼虫的毒力作用增长明显,可作为进出口紫穗槐种子检疫处理的有效熏蒸剂,但熏蒸的环境温度须高于10℃。  相似文献   

4.
微波加热快速杀灭林木种实害虫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微波加热杀灭检疫性林木种实害虫,速度快、效果好、无残毒、无污染、操作简便,是口岸旅检、邮检工作中除害处理比较理想的方法。应用 ER-692型或 WMO-5型微波炉,每次处理种子1~1.5kg,加热至60℃,持续处理1~3分钟,可100%的杀死落叶松种子广肩小蜂、黄连木种子小蜂、紫穗槐豆象的幼虫,刺槐种子小蜂、柳杉大痣小蜂、柠条豆象、皂荚豆象的幼虫和蛹。不同处理温度和时间,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因种类不同而各异。温度在65℃以下,持续处理5分种,对落叶松、柳杉、刺槐、黄连木、紫穗槐、柠条、皂荚等林木种子的发芽率影响不大,温度在70℃以上,持续处理1~5分钟,对种子的发芽率均有较明显的影响。温度在65℃以下,持续处理5分种,对上述7种林木种子在苗期的生长影响不大,温度在70~80℃,持续处理1~5分种,被处理的林木种子,在苗圃播种后,出苗不整齐,较对照晚2~3天,但4个月后,苗高、地茎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防止花卉种子所携带的危险性有害生物传播危害,常采用熏蒸方法对种子及所携带的病虫进行熏蒸处理。本试验应用溴甲烷、硫酰氟、磷化铝、二硫化碳、环氧乙烷5种主要常用熏蒸剂,熏蒸处理在20±0.5℃、种子含水量一般在10%以下,采用不同剂量和处理时间,3次重复,对29种花卉种子进行了熏蒸处理安全范围试验,同时还对花卉种子熏蒸后的耐药性进行了测验和分析,并结合种子熏蒸处理对危害种子的害虫杀虫效果加以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陈志麟  谢森 《植物检疫》1999,13(1):11-14
调查了藤枝害虫种类及危害状。在疫情处理时,采用中小仓库符合熏蒸条件的密封门窗或用厚聚氯乙烯薄膜覆盖,用磷化铝10g/m^3,熏蒸7天,大型仓库用溴甲烷与磷化铝混合熏蒸,用药为15.9+1.68g/m^3,熏蒸9天,少量藤料感染害虫、可用硫磺250g/m^3,硫磺点烯后,熏蒸24小时,集装箱装载藤料发现疫情,可用硫酰氟熏蒸,在25-35℃,投药量50g/m^3,15-24℃为60g/m^3,5-14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溴甲烷和硫酰氟对捆包苜蓿草的熏蒸穿透效果,本文分别使用溴甲烷和硫酰氟对捆包苜蓿草进行了帐幕熏蒸,并研究了2种熏蒸剂在苜蓿草不同深度内的穿透。结果表明,随熏蒸进行,2种熏蒸剂均可逐渐穿透到捆包苜蓿草内部(60 cm深度),其中溴甲烷完全穿透至60 cm深度的时间为24 h,高浓度熏蒸48 h后,苜蓿草内部20 cm、40 cm和60 cm处的溴甲烷浓度仍仅有外部空间的77.3%、57.8%、56.2%;硫酰氟完全穿透60 cm深度的时间为8~12 h,高浓度熏蒸48 h后,20 cm、40 cm、60 cm深度内的硫酰氟浓度分别是空间硫酰氟浓度的102.2%、101.8%、97.2%,苜蓿草内部硫酰氟浓度与外部空间浓度基本达到平衡。这些结果表明,硫酰氟熏蒸对进境捆包苜蓿草的穿透力强于溴甲烷。  相似文献   

8.
竹绿虎天牛是我国出口竹制品具有检疫意义的害虫,对其熏蒸处理条件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本研究应用国家标准GB/T 36773-2018推荐的硫酰氟对竹绿虎天牛幼虫、蛹以及成虫熏蒸处理技术指标,验证硫酰氟对竹绿虎天牛卵的熏蒸有效性。研究结果显示,20℃、96 g/m~3,24℃、80 g/m~3,30℃、64 g/m~33个不同的硫酰氟剂量与温度组合熏蒸处理24 h后,竹绿虎天牛的卵死亡率都达到100%。验证试验表明GB/T 36773-2018推荐的竹绿虎天牛硫酰氟熏蒸处理技术指标同样适用于卵的处理。  相似文献   

9.
王克清  边玉民 《植物检疫》1992,6(6):449-450
目前我国口岸对进口木材的灭虫处理,一般采用溴甲烷、硫酰氟或磷化铝等熏蒸法及海水或江水浸泡法,还有的陆路口岸对木材进行有机磷农药喷洒灭虫。各种方法都有优缺点和不同的适用范围,本文就“控制使用”检疫处理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熏蒸剂硫酰氟及熏蒸处理设备在我国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国淦 《植物检疫》1998,12(1):38-46
本文主要是介绍农业部植检所和有关研究单位与应用单位协作进行硫酰氟的应用技术方面的研究结果。具体介绍硫酰氟对植物、仓储害虫、林木蛀干害虫的毒性,对高等动物的毒理以及中毒治疗方法;硫酰氟熏蒸后的暂时残留和永久残留的分析测定结果;硫酰氟的常压和真空熏蒸技术及其在农林、植物检疫、卫生检疫、外贸、文史档案、轻纺、城建等方面大规模应用。另外简介圆筒仓循环熏蒸设备,手动式ZX—350型、半自动式CK-ZX—1500型真空熏蒸机及有害生物处理机的开发研制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叶炳元  栗克森 《植物检疫》1997,11(4):217-218
溴甲烷硫酰氟二硫化碳熏蒸苗木杀虫试验简报叶炳元栗克森(黄埔动植物检疫局510700)(国家动植物检疫局)苗木类别及其害虫种类繁多,表面害虫有蚧虫、蚜虫、叶螨、粉虱及食叶害虫等。其中蚧虫和蚜虫较常见,体表有蜡层保护,药剂不易进入虫体,喷药防治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2.
2008年3~12月天津口岸进境原木130批次,共23156.2544 m3,其中71%的进境原木流向华北地区.进境原木主要来自德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和加拿大等29个国家和地区.进境树种有辐射松、山毛榉、落叶松、红松等45种.针对原木的检疫处理方式,29个国家和地区中有12个国家和地区采用溴甲烷熏蒸,10个国家采用磷化氢熏蒸,部分国家采用硫酰氟熏蒸和化学农药喷洒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前对进口粮中夹带的假高粱主要对下脚料采取粉碎处理。为寻求更方便有效的处理方法,我们进行了熏蒸处理假高粱籽实技术的试验研究。主要选用常用的熏蒸剂环氧乙烷、溴甲烷、硫酰氟。试验在2万毫升细颈玻璃瓶中于室内进行,环氧乙烷用液态比重量法,溴甲烷和硫酰氟采用气体体积计量法计算药量,熏蒸散气前用瓦斯鉴定器和气相色谱  相似文献   

14.
为判断溴甲烷和硫酰氟对舞毒蛾不同虫态的杀灭效果,在25℃下,分别在经过气密性检测的熏蒸桶内投入16、20、24、32 g/m3的溴甲烷和40、56、72、88 g/m3的硫酰氟,熏蒸处理舞毒蛾卵、幼虫、蛹和成虫4.5h.结果表明,经过4.5h熏蒸,杀灭舞毒蛾卵、1龄幼虫、蛹和成虫的溴甲烷浓度分别为32、20、24和16 g/m3,杀灭上述虫态硫酰氟浓度分别为88、56、72和40 g/m3.本文结果表明,舞毒蛾卵为最耐受溴甲烷和硫酰氟熏蒸的虫态,在目前口岸实际熏蒸处理中应充分考虑熏蒸剂对舞毒蛾卵的杀灭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对外出口蔬菜检疫中,出现输入国要求在出口时对蔬菜进行熏蒸的情况。菜粉蝶Pieirs rapae L.是蔬菜害虫的优势种子一。为探讨用溴甲烷熏蒸蔬菜的可行性,首先人粉蝶幼虫者毒力测定:分别在14℃,19℃,24℃下,熏蒸处理3小时,测定死亡率,LC50及其置信限,拟合毒力回归方程及毒力回归直线,并讨论了低温条件下溴甲烷熏蒸蔬菜害虫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溴甲烷土壤消毒替代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概述了溴甲烷替代品的新进展。在土壤消毒方面,新的进展有化学替代品:氯化苦胶囊、氯化苦乳剂、氯化苦+噻唑磷混用、C2N2、氰铵化钙、异硫氰酸烯丙酯、异硫氰酸甲酯、1,3—二氯丙烯和氯化苦混剂、碘甲烷、环氧丙烷、叠氮化合物、硫酰氟等。在使用技术上,采用化学灌溉和注射施药技术进一步提高药剂分布的均匀性。在非化学替代技术上,生物熏蒸和有机质补充正受到重视。减少溴甲烷的技术正在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室温10~14℃条件下,针对规格为5 cm×10 cm×60 cm、含水率为15%~20%的白杨和落叶松材料,使用不锈钢熏蒸箱(185 L)开展了溴甲烷吸附以及尾气交换试验测试,结果表明:24 h内落叶松的吸附量持续增加,杨木经4 h吸附后基本达到饱和;24 h单位体积(m~3)落叶松、杨木吸附溴甲烷的质量分别为166.0±1.8 g和187.5±1.3 g;在每小时8~9次风量循环熏蒸箱体积的情况下,经过30 min循环,熏蒸尾气中溴甲烷的利用率约为50%,吸附于木质材料中的溴甲烷未发生解吸。基于本试验结果,建议在熏蒸尾气循环应用中增加循环风速,采用间歇循环等措施,提高气体交换效率。  相似文献   

18.
边角木材是文锦渡口岸植检中进口量最大的植物产品,占进口量的7成。大量的边角木材进入,必然把许多木材害虫带进。文锦渡口岸检获的木材害虫有:小蠹科、长小蠹科、天牛科、象甲科、长蠹科、吉丁虫科等30多种害虫。目前,我国还未有检疫处理进口带虫边角木材的方法。我们参阅了国外有关资料,苏联曾用磷化铝熏蒸木材害虫,效果良好,但要熏蒸48小时以上。磷化铝具有类似溴甲烷的性质,能在常压下穿透货物,只要创造条件加诀磷化铝释放出磷化氢气体,就可缩短熏蒸时间。根  相似文献   

19.
木质包装材料对溴甲烷和硫酰氟吸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10℃和21.1℃条件下,松树和杨树对溴甲烷的吸附量大于柳树,杨树对硫酰氟的吸附量大于松树和柳树.随着温度的提高,3种木材对溴甲烷的吸附量减少;然而杨树对硫酰氟的吸附量在21.1℃条件下比10℃大.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熏蒸灭虫处理中,使用溴甲烷、磷化铝、氯化苦等化学药剂进行熏蒸杀虫是十分普遍的方法。与此传统作法不同的是,使用抽气充氮的方法也能获得较好的灭虫效果。1985年7月下旬,梧州医药站从香港三兴药材行进口生药材干葛条一批,共170包,9,500公斤。在进口检疫时发现这批药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