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枫香树脂在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IS)型热熔胶(HMA)中的增黏应用,探讨了枫香树脂的用量、软化点以及与萜烯树脂的共混比例等因素,对HMA外观、初黏力、持黏力、软化点、剥离强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枫香树脂的用量的增加,HMA玻璃化转变温度提高,初黏力和180°剥离强度是先增大后减小,持黏力随之降低;中低软化点的枫香树脂的共混可以使HMA达到更好的黏接性能,不同种类树脂的共混也可以使HMA达到更好的黏接性能,在SIS-1105、环烷油4010、增黏树脂(m(92℃枫香树脂)与m(94℃萜烯树脂)2∶1)与抗氧化剂质量分数比为38%∶32%∶30%∶0.5%的条件下,HMA综合性能最佳,外观透明,无残胶现象,此时初黏力为14#,180°剥离强度600 N/m,持黏力≥72 h。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D001、D113、116三种离子交换树脂法去除精间苯二甲酸(PIA)废水中的Co2+、Mn2+时的交换性能和再生性能,结果表明:三种树脂均可有效去除废水中的Co2+、Mn2+,相同体积的湿树脂交换Co2+、Mn2+总量大小为D113116D001,再生后交换性能可恢复。  相似文献   

3.
以二价酸酯[dibasic esters,DBE(己二酸、戊二酸、丁二酸的混合酯)]与乙酸丁酯混合溶剂液化的苯甲基化木材溶液与三羟甲基丙烷甲苯二异氰酸酯预聚物为固化剂进行反应制备聚氨酯树脂.对树脂进行不同的热处理,利用FT-IR、DSC、DTA及TG等测试手段,研究了热处理方式对树脂的结构和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热处理方式下的微相分离程度为:常温固化>退火处理>淬火处理;硬段初始分解温度为:常温固化>退火处理>淬火处理;软段的初始分解温度为:常温固化<退火处理<淬火处理.  相似文献   

4.
在静态吸附-解吸、动态吸附-解吸实验的基础上,对比了AB-8和D101大孔吸附树脂、聚酰胺树脂-1号(PLA-1)和聚酰胺树脂-2号(PLA-2)对竹柏总黄酮及穗花杉双黄酮的吸附-解吸性能,并对筛选出的AB-8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竹柏总黄酮的工艺进行探讨.在实验设计范围内,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样液中总黄酮质量浓度为1.5~...  相似文献   

5.
《林产工业》2021,58(8)
脲醛预缩液(UFC)与尿素合成脲醛树脂(UFC/U),在合成工艺"t_1(碱性)—t_2(酸性)—t_3(碱性)"三个时刻添加木质素磺酸钠(SL)得到改性脲醛树脂(SLUF),借助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DSC)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树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SLUF_(1-10)树脂综合性能较优,游离甲醛和羟甲基含量分别为0.17%、4.04%,贮存期为40 d(25℃),湿强度为1.10 MPa,高于国家II类胶合板湿强度;2) SLUF_(1-10)树脂中木质素磺酸钠参与了UFC/U的树脂化反应,且SLUF_(1-10)(加NH_4Cl)树脂易形成交联结构而固化;3)UFC/U树脂羟甲基化更完全,亚甲基醚键增多;SLUF_(1-10)羟甲基含量和亚甲基醚键减少。  相似文献   

6.
PMUF树脂胶黏剂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尿素和三聚氰胺作为酚醛树脂改性单体制备苯酚-三聚氰胺-尿素-甲醛(PMUF)树脂胶黏剂,研究甲醛、苯酚、尿素、三聚氰胺及氢氧化钠用量对PMUF树脂胶黏剂性能的影响,并采用DSC和13C-NMR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MUF树脂游离甲醛含量低,能满足耐水、耐候性能要求较高的人造板产品的生产.当甲醛、苯酚、尿素、三聚氰胺、NaOH的摩尔比为3.1∶1∶0.7∶0.3∶0.5时胶黏剂性能最佳,其最佳固化温度为135.5℃.  相似文献   

7.
PAAMPS高吸水树脂保肥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PAAMPS)高吸水树脂。在结构确定基础上,采用甲醛法、喹钼柠酮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对PAAMPS树脂的保肥性能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土壤中加入PAAMPS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壤的保水、保肥性能,且起到了肥料缓释作用,使土壤中的肥料利用率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MUF-C)的常温冷固化,在不同固化剂作用下,研究了聚乙烯醇为改性剂的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MUF-1)的性能特点,并借助核磁共振(13C-NMR)和动态热机械性能(DMA)分析,对树脂结构、热机械性能和固化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聚乙烯醇改性树脂在初粘性及物理力学性能方面都能满足集成材用胶粘剂相关标准要求,有望作为一种集成材生产用胶粘剂;不同固化剂对树脂固化效果不同,以过硫酸铵为主剂的自制混合固化剂B作用下树脂固化性能最佳;相比于MUF-C,改性后的MUF-1体系中醚键、桥键总含量大,缩聚程度高,表现出更好的力学性能;在混合固化剂B作用下,MUF-C树脂固化起始温度明显降低,且其弹性模量大幅度增加;加入聚乙烯醇改性后的MUF-1树脂固化起始温度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9.
PAAMPS高吸水树脂保水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一定交联度的聚(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高吸水树脂(PAAMPS),研究了其在土壤中的保水性能.试验表明:在土壤中加入一定量的PAAMPS可以有效防止土壤水分的缺失,提高土壤的含水量.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的吸水保水作用.加入PAAMPS树脂的量在1.0%~1.5%,即10~15 g·kg~(-1)为最好,此用量可在土壤中形成隔水层(密封层),完全阻止水分向下渗透.随着树脂交联密度增加,保水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马占相思栲胶—糠醇热固性树脂的制备方法,并对获得树脂材料进行评价,探明马占相思栲胶-糠醇树脂工业应用的可能性。试验选一定比例混合的马占相思栲胶和糠醇进行树指合成,同时添加适量的对甲苯磺酸作为固化剂,在一定温度下进阶升温温固化而获得树脂,通过SEM、XRD、接触角测定仪和TG分别表征其微观结构、结晶性、润湿性和耐热性能,按照国家标准GB/T 10402—2006、GB/T 1843—2008和GB/T 1410—2006对其进行主要力学和电学性能评价。结果发现:马占相思栲胶、糠醇按照1:3比例混合,65%对甲苯磺酸溶液调节溶液pH值至2.8,获得马占相思栲胶-糠醇树脂浇注体,置于恒温鼓风干燥箱60℃、100℃、150℃三段式烘干并阶进式升温固化,可获得马占相思栲胶-糠醇热固性树脂。肉眼观察树脂表面光滑平整,SEM发现树脂内部有较均匀细小孔洞,XRD结果显示结晶度为6.02%,具有较好的疏水性,热稳定性好,密度为1.22~1.43 g·cm~(-3),拉伸强度为8.4~10.5 MPa,断裂伸长率为1.7%~2.1%,冲击强度为5.6~9.3KJ·m~(-2),体积电阻为1 010~1 014Ω·cm,介电常数为2.7×10~6~3.8×10~6 Hz。综上结果马占相思木栲胶-糠醇树脂有良好的性能,在工业生产中应用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11.
在碱性条件下合成淀粉水解糖-三聚氰胺-甲醛(AMF)共聚树脂胶粘剂,对AMF树脂的合成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收集NIR近红外光谱图,再利用标准实验方法测得AMF树脂的粘度(25℃)值,生成AMF树脂近红外光谱数据库。采用平滑法-归一法-导数法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再运用PLS方法定量校正模型,对AMF树脂粘度进行快速的检测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AMF树脂合成工艺为:淀粉水解糖与三聚氰胺的质量分数为60%,恒温88℃反应2.5 h,pH值为9.5,甲醛与三聚氰胺摩尔比(M_f/M_m)为1.6、1.8、2.0、2.2;AMF树脂室温下的储存期可长达30 d。光谱数据预处理后,载荷的波数值为7 500~4 000 cm~(-1),PLS矢量数字越低,其维数也就越小。运用PLS方法,通过交互验证,确定维数为3,模型R~2=92.27,RMSECV=4.92,Bias=5.671,回归曲线:y=0.9187 x+5.6726,模型通过验证。  相似文献   

12.
采用"碱-酸-碱"合成工艺,在树脂合成反应末期加入不同比例的尿素及改性超支化聚合物,合成了2种脲醛树脂(UF0和UF1),测试了2种脲醛树脂的基本性能及其所制胶合板的力学性能,并借助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热重分析仪(TG)对树脂的固化性能及耐热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加入改性超支化聚合物的UF1树脂具有较低的固化温度,有利于提升树脂的固化速度,且树脂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胶合板的2h耐冷水胶合强度可以提升近50%,树脂中游离甲醛含量明显下降,而对树脂的固体含量及黏度影响不大。~(13)C NMR结构分析表明,改性超支化聚合物的加入可以有效提升树脂中亚甲基桥键(—CH_2—)和尤戎环(Uron)的比例,对树脂耐冷水性能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改善三聚氰胺甲醛(MF)树脂贮存稳定性短及胶层脆性大等问题,利用蔗糖对浸渍薄木用MF树脂进行改性,研究改性剂蔗糖添加量与反应介质pH值对浸渍用MF树脂性能的影响,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改性后蔗糖-三聚氰胺甲醛(SMF)树脂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剂蔗糖的加入可以增强MF树脂的拉伸韧性及贮存稳定性,可使浸渍后的薄木顺纹拉伸强度提升到38.6 MPa;当蔗糖添加量为20%(与三聚氰胺质量比)、反应介质pH=8.0时,树脂贮存稳定性可达17 d,且浸渍薄木饰面后的三层杨木地板表面各项理化性能,均满足GB/T 18102—2007《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4.
在碱性条件下用尿素和甲醛合成脲醛预缩液(UFC),然后用UFC与尿素制备脲醛树脂(UFC/U),并添加葡萄糖对UFC/U改性得到G/UFC/U树脂,采用DSC和FT-IR等对树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普通脲醛树脂(UF)相比,UFC/U树脂胶合强度提高5.83%,游离甲醛含量降低3.70%,G/UFC/U树脂贮存期大于30 d,综合性能较好,G1-25/UFC/U树脂游离甲醛含量降低44.44%,胶合板湿胶合强度为1.11 MPa,优于国家II类胶合板标准;DSC结果表明:UFC/U、G1-25/UFC/U比UF树脂的固化特征温度高;FT-IR分析表明:G1-25/UFC/U和UF树脂相比,羟基及亚甲基醚键的峰强度增强,改性树脂的羟甲基优先和葡萄糖分子C(6)的羟基发生反应生成亚甲基醚键。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D001、D113、116三种离子交换树脂法去除精间苯二甲酸(PIA)废水中的Co^2+、Mn^2+时的交换性能和再生性能,结果表明:三种树脂均可有效去除废水中的Co^2+、Mn^2+,相同体积的湿树脂交换Co^2+、Mn^2+总量大小为D113〉116〉D001,再生后交换性能可恢复。  相似文献   

16.
以混合丙烯酸酯为共聚单体,枫香树脂为增粘剂,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为乳化剂,采用预乳化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制备枫香树脂-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研究枫香树脂用量对单体转化率、凝胶率、玻璃化转变温度、热稳定性以及压敏胶(PSA)粘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枫香树脂一定的质量分数范围内,随着枫香树脂用量的增加,分子量、凝胶率、热稳定性、玻璃化转变温度随之增加。枫香树脂的适宜用量为质量分数10.0%,此时压敏胶的初粘力为16#,180°剥离强度为10.12 N·25 mm-1。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三种添加剂(尿素、碳酸钠和乙酸甘油酯)对酚醛树脂(PF树脂)固化性能、适用期和胶接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添加剂作用下,PF树脂胶合板的胶合强度能够达到GB/T 9846.3-2004《胶合板第3部分:普通胶合板通用技术条件》规定的Ⅰ类板要求,所需热压时间缩短;碳酸钠可最有效地实现PF树脂的快速固化,且对树脂的适用期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将聚酰胺-胺作为改性剂添加至低摩尔比脲醛树脂(UF树脂)中,以提高低摩尔比UF树脂的固化速度,增强树脂的胶合强度。通过在UF树脂合成过程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聚酰胺-胺,考察聚酰胺-胺对不同摩尔比UF树脂的影响,包括树脂性能和所制备板材的力学强度。结果表明:聚酰胺-胺添加比例为2%~3%时,UF树脂的固体含量增加、固化时间缩短、固化温度降低,并且这种优势在低摩尔比UF树脂中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改性后的UF树脂制备板材的内结合强度增大,即使是摩尔比为1.1的UF树脂,所制板材的内结合强度也远大于国标要求。聚酰胺-胺改性UF树脂在固化特性和所制板材性能上的优异表现可以在保证板材力学性能的前提下明显提高板材生产效率,降低生产能耗,这种改性是非常有前途的。  相似文献   

19.
以淀粉经α-淀粉酶液化得到的产物(AS)、甲醛(F)、三聚氰胺(M)为主要原料,在弱碱性条件下合成液化淀粉改性氨基树脂(ASMF)。对ASMF树脂的合成工艺、性能及分子结构进行探讨,并对淀粉液化产物进行SEM及FT-IR分析。结果表明:ASMF树脂理想的合成工艺为pH值9.0、合成反应温度区间为88~90℃、甲醛与三聚氰胺摩尔比为2.0:1,淀粉液化产物与三聚氰胺的质量比为0.4:1。在此条件下,ASMF树脂的胶合强度可达1.52 MPa,贮存期可达27 d(25℃)。SEM结果表明:糊化后的淀粉,结构比较疏松,易受到α-淀粉酶的攻击,随着时间的延长,颗粒被破裂成大小不一的碎片;FT-IR结果表明:淀粉液化后N-OKI值下降,结晶度降低;ASMF树脂分子结构主要以亚甲基键和亚甲基醚键相连接。  相似文献   

20.
纳米二氧化硅/脲醛树脂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探讨纳米SiO2 表面处理、加入方式、用量对纳米SiO2 脲醛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KH - 5 5 0硅烷偶联剂处理纳米SiO2 表面 ,用间歇式超声波震荡法将其加入脲醛树脂中 ,能有效改善树脂性能。当纳米SiO2 用量 <1 5 %时 ,用量越大 ,树脂的胶合强度越高 ,游离甲醛含量越低 ,粘度越大 ,固化时间不变。用纳米SiO2 (用量1% ) 脲醛树脂 (F U摩尔比 1 2 )压制胶合板、刨花板、中密度纤维板 ,板的各项性能指标都超过国家标准要求 ,甲醛释放量达到E1 级水平。同时 ,通过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初步探索了纳米SiO2 对脲醛树脂的增强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