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瓢虫亚科昆虫捕食绵蚧,蚧等害虫,在生物防治上所建立的功勋是众所周知的。例如,Koebele于1888年从澳大利亚将澳洲瓢虫Rodolia cardinalis(Mulsant)引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于1889年散放果园防治吹绵蚧Icerya purchasi(Maskell)取得惊人的成功;又如我国移殖大红瓢虫Rodolia rufopilosa Mulsant防治吹绵蚧,效果也十分理想;再如,美国引入美暗色瓢虫  相似文献   

2.
熊发远  吴志清 《植物保护》1965,3(5):176-176
一、生物防治 应用吹绵蚧的一种天敌大红瓢虫,于1956—1957年在江津五福公社团结大队、杜市公社龙凤大队及四川省农业厅园艺试验站甜橙新品种区等地进行。将越冬后的大红瓢虫于4—6月份集中放饲于果园中部,虫口密度较大的3—5株  相似文献   

3.
温度和营养食物对十一星瓢虫越冬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十一星瓢虫(CoccinellaundecimpunctataLinnaeus)是新疆南疆棉区棉蚜的优势种天敌。但由于受田间气候条件和农事操作的影响,很难保持瓢虫的数量达到足以控制蚜虫危害的水平。若能在秋季收集一定数量的十一星瓢虫加以人工饲养,以提高其越冬存活率,在来年春季人工释放于棉田,有可能提高控制蚜虫的效果。研究不同条件对十一星瓢虫的越冬影响,可为其有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温度对十一星瓢虫越冬的影响 将收集到的十一星瓢虫从9月28日开始分别放在4种温度下越冬:5℃冰箱中、10℃培养箱中、室内温度(18~22℃)和室外温度(由新…  相似文献   

4.
1888—1889年,北美从澳大利亚引进澳洲瓢虫(Rodolia cardinalis)防治柑桔上吹绵蚧获得显著成功,从而奠定了生物防治的基础。为了纪念利用天敌控制有害生物成功一百周年,1989年3月27~30日和4月4~6日,分别在美国加州大学河边分校和德克萨斯  相似文献   

5.
捕食性瓢虫的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瓢虫在生物防治发展历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Coppel和Martins(1977)在《害虫生物抑制》一书中,把1888年作为害虫防治早期历史与中期历史的分界。这是由于1888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自澳大利亚移殖澳洲瓢虫防治吹绵蚧获得成功,使引进天敌防治害虫成为一项重要措施,在害虫防治研究中更加重视天敌的作用,推动着生物防治工作的开展。本文介绍了捕食性瓢虫的种类及区系分布,捕食性瓢虫的输引情况,总结了瓢虫人工繁殖以及捕食性瓢虫的利用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6.
孟氏隐唇瓢虫在广州等地定居,控制石栗粉蚧的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55年底,在蒲蛰龙教授主持下,自国外引进了澳洲瓢虫 Rodolia cardinalis Mul-Sant 和孟氏隐唇瓢虫 Cryptolaemus montrouzieri Mulsant。澳洲瓢虫引进后随着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散放,1957—1959年相继取得长期控制吹绵蚧 Icerya purchasi Ma-skell 种群数量的明显效果,解决了广东等地木麻黄林和柑桔园的吹绵蚧问题。孟氏隐腐瓢虫于1955年—1964年在华南农学院和原中南昆虫研究所进行了大量繁殖,研究了它  相似文献   

7.
柑桔病虫害的春季防治宜昌市窑湾农技站(443002)钟仕田立春以后,气温逐渐上升,许多越冬柑桔病虫开始活动、繁殖和为害。柑桔发芽、抽梢产生大量幼嫩枝叶,为柑桔红、黄蜘蛛等提供了丰富的食料。花蕾蛆、吹绵蚧、矢尖蚧、红蜡蚧、糠片蚧、黑刺粉虱、星天牛、蚜虫...  相似文献   

8.
捕食性瓢虫的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庞虹 《昆虫天敌》1996,18(4):30-36
瓢虫在生物防治发展历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Coppel,Martins(1977)在《害虫生物抑制》一书中,把1888年作为害虫防治早期历史与中期历史的分界,这是由于1888年美国加利福亚洲自澳大利亚移殖澳洲瓢虫防治吹绵蚧获得成功,使引进天敌防治害虫成为一项重要措施,在害虫防治研究中更加重视天敌的作用,推动着生物防治工作的开展,本文介绍了捕食性瓢虫的种类及区系分布,捕食性瓢虫的输引情况,总结了瓢虫  相似文献   

9.
七星瓢虫人工饲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人工卵赤眼蜂蛹为主要饲料,在产卵前期添加取食刺激剂(0.1% 的橄榄油+ 5% 蔗糖)或适当添加蚜虫可显著提高其生殖力。这将解决七星瓢虫人工饲养的食料难题,并促使七星瓢虫的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10.
七星瓢虫是以休止状态越冬的。如果温度在13℃以上、有光照和食料充足,就可进行产卵繁殖。利用这一特性,我们在小麦阳畦复盖塑料薄膜繁殖瓢虫获得成功。试验的瓢虫于1976年1月29日产卵,幼虫于2月26日化蛹;以后几年的产卵时间为1977年2月1日,1978年1月1日和1979年1月24日。1978年,我们复盖了2平方米的小麦阳畦,放入3头越冬代成虫,1月1日开始产卵,2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2月中下旬为幼虫盛期,并且开始化蛹,3月9日出现一代成虫。第一代繁殖了幼虫1250头;4月17日产第二代卵,5月初为第二代幼虫盛期,5月4日出现二代成虫;5月28日产第三代卵。到麦收前共繁殖了三代,比麦田多繁殖了一代。从而说明七星瓢虫在冬天也能产卵繁殖。  相似文献   

11.
江苏地区烟粉虱的发生为害与生态防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烟粉虱是江苏棉花、蔬菜、花卉等作物上的重要害虫。在江苏地区,烟粉虱不能在露地越冬,但可以在保护地越冬;春末夏初,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向露地作物上扩散为害。烟粉虱从保护地向露地第一次扩散在500 m范围内,食料条件恶化时再次向周边扩散。在食料丰富的田间一般在寄主植物冠层上5~10 cm飞行。越冬虫源丰富、外地虫源引入、作物布局有利、抗逆性增强、预警机制不健全和防治方法不当是烟粉虱暴发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烟粉虱"区域控制、全程控制、生态控制"的防控原则。  相似文献   

12.
1982~1985年,在广西武鸣华侨农场进行保护利用瓢虫控制蔗田绵蚜为害试验。主要措施是保护安全越冬、越夏。冬季室内饲养,室温18~20℃,相对湿度75~85%;翌年4月,大突肩瓢虫越冬存活率为62,96~82.92%;双带盘瓢虫存活率45.71~100%。保护安全越夏的最适室温为23~26℃,相对湿度75~85%,大突肩瓢虫越夏存活率为69.13%(当年第一代成虫)和53.8%(越冬代成虫)。双带盘瓢虫抗逆性较强,在一般室内即能越夏。4年来累计释放两种瓢虫的成、幼虫共44661头,防治蔗田绵蚜效果明显,减少蚜害株率96.6%、蚜害叶片率90%。  相似文献   

13.
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mpunctata L.在江苏各地数量不多。为利用七星瓢虫,除加以保护外还须进行人工饲养,以补充其自然种群数量的不足。我们利用早春田间的各种蚜虫对七星瓢虫进行小型集中饲养,然后释放于田间,对于控制留种苕子,棉苗等的蚜虫有一定的效果,对防治小面积作物及温室、塑料棚等的蚜虫亦有其可取之处、故简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异色瓢虫Leis axyridis(Pallas)是一种常见的食蚜、食蚧瓢虫,已被用来防治农林害虫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进一步发挥其效用,除进行人工招引,积极利用天然瓢虫资源外,有必要进行人工饲养,以补充天然资源之不足。寻找适宜的代饲料是人工饲养瓢虫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近年来,这一工作有所进展,取得了一些初步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龟纹瓢虫生物学及饲养初步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多年的田间调查和室内繁殖,表明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Thunb.)能有效地控制蚜虫的为害。我们于1976~1981年对龟纹瓢虫的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和人工饲养等问题作了较系统的观察,意在为利用瓢虫、提高防治效果,提供理论依据。现把结果报告如下。一、方法早春从麦地收集越冬成虫,配对产卵作为当年第一代。由此繁殖以后各代。室内成虫饲养,采用内有白色或淡绿色卵卡纸的玻管,卵卡纸约占管壁面积的1/3;幼虫饲养  相似文献   

16.
南疆棉田十一星瓢虫对棉蚜的生态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南疆尉犁县两处棉田,4个品种十一星瓢虫的种群动态、人工诱集和棉蚜防治效果测试观察,发现:在南疆不同品种的棉田中,十一星瓢虫是棉田棉蚜的主要天敌,约占棉田瓢虫总数的80%左右;十一星瓢虫与棉蚜种群数量呈显著的跟随关系,发生期比棉蚜滞后1周左右。人工诱集十一星瓢虫的数量与诱集箱放置的位置和箱内的诱集物有关。放置在棉田周围林带中的诱集箱诱集的十一星瓢虫数量最多,其次是棉田埂箱,棉田内诱集的数量最少;诱集箱放入蜂蜜和花粉蜜诱集的十一星瓢虫数量最多,放入花粉诱集的十一星瓢虫数量次之,不放任何诱集物诱集的十一星瓢虫数量最少。越冬后的十一星瓢虫早期释放到棉田中心蚜株上可以有效防治蚜虫危害,中心蚜株株高比未释放瓢虫处理的增高59.5%,果枝数增加20.3%、蕾数增加100%、铃数增加81.4%,单株产量增加81.1%。  相似文献   

17.
龟纹瓢虫生物生态学特性及饲养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龟纹瓢虫Propylaeajaponica(Thunberg)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林果蔬生产中重要的捕食性天敌之一,尤其在夏季高温、干旱的情况下,对果园、棉田的幼龄(小)害虫和卵的捕食作用非常明显。本文从龟纹瓢虫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包括色斑变型、生活史、繁殖、食性、越冬、人工饲养、田间动态以及在生物防治上的应用等方面概述了龟纹瓢虫的研究进展,提出进一步深入开展龟纹瓢虫的人工饲养技术、贮藏技术和色斑变型遗传机制等的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而且可以充实昆虫生态位理论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8.
四十年代大量使用DDT引起叶螨的大猖獗后,利用植绥螨防治获得成功,被认为在害虫防治史上可与1888年引进澳洲瓢虫防治吹绵蚧相媲美,促使“以螨治螨”工作迅速发展。当然这项工作并非一蹴而成,恰如J.A.McMurty(1982)总结的植绥螨在果园的应用,从五十年代初期,经过了(1)动物区系检查,(2)生态学研究,(3)生物学研究,(4)田间及实验室实验研究,(5)果园中螨类生物防治的实施,以及(6)在其他地区的引进与建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瓢虫被利用在蚜虫防治上,效果显著。为了使越冬后七星瓢虫的活动和产卵与田间蚜虫发生的情况相适应,进行了在变温中处理饲养瓢虫的试验。冬前采集越冬代成虫置于室内零度以下低温中贮存,当初春室温上升时转入冰箱中(-5℃-0℃)保存,以维持其休眠状态。应用前进行变温处理。曾研究了三种变温,其中最好的一种为:将冰箱中保存的越冬瓢由移入3-4℃定温中放置5天,再移入7-8℃处理5天,然后移入13-14℃中1天,  相似文献   

20.
洞庭湖棉区龟纹瓢虫发生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瓢虫是棉田捕食性天敌中的主要优势种群。洞庭湖棉区棉田的瓢虫种类超过20种,其中龟纹瓢虫是其优势种,占整个瓢虫种群的67.8%。南县在洞庭湖区具有典型代表性,研究南县棉田瓢虫发生特点,对研究洞庭湖棉区瓢虫的发生及利用有重要的参考意义。1发生规律及习性1.1年消长规律龟纹瓢虫以成虫在棉秆枯铃裂缝、树皮裂缝、背风向阳的杂草丛基部以及稻草垛中越冬。据1996~2002年南县测报站、南县棉种场联合调查分析,在春季气温回升到12℃以上时,开始迁入春作物(油菜、蚕豆、绿肥等)田取食活动,5月上旬开始迁入棉田苗圃和移栽早的棉田。龟纹瓢虫在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