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根据1993 ̄1995年试验结果,赤霉素在蚕事初花期喷施,平均单株荚数和粒数比喷清水分别增加1.6荚和3.3粒,增产19.8%;研制出三元保荚剂A2B3N2在蚕豆三荚期喷施,平均单株荚数和粒数比喷清水分别增加2.2荚和3.8粒,增产31.9%。  相似文献   

2.
5个参试组合,均表现比对照增产,杂交油菜最高亩产达131.8kg,亩增产9.9-36.95kg,增产幅度达10.4%-37.5%。杂交油菜增产主要表现为枝、荚、粒增加,尤以全株有效荚增长更为明显,每株比对照增加49.0-145.0荚。  相似文献   

3.
通过该项研究表明:根圈深度浅的和无灌水区的土壤PF值高,其值达到2.3~2.6时作为春小麦需水的田间灌溉指标;单位面积根长、表面积、体积和根干重(根密度则相反)、株高、平均分蘖数,平均穗数随根圈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奠定了丰产的物质基础。10和20cm浅根区内实施喷灌比无灌水的植株地上部干物重,开花期分别增加98和94g/m ̄2,收获期分别增加74和93g/m ̄2,籽实干物重分别增加29和44g/m ̄2,干物重比率增加1.8%,穗数增加43个/m ̄2,穗粒数增加1.3和0.6粒,千粒重变幅小,约33g左右,每亩分别增产13.9%和16%。但仍以深根区比浅根区内小麦分别增产57.8%和29.5%为高。总之,在浅根区实施喷灌或加深耕层,促进根系发达,是旱作区提高春小麦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HF—I号大豆拌种剂田间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 ̄1994年经多点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应用HF-I号拌种可使大豆株高增加14.2%,根数增加20.7%,根瘤数增加119%,地上部鲜重增加43.7%。单株荚数、株粒数分别增加3.3%和5.9%,较对照亩增产32.7kg,增产率24.3%,达显著水准。并且对大豆根潜蝇和根腐病防效达67%和77%。产投比达22:1。append  相似文献   

5.
盛花期喷施多效唑和氮磷钾肥对夏大豆的保荚增产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大豆盛花期叶面复舍喷施多效唑和N,P,K肥既可促进植株横向生长,抑制纵向生长,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强度;又可有效补充植株N,P营养,提高叶片和花荚N,P含量,与单喷多效唑和单喷N,P,K相比,可更有效地改善植株营养,减少花荚脱落,提高产量。经复合喷施处理夏大豆花荚脱落率51.8%,对照降低24.3%,单株荚数增加24.0%,增产18.6%。单喷多效唑和N,P,K肥分别比对照增产11.7%和9  相似文献   

6.
1994~1995年在沈阳农业大学内试验地研究了紧凑型和平展型两个类型玉米品种的生长发育规律。不同密度、肥力条件下,叶面积指数和光能利用率呈显著正相关,干物质积累前期不同密度差异较大,后期干物质积累有相互接近的趋势。紧凑型玉米增产原因是光合势大、光能利用率高、穗数每公顷增加9335穗、穗粒数增加17.48%、但百粒重减少11.40%。  相似文献   

7.
对金海5号玉米进行了迪尔乐有机肥、尿素、不施肥3个因素3次重复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迪尔乐复合有机肥能够促进玉米根系的生长、降低玉米的穗位、增强抗倒伏能力、增加千粒重、增加穗粒数,比施用尿素增产20.81%,比不施肥增产34.11%,能够有效解决玉米灌浆期养分供应。  相似文献   

8.
宋学甫 《北京农业科学》1999,17(1):33-34,39
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农科所研制的大豆硼钼微复肥经5年在本省35个市县示范推广,累积推广面积85.21万hm^2,平均增产13.7%以上,大豆重迎茬地块平均增产10%左右,共增产大豆2.3亿kg,产投比为16.64:1,创社会效益3.21亿元,应用大豆硼钼微复肥拌大豆种子,能起到增花,保荚,调节大豆营养生理功能,单株增加2.7个荚和3.9个粒,百粒重提高0.8g。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比较了六种药剂于小麦生长中后期喷雾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增产效果。田间试验表明,中后期喷雾以40%富力库WP,25%敌力脱EC,12.5%烯唑醇WP和40%福星ZC防效最好,达93.42% ̄99.73%,同时兼治小麦白粉病。从经济性状调查看,穗粒数增加7.40 ̄9.73粒,千粒重增加5.0 ̄9.13g,亩产较对照增产34.8% ̄61.3%。  相似文献   

10.
水稻中位蘖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对直播条件下水稻主茎上不同部位的分蘖产生和成穗规律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水稻主茎留5-8蘖位和分蘖与留1-4蘖位相比具有较大的增产优势。前者与后者相比,分蘖成穗率提高22.9%,穗粒数增加13.44粒,营养体增大,生产力提高,第hm^2产量增加1132.5kg,提高14.8%。水稻中位蘖的优势是水稻潜能增产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直播条件下水稻主茎上不同部位的分蘖产生和成穗规律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水稻主茎留5-8蘖位的分蘖与留1-4蘖位的分蘖相比具有较大的增产优势,前者与后者相比,分蘖成穗率提高22.9%,穗粒数增加13.44粒,营养体增大,生产力提高,每公顷产量增加1132.5公斤,提高14.8%,水稻中位蘖的优势是水稻潜能增产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2.
高产杂交稻生长和产量边际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分析了高产杂交稻协优9308、两优培九和Ⅱ优7954的边行和中间行植株株高、物质生产量和产量及其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协优9308边行比中间行单丛增产93.8%,丛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分别提高57.1%,19.2%和3.5%。Ⅱ优7954丛穗数和穗总粒数分别提高64.4%和14.1%。两优培九丛穗数和穗总粒数分别提高53.9%和11.9%。在边行增产中,协优9308增穗增产贡献68%,增粒增产贡献32%。两优培九增穗增产贡献率达68.7%~82.3%,穗粒数增产贡献率达17.7%~31.3%。协优9308边行植株株高低于中间行植株约8.2%,而单株干物质生产量增加20.9%,穗重增加31.5%,穗着粒密度提高17.8%,边行植株收获指数提高8.8%。边行平均每穗粒数提高的原因是大穗比例增加,而较小穗比例略有下降。并就宽行稀植的栽培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穗丰8号油青豆角是广东省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99年育成的油青类型优良豆角新品种。该品种表现早中熟,从播种到初收,春植约55天,夏秋植约50天,其生长势强,主蔓第1雌花着生节位为第5节,荚长约65厘米,荚厚0.85~0.90厘米,单荚重约25克,荚色油青,荚条均匀,不露仁,无鼠尾,品质爽甜,耐贮运,适宜长途运输,且商品率高,商品豆市场销售价较其他豆角品种高约0.2元/公斤。  相似文献   

14.
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化学调节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究结果表明:苗期应用ABT生根粉4号、丰啶醇7841、烯效唑,增产幅度为9.7%~21.9%;穗期应用玉米健壮素、多效唑,增产幅度为10.0%~20.4%;花粒期应用赤霉素、玉米增粒增重剂(A、B),增产幅度最高可达25.14%~28.50%。  相似文献   

15.
冬小麦后期补施氮和氮钾配合,可使冬小麦营养条件得到改善,抗逆性增强,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提高,产量增加。研究结果表明,氮钾配施增产效果优于单施氮肥,氮钾配施平均增产34-8 % ,单施氮平均增产13 .3 % 。另外,增产效果与氮肥施用时期有关,在拔节期一次施氮效果最好,氮钾配施增产42 .2 % ,单施氮增产25 .9 % 。  相似文献   

16.
玉米、水稻施用锌、硼微肥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静 《农业与技术》2002,22(4):72-74
硼、锌微肥对玉米生育期影响甚小,对玉米的经济性状影响显著,施锌肥增产7.5%,硼肥增产4.3%;硼,锌微肥可缩短水稻生育期1-4天,对水稻经济性状影响较大,施锌可增加苗数和有效穗,施硼增加千粒重和每穗实粒。  相似文献   

17.
多功能种衣剂在水稻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功能种衣剂在水稻上的应用研究表明,多功能种衣剂能有效降低苗高,增加绿叶数,分蘖数,茎基宽、根数、干重、秧苗素质,有效穗数,穗实粒数,千粒重,并能有效降低杂草及病虫害的发生率,但对种子发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多功能种衣剂1号2号和3号处理均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其中以2号剂增产效果最显著,每公顷增产稻谷865公斤,增产9.8%。  相似文献   

18.
进行了迪尔乐高效复合有机肥在玉米上的肥效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迪尔乐复合有机肥,能够促进玉米根系生长、降低玉米穗位、增强抗倒伏能力、增加千粒重、增加穗粒数,比不施肥增产34.2%,能够满足玉米生长对养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G叶面肥是我们新近开发研制的冬小麦穗前叶面专用营养调节复合肥。试验表明,这种肥料在冬小麦穗前(挑旗时期)喷施一次,可显著增加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促进光合作用,形成更多的有机物,并向籽粒运输,增加籽粒饱满度,使千粒重增加3.8%.特别是G叶面肥可以大大促进花粉粒的萌发,促进受精作用,使小麦穗粒数平均增加11.9%。这样,可使冬小麦穗粒重平均增加16%以上,达到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冬小麦全耕层播种增产效果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冬小麦全耕层播种是针对回茬麦产量低及劳畜力紧张等问题而创立的一套较为完整的高产栽培技术,80年代以来,在晋南北部麦区已大面积推广应用。与常规条播比较,亩穗数增加9.6万,穗粒数多1.6粒,千粒重提高2.1g,平均亩增产12.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