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马铃薯Y病毒中国分离株(PVY-C)的6kD和NIa基因拼接和改造,分别构建了其正向表述和反向转录的植物表达载体。借助土壤农杆菌LBA4404将在此双元载体上的6kD和NIa基因及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NPTⅡ)转入到烟草品种NC89的染色体上,从而获得了抗卡那霉素的转化再生烟草植株。用PVY-C对这些转化烟草进行抗性接种试验,结果表明部分转基因植株能够抵制PVY-C的侵染,对抗病植株的子一代(R1)进行进一步的抗性分析发现,其R1代通过遗传也获得了这种抗病性。  相似文献   

2.
用基因枪法将具有抗潮霉素基因(hpt) 的质粒DNA( 质粒PSBG102) 导入到水稻品种延农黑1 号的愈伤组织中,获得了抗潮霉素的愈伤组织,对抗性愈伤组织进行再分化处理,获得了再分化水稻植株,经PCR 鉴定和瑟慎(southern) 杂交,确认再分化植株全部是转基因植株,这些转基因植株含有1 ~13 个拷贝的hpt 基因.  相似文献   

3.
用BamHI/KpnI从重组克隆PZD-1中切下马铃薯Y病毒脉坏死株系复制酶基因,将其插入质粒PROD2相庆切点中构成植物表达载体。用重组pROD2转化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LBA4404菌株,通过重组农杆菌侵染叶盘将复制酶基因转入烟草品种NC89中获得转基因植株。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表明,复制酶基因在转基因烟草中获得品种NC89中获得转基因植株。分子生物学检测  相似文献   

4.
表达PLRV CP基因的转基因马铃薯抗病性田间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表达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外壳蛋白(CP)基因的转基因马铃薯为供试材料,在接种病毒后续发感染条件下观察鉴定转基因株系的田间发病率,发病时间和发病指数.结果表明转基因马铃薯株系延迟发病时间、降低发病百分率和发病指数.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CaMVCABB-BJI和Bari-1株系基因Ⅵ的克隆和转化,在根癌农杆菌菌种GV3101的介导下,利用真空渗入法获得了转化CABB-BJI和Bari-1基因Ⅵ的拟南芥转基因植株。分子检测表明,基因Ⅵ已整合进拟南芥基因组并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转基因植株中,出现了类似病毒感染症状、多生长点及花粉生活力较低等个体的变异株。而多数转基因植株(占转基因植株70.4%)为无症状的正常植株。对转化CaMVBari-1株系基因Ⅵ的9个无症状转基因株系接种CaMVCABB-BJI病毒抗性表明,9个转基因株系表现出了不同的抗性  相似文献   

6.
水稻花粉管通道法导入含Xa21总基因的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含Xa21基因(广谱抗白叶枯病基因)的水稻(oryzasaztiva)品种1188的总DNA及PBI121质粒DNA导入丙1067、宁67、繁7、宁波2号,293,浙733和舟903等七个品种(系)收获转基因的当代水稻种子并进行大田选育,将外源DNA含有PBI121的转化处理后代种子发芽,在14天苗龄时分别提取水稻幼苗总DNA而后经多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并以gus基因片段为探讨  相似文献   

7.
多抗PVY、TMV和CMV转基因烟草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RNA介导抗性培育抗多种植物病毒的转基因烟草。【方法】分别以马铃薯Y病毒(PVY)、烟草花叶病毒(T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全长衣壳蛋白(CP)基因为模板,通过设计PCR引物和亚克隆获得PVY CP 3′端长度100 bp、TMV CP 3′端长度100 bp和CMV CP 3′端长度200 bp的cDNA片段并拼接成嵌合基因,并以此为模板构建反向重复结构嵌合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RHPTC。将pRHPTC通过冻融法导入农杆菌LBA4404,采用叶盘法转化烟草NC89,然后测定转基因烟草对3种病毒的抗性。【结果】经卡那霉素筛选和PCR检测,共获得276株转基因烟草。Southern和Northern blot分析表明,外源基因以不同拷贝数整合于烟草基因组中;不同转基因植株中病毒RNA的积累量存在显著差异。抗病性检测显示:23%左右的转基因植株表现出对3种病毒侵染的抗性。对转基因植株扩繁后代和T1代的抗性分析表明:多病毒抗性表现稳定。【结论】利用RNA介导的抗病毒基因工程可获得同时抗多种病毒的转基因烟草,其抗病性在T0代扩繁植株和T1代植株中得到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8.
利用含有苜蓿花叶病毒中国分离株(AIMV-Ch)复制酶(P2亚基)基因编码区5’端cDNA(1306bp)的重组质粒pAM5和编区3’端及其非编码区(1234bp的重组质粒pAM3构建了含有复制(P2亚基)基因全长cDNA及其3’端非编码区的重组质粒pAM35,并将其重组于植物表达载体pGA643,构建其正链RNA的表达载体pGA35,为进一步开展转基因研究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表达葡萄糖氧化酶基因抗晚疫病马铃薯的培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葡萄糖氧化酶催化分子氧氧化b-D葡萄糖产生葡萄糖酸和H2O2。产生H2O2和其它活性氧物质是植物对病原体侵入的防御反应。实验证明H2O2水平升高不仅可诱发细胞过敏坏死反应,而且还能激活抗病基因表达如植物抗毒素及诱导病原相关蛋白(PR)等基因的表达。通过农杆菌介导将来自黑麴霉(Aspergillus niger)的葡萄糖氧化酶基因转入2个马铃薯重要栽培品种大西洋(Atlantic)和夏普蒂(Shepody)中获得23个转基因株系,其中75%为Kan抗性植株。在23个转基因株系中有16个株系可用PCR扩增出目的基因。进一步用核酸斑点杂交选出13个杂交阳性株系。转基因植物总DNA的Southem blot分析表明,GO基因已整合到马铃薯四倍体基因组中,转基因大西洋植株中目的基因为2-4个拷贝,而夏普蒂转基因植株中为1个拷贝。将转基因植株离体叶妆种呼和浩特地区流行的Phytophthoro infestans的复合生理小种1,3,4孢子。结果表明,和未转基因对照组相比转基因植株病斑出现时间晚,病斑扩展速度慢,发病程度轻,感病叶片少。总体上表现出较明显抗病性。转基因大西洋中抗性株系多于夏普蒂。转基因马铃薯植株体内H2O2含量测定表明,转基因马铃薯植株的根系和叶片在KI-淀粉培养基上数天后变为蓝色,而未转基因对照植株的根系和叶片变化不明显。试验表明,转基因马铃薯植株对晚疫病的抗性和体风H2O2含量水平呈正相关。还对马铃薯转化中再生小植株诱导,转基因植株中GO基因拷贝数,对晚疫病抗性的鉴定以及表达葡萄糖氧化酶基因的转基因马铃薯产生抗性的机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转CMV—CP基因番茄后代的田间抗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土壤农杆菌为介导,用叶盘法转化获得的转CMV-CP基因(黄瓜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番茄工程植株,通过连续选择和自交,得到R1、R2、R3、R4和R5代的转化番茄植株。1993-1994年采用人工接种和田间自然发病两种方式鉴定转化植株对CMV病毒的田间抗性。结果表明,转基因番茄植株对CMV侵染有高度抗性。人工接种R1、R2、R3、R4代转化植株的防病效果达50-73%。有50%以上的转基因植株始终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卷叶病毒的RT-PCR快速检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根据马铃薯卷叶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寡核苷酸引物。从感染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的马铃薯叶片中提取出病毒RNA,进行cDNA合成并运用RT-PCR技术进行体外扩增,得到一条长度约627bp的特异PCR扩增产物,与理论设计的外壳蛋白基因大小一致,而对照未得到任何产物。从而建立了快速灵敏的PLRV检测方法,为PLRV的防治及检测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依据马铃薯卷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特异性引物,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得到了PLRV福建分离物外壳蛋白基因,克隆并测定了其核苷酸序列,进行了同源性分析.依据PLRV外壳蛋白氨基酸序列建立了PLRV不同分离物的系统进化树.  相似文献   

13.
依据马铃薯病毒PVS、PVX、PLRV、PVA的CP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从马铃薯病叶组织中提取出病毒总RNA,进行cDNA合成和PCR扩增,得到了与预期片段长度一致的PCR特异扩增产物,建立了能够同步检测PVS、PVX、PLRV、PVA的RT-PCR多重检测体系。该方法对PVS、PVX、PLRV、PVA扩增出的靶带大小分别为435、625、222、300 bp,凝胶电泳易辨别区分。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快速简便,为马铃薯病毒的高效检测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应用 RT-PCR 法快速检测马铃薯卷叶病毒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根据马铃薯卷叶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寡核苷酸引物,从感染PLRV的马铃薯病叶组织中提取出病毒的RNA,进行cDNA合成及PCR扩增,得到一条长度约620bp的特异PCR扩增产物,与理论设计的外壳蛋白基因大小一致。建立了快速灵敏简便的PLRV检测的新方法,其灵敏度要比PLRV的血清学检测方法高10^4倍,在基因水平上为PLRV的检测提供了更新手段,并在农业部植物检疫实验所马铃薯病毒检  相似文献   

15.
根据GenBank中的马铃薯卷叶病外壳蛋白基因(PLRV-CP)全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以马铃薯卷叶病毒RNA为模板,克隆了马铃薯卷叶病外壳蛋白基因,在pBI121的基础上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利用PLO(Poly-L-Ornithine)将PLRV-CP基因导入到马铃薯加工型品种大西洋的原生质体中,获得了转基因后代。在5株转化后代中扩增出长度为610bp的目标DNA片断,说明导入的外源PLRV-CP基因已经整合到马铃薯基因组中。Southern blot分析结果进一步证明了PCR结果的正确性。RT-PCR结果表明,在3株转化后代叶片中具有阳性表达。马铃薯卷叶病毒接种实验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比对照有明显的马铃薯卷叶病抗性。  相似文献   

16.
双重RT-PCR法快速检测多种马铃薯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建立快速、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RT-PCR检测马铃薯病毒技术,依据马铃薯X病毒、马铃薯S病毒、马铃薯A病毒以及马铃薯卷叶病毒的基因组RNA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对,从反转录和PCR等方面优化双重RT-PCR反应条件,同步扩增出上述四4种病毒,分别得到620(PVX)、435(PVS)、300(PVA)、222 bp(PLRV)大小的扩增片段。结果表明,反转录反应中引物浓度比例、dNTPs浓度和PCR反应中Mg2+浓度对双重RT-PCR检测多种马铃薯病毒的影响较大。优化的双重RT-PCR反应体系可以同步快速检测田间自然感染的马铃薯病毒,此方法还适合检测马铃薯脱毒种薯及试管苗,对马铃薯病毒病早期监测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病毒疫情调查及马铃薯S病毒的检测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河北省张家口市马铃薯病毒病害发生情况并对马铃薯S病毒(PVS)进行鉴定。[方法]对采自河北省张家口市的46份马铃薯样品进行生物学测定和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46份样品中有35份为马铃薯Y病毒(PVY)侵染,其中有6份是PVY与PVS混合侵染,其余29份为PVY单独侵染。用特异性引物扩增PVS外壳蛋白基因的部分序列,获得685bp的目的产物,该序列与已报道的PVS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80%以上,编码227个氨基酸,与已报道的PVS外壳蛋白的氨基酸同源性均在90%以上。证明该样品中确实携带PVS。[结论]该研究为今后该地区马铃薯病毒病害的控制及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病毒和类病毒在马铃薯试管苗不同部位的积累规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DAS-ELISA两种方法检测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otato spindle tuber viroid, PSTVd)、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 leafroll virus, PLRV)和马铃薯S病毒(Potato virus S, PVS)在马铃薯试管苗基部和顶端继代培养5代(继5代)后的含量。结果表明:PSTVd,PLRV和PVS在马铃薯试管苗常规组织培养过程中是逐代传递的,其在马铃薯试管苗顶端和基部的积累规律存在显著的品种差异,分别供试的7个品系中,存在PSTVd顶端积累和基部积累效应的各3个品系,存在PLRV顶端积累和基部积累效应的分别为4个和2个品系,存在PVS顶端积累和基部积累效应的分别为3个和2个品系,其中PSTVd的顶端积累效应最强为基部的4倍;同一马铃薯品系的顶端和基部对不同病毒和类病毒的积累趋势相对一致。实时荧光定量PCR是一种灵敏度很高的定量检测马铃薯病毒和类病毒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毛彦芝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3):59-60,80
本文简述了植物病毒CP基因介导的抗性机理、马铃薯转CP基因抗病毒(PVY、PVX、PVS、PLRA、PVA)育种研究进展及转CP基因技术研究发展情况,并展望了利用转CP基因抗病毒育种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