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6 毫秒
1.
液黏调速离合器是一种依靠多油膜剪切力传递扭矩的装置,尤其适合于大型风机、水泵等工程机械调速节能.由于其各摩擦副润滑油入口处油压、流量大小无法保证均匀一致,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往往出现摩擦副过热、变形、偏磨等问题.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离心油腔式液黏调速离合器.理论分析表明:充分利用油腔离心力的甩油作用可使得润滑油均匀地甩入各摩擦副.另外,基于流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2种不同结构的三维流场模型,应用Fluent对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了油腔结构和普通油道结构对喷油孔处压力和流速的分布规律.仿真结果表明:离心式油腔的设计可显著提高液黏调速离合器各摩擦副润滑油入口处油压及流量的均匀性,从而提升液黏调速离合器的工作性能,延长其工作寿命.  相似文献   

2.
针对离合器接合过程摩擦副过热损坏问题,以某湿式DCT双离合器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湿式双离合器接合过程瞬态温度场分布规律研究,借助ANSYS仿真软件获得离合器摩擦副起步和换挡过程中瞬态温度场以及径向温度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接合过程中离合器摩擦副表面最高温度出现在即将接合完成时刻;随径向半径的增大,温度逐渐升高;升、降挡过程中,起步及2挡降1挡工况时离合器摩擦副高热负荷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机器学习模型预测重型拖拉机液压机械无级变速箱(Hydro mechanical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HMCVT)湿式离合器温度的局限性,提出了基于改进灰狼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Improved grey wolf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support vector machine, IGWPSO-SVM)的HMCVT湿式离合器摩擦副温度预测模型。首先,对湿式离合器摩擦副滑摩过程进行热分析,确定影响湿式离合器摩擦副温度的因素;然后,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搭建温度预测模型,并利用改进灰狼粒子群优化(Improved grey wolf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IGWPSO)算法对SVM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最后,基于HMCVT湿式离合器试验台数据搭建离合器摩擦副温度预测模型的样本数据库,以湿式离合器摩擦副对偶钢片为对象,对IGWPSO-SVM模型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IGWPSO-SVM模型预测摩擦副对偶钢片...  相似文献   

4.
用圆柱螺旋压紧弹簧的离合器,随着摩擦副在使用中的磨损,离合器的压紧力和储备系数亦相应降低。碟形弹簧压紧力与变形量间的变化具有良好的特性,它可以改善摩擦性能和减小分离离合器的操纵功。 最广泛采用带缺口碟形弹簧的结构示于图1,它与一般不带缺口碟形弹簧相比具有较好的柔性,并在相同的条件下允许增加摩擦副的磨损值而不降低弹簧的压紧力。然而用于离合器上的这种压紧弹簧还缺乏工程上的计算方法,给设计工作带来了困难。现有一般碟形弹簧的计算公式是经过修正的,它不适用于带缺口碟形弹簧的计算。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摩擦热、摩擦副材料和冷却条件三个因素对干式离合器温升的影响。得出:滑摩产生的摩擦热是直接影响干式离合器温升的重要因素;而摩擦副材料的热物理性质对温升也有影响,材料的导热系数和比热容越大离合器温升越小;冷却条件是从对流换热系数方面体现的,对流换热系数增大对温升的影响明显。根据以上结论,提出了降低干式离合器温升。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液体粘性传动(HVD)装置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结构;分析了造成HVD装置开环转速平稳性不良的主要原因是作为HVD系统转速调节阀的常规比例溢流阀在小流量低压工况下压力调节线性度和压力稳定性不够;研究开发的一种新型HVD转速调节阀,具有优良的压力调节线性度和压力稳定性,能够显著提高HVD装置在开环工况下输出转速的平稳性,满足工业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7.
针对重型拖拉机HMCVT湿式离合器摩擦副温度难以预测,使得拖拉机无级变速箱冷却润滑不足的问题,以拖拉机HMCVT湿式离合器对偶钢片为研究对象,建立了PSO-SVM的湿式离合器摩擦副温度预测模型。通过确定影响湿式离合器温升的因素,建立摩擦副温度预测数据样本库,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温度预测模型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SVM模型预测湿式离合器摩擦副温度,PSO-SVM模型更能准确预测出湿式离合器接合时对偶钢片温度变化趋势及最高温度,且温度预测的4项误差均有所降低,以期为重型拖拉机HMCVT湿式离合器温度的高精度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结合农业机械的实际工作情况,在对摩擦式离合器和牙嵌式离合器结合过程及状态分析的基础上对农用离合器进行改进设计,设计了新型的复合式离合器;同时,详细分析了复合式离合器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该设计有效地延长了离合器的使用寿命,解决了离合器打滑及过载保护等问题,对提高离合器乃至整套机具的使用寿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为复合式离合器的设计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针对湿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普遍采用的湿式双离合器,从理论上对湿式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在分离状态下带排转矩的产生及计算进行了分析,论述了润滑油温度、离合器转速、润滑油流量及摩擦副间隙等对湿式双离合器带排转矩的影响。通过台架试验验证其影响规律:带排转矩随着润滑油温度升高而变大,随着离合器转速变化而变化,随着润滑油流量增加而变大,随着摩擦副间隙变大而变小。  相似文献   

10.
针对湿式离合器摩擦副热失效问题,以摩擦钢片为研究对象,借助AcuSolve仿真分析软件,开展了离合器接合过程钢片瞬态温度场仿真分析研究。通过仿真分析获得了起步工况时主、从动端转速差、接合时间及入口流速等因素对钢片温度场影响规律。仿真结果表明:沿摩擦盘径向,钢片表面温度随着半径值的增加而上升,高温聚集在半径较大处;主、从动转速差越大,摩擦钢片的温度梯度越大;增加接合时间会导致钢片表面温度升高;增大入口流速可小幅降低摩擦副的表面温度。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风扇传动采用调速装置的必要性,将冷却风扇调速技术分为直接驱动、电机驱动、离合器驱动、液粘驱动、液压驱动,以及正在孕育中的电磁流变体驱动几种,对各种风扇传动技术原理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说明了各自的特点,并对未来风扇调速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洪曼  王志  田甜  刘学文 《农业工程》2021,11(3):29-33
摩擦传动主要是指靠带与轮、轮与轮之间的摩擦作用实现动力传递的机械传动方式,摩擦传动在行走机械中所实现的功能尤具特色。针对应用于自动挡轿车、联合收割机、飞机牵引车和公铁两用车的摩擦传动实例,说明了摩擦传动在行走驱动环节的作用与实现方式,揭示了带轮摩擦实现连续变比传动及无级变速装置的结构形式,同时阐述了轮轮摩擦在行走驱动中的使用方式。   相似文献   

13.
柔性底盘驱动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实现农业运作平台的数字化,设计了一套基于偏置轴驱动轮的柔性底盘控制系统。主要进行了单轮驱动控制系统的设计:驱动控制器接收中央控制器输出的信号,决定电磁摩擦锁绕组的锁紧力和平衡位置电机的转动位置;控制器中单片机将相对转角与油门信号叠加作为输出控制信号,通过集成驱动电路,采用PWM方式控制轮毂电机速度。  相似文献   

14.
拖拉机自动导航摩擦轮式转向驱动系统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农机导航系统中使用传统拖拉机前轮转向驱动子系统机构复杂、装卸不便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摩擦轮式转向驱动系统。摩擦轮式转向驱动系统主要由驱动装置和相匹配的自适应模糊转向控制器组成。驱动装置采用平行四连杆机构以实现工作模式的快速切换,使用夹持固定方式实现便捷装卸。搭建了试验台架以获取摩擦轮驱动装置的滑移特性数据。同时设计适用于该驱动装置的自适应模糊转向控制器,基于液压系统离散传递函数和滑移特性数据建立了驱动系统递推仿真模型,采用该仿真模型构建遗传算法参数优化器对控制器参数进行在线优化。进行了仿真模型验证试验、遗传算法参数优化器性能对比试验和驱动系统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仿真模型与实际系统基本一致;经过遗传算法参数优化后控制器阶跃响应上升时间减少15%,稳态误差达到3%标准所需调节时间减少29%,消除了振荡现象;所设计驱动系统的20°阶跃响应平均绝对稳态误差为0.197°,平均上升时间为2.0 s,稳态误差达到3%标准的平均调节时间为2.4 s,拖拉机前轮控制效果良好。应用试验表明驱动系统能基本满足拖拉机配套2BFQ-6型油菜精量联合直播机机组自动导航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在水力碎浆机的设计过程中,传动系统的设计非常关键,因传动系统的设计直接决定了整台机器的性能、效率。传动系统将转距由电动机通过带轮传动、主轴传送至转盘、刀片,转盘的回转形成浆流的循环和物料的摩擦,加之转盘及槽体上安装的刀片的碎解作用,从而把物料碎解成浆。0.6m3水力碎浆机是专为造纸实验室而设计,该产品传动系统采用转子传动装置 皮带传动 立式电动机的结构形式,主要包括主轴、大皮带轮、轴承、轴承座、受浆盘和转盘等部件。与传统水力碎浆机设计不同的是,0.6m3水力碎浆机槽体内不设计传动结构,动力消耗少,运行平稳。  相似文献   

16.
充分考虑湿式多片制动器多构层,有间隙的结构和特点,采用间隙单元了湿式多片制动器衬片压力分布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通过台架试验验证了该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利用有限单元法进一步探讨了湿式多片制动器多种结构参数对衬片压力分布的影响规律,并针对湿式多制动器设计原理和方法提出了一些新观点。  相似文献   

17.
柴油机活塞环与缸套摩擦副磨损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摩擦磨损试验机分析了柴油机常用的4种表面功能层活塞环与4种合金铸铁材料缸套摩擦副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系数,结合摩擦界面形貌和成分分析,研究了不同活塞环-缸套摩擦副的磨损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陶瓷复合镀层活塞环-缸套摩擦副具有稳定和优良的摩擦学特性,耐磨性大幅度提高;镀铬环-缸套摩擦副物理化学性质稳定,但摩擦因数和磨损系数高;喷钼环-缸套摩擦副物理化学性质不稳定,出现钼颗粒剥落和形成表面复合膜等现象,摩擦因数出现拐点,缸套和活塞环都具有最大的磨损系数.  相似文献   

18.
针对杆式抽油泵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多级双作用滚柱转子式油泵.对多级双作用滚柱转子油泵结构特征及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该泵将滚柱与定子内壁的滚动摩擦代替传统的滑动摩擦,将单级滚柱泵设计为轴向多级串联形式,大大提高了泵排出压力.该泵同时采用双作用进出口设计,使得该泵转子轴及轴承径向受力平衡.对泵运转时滚柱受力状况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滚柱运动受力平衡方程,按滑动摩擦为最小原则,计算机编程实例准确地计算最优槽型夹角.分析了滚柱滚动条件,推导出滚柱端面摩擦合力矩,基于平行平板最佳缝隙原则,推导出滚柱端面与配流盘间隙计算式,并通过实例计算与分析,计算出实例泵滚柱端面与配流盘间隙大小.计算结果表明:间隙大小分别为h1=0.044 399 mm,珔h2=0.055 975 mm,改善滚柱受力,同时可减小泵容积损失,提高泵效率,为泵的间隙设计计算及优化选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