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苏棉14号(原名徐州203)是由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以苏棉5号/徐141//中棉所19为组合新近培育的高产抗病棉花新品种。该品种1989年单交,1990年复交,经南繁加代,扩大群体,通过单株初选、复选、决选,于1993年育成,1999年4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1 产量表现苏棉14号1995~1996年参加徐州市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皮棉产量比对照泗棉3号原种增产20.0%。1996~1997年参加江苏省中熟抗病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皮棉96.12kg,比对照泗棉3号增产5.3…  相似文献   

2.
刘水东  徐纪嘉 《安徽农业科学》1996,24(4):322-322,324
苏棉10号经1992~1993年江苏省抗枯萎病中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多点鉴定,2a平均皮棉产量为1120kg/ha,名列首位,比对照品种盐棉48增产18.27%。1994年参加江苏省中熟棉花品种生产试验,平均皮棉产量为1630kg/ha,比对照品种盐棉48、泗棉3号分别增产22.40%和8.20%。经稳定性分析,苏棉10号是一个稳定性好的高产优质高抗枯萎病的棉花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对1989和1990年棉花区试结果分析表明,豫棉8号纤维品质优良,长、细、强配套,适合纺细支纱。同时具有丰产性能好、较抗病、长势强、抗倒伏、不早衰、衣分高、开絮好、增产潜力大等优良特征,特别适于生长季节较长的南阳棉区种植,也适宜于豫东地区麦棉套种、营养钵育苗移栽和地膜覆盖栽培。)(以亩产量作方差分析),1990年为5.50()(小区产量作方差分析),均达到极显著标准。新复极差检验(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1989年豫棉8号霜前皮棉产量比对照中12减产2.79%,差异不显著。1990年由于9~10月份持续高温偏旱,有利于上部成铃和吐絮,充分发挥了豫棉8号的增产潜力,霜前皮棉亩产量达到70.69kg,比高水平对照种中12增产5.27%,达到5%显著水平,成为参试品种中产量第一个显著超过中12的品种,说明豫棉8号具有与中12相同的丰产性和较大的增产潜力。对豫棉8号和其它参试品种的各项稳产性参数进行计算,结果列于表2。根据1989~1990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及豫棉8号在各试验点的表现,该品种属于对栽培、气候、环境条件较为敏感的品种。1989年的产量回归系数b=1.0133,稳产性中等。1990年的产量回归系数b=1?  相似文献   

4.
棉花高产新品种苏棉16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棉16 具有产量高、抗病性强,纤维品质符合纺工要求和适应性广等特点。在1996 ~1997 年江苏省区试和1998 年生产试验中,其亩产皮棉分别为10447kg 和9171kg ,比对照泗棉3号增产1451 % 和1149 % ,均列第一位。在1997 ~1998 年全国抗病棉区试中,苏棉16 号两年平均亩产皮棉8524kg ,比对照中棉12 增产2366 % ,列第一位,已进入1999 年全国抗病棉生产试验。苏棉16 号的纤维25 % 跨距长度2828m m ,比强度2077g/tex ,麦克隆值454 。枯萎病病指495 ,属高抗枯萎病类型。单铃重507g 。大样衣分率4473 % ,籽指921g 。  相似文献   

5.
<正> 皖87比2系我所于1982年以皖棉80—15为母本与早熟品种中棉所10号父本杂交,经五代选育而成.其籽、皮棉产量为对照(皖棉80—15) 的123.99%、霜前籽、皮棉产量为对照的156.12%、149.12%,绒长34.27毫米,衣分40.47~43.87%. 1 1988—1989年试验结果1988年4点鉴定试验,平均籽、皮棉产量为对照1 (皖棉80—15) 的116.25%、126.09%,为对照2 (泗棉2号)的102.78  相似文献   

6.
棉花新品种泗棉4号(即泗阳167)具有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等特点,近年来在江苏、安徽等省种植,深受棉农及有关企业欢迎,已成为许多高产植棉县的主要当家品种,年推广面积已逾40万亩。安徽省已于2000年11月份审定通过,并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1主要特性1.1高衣分、出苗好 泗棉4号大样衣分44%左右,长江中游示范小样衣分高达50%,是人们长期企盼的“半半棉”。泗棉4号衣分高,但仍出苗好,苗势强。主要是泗棉4号衣指较高,衣指比常规品种高2g左右,达8~9g。所以籽指、籽仁重同泗棉2号、泗棉3号相当。籽…  相似文献   

7.
就22个杂交组合的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等,测定了平均优势和对照优势。22个组合F;单株皮棉产量平均优势有21个组合为正向优势,对照优势有19个为正向优势,其中中棉117×泗棉2号和中棉12×鲁3389平均优势为50.23%和39.77%,对照优势为37.19%和35.54%,达到极显著水平。根据单株皮棉产量测定了11个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和22个组合的特殊配合力。11个亲本一般配合力为正向效应的有5个,其中较高的有中棉12、鲁3389和徐州184,依次为1.435、1.340和1.295。22个组合中有12个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为正向效应,其中较高的有中棉378×豫棉4号、中棉117×泗棉2号和中棉378×华农8407,依次为3.109、2.903和2.559。  相似文献   

8.
江淮丘陵地区棉花品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年小区试验表明:杂交棉皖杂40在江淮丘陵地区表现突出,皮棉产量均居各参试品种之首,比对照泗棉3号增产25.33-34.58%,品质优良,可以作为该地区的换代当家品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苏棉12号(原太193)由江苏太仓市棉花原种场选育而成。1997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产量水平苏棉12号1993年引进我市试种,1993~1995年3年平均亩产皮棉97.84kg,比泗棉三号增产13.3%。1994~1995年江苏省中熟抗病棉花品种区试,平均皮棉产量95.13kg,比泗棉三号增3.7%。达权显著水准。2主要特征特性苏棉12属中熟陆地棉品种,全生育期138d左右,霜前花率87.52%。出苗健壮而整齐,株高100cm左右,株型紧凑,果节较短,叶色深。茎秆较粗,抗倒性好,对高湿、干旱和水渍,有较强的适应性。棉铃较大,单铃重5.1g左右…  相似文献   

10.
晋棉12号高产优质抗病性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棉12号经1991~1992年省抗病区试多点鉴定,平均霜前皮棉亩产73.69kg,比对照中棉12号增产22.4%;经1992~1993年2年生产示范多点试验,平均霜前皮棉亩产59.98kg,比对照增产15.5%,是一个高产优质抗枯黄萎病棉花新品种。经方差分析,品种稳定性参数良好,变异系数较小。  相似文献   

11.
泗棉3号(原名泗阳263)系泗阳棉花原种场采用品种间杂交育成的抗病、早熟、高产、优质棉花新品种,1993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一、试验鉴定表现1.高产稳产.泗棉3号于1990~1991年连续两年参加江苏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皮棉89.74kg,居各参试品种之首,超过对照品种泗棉2号.1992年参加长江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全流域各试点平均,泗棉3号亩产皮棉90.61kg,居各参试品种之首,比对照品种泗棉2号增产9.87%,增产达极显著水平,是1984年以来长江流域棉花  相似文献   

12.
棉花新组合九杂4号品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比试验结果表明 ,棉花新组合九杂 4号籽皮棉单产 3 2 14.6kg/hm2 和 13 78.8kg/hm2 ,比泗棉 3号增产 17.3 1%和13 .12 %,皮棉单产比皖杂 40F1 增产 10 .9%;纤维品质优于皖杂 40F1 和泗棉 3号 ,值得在阜阳地区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3.
鄂抗棉4号简化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年的小区试验及大田示范结果表明:简化栽培棉单位面积总在铃数,铃重等与常规栽培棉差异不显著,衣分显著低于对照。简化栽培棉皮棉产量为1463.3kg/hm^2,比常规栽培棉增产5.4%,差异不显著;间作早玉米的简化栽培棉为1456.7kg/hm^2,比对照增产4.9%,差异不显著,但多收一季玉米。在单株叶数1-4个范围内,简化栽培棉单株叶枝数与单株成铃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以带有1-2  相似文献   

14.
王来法 《安徽农业科学》2000,28(4):470-470,485
对保铃棉与当地常规棉泗棉三号的抗虫性及其产量、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 ,保铃棉的抗虫性明显优于对照泗棉三号 ,表现为高抗棉铃虫 ,其皮棉产量也极显著地高于对照泗棉三号 ,这表明利用保铃棉可将高产与抗虫性统一起来 ,实现高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鄂抗虫棉1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抗虫棉1号经1998~1999年"863"联试湖北点暨湖北区试,两年皮棉平均产量为63 90~81 30kg·hm-2,比对照鄂抗棉3号增产极显著,增长12 32%;1998年不防虫,棉铃虫三代、四代百株活虫数为0,对照防虫同大田生产,而棉铃虫百株活虫数泗棉3号为23 00头、鄂棉18为10 77头。2000年参加湖北省常规棉区试,在常规防虫条件下,比对照鄂棉18增产皮棉2 40%。  相似文献   

16.
抗虫棉抗虫特性及产量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治虫和不治虫2种处理的泗棉3号为对照品种,研究了6个抗虫棉的抗虫特性和产量性状。结果表明,6个抗虫品种对棉铃虫具有高度抗性,产量性状也表现较好。籽棉产量,除5号品种外,其余5个抗虫棉品种匀优于CK1或CK2;2号,6号和1号品种皮棉产量高于CK2。  相似文献   

17.
豫杂35是2002年通过河南省审定的高产、优质、高抗枯萎病、抗黄萎病型的杂交棉新品种。2001年河南省区试,平均籽棉产量为每公顷4066.5kg、皮棉产量为每公顷1674.75kg、霜前皮棉产量为每公顷1637.85kg,分别比对照中棉所29号(杂交棉)增产8.4%,10.4%和10.9%,均居全试验首位,霜前皮棉比对照增产达极显著水平,表现出很大的增产潜力。为了充分发挥其增产优势,根据我们的试验结果和生产上大面积高产栽培经验,麦棉套种豫杂35应重点掌握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以泗阳298为母本,以泗阳739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通过多年的系统选育,育成了常规棉花新品种泗阳493。在20142015年江苏省棉花区域试验中,泗阳493的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分别达到3411.7和1380.5 kg/hm2015年江苏省棉花区域试验中,泗阳493的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分别达到3411.7和1380.5 kg/hm2,分别比对照(泗抗1号)增产4.2%和4.1%;在2016年江苏省生产试验中,泗阳493的籽棉产量达3391.5 kg/hm2,分别比对照(泗抗1号)增产4.2%和4.1%;在2016年江苏省生产试验中,泗阳493的籽棉产量达3391.5 kg/hm2,比对照(泗抗1号)增产5.5%,皮棉产量为1320.0 kg/hm2,比对照(泗抗1号)增产5.5%,皮棉产量为1320.0 kg/hm2,比CK增产4.1%。泗阳493的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为28.9 mm,断裂比强度为33.1 c N/tex,马克隆值为4.7;该品种耐枯萎病和黄萎病,抗棉铃虫。  相似文献   

19.
通过1993-1995年的病圃鉴定和田间试验,敦棉2号的枯萎病指数0.54-12.75,与中棉所16号属同一抗性水平,生育期136d霜前花率98.9%,比新陆早1号晚熟2d,比中棉所16号早9d;皮棉产量1666.5kg/hm^2,的陆草1号增产45.6%,经中棉所16号增产8.9%;铃重6.4g,纤维长度28.4mm,,衣分39.6%,比强度20.5g/Tex,迈克隆值4.3.  相似文献   

20.
鲁棉研15号 该品种为中早熟抗虫杂交种,高产、优质、抗病,高抗棉铃虫。在山东省区试、生产试验和全国区试中产量均居首位,霜前皮棉产量比对照中棉所29号增产9%-15%。全生育期133.5天,适于黄河流域棉区春直播和春套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