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火炬松人工林直径分布收获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搜集福建省火炬松人工林各30株林分平均木和优势木的树干解析数据,运用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Weibull分布、B分布、Γ分布函数来拟合福建省火炬松人工林的直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Weibull分布的拟合效果好,标准地接受率为80%,用参数回收技术建立火炬松人工林直径分布收获模型,经检验,每公顷材积平均相对误差8.37%,每公顷胸高断面积平均相对误差6.72%。因此该模型可以用来估测福建省火炬松人工林的林分结构和产量。  相似文献   

2.
思茅松单木生物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丽梅  胥辉 《林业科技》2009,34(3):19-23
以景谷县文朗示范林场不同树龄、不同立地和不同密度的思茅松天然林作为研究对象,设置20块标准地,实测标准木120株。通过多元相关分析表明:地上部分总生物量、树干、木材、树皮、树冠、树枝、树叶生物量与D、H和V的相关性密切,同时地上部分总生物量、树冠、树枝、树叶生物量还与CW、L有较高的相关性。利用非线性加权最小二乘法对不同模型分别进行拟合选型,确定了思茅松单木各维量的最优估测模型。经各项指标检验,所确定的生物量模型均具有较好的拟合精度和顸估水平,在生产实践中可用其很好的对思茅松单木生物量及林分生物量进行估计,为思茅松的合理经营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应用平均标准木法及枝解析木法调查树冠生物量,并采用标准枝法与枝条模型估算法对估测的树冠生物量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枝长与枝基径,枝条生物量与枝基径、枝长等各因子的相关关系,建立一级枝长模型及枝条生物量模型。通过对枝条生物量估测模型的比较,结果表明:枝基径与枝条生物量、叶生物量有很高的相关性,幂函数拟合的精度较高,参数估计较稳定;虽然二次多项式模型拟合的相关系数较大,但因参数变动较大,预测不稳定。在树冠生物量模型研究中,基于胸径建立异速生物量模型,相关系数R2值达0.906以上;通过对估测树冠生物量模型的比较,枝条模型估测法优于标准枝法,同时对模型进行F检验,F值达极显著水平,所选枝条生物量模型对长白落叶松树冠生物量的估测具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利用蔡家川流域不同立地条件下48株刺槐样木生物量的实测数据,以胸径、树高、冠幅、冠长及胸径、树高的复合因子为自变量,构建生物量异速生长模型、多元线性模型和相容性生物量模型。采用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估计标准误差(SEE)、总相对误差(TRE)、平均相对误差(ARE)和平均百分比误差(MPE)等6个指标对模型进行拟合度和精确度的检验。结果表明:以胸径(DB H)、树高(h)的复合因子构建的生物量模型估测效果较好。3种模型的检验指标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均适用于蔡家川流域刺槐生物量的预测。其中,多元线性模型对树枝、树叶生物量预测效果最佳,预测精度为90.11%和89.72%;相容性生物量模型对总树干、根系和总生物量的预测精度高达91.38%、90.83%、93.90%,并且解决了各器官生物量与总生物量的相容性问题。构建的模型中,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的估测效果最好,多元线性模型和生物量异速生长模型次之。  相似文献   

5.
思茅松天然林单木生物量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调查云南省思茅区思茅松天然林63株思茅松单木的地上部分干、枝、叶生物量数据,并测定其中30株的根系生物量数据。基于普通最小二乘模型选型,采用地理加权回归的方法构建思茅松单木树干生物量、树枝生物量、树叶生物量和地上部分生物量,以及根系生物量和整株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1)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的决定系数(R2)大于普通最小二乘(OLS)模型,且GWR模型拟合的R2值除树叶生物量模型外,其余生物量维量模型均大于0.950;Akaike信息指数(AIC)值小于普通最小二乘(OLS)模型,平均相对误差(EE)和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RMA)的绝对值除树枝生物量外均小于OLS模型,说明GWR模型拟合效果优于OLS模型;(2)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拟合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OLS在拟合生物量模型中存在的异方差问题。  相似文献   

6.
天然麻栎单木地上生物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铜陵叶山林场麻栎样木地上生物量调查,以胸径、树高为自变量,地上总生物量、树干、树枝、树叶生物量为因变量,选择相对生长式、幂函数式和多项式为生物量回归模型,拟合各模型参数、相关指数、回归剩余离差,并计算生物量估测误差。结果表明:麻栎树干、树枝、树叶和地上总生物量与胸径、树高存在显著幂函数关系,其方程分别为:树干W=6.571×10-4D1.8473H2.411、树枝W=1.163×10-4D2.9497H1.3223、树叶W=0.0032D1.5148H0.8821、总生物量W=9.354×10-4D2.0825H2.1154。树干与总生物量的预估精度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区栓皮栎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地区栓皮栎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应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和相对生长法对乔木生物量展开研究,结果显示:各器官中生物量大小顺序为树干〉枝条〉叶片,其中树干约占65%,树冠约占35%。通过回归分析探讨了各变量的相关性,并对其各器官的生物量与胸径和树高进行模型拟合。其中树干和树冠的生物量与胸径、树高的拟合方程分别是:W=0.018(D2H)1.09、W=0.9(D)2.128。  相似文献   

8.
以福建省将乐县国有林场杉木成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16块杉木标准地来获取基础数据。采用比较符合生物学特性的Logistic方程和幂函数方程对生物量进行拟合,根据生物量平均数据,以D,DH为自变量,分别拟合了各个器官(树干、树根、树叶、树枝)和全株的Logistic方程和幂函数。根据残存平方和SSE、总相对误差RS、平均相对误差E1、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E2,AIC,BIC等6个检测评价指标进行方程的4选1筛选。筛选出的最优模型中,幂函数模型3个,Logistic函数模型2个。结果表明:其模型的相关判定系数R2均在0.925~0.932之间;单株杉木各器官生物量占整体生物量的比重由大到小为树干>树枝>树根>树叶。  相似文献   

9.
橡胶树生物量估测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生物体各部分器官与测树因子之间存在着相对生长规律,以树围(G)和D2H为自变量建立橡胶树树叶、树干、小枝、树根、树头、地上、地下部分及全株生物量估测模型,经综合检验,确认以树围为自变量的模型优于以D2H为自变量的模型。并利用此模型对更新橡胶林的生物量进行了估测,同时建立了橡胶树生物量表。  相似文献   

10.
临沧膏桐种植区灌木群落生物量估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云南省临沧市膏桐种植区的灌木为研究对象,分别以D、H及D2H作为自变量,利用幂函数方程拟合灌木的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幂函数方程能较好地拟合研究区灌木生物量模型,用D2H复合因子拟合的效果较好,地上部分生物量模型估测效果优于地下部分。根据模型精度检验结果,模型对研究区内总生物量的拟合效果较好,用于研究区总生物量的估测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