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免耕秸秆覆盖对玉米根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免耕秸秆覆盖对玉米的根系数量和伸展范围有明显的影响,各生育阶段分布在土壤的根量,特别是土壤下层根含量明显多于传统耕作(对照)。苗期:根量比对照多18.5%,根下扎土壤深度比对照多20cm,土壤下层根含量占总根量的21.3%,对照则无下层根。孕穗期:根量超过对照49.1%,根下扎深度比对照多10cm,土壤下层根含量比对照多7.9个百分点。开花期:根量超过对照38.3%,根下扎深度比对照多20cm,土壤下层根含量比对照多8.7个百分点。灌浆期:根量超过对照32.9%,下层根含量比对照多9.1个百分点。另外,根体积、伤流量等都超过对照。  相似文献   

2.
旱地免耕不同秸秆覆盖量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90年和1991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旱地免耕条件下,每亩整秸秆覆盖500~1000kg 均有增产作用,随着秸秆覆盖量增加,土壤蓄水和玉米产量均有增长趋势。但从增产效果和生产实际的可行性看以每亩覆盖500kg 为宜。  相似文献   

3.
免耕条件下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土壤木质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秸秆覆盖量免耕对土壤木质素(VSC)含量的影响,探讨免耕作对土壤有机碳截获和平衡的影响过程和机制。【方法】以吉林省梨树县黑土免耕作长期定位试验田的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无秸秆覆盖、33%秸秆覆盖、67%秸秆覆盖、100%秸秆覆盖4种处理土壤中木质素的变化特征。【结果】与无覆盖相比,经过4年连续秸秆覆盖后,木质素在土壤表层聚集,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木质素含量逐渐减少;随着覆盖量的增多,0—2 cm土层中VSC含量逐步增大,100%覆盖是无覆盖处理的5.06倍; 5—20 cm土层中各处理间VSC含量差异并不显著;木质素来源碳在有机碳中的相对比例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与无覆盖相比,秸秆覆盖增加了木质素来源碳在有机碳中的相对比例;秸秆覆盖后,木质素丁香基单体(S)与香草基单体(V)比值(S/V)以及肉桂基单体(C)与S单体比值(C/V)减少,S类和V类单体的酸醛比(Ac/Al)s 和(Ac/Al)v增大,表明秸秆还田不同程度降低了土壤有机质的氧化程度。【结论】秸秆覆盖免耕条件下,植物来源木质素在土壤表层选择性积累,延缓了木质素的氧化,增加了土壤有机碳的截获量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玉米免耕整秆覆盖播种机的防堵装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试验和分析,认为旱地玉米免耕覆盖播机具备切草、入土、防堵、仿形和镇压性能。以2BQM-6型播种机为基础,在玉米整秆覆盖地上进行了5种装置的试验,研制出组合式限深刀切草器与行间压草轮配合防堵的免耕覆盖播种机,并分析了排堵机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这种防堵装置,所播玉米出苗率和长势优于传统方法,水分利用系数大,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5.
秸秆覆盖和免耕对玉米生长与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翻耕、免耕)、不同秸秆覆盖还田量(0、半量、全量)覆盖对玉米产量、土壤养分、水分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农学学报》2015,(8):48-51
试验采用微区定位方法,研究免耕栽培条件下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大豆田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秸秆覆盖量的增加,不同生育时期各处理不同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变化均呈增加趋势,0%、30%、60%、100%秸秆覆盖免耕处理平均土壤含水量均显著高于常规垄作处理,平均增幅0.99%~3.77%,其中以100%秸秆覆盖处理保水效果最佳;秸秆覆盖后,免耕大豆在前期表层土壤水分富集现象显著,不同秸秆覆盖处理5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在播种至出苗期分别较常规垄作处理增加4.81%~9.43%。因此,秸秆覆盖地表还田应因地而异,干旱区适宜,而低湿易涝区则不适宜应用秸秆覆盖地表还田技术。  相似文献   

7.
《农业科技通讯》2006,(6):62-62
第一完成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清华东路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邮编:100083)项目推广的主要技术包括:玉米秸秆覆盖地小麦免耕播种技术和2BMFS-6/12型带状粉碎浅旋免耕播种机。项目通过边开发边示范方法和自愿推广应用的原则。两年共计推广免耕播种机928台,推广面积75.36万亩。  相似文献   

8.
免耕和秸秆覆盖对小麦、油菜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和土壤水分的测定,探讨了免耕和秸秆覆盖还田对小麦、油菜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稻草覆盖还田对土壤有明显的抑蒸保墒作用,其效果主要发生在土壤表层(0~10 cm),稻草覆盖对小麦的保墒效果大于油菜的保墒效果.小春阶段与对照相比,免耕和秸秆覆盖还田土壤储水量增加13 560~33 360 m3·hm-2,麦油的水分生产效率提高了5.9 %~26.9 %.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马铃薯玉米秸秆覆盖免耕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种薯消毒切块、种薯催芽、选地、适时摆种、及时覆盖、肥水管理、病虫草鼠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马铃薯玉米秸秆覆盖免耕栽培,改变传统种薯为放薯,变挖薯为拣薯,且薯块不破损,色泽鲜嫩,商品性好。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国产免耕覆盖播种机的研制过程及该机工作部件的设计依据,试验和性能测定的结果等。经生产查定证明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具有我国自己的特点,为大面积推广应用夏玉米免耕覆盖种植机械化技术提供了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1.
稻草全程覆盖种植马铃薯技术是目前马铃薯种植中提出的一项新型栽培技术,该技术是将秸秆还田和轻型栽培二者的优点充分结合起来,组装配套而成的一项新栽培技术。此项技术于2005年在昆明市晋宁县首次试验获得成功,为进一步摸索覆盖物、覆盖及管理方法,结合昆明市水稻田秋季的实际情况,于2006年9~12月进行了该试验。  相似文献   

12.
免耕与覆盖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6,他引:34  
研究了连续2年春小麦-豌豆轮作后6种不同处理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与组成,结果表明:与传统翻耕比较,免耕可使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春小麦-豌豆轮作序列增加了14.9%,豌豆-春小麦序列增加了38.4%,但对土壤微生物组成没有明显改变;覆盖可使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春小麦-豌豆序列覆膜增加较多,增加了30.9%。豌豆-春小麦序列秸秆覆盖增加为甚,增加了124%。土壤微生物数量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3.
覆盖免耕的节水效应与土壤温度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覆盖免耕、秸秆还田和常规耕作的研究表明:覆盖免耕从作物播种开始到收获的时段内较秸秆还田和常规耕作可以分别节水352.2 m3/hm2、441.4 m3/hm2.对豌豆生长期内土壤表层、5、10、152、0 cm和25 cm观测表明:早上8∶00温度较低时覆盖免耕可以提高土壤表层的温度;在温度较高的下午14∶00,覆盖免耕可以减缓土壤温度升高过快;在温度降低的晚上20∶00,覆盖免耕可以减缓土壤温度的降低.因此,覆盖免耕可使土壤的温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创造良好的农田小气候,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用4GG—170型收割机和新疆—2号联合收割机在免耕麦茬地上压地1~10次,测定土壤容重和土壤硬度随碾压次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两种收割机型对土壤的压实程度有显著性差异.新疆—2号联合收割机使土壤硬度、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的变化程度大于前悬挂4GG—170型收割机;新疆—2号联合收割机对土壤硬度的影响超过了30 cm;新疆—2号联合收割机对土壤3~5次碾压程度相当于4GG—17型收割机碾压10次以上.  相似文献   

15.
覆盖免耕可以降低春季豌豆(Pisum sativum)的土壤水分腾发量,且其腾发量比常规耕作和秸秆还田分别减小了29.32%和19.33%.全生育期覆盖免耕可以降低田间水分损耗,提高水分利用率.作物生长的后期,秸秆覆盖有抑制行间蒸发的作用,主要发生在土层0~30 cm,而在30~80 cm抑制蒸发的作用不明显.覆盖免耕对提高作物产量没有明显作用.覆盖免耕水分利用率比常规耕作和秸秆还田分别提高了11.21%和2.93%.覆盖免耕条件下冬季储水最佳定额为975 m3/hm2.  相似文献   

16.
覆盖免耕在休闲期的节水和生育期的调温效应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对免耕覆盖、秸秆还田和常规耕作在休闲期的节水效果研究表明:在夏季休闲期,免耕覆盖比常规耕作多贮水30.62mm,比秸秆还田多23.91mm;在冬季储水灌溉期间,可将储水定额从2100m3/hm2减少到600和975m3/hm2。对春小麦生育期土壤表层,5、10、15、20和25cm处温度变化观测发现:免耕覆盖土壤温度在气温较低的8:00可以提高土壤表层温度,在气温较高的14:00可以减缓土壤温度的升高,而在19:00气温降低时可以减缓土壤温度的降低,使土壤温度一直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这有利于调节农田小气候,创造作物良好的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17.
18.
针对现行玉米覆膜播种机因采用平直型种植垄面播种玉米造成幼苗的灼烧 ,及利用圆柱型垂直窝眼式圆盘排种器使种子破碎率高的问题 ,运用分析、试验的方法 ,提出玉米覆膜播种中以 W型种植垄面替代平直型种植垄面 ,及以 V形窝眼式圆盘排种器替代圆柱型垂直窝眼式圆盘排种器的改进措施 ,消除了烧苗现象 ,使种子破碎率降低到 0 .5 2 % ,穴粒数合格率提高到 98.95 % ,空穴率降为 1.0 4%。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免耕条件下麦茬直播水稻高产优质的播种方法,于2003-2005年在扬州大学试验农场进行了系统的播种方法对比研究,获得如下结果:(1)麦茬免耕秸秆覆盖条件下,穴内分散直播与穴内集中直播和撒直播对照相比,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均显著提高,品质有所改善;(2)撒直播稻前期生长势相对较大,但中后期因穴播群体透光性较好,在氮素吸收利用、光合势、净同化率以及物质积累量上显示出一定的优势,更利于提高产量;(3)穴内分散直播较穴内集中直播的穴内稻株竞争明显改善,穴中心稻株相对生产力明显提高,每穴的平均稻谷产量较穴内集中直播提高10.1%,平均单茎重也提高4.4%;(4)由于前茬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应适当增加基本苗密度,以利于产量的形成;(5)穴直播有利于高产的形成,穴直播技术值得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不同免耕栽培模式对稻田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田间试验方法,以常规插秧为对照,研究免耕直播和免耕抛秧两种免耕栽培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插秧相比,免耕栽培能使稻田土壤腐殖质累积,改善腐殖质品质;>0.25mm团聚体含量增加,全氮、全磷和速效氮、速效磷养分含量都有所提高,稻田土壤肥力性状都有所改善。两种免耕栽培模式中,免耕直播在土壤腐殖质总量累积上不如免耕抛秧,但在腐殖质品质、>0.25mm大粒团聚体含量及全氮和速效氮、速效磷等养分含量上则优于免耕抛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