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硕;高薇;程相称;周艳涛;崔伟婵 《中国森林病虫》2016,35(2):9-14
为明确复叶槭;Acer negundo;挥发物对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选择寄主的影响,采用触角电位仪(GC-EAD)测定光肩星天牛成虫对复叶槭在1 d中出现频数和相对含量都较高的10种挥发物1-戊烯-3-醇、β-蒎烯、乙酸-3-己烯酯、莰烯、环戊烯、己醛、D-柠檬烯、庚烯、3-戊醇和烯丙醇4个浓度的触角电位(EAG)反应。结果表明:光肩星天牛雌、雄成虫触角对10种挥发物均有EAG 反应,特别是对2 mol/L和0.2 mol/L 2个浓度反应明显;雌、雄成虫触角对挥发物的EAG反应差异显著。用Y型嗅觉仪测定光肩星天牛雌雄成虫对挥发物4种浓度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0.2,2 mol/L的庚烯和乙酸-3-己烯酯对雌雄成虫具有驱避作用,且驱避率与引诱率之间差异显著;2 mol/L β-蒎烯对雌雄天牛具有引诱作用,且引诱率与驱避率之间差异显著;2 mol/L的3-戊醇对雌雄天牛的驱引作用相当,引诱率和驱避率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对干旱胁迫下3a生复叶槭的挥发物进行了鉴定。当复叶槭受到干旱胁迫时,9种化合物释放量升高(包括:丁醇、戊醇、反- 2 -己烯- 1-醛、顺- 3-己烯- 1-醇、戊醛、戊酸、己醛、己酸、苯乙酮) ,而长叶烯释放量降低。复叶槭复水后苯乙酮升高,但其他挥发物释放量降低。通过GC-EAD检测了光肩星天牛对其中某些化合物的触角电位反应,并使用诱捕器和人工合成单体进行了田间生测实验。丁醇、戊醇和顺- 3-己烯- 1-醇能引起光肩星天牛的触角反应,这一结果在田间实验中得到了证实。这表明干旱胁迫在光肩星天牛选择寄主植物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椴树吸引光肩星天牛成虫产卵又抑制其卵及幼虫发育的特殊功能,对失去生物控制天牛危害能力的林木和林分,实施控虫生物因子补偿及诱控功能的放大,调控天牛种群数量。椴树和杨树分别套笼接虫,诱控树种上的平均产卵刻槽数为15.8个/株,孵化率为0;合作杨上的平均产卵刻槽数为16.1个/株,孵化率为10.56%。光肩星天牛对沙枣和几种感虫树种的嗜好程度有明显差异。在产卵刻槽数量上,加杨〉沙枣〉白桦、毛白杨、北京杨、糖槭;在取食面积上,锗槭〉沙枣〉加杨、白桦、毛白杨、北京杨。通过野外次生林椴树控虫调查结果显示,椴树的引诱距离为10m以内,引诱强度最好的距离为6~8m。以径粗6—10cm的杨树点滴注入或喷布诱控树种提取剂,50d后检查死虫数,其杀虫率在70%。 相似文献
4.
5.
6.
光肩星天牛预测预报方法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较详细地介绍了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ulsky的虫情调查方法和预测预报方法。发生期和发生量的调查方法操作性强,适用于县、乡一级虫情调查同及测报员。期距法和回归法对害虫发生期的预测预报、有效基数法和多元回归法对害虫发生量的预测预报具有较高的精度,适用于市、县中心测报点。 相似文献
7.
该文较详细地介绍了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ulsky 的虫情调查方法和预测预报方法。发生期和发生量的调查方法操作性强,适用于县、乡一级虫情调查员及测报员。期距法和回归法对害虫发生期的预测预报、有效基数法和多元回归法对害虫发生量的预测预报具有较高的精度,适用于市、县中心测报点。 相似文献
9.
光肩星天牛种群诱控树种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通过对11种1属120种树木抗虫性调查研究发现,椴树科和山茱萸科的一些树种是一类具有利用价值的光肩星天牛种九诱控树种。研究表明,它们具有较强引诱天牛成虫产卵,又不使其产生后代的诱控功能,在林分中有控制虫害的作用,为实现光肩星天 持生态控制提供了新的物种资源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三北”地区光肩星天牛发生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等林木蛀干害虫已在陕西、甘肃、宁夏、山西、内蒙古五省区163个县猖獗危害,使17.94万公顷的杨树造成毁灭性灾害。天牛成灾是由于其种群猛增与猖獗危害的结果。研究这一地区害虫的发生动态及其规律性,以便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光肩星天牛的新病原--天牛微粒子虫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树苗木繁殖容易 ,速生且适应性强 ,是我国北方和中原地区防护林和速生丰产林的首选树种 ,但由于光肩星天牛 [Anoplophoraglabripennis(Motsch .) ]和桑天牛 (Aprionagermari (Hope) )等危害 ,仅三北地区 1 994年的发生面积就近 3 3× 1 0 5hm2 ,一期工程营造的防护林大多毁于天牛的危害 ,由于对该类害虫至今尚无简便高效的控制措施 ,现灾情总体上仍处于蔓延发展之势。因此杨树天牛的危害仍然是我国现有防护林和速生丰产林建设的最大威胁 (黄竞芳等 ,1 992 ;阎浚杰 ,1 992 )。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15.
17.
18.
19.
光肩星天牛忌避剂的初步研究(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臭椿忌避性的研究表明,光肩星天牛成虫在所采用的两个规格的 Y 字管中不表现“趋”或“避”的选择,爬行方向是盲目的;天牛成、幼虫在仅有臭椿材料条件下,可以正常取食,幼虫一个月之内无明显异常.色谱分析的结果是,臭椿与合作杨枝叶中,溶于有机溶剂物质部分的碳氢化合物大多在碳25 以内,两者的色谱有着明显区别.对七种混合物的忌避性初步研究显示, D, F, G 对天牛具有较强的忌避性, D 和 G 是值得进一步做小面积林间应用研究的忌避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