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大豆辐射诱变育种的深入开展,诱变规律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如大豆的适宜诱变剂量,诱变后代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变异频率和频谱,世代间性状的相关和遗传以及多种诱变因素的作用等问题都有报导。为了总结大豆诱变育种的规律和经验以指导辐射育种工作,我们将1973年开展大豆辐射育种工作以来,有关大豆几个性状的遗传问题作如下的归纳整理。  相似文献   

2.
峰状结构是大豆产量育种的关键性状刘铁良,魏秋萍,黄录信辽宁省辽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育种工作者在提高大豆产量性状方面作过各种努力,有的试图通过增加粒重提高产量;有的努力增强顶端优势;有的增多主茎节数;有的延长熟期;有的增加分枝,培育出了众多大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许多研究表明,世界大豆品种产量随着育成年代呈显著增加,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围育成大豆品种的产量增加幅度有放缓和停止不前的变化趋势.说明以农艺性状为选择目标的常规育种其品种的产量潜力已受到限制.迫切需要建立新的育种目标和计划.大豆育种工作者在对大豆晶种产量和农艺性状进行定向改良时,并没有考虑生理性状的改良,也不清楚生理性状发生了哪些变化.许多研究表明,大豆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其生理性状也发生了变化,并与产量呈密切相关.对1923年至2005年间育成的40个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和生理性状的研究表明,生理性状与产量和农艺性状相比,其改善的幅度较小,说明大豆生理性状的遗传改良孕育着巨大的产量潜力.建立以生理性状为目标的育种程序,定向改变大豆的生物学和生理学特性,是提升当前我国大豆育种水平.实现产量突破的重要途径.总结作者及课题绀成员近几年来埘吉林省1923年以来育成的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和生理性状的比较研究结果,认为大豆叶片的光合能力、表观叶肉导度、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根瘤的数量具有作为高产品种选择指标的价值,有待于对其进行选择成本、可靠性、关联性和可替代性进行研究,用于高产大豆品种的选育和改良计划.  相似文献   

4.
育种实践说明,选育多方面综合优良性状的品种,需要具备广泛的遗传基础,特别是一些特殊性状和抗性,往往要从近缘野生植物获得。 在我国,野生大豆资源分布广、类型多,随着野生大豆资源的搜集和对大豆起源、进化、分类等研究工作的进展,将对大豆育种带来新的突破。本文重点报导我们对近年来蒐集到的野生种、半野生种大豆初步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5.
大豆品质改良的基因工程育种概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基因工程育种改良的大豆遗传性状,使其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已成为当今大豆遗传育种研究的热点.已经成功选育了多种品质性状优良的转基因大豆材料或品系,包括高油酸大豆,高亚麻酸大豆,高含硫氨基酸大豆,高赖氨酸大豆等.本文综述了大豆品质改良的基因工程育种进展,对当前已获得的转基因大豆的品质性状特点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分子育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是近十余年来世界大豆生产发展的重要科技动力。2011年,国内外在大豆分子育种相关领域取得了新的进展。在分子标记开发与辅助育种方面,发掘出与产量、发育、品质、抗病和抗逆等性状相关的新的分子标记或QTL;在新基因挖掘方面,克隆了与光周期反应、共生固氮、品质及抗逆性相关的基因,并分析了其功能。在大豆转基因育种方面,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取得了新的进展,转化效率有所提高,同时对一些功能基因(包括来自其它物种的一些基因)进行了功能评价和育种利用价值评估。转基因大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并且出现一些新的发展方向。该文对这些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细胞系建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Glgcine Soja是原产于我国的一种野生大豆,具有抗病、抗旱、抗涝及高蛋白等一系列优良性状,是大豆育种的重要原始材料,引起国内外大豆育种工作者的重视。分子遗传、细胞遗传和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改造生物开拓了广阔的前景。在栽培大豆(G.max)细胞系方面已进行了不少研究并取得一些进展。为了对C.soja野生大豆在分子及细胞水平进一步的研究,我们对  相似文献   

8.
对选育高产高蛋白大豆新品系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选育高产高蛋白大豆新品系中几个问题的探讨辽宁省铁岭大豆科学研究所顾德军,朴淑娟大豆产量及籽粒蛋白质含量均为可遗传性状,但是,育种试验经常揭示在这两个性状之间呈负相关。近几年国外一些育种工作者曾报导过同时提高大豆产量及蛋白质含量是可行的。大豆产量及籽...  相似文献   

9.
美国大豆育种的进展和动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美国大豆生产的发展、育种进展、大豆育种进展有关因素的分析以及有潜力的育种动向。  相似文献   

10.
回顾了宁夏大豆育种科研工作的历史、成就.宁夏回族自治区大豆育种科研工作始于1972年.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区大豆育种科研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先后自育出5个大豆新品种.经过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品种有13个.使生产上应用的品种得到4-5次全面更替.大豆品种丰产性不断提高.栽培技术不断完善.品质性状也不断提高,先后对大豆品种资源进行了搜集、创新、利用研究.进行了本区野生大豆资源考察、收集研究.最后对大豆育种工作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生产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 ,新的育种方法也不断出现 ,如转基因育种、航天育种等。但杂交育种仍然是选育大豆品种的主要方法。 1 974~1 998年辽宁省共审定 42个大豆品种 ,其中 37个为应用杂交育种方法选育出来的。大豆许多有益的经济性状多属于较复杂的数量性状遗传 ,受多基因控制。杂交育种主要是通过基因的重组 ,使性状互补和累加 ,出现超亲后代并从中选出符合育种目标的品种。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在大豆育种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以下是我们在杂交育种实践中的几点体会。1 针对辽宁省各区域特点 ,分别建立明确的育种目标从生产的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12.
大豆叶片光合活性遗传特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长期以来,大豆育种工作者对大豆主要农艺性状遗传特性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并把其结果做为指导大豆育种工作的主要理论依据。然而,对于光合作用遗传本质的研究最近才全面展开。光合作用的遗传规律,引起了许多科学家的注意.我们曾研究了大豆有性杂交后代叶片光合作用遗传的控制。关于大豆光合活性遗传的研究,目前报导较少。本文将就这一问题——大豆光合活性,表观光合速率、希尔反应活性,叶绿素遗传特性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大豆高产育种杂交亲本的遗传基础分析彭宝,付艳华,孟庆福,王维田吉林市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国内外作物育种工作者对品种的选育,往往趋于把优良性状集中到遗传上一致的少数品种,这一措施常包含重复利用少数优良种质做亲本,使得品种遗传基础趋于贫乏(杨琪1993)...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技术在大豆性状改良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大豆需求量的逐年增加,培育超高产、优质、高抗性品种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基因工程方法的应用为作物遗传育种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通过转基因技术,将控制优良性状的基因整合到作物基因组中,培育转基因植株,可以准确的、有目的对作物的农艺性状进行定向改良。近年来,功能基因组学的发展为转基因技术提供了新的指导。本文着重讲述了大豆遗传转化方法的新方向,同时介绍了国内外转基因技术在大豆性状(抗除草剂、抗虫、抗病、抗逆、品质性状等)改良中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大豆转基因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大豆主要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间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产、优质育种是大豆主要育种目标,灰色关联度分析是灰色理论中的一种分析方法,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的这一方法,通过分析农艺性状的各种性状对品质性状的关联系数(k)及关联度r,研究影响品质性状的主要农艺性状及其影响程度,试验分析了大豆主要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之间的关联度,优势分析表明,大豆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为正相关,从关联序可以得出对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影响最大的是单株产量,其次是百粒重,为大豆育种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述了大豆光周期育种是实现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和提高单产的较重要的高产育种途径,并对光周期育种进展及培育中日性大豆程序和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大豆光周期育种急待解决的问题。旨在推动我国光周期育种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Norman编著的《大豆生理、农学与利用》(Soybean Physiolo-gy,Agronomy and Utilization)一书是国外较新的一本大豆专业参考书。该书中“大豆育种”这一章是美国Iowa州立大学农洲系Fehr教授编写的,由凌以禄、马育华同志翻译。本刊从这期开始陆续刊载,以供国内大豆育种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结荚习性是大豆的一个主要的形态性状,在育种上,已被国内外许多育种工作者所重视。Thseng与Hosokawa(1972)用不同结荚习性的大豆杂交,结果表明:全株荚数、主茎节数、主茎荚数、每株粒重等有明显的超显性现象,而结荚习性及其它性状只有部分显性。对于不同结荚习性品种杂交,其生育日数及早熟性的遗传研究较少。本试验的目的是研究不同结荚习性杂交对其后代生育期及产量因素的遗传关系,为培育早熟高产品种,正确地选配亲本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大豆育种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大豆育种研究与发展盖钧镒,崔章林,邱家驯(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发展大豆生产的多种途径中品种改良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最主要途径之一。-、国际大豆育种的进展国际上大豆育种研究以美国处于先进水平。美国大豆生产的迅速扩展是以育种进展为基础的,40年代...  相似文献   

20.
朱成松  陈新 《大豆科学》2000,19(2):140-145
对两个大豆高世代品系进行再选择。研究了几个主要性状的遗传变异和选择潜力,探讨了性状再选择的可能性。分析了两个品系中8个性状和3个产量性状的综合遗传变异度。在一定选择压下同时进行多性状选择的遗传进状选择的遗传进展进行估计,应用多元正态分布函数的近似计算,估计了多性状综合选择时所需基础群体的规模。为作物育种中多性状遗传进度及群体规模估计提出了新的设想。结果表明,南农88-48在600-1000株供选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