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规律及综合治理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性病害,近年来呈逐年加重发生态势,严重威胁水稻生产。该病发病之初是在病株心叶沿叶脉出现断续的黄绿色或黄白色短条斑,以后病斑增大合并,病叶一半或大半变成黄白色,但在其边缘仍呈现褪绿短条斑。病株矮化不明显,但分蘖减少。矮秆品种发病后,心叶展开比较正常;高秆品种发病后,心叶细长、柔软并卷曲成纸捻状,弯曲下垂形成假枯心。发病早的植株枯死,发病迟的植株抽穗不良或畸形不实,形成假白穗。2003-2005年笔者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规律及综合治理技术进行探讨,以进一步明确该病发生规律,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箫略.  相似文献   

2.
<正>一、水稻主要病害的防治措施1、水稻条纹叶枯病主要通过灰飞虱传播。通常病株心叶沿叶脉呈现断续的黄绿色或黄白色短条斑,以后合成大片,病叶一半或大半变成黄色或黄白色。高秆品种发病后,心叶细长而卷曲成纸捻状,弯曲下垂而成"假枯心";矮秆品种发病后心叶展开仍较正常。早期发病植株枯死,发病迟的只在剑叶或叶鞘上有褪绿斑,但抽穗不良或穗畸形不实。病株分蘖一般减少。防治技巧: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治采取治虫防病的综合  相似文献   

3.
一、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 水稻条纹叶枯病毒是由灰飞虱传给稻苗而导致发生的病.灰飞虱能在本土越冬,一年繁殖5~6代.灰飞虱获毒和传毒的能力很强.病毒被灰飞虱传给稻苗后,秧苗期10~15天后发病,分蘖盛期15~20天后发病,分蘖末期拔节初期30天后发病,甚至更长时间才发病.稻苗越小越容易染毒发病.秧苗至分蘖期极易染毒发病,稻苗圆株拔节后耐毒能力逐渐增强,不宜发病显症.秧苗一旦染毒发病,同株的所有分蘖都发病,而且不可康复转好,全部死亡,或穗不畸形、很少结实.  相似文献   

4.
<正>一、水稻条纹叶枯病主要通过灰飞虱传播。通常病株心叶沿叶脉呈现断续的黄绿色或黄白色短条斑,以后合成大片,病叶一半或大半变成黄色或黄白色。高秆品种发病后,心叶细长而卷曲成纸捻状,弯曲下垂而成"假枯心";矮秆品种发病后心叶展开仍较正常。早期发病植株枯死,发病迟的只在剑叶或叶鞘上有褪绿斑,但抽穗不良或穗畸形不实。病株分蘖一般减少。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治采取治虫防病的综合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2切断病毒的传播源。一是把传毒媒介灰飞虱消灭于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水稻恶苗病病苗的消长规律和水稻移栽时的恶苗病病株率与水稻成熟期恶苗病病株率的关系.结果表明:若以病株数为指标,水稻恶苗病病苗的显症有2个主高峰和1个次高峰,秧苗期和抽穗灌浆期为主高峰,分蘖末期至孕穗初期为次高峰;若以总病株率为指标,则水稻恶苗病的显症只有2个高峰,分别为秧苗期和抽穗至灌浆期.移栽时的恶苗病病株率与成熟期恶苗病病株率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播种量对机插双季稻分蘖及成穗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机插双季稻育秧合理播种量,选择用双季早、晚稻共4个品种,各5个播种量处理,探讨育秧播种量对机插稻分蘖和成穗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秧苗素质和栽后分蘖、成穗均受到育秧播种量影响。秧苗干质量和假茎宽因播种量的增加而减小。漏穴率随播种量增加而下降。增加播种量推迟秧苗主茎出叶1~2 d,推迟生育进程1~3 d。增加播种量,主茎第4~5叶以上叶和低位次叶的分蘖数减少,缺蘖位增加;常规稻品种的分蘖缺位多于杂交稻品种。低位叶一次分蘖成穗率随育秧播种量增加呈下降趋势。机插稻播种量对低位叶分蘖成穗率的影响大于高位叶,对早稻的影响大于晚稻,杂交稻品种高于常规稻品种。株两优819和盛泰优722以盘播种量75 g处理产量最高,中嘉早17和镇稻11以盘播种量105 g处理产量最高。综观不同播种量对双季机插稻秧苗素质、移栽质量、栽后分蘖成穗和产量形成等影响,育秧播种量杂交稻品种以盘播种量75 g左右、常规稻以盘播种量105 g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7.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播造成的东亚温带地区一种最为严重的水稻病毒病,其发病症状为病株矮缩、分蘖减少,一般先从心叶及第一叶片基部出现褪绿黄斑,逐渐向上扩展,有时连成不规则的黄色条纹,使叶片质薄且弱.心叶常扭曲成纸捻状或枯死,造成"假枯心",老叶不表现症状.发病早的病株多提前枯死,后期发病的病穗常紧包于叶鞘不易抽出,也不结实,似"枯孕穗",对产量影响很大.本地区由于气候条件有利,灰飞虱越冬成虫带毒率高,加上感病品种的连续种植,造成近年来条纹叶枯病大发生,且持续流行时间长、发生范围广,已经严重威胁水稻的安全生产.我们在以虫治病的原则下,采用推广抗病品种、浸种处理及大田前期防治等多种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控病效果.  相似文献   

8.
条纹叶枯病是水稻上的常发性病害,是由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病,发病后,心叶发黄、卷曲,至分蘖末期死亡,或抽穗期形成枯孕穗。条纹叶枯病是全株性病害,主茎发病后,其生长出来的分蘖同样发病,发病高峰在分蘖期,对水稻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一、水稻枯心原因1.病害导致枯心。水稻病毒病与白叶枯病均可导致水稻枯心,但两者在症状上有一定差别。①病毒病。病毒病引发的枯心症状与三化螟造成的枯心相似,但稻茎上无虫孔、无虫粪,心叶不易被拔起,将病叶夹于玻璃片中挤压无菌脓。②白叶枯病。该病多在水稻分蘖期发生,先是病株心叶或心叶下1~2片叶失水、卷缩、青枯、坏死,随后其他叶片逐渐卷缩、青枯,最后全株叶片枯死;取小片新鲜病叶夹在玻璃片中挤压,对光查看,可见叶脉口处有黄色菌脓流出。2.虫害导致枯心。大螟、二化螟、三化螟、蝼蛄等均可造  相似文献   

10.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口传病毒诱发的病毒病。一般夏插后大田分蘖初期始见病,分蘖末期出现第二个发病高峰。发病植株症状:叶片条形失绿,心叶捻曲下垂呈纸捻状,似螟虫危害的枯心,但剥查后无虫道。近年来由于耕作制度、气候条件、品种应用等方面的变化,导致该病已成为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威胁,连续几年暴发流行,一般田块病穴率在8.2%左右,重发田病穴率高达70%,产量损失达10%~50%不等。  相似文献   

11.
一、症状及发生特点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病,水稻感病后一般7—10天显示症状.病毒潜育期最长可达25天左右。主要症状:条纹型。一般在苗期至分蘖期,水稻心叶出现黄白色条纹,条纹间仍保持绿色。假枯心型。一般在水稻分蘖期,心叶卷曲成捻状,下垂而成“假枯心”,  相似文献   

12.
这是在随县环潭、城郊、草店、英店等地发现的一种水稻苗期病害,对水稻秧苗为害相当严重,常使秧苗成团枯黄,远望象火烧了一样。病株一般是心叶以下的第一片叶萎蔫枯死,重者也会引起全株枯死。秧田和早插本田均能发生。症状: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黄白色园形或椭园形斑点,病斑轮廓很不清楚,略呈水  相似文献   

13.
1992年9月,在湖南省几个县的晚稻上,发现一种未见报道的“矮缩病”,其症状与国内外报道的水稻病毒病明显不同。病株严重矮缩,分蘖明显增多,节间缩短,叶枕重叠,叶枕间偶有小开叶抽出。孕穗期观察,病株只有健株的1/3高(健株均高为106cm,病株均高为36cm),新叶薄而脆,黄化或斑驳花叶,部分心叶纵卷,或叶尖捻卷枯死,有的老叶及叶鞘皱缩;根系变黑、衰退,抽穗期无穗抽出(见图1)。  相似文献   

14.
<正>1症状表现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稻株感病后,最先在心叶基部出现褪绿黄白斑,后向上扩展形成与叶脉平行的黄绿相间的条纹,再后逐渐变柔软、细长,下垂而成假枯心,农民俗称"抽筋",而部分老叶仍保持正常绿色,不显病症,植株明显矮化。病株一般不能正常抽穗  相似文献   

15.
夏初注意防治稻恶苗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害症状:水稻从秧苗期到抽穗期都有发生。发病秧苗常枯萎死亡,未枯死的病苗绿色,生长细长,一般高于健苗1/3左右;根部发育不良,分蘖少,甚至不分蘖。移栽后一个月左右出现症状,病株叶色淡黄绿色,节间显著伸长,节部弯曲,变淡褐色,在节上生出许多倒生须根。发病重的病株,一般在抽穗前枯死,在茎秆叶鞘上产生白色到淡红色霉状物和黑色小粒。!!!!!!!!  相似文献   

16.
正一、技术特点与传统高产栽培技术比较,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体系有以下特点。1、嫩秧早栽。强化栽培技术在冬闲田或冬水田可移栽2―3叶龄的秧苗,在两季田可移栽3―5叶龄的秧苗,与传统技术相比,移栽秧苗减少2―4片叶,有利于早生快发,提高分蘖成穗率。2、稀植壮株。强化栽培技术本田稀植,每亩栽插6000―9000穴,比传统技术少栽5000―7000穴,有利于分蘖的发生和单株生长,形成有利于高产的群  相似文献   

17.
<正> 一、发病症状 受害重的种子往往不能发芽,或出芽后幼苗几天即死亡。染病轻的秧苗期植株瘦高,约比正常植株高出1/3,色淡叶窄,根弱、根毛少。 大田期,移栽1个月左右出现病株,症状与苗期相似,分蘖少或不分蘖,节间加长,节部常弯曲露出在叶  相似文献   

18.
水稻主茎叶龄与分蘖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水稻分蘖发生的基本规律 ,利用主茎叶龄归纳推导出计算该主茎叶龄下的总茎蘖数、总分蘖数、最高分蘖级数和各级分蘖叶龄、分蘖数、分蘖最低主茎同伸叶、最高主茎同伸叶 ,以及≥i叶龄的总分蘖数与各级分蘖数的理论公式  相似文献   

19.
超高产水稻适宜单株成穗数的定量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水稻单株成穗数通式和有效分蘖叶位理论分蘖数函数,并确定超高产水稻的秧苗分蘖成活率(s)、本田期分蘖发生率(r)、分蘖缺位数(bn)、适宜等穗期及校正系数(a)等相关参数。【方法】选择云南水稻特殊高产生态区,2005年进行杂交籼稻Ⅱ优107密度试验,2005~2006年进行杂交籼稻Ⅱ优107、Ⅱ优318、Ⅱ优7954、Ⅱ优084、Ⅱ优航1号和协优107大区超高产试验。对试验的水稻分蘖消长进行调查分析,并最终测产。【结果】所有参试品种都遵循n-3的叶蘖同伸规律,有效分蘖叶位理论分蘖数(A)可以表示为有效分蘖叶位数(E)的函数,有效分蘖叶位数(E)与主茎总叶龄(N)、伸长节间数(n)、移栽叶龄(SN)、分蘖缺位数(bn)和校正系数(a)有关,E=(N-n-SN-bn-a);超高产群体的矫正系数(a)宜取1.5;常规湿润秧移栽大田后有1.5叶的分蘖缺位(bn),带2叶分蘖成活率(s2)和带1叶分蘖成活率(s1)分别为 0.8和0.3;穴盘带土移栽,bn=0.5,s2=1.0,s1=0.5;本田期秧苗活棵至等穗期,分蘖发生率(r)80%左右。【结论】超高产水稻常规湿润秧本田期有效分蘖叶位E=(N-n-SN-3),单株分蘖成穗数ES=(1+t3+0.8t2)(1+0.8A)+0.3t1,其中t1、t2、t3分别代表秧苗带1叶、2叶和3叶分蘖数;穴盘小苗移栽本田期有效分蘖叶位E=(N-n-SN-2),单株分蘖成穗数ES=(1+t3) (1+0.8A3)+t2(1+0.8A2)+0.5t1,其中A2、A3分别代表2叶分蘖、3叶分蘖及主茎本田期理论分蘖数。通过两年与实际茎蘖动态的比较,公式描述较好。  相似文献   

20.
正一、水稻恶苗病恶苗病又称公稻子,从苗期到抽穗期均可发生。恶苗病病菌寄生或附着在种子上,种子带菌是恶苗病发病的产要原因。重病种子往往不能发芽,或萌发后不久幼苗即可死亡。轻病的种子长出的病苗徒长比健株高出1/3,植株细弱,全株呈黄绿色,根系发育不良,部分病苗在插秧前、后死亡。成株期一般在插秧后一个月左右出现病株,症状与苗期相似,病株分蘖少或不分蘖,节间显著增长,下部几个茎节上生有许多倒生的不定根。病株抽穗后剑叶开张角度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