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不同海拔马尾松针叶养分含量及其再吸收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漳州南靖国有林场不同海拔马尾松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马尾松叶片养分含量及其再吸收的海拔效应。结果表明:①在0m海拔和100 m的林地中马尾松成熟针叶的N含量要显著高于海拔为200 m和300 m的含量,马尾松成熟针叶中P和N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似;马尾松叶片的N/P比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表明该立地条件均存在磷限制。②200 m海拔区的马尾松衰老针叶中N含量最低,而0 m海拔区的马尾松衰老叶中最高。随着海拔的升高,N含量呈现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100 m海拔区的马尾松衰老针叶中P含量含量最高,而300 m海拔区的最低。③高海拔马尾松叶片的N再吸收效率显著高于低海拔的马尾松,其中在200 m海拔时达到最大值;叶片P的再吸收效率随海拔变化的规律与N相似,在所有海拔林地内,P的再吸收率均要高于N的再吸收率。  相似文献   

2.
不同林分类型叶片氮磷含量、氮磷比及其内吸收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福建东山沿海防护林中木麻黄、厚荚相思、刚果桉和湿地松4种主要树种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纯林和混交林成熟叶与衰老叶中的养分状况、氮磷比、养分内吸收率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叶片中的养分浓度和内吸收率一般表现为纯林高于混交林、固氮树种高于非固氮树种。这是由于混交林和固氮树种改善了立地条件,林木能够从土壤中吸收较多的养分,从而降低了二者叶片中的养分内吸收率。各林分类型成熟叶片中的氮磷比都大于14,表明这些立地条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磷限制,导致大部分林分叶片磷内吸收率(REP)大于氮内吸收率(REN),因而衰老叶中的氮磷比大于成熟叶,但成熟叶和衰老叶氮磷比之间依然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不同林分类型成熟叶和衰老叶养分浓度、内吸收率和氮磷比在固氮树种和非固氮树种中存在互补性,表明固氮树种和非固氮树种在养分利用方面存在差异。不同树种的营养利用策略不同,在选择造林树种时,应优先考虑叶片养分含量低而内吸收率高的“营养保存型”树种。   相似文献   

3.
【目的】理解格氏栲和杉木叶片养分季节动态及其再吸收机制。【方法】以福建三明格氏栲和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叶片中N、P、K、Ca、Mg等5种大量养分元素含量,分析叶片养分含量及其再吸收率的季节动态。【结果】①格氏栲和杉木成熟叶片中养分元素季节动态基本一致,N、Mg含量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生长旺季最低,而P含量为旺季最高,Ca含量均为冬季最低,K含量没有表现出一致的规律,总体来看元素含量顺序为:NKMgCaP。②格氏栲和杉木叶片中N、P、K、Mg都有一定程度的回收,其中杉木叶片的养分回收率更高,不同养分元素再吸收率大小排序为:RE_KRE_PRE_NRE_(Mg),不同季节间养分再吸收率差异不显著。③格氏栲和杉木衰老叶片养分含量与再吸收率均呈负相关,说明养分转移度越高,养分再吸收率越大。【结论】杉木更能适应相对贫瘠的环境,格氏栲和杉木叶片养分再吸收率无明显的季节动态。  相似文献   

4.
近年威胁我国南方湿地松人工林的松针褐斑病、赤枯病近似于地方性病害,其发生及危害程度受土壤矿质养分条件所控制。湿地松的感病程度与土壤全钾含量是极显著的负相关,与土壤全氮含量、N/K、P/K和N/P比值均呈显著的正相关。 建立了适用于经研究过的丘陵山区的判别式。应用判别式可只根据土壤测定数据有效地判别或预测一定地区现有的或未来的湿地松林是否可能发病。Q型因子分析得出的林地聚类图进一步说明湿地松针叶病害种类及感病程度与土壤条件及有关的母质类型存在着相关性。在制定湿地松针叶病害防治方案或湿地松造林规划中,须有土壤—立地调查的可靠基础。  相似文献   

5.
庄亚珍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8):27-28,52
以福建漳州南靖国有林场不同林龄马尾松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马尾松养分含量及其内吸收的林龄效应。结果表明(:1)成熟针叶中,43a的马尾松针叶的平均N含量最高,而5a的则最低。马尾松成熟叶片的N含量表现出随树木年龄的增加而增加。5、10和20a的马尾松针叶P含量显著高于30和43a的树木(P0.05),P含量随着林分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这与氮的趋势正好相反(。2)随着林分的生长,N含量呈现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5a的衰老针叶中P含量最高,而20a的最低。(3)43和30a马尾松树木叶片的N再吸收效率差异不明显,其再吸收效率都在65%左右,显著低于10a和20a的马尾松;叶片P的再吸收效率其随着林龄变化的规律与N的再吸收规律相似,除43a外,P的再吸收率均要小于氮的再吸收率。从总体上看,43a马尾松树木叶片对养分(N、P)的再吸收效率都显著低于其他4个年龄,而10、20a马尾松表现了最大的再吸收效率。  相似文献   

6.
湿地松土培试验结果表明,湿地松对磷素供应水平的反应最为敏感。其植物干物质重,针叶磷含量与土壤有效磷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分布广泛的丘陵红壤和山地黄壤的磷素水平都极低,施磷对湿地松的高、径、根、叶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丘陵红壤也缺氮,干物质、针叶氮含量、叶绿素含量与土壤有效氮相关性极密切;由于湿地松生长受到氮磷交互效应和磷的限制作用的极深刻影响,缺磷红壤上单施氮肥肥效不显著,甚至负效应减产,氮肥效果只有在施磷的基础上才显示出来,合理的氮磷配合施用还能更好地发挥磷肥肥效,山地黄壤氮素较少富;单施氮肥无效单施磷肥效果显著,氮磷配合效果最好,钾肥在缺钾土壤上有一定作用,其主要功能是提高了湿地松抗病性;钙镁肥能提高湿地松针叶干物重,但对植株生长无明显影响,硼肥能消除湿地松顶枯病;红壤不缺锌,施锌肥显著抑制湿地松茎根和叶生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千年桐不同冠层叶片养分含量和养分再吸收率的差异,研究千年桐叶片养分再吸收率与叶片养分含量、土壤养分含量的关系。【方法】以低产低效针叶林皆伐后营造的千年桐近自然经营生态林为试验对象,测定生长高峰期(7月)和衰老凋落期(10月)千年桐不同冠层叶片氮(N)、磷(P)、钾(K)、钙(Ca)、镁(Mg)含量。【结果】叶片主要养分N、P、K、Ca、Mg均表现为衰老叶养分含量显著低于成熟叶,衰老叶并未出现养分富集现象。成熟叶和衰老叶均呈现冠层上部叶片N含量显著大于冠层下部,成熟叶冠层上部K含量显著高于冠层下部。Ca再吸收率显著低于其他养分,仅有14.935(±3.191)%。除了Mg在冠层下部的再吸收率显著高于冠层上部,其他叶片养分再吸收率在上下冠层之间差异不大。千年桐K再吸收率与衰老前后叶片K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Ca再吸收率与成熟叶C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叶片N再吸收率与土壤水解N呈显著正相关;叶片K再吸收率与土壤全K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土壤速效K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千年桐叶片主要养分均表现为衰老叶养分含量显著低于成熟叶,养分再吸收与叶片及土壤养分具有一定的关联。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索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千年桐不同冠层叶片养分含量和养分再吸收率的差异,研究千年桐叶片养分再吸收 率与叶片养分含量、土壤养分含量的关系。【方法】以低产低效针叶林皆伐后营造的千年桐近自然经营生态林 为试验对象,测定生长高峰期(7 月)和衰老凋落期(10 月)千年桐不同冠层叶片氮(N)、磷(P)、钾(K)、 钙(Ca)、镁(Mg)含量。【结果】叶片主要养分 N、P、K、Ca、Mg 均表现为衰老叶养分含量显著低于成熟叶, 衰老叶并未出现养分富集现象。成熟叶和衰老叶均呈现冠层上部叶片 N 含量显著大于冠层下部,成熟叶冠层上 部 K 含量显著高于冠层下部。Ca 再吸收率显著低于其他养分,仅有 14.935(±3.191)%。除了 Mg 在冠层下部 的再吸收率显著高于冠层上部,其他叶片养分再吸收率在上下冠层之间差异不大。千年桐 K 再吸收率与衰老前 后叶片 K 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Ca 再吸收率与成熟叶 Ca 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叶片 N 再吸收率与土壤水解 N 呈 显著正相关;叶片 K 再吸收率与土壤全 K 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土壤速效 K 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千年桐叶片 主要养分均表现为衰老叶养分含量显著低于成熟叶,养分再吸收与叶片及土壤养分具有一定的关联。研究结果 可为进一步探索生态公益林的养分循环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闽北山区明溪不同林龄马尾松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马尾松针叶养分含量及其再吸收效率。结果表明:(1)成熟针叶中,43年生的马尾松针叶的平均N含量最高(13.25 mg/g),而5年生的则最低(9.10mg/g)。马尾松成熟叶片的N含量表现出随树木年龄的增加而增加。5、10和20年生的马尾松针叶P含量显著高于30和43年生的树木(P0.05),而5年生和10年生P含量差异不显著,P含量随着林分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这与氮的趋势正好相反。(2)5和10年生马尾松衰老叶片中N含量显著低于其他3个年龄的树木(P0.05),而43年生、30年生和20年生马尾松叶片凋落物中的N含量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43和30年生马尾松衰老叶中的P含量显著大于其他3个年龄树木(P0.05),而这3个年龄马尾松树木之间没有显著差别(P0.05)。(3)43和30年生马尾松树木叶片的N再吸收效率差异不明显,其再吸收效率都在65%左右,显著低于11年生(79.34%)和20年生(82.76%)的马尾松;叶片P的再吸收效率其随着林龄变化的规律与N的再吸收规律相似,除43年生外,P的再吸收率均要小于氮的再吸收率。从总体上看,43年生马尾松树木叶片对养分(N、P)的再吸收效率都显著低于其他4个年龄,而10、20年生马尾松表现了最大的再吸收效率,因此,总体上马尾松树木叶片的再吸收效率表现了随年龄增加而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韩世忠  郑雄  马红亮  高人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319-10322,10355
[目的]研究8种亚热带常见园林树种叶片N、P、K内吸收率及其季节变化.[方法]分别采用扩散法、钼锑抗比色法和火焰光度计法对采集叶片N、P、K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各树种成熟叶养分含量都高于新鲜凋落叶,且大部分呈显著性差异,N、P、K的内吸收率(平均值±标准差)分别为(9.11±3.89)%~ (68.42±2.44)%、(9.94±5.31)%~(60.54±13.74)%和(24.66±12.14)% ~ (77.15±5.21)%.N和K的内吸收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N和P以及P和K之间差异并不显著;N和P的内吸收率春季低于秋季,K的内吸收率春季高于秋季;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的养分内吸收率无显著差异;固氮树种(羊蹄甲和黄槐)与非固氮树种的N内吸收率也未出现显著差异.[结论]植物叶片在凋落前发生内吸收作用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季节变化只是影响植物叶片养分内吸收的主要因素之一,不同的生活型并没有显著影响植物的内吸收率,固氮作用对植物在N养分供给上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光皮桦杉木混交林养分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蔡劲松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8):37-39,65
以福建省三明市郊国有林场的光皮桦、杉木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纯林和混交林成熟叶与衰老叶中的养分状况、氮磷比、养分内转移率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叶片中的养分浓度和内转移率一般表现为纯林高于混交林,这是由于混交林改善了立地条件,林木能够从土壤中吸收较多的养分,从而降低了二者叶片中的养分内转移效率。各林分类型成熟叶片中的氮磷比都大于18,表明这些立地条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P限制,导致林分叶片PRE大于NRE,衰老叶中的氮磷比大于成熟叶。  相似文献   

12.
湿地松针叶热值的季节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建容 《现代农业科技》2010,(17):204-205,210
对福建省闽侯白沙国有林场湿地松叶片的灰分含量、干重热值、去灰分热值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松成熟叶、衰老叶的灰分含量的的季节变化趋势相同,湿地松成熟叶、衰老叶的灰分含量在秋冬季含量较高,而春夏季相对较低;湿地松成熟叶的灰分含量在1.26%~2.12%,平均为1.56%;衰老叶的灰分含量在1.46%~2.77%,平均为1.78%;衰老叶的灰分含量高于成熟叶(P<0.05);成熟叶的干重热值高于衰老叶(夏季除外);成熟叶的干重热值在20.796~21.934 kJ/g,平均为21.154 kJ/g;衰老叶的干重热值在19.638~21.051 kJ/g,平均为20.448 kJ/g。成熟叶的干重热值与灰分含量相关性不显著(P>0.05),衰老叶的干重热值与灰分含量具有显著的线性负相关(P<0.05);湿地松成熟叶的去灰分热值为21.034~23.107 kJ/g,平均为22.054 kJ/g;衰老叶的去灰分热值在21.069~23.097 kJ/g,平均为21.999kJ/g;成熟叶的去灰分热值与衰老叶接近(P>0.05)。  相似文献   

13.
以2012年水口库区全年的监测数据为依据,应用SPSS软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春、夏、秋、冬四季叶绿素a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高锰酸盐指数和五日生化需氧量在春、夏、秋、冬四季对叶绿素a都具有显著影响。其中,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耗氧量和悬浮物对春季叶绿素a含量具有显著影响;总氮、总磷、氨氮、亚硝酸盐氮、悬浮物、高锰酸盐指数和五日生化耗氧量对夏季叶绿素a含量具有显著影响;溶解氧、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五日生化耗氧量对秋季叶绿素a含量具有显著影响;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耗氧量和悬浮物对冬季叶绿素a含量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不同类型森林群落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时间变化特征,选择2010年春、夏、秋和冬4个季节的晴天,对浙江淳安千岛湖姥山林场6种类型的森林群落的空气负离子、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小气候因子进行同步监测.结果表明:①千岛湖姥山林场空气负离子浓度夏季最高,秋季次之,春季和冬季较低;②6种类型森林群落空气负离子年平均浓度均在1 000个·cm-3以上,天然森林群落空气负离子浓度高于人工森林群落,常绿阔叶树群落空气负离子浓度高于针叶树群落;③不同季节空气质量评价系数变化顺序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④天然森林群落冬季空气清洁度为B级,其他季节均为A级,人工森林群落夏季和秋季空气清洁度为A级,春季为B级,而冬季仅为C级.综合比较不同季节单级系数和空气质量评价系数的变化差异,认为天然森林群落空气质量高于人工森林群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季节、品种两大因素对成年公猪精液量及精子活力的影响效应。[方法]对21头长白猪和26头大白猪在一年内不同季节的精液量和精子活力进行观察和测定,并对这些精液品质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季节对成年公猪精液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2个品种对精液量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P〉O.05),其中长白猪的精液量在春季最多,秋、冬、夏依次减少,而大白猪的精液量在秋季最多,夏、春、冬三季则依次减少;季节和品种对成年公猪精子活力的影响均不显著(P〉O.05),但是长白猪和大白猪的精子活力均在春季最高,而夏季最低,此外一年四季长白猪的精子活力明显高于大白猪。[结论]结果为提高猪场的繁殖效率和生产水平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不同的季节,对企鹅珍珠贝[ Pteria penguin (R(o)ding)]污损生物的种类、感染率、感染部位及对企鹅珍珠贝生长情况的影响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①贝体上污损生物的种类和附着量均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秋两季的污损生物种类和生物量明显高于春、冬两季(其中夏季最高).夏、秋两季污损生物的优势种群均有...  相似文献   

17.
王金盾 《安徽农业科学》2014,(18):5758-5759
[目的]研究扦插季节、基质与外源激素处理对细叶青蒌藤扦插繁殖的影响。[方法]在福建沙县进行细叶青蒌藤扦插试验,分析不同扦插季节、基质与外源激素剂处理对细叶青蒌藤扦插繁殖的影响。[结果]扦插季节、基质与外源激素处理对细叶青蒌藤扦插生根率、成苗率及新梢长度均有极显著差异性影响(P<0.01);提高穗条生根率的优劣顺序为春季>秋季、冬季>夏季,秋季与冬季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高穗条成苗率的优劣顺序为春季>秋季>冬季>夏季;促进穗条新梢生长的优劣顺序为秋季>春季>夏季>冬季;提高穗条生根率、成苗率与促进新梢生长的基质优劣顺序为80%泥炭土+20%珍珠岩>黄心土>河沙;提高穗条生根率、成苗率与促进新梢生长的优劣顺序为50 mg/kg ABT2号生根粉>空白对照(清水)>200 mg/kg ABT2号生根粉。[结论]建议生产中选用80%泥炭土+20%珍珠岩混合基质,选用50 mg/kg ABT2号生根粉进行穗条处理,不宜在5~7月的夏季进行扦插繁殖。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气温二倍标准差和降水量业务化距平百分率标准,分析了抚顺3站1961—2010年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2月)和汛期(6—9月)的平均气温、降水量的异常特征。结果表明,抚顺地区易出现气温偏高和降水偏多,冬季是最易出现异常的季节;从年代演变来看,气温和降水异常偏高频数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呈增长趋势,异常偏低频数在20世纪60—70年代呈小幅波动;从区域划分来看,全区春季和夏季易出现气温异常偏高,全区夏季和冬季易出现降水异常偏多,降水异常偏少集中在全区的秋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