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茶树杂交良种选育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佛香系列五个品种,是1978年用云南大叶良种和国家级良种福鼎大白茶作为亲本,采用人工杂交方法育成的茶树新品种。本文介绍了其选育过程、育成品种的特征特性和应用现状,提出了云南茶树杂交选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对漳浦县茶树产生湿害的症状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防治茶树湿害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3.
任菊仕 《茶叶通讯》1990,(4):24-25,14
近年来,世界各国农业害虫的防治已由化学防治为主,逐渐转向以生态平衡为目标的综合治理。新的形势对茶树害虫综合防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在综述茶树害虫综合防治的发展概况、分析其特点的基础上,就茶树害虫综合防治的系统对策谈谈一孔之见,以资参考。  相似文献   

4.
5.
茶树开花结实是茶树为繁殖后代进入生殖生长的必然过程,但大量的开花结实,既造成叶果争肥,同时消耗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影响了茶叶的品质和产量,降低了茶园的经济效益.本文分析了茶树开花结实的主要成因,并提出控花控果的对策措施,为茶叶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茶园栽培管理中以喷施化学农药来防治茶树病虫害,仍是目前茶树植保上一种重要手段,它的优点是见效快,受环境因子的制约较小等。但是,单纯依赖和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将会引起病虫区系变化加剧,危险性病虫不断发生且越来越严重。“三R”问题越来越突出,即:茶叶农药残留增加,害虫抗药性提高,天敌的大量杀伤和害虫再猖撅。结果破坏了生态平衡,污染了环境。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对无公害茶叶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这就给茶树病虫科学治理和茶叶农药残留问题提出新的要求。本文就目前广…  相似文献   

7.
陈宗懋 《中国茶叶》2006,28(3):47-47
进行了不同杀菌剂和生防制剂防治茶树轮斑病(Pesudotia spp.)的效果试验,包括4种杀菌剂(代森锰锌、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及63%代森锰锌和12%多菌灵的合剂),2种生防制剂(木霉菌Trichoderma harzianum和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细菌)以及一种植物性农药(Nimbecidine)。进行Teepol处理以预防孢子通过修剪剪刀进行传播。所有供试杀菌剂在防病时多表现有效,其中以甲基托布津的防病效果最好,达68.9%,其余依次为多菌灵、代森锰锌和多菌灵混剂以及代森锰锌。生防制剂效果较差,但仍有较好防效。Nimbecidine和Teepol无效。对照处理在此期间发病率增加14%。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高粱发展趋势及对策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高梁主要分布于世界五大洲48个国家的热带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温带和寒带地区也有种植。在印度、非洲大陆的许多国家,高梁是维系人们生命的重要粮食作物。近年来世界高梁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高梁遗传资源鉴定、评价、创新,群体改良、非迈罗细胞质育性、多倍体育种、“二系”法杂交种、无融合生殖等育种技术的研究,均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和成果。高梁新品种选育应与市场接轨,向多用途、专用方向发展,加强高梁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9.
不同品种茶树根际AM真菌群落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斐  李冬花  卜凡 《茶叶科学》2020,40(3):319-327
对陕西安康汉水韵茶园栽培的5个品种茶树根际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群落结构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丰富我国茶树AM真菌种质资源库。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茶树根际AM真菌种丰度及种属组成等存在差异。其中,紫阳群体种茶树根际分离的AM真菌最多(6种),陕茶1号、龙井长叶、龙井43和福鼎大白茶各分离到5、4、4种和3种。龙井长叶茶树根际AM真菌孢子密度最高(每克干土含3.57个孢子),龙井43最低(每克干土含1.10个孢子)。紫阳群体种茶树的AM真菌物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和均匀度指数均达到最高,分别为0.63和0.096,龙井长叶最低(0.18和0.027)。龙井长叶的菌根定殖率最高(29.5%),福鼎大白最低(15.8%)。不同茶树品种AM真菌种类组成的相似性系数维持在0.111~0.750,其中,龙井长叶与龙井43茶树根际AM真菌种类组成相似性系数最高,而福鼎大白和紫阳群体种相似性系数最低。研究表明,不同品种茶树根际AM真菌群落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根际土壤中鉴定的AM真菌资源对进一步筛选和研发茶树专用AM真菌菌剂,促进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汉鹄 《茶叶》2003,29(2):100-101,105
安徽是我国主要产茶省之一 ,茶区遍及南部半省 ,横跨 2 9.5~ 32 .0°N之间 ,北亚热带北部和暖温带南缘。随茶树栽培历史久远和近代扩大种植 ,茶树害虫多达 2 80余种 ,主要害虫亦不下 2 0种之多 ,较之 5 0年前 ,种类增多 ,危害加大 ,种群的演替与发展 ,更带来诸多严重的防治问题。1 安徽茶树害虫区域性发生的基本格局安徽自然地理生态特征客观形成皖南山地茶区、皖西大别山茶区、沿江江南和江淮丘陵平原茶区。一些广布种害虫各地均有发生 ,但其危害程度有异 ,各茶区且另有其主要的和代表性种类。1 .1 皖南山地茶区在生态地理上位于北亚热…  相似文献   

11.
种苗业是茶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标是满足特定历史条件下茶叶产业发展而产生的良种需求。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种苗业逐渐形成了自身的发展规律,同时又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茶叶产业其他方面的影响。种苗业与茶产业之间总体上讲是互为依存,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关系。在绝大多数时间内,种苗业总是为了适应茶产业的需求而不断发展,也可以说茶产业的发展带动了良种进步;种苗业的发展推动茶产业加速发展与升级。同时两者相互制约,相对平衡,任何一方面都不可能不依赖于另一方而取得长期的突破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台湾茶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管曦 《福建茶叶》2005,(3):36-37
据史书记载,早在300余年前在台湾便发现有茶树生长,这些茶树大都是野生茶树.200余年前台湾先人开始从福建武夷山引进茶种及种植技术在台湾北部开始茶叶栽培与加工.由于台湾的地理、气候及环境非常适合茶树生长,时至今日,台湾已经是世界有名的茶叶产区,所产的包种茶和乌龙茶更是驰名世界。  相似文献   

13.
文成县茶树冻害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恒旭  施巨盛  吴昌旺 《茶叶》2007,33(1):41-42
2005年3月11~13日,文成县受到五十年一遇的强冷空气影响,气温骤降到-2至-4℃,并下起了20毫米的大雪,使文成县茶叶造成严重冻害,损失惨重。特早生、早生品种和低山低海拔地区茶树由于萌动较早,受冻程度最为严重,本地群体种及高海拔地区冻害发生较轻。我们对平和、金土羊、周山、公阳、巨屿、百丈际、周壤、龙川等乡镇的重点茶场、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受灾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影响茶树冻害程度的因素,为今后茶叶生产和冻害预防提供经验。1茶树冻害发生情况文成县近年来茶叶产业发展速度势头较好,全县茶园面积共计1280公顷,受冻面积1138公顷,占88…  相似文献   

14.
茶树病害种类很多,大多是由病原真菌侵染所致.其侵入机制可分为诱导侵入和主动侵入.通过分析诱导侵入和主动侵入的条件与程序,茶树病原真菌在组织内的寄生和扩展,茶树细胞和组织对病原真菌的防卫反应,旨在为茶树主要病害的无害化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莲都区无性系茶树良种推广的经验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比较研究了气雾栽培对碧早香、福鼎大白、丽早香和惠明茶1号4个茶树品种短枝扦插的成活率、叶绿素SPAD值、生长势和根系吸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气雾栽培条件下4个茶树品种的扦插成活率均达到96%以上;叶绿素SPAD、生长势、根系形态和根系活力在各品种间差异显著;叶绿素SPAD、生长势和根系形态均随栽培时间增长而增加,均表现为碧早香>福鼎大白>丽早香>惠明茶1号;根系活力在生根后30 d整体出现高峰期,表现为生根后30 d>生根后40 d>生根后20 d>生根后10 d,根系活力最高的是碧早香。  相似文献   

17.
浅谈茶树无性系苗木移栽成活率低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对茶树良种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的不断提高,推广应用无性系良种已成为当今世界茶叶主产国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的主要手段,也是实现茶业现代化的基础。近年来我国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有所扩大,但与其他产茶国如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等相比,普及率仍很低,这与我国是世界上茶树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极不相称,究其原因主要有:茶树无性繁殖技术性强,成本高,茶树无性系苗木移栽成活率较低,无性苗木定植茶园要求管理水平高等,本文仅从茶树无性系苗木移栽成活率低及对策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8.
茶树内生防病和农药降解菌的分离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对不同茶树品种的健叶和病叶上分离的内生细菌进行了筛选和鉴定。结果表明,茶树体内存在大量的内生细菌,各品种间内生细菌的数量为2.9×106~39.4×106cfu/(g?fw)。内生细菌的生物功能测定结果表明,菌株TL2的拮抗能力强,先接种菌株TL224h后再接种茶轮斑病菌的防病效果好;同时菌株TL2对氯氰菊酯也表现出较强的降解能力;另外菌株TL2能在茶树上内生定殖。经鉴定,菌株TL2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  相似文献   

19.
云南野生茶树消亡情况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是茶树地理起源和栽培起源的中心。高海拔低纬度多变的气候条件,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长期以来的原始耕作方式,孕育和保留了全球最集中、最丰富的野生茶树资源。目前,云南已发现的树干直径在1m以上的大茶树有十多株,50cm以上的有近百株,30cm以上的在茶区随处可见。然而,由于多种原因,近一二十年来,一些古老茶树日趋濒危,一些珍稀资源日渐丧失,野生茶树数量正在减少。为此,必须制定相关的保护对策,执行好保护措施,使这一天然"茶树资源库"永葆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茶谷蛾(Agriophararhombata Meyr.)在不同茶树品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感染虫生真菌的情况,在广东省云浮市、开平市两地选取金萱和鸿雁12号两个茶树品种,对茶谷蛾幼虫发生情况和感菌情况进行标准的调查。应用了聚集度指标法和回归分析法等方法,掌握茶谷蛾幼虫的空间格局。结果显示,幼虫聚集可能是受其生活习性影响,因为每条雌虫可产卵百余粒。空间分布格局为α=2.617>0,幼虫个体之间相互吸引,以个体群的形式存在。β=1.02>1,幼虫在茶园里呈现聚集分布。金萱Ⅰ试验地茶谷蛾幼虫的真菌感染率为20%,是鸿雁12号Ⅱ试验地的茶谷蛾幼虫感染率的两倍,其他试验地的1倍。不同品种茶树上呈现聚集分布,个体之间互相吸引,以个体群的方式存在。研究结果以期为茶谷蛾幼虫的预警监测以及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