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对2022年7月6日河西走廊中部出现的一次区域性极端高温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及天气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盛夏季节,100 hPa南亚高压的发展增强,为河西地区极端高温天气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气候条件和大尺度环流条件;(2)南亚高压和大陆性高压是造成此次极端高温天气的2个主要影响系统,高原暖脊(暖中心)和地面热低压是2个相对浅薄的近地层影响系统;(3)南亚高压和大陆性高压相互叠加,由其引起的下沉增温和晴空辐射增温是造成此次极端高温天气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2.
利用实时常规观测资料以及物理量场特征,针对2016年5月10日—11日临夏州极端高温天气过程出现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临夏区域垂直方向上高层辐合,低层辐散的垂直配置使高压区的强下沉运动明显,空气的下沉绝热增温作用是形成临夏地区极端高温天气的主要物理机制。中低层较好的正变温区域配合地面相对湿度仅为22%的异常干燥空气,与北方高层干空气南下的叠加,是导致此次过程中临夏地区最高温度极值被打破的重要原因之一。地面受热低压或热低压前部影响,地面要素场天空状况为晴天到少云,测站基础气温较高,相对湿度不大,地面风力不大,对极端高温天气的发生起重要作用,为产生此次极端高温天气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等,对2016年8月1—3日出现在扎兰屯市的极端高温天气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扎兰屯市极端高温天气主要由大陆高压和副热带高压共同影响造成的;暖高压脊发展强盛阶段,200 hPa高空以下主要是下沉运动,其中在500~850 hPa区域内是下沉运动最强区,暖高压控制区盛行下沉气流,大气下沉增温的过程中,近地层出现了热低压;蒙古暖脊继续发展加强,高空锋区位置偏北,接近北纬60°,整个扎兰屯市处于锋区下弱辐合区内,下沉气流控制全市,为极端高温天气的出现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
利用NECP/NCAR经纬度网格再分析资料以及micaps站点资料,从高温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副热带高压及物理量等方面,对2018年7至8月一次长时间、高强度的高温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发现副热带高压是高温产生的主要原因,副高的强度和位置决定着高温天气过程的强度及持续时间的长短。下沉气流越强,预示着高温也将加强。这种高空辐合、低空辐散的垂直配置对应明显的下沉运动,空气下沉绝热增温是形成高温天气的主要物理机制水汽条件较好,大气透光度较差,阻碍地面辐射增温,减弱非绝热项的作用。风速在湍流交换强弱起到很大的作用,此次过程,地面风速小,静风时段偏多。  相似文献   

5.
都安县夏季高温天气特征及个例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都安气象站点1981—2010年逐日最高地面气温资料,分析了都安夏季高温天气特征,并利用micaps常规资料分析了都安县一次高温天气成因,结果表明:日最高温≥35℃的酷暑天气在都安县夏季是常见的,其高温日数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持续偏少之后,目前正处于增多阶段,且极端最高气温是呈现出变暖的主要特征;2007年8月的高温天气个例的主要形成机制是副热带高压强盛,一直延伸至低层,地面受西北热低压东移的影响,在副高动力和热低压热力的共同作用使都安县气温增高。  相似文献   

6.
基于都安气象站点1981—2010年逐日最高地面气温资料,分析了都安夏季高温天气特征,并利用micaps常规资料分析了都安县一次高温天气成因,结果表明:日最高温≥35℃的酷暑天气在都安县夏季是常见的,其高温日数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持续偏少之后,目前正处于增多阶段,且极端最高气温是呈现出变暖的主要特征;2007年8月的高温天气个例的主要形成机制是副热带高压强盛,一直延伸至低层,地面受西北热低压东移的影响,在副高动力和热低压热力的共同作用使都安县气温增高。  相似文献   

7.
姜海泉  刘行军  吴萍  陈蕾 《安徽农业科学》2014,(29):10234-10236,10241
2013年7月2日~8月16日,株洲出现了长达46 d的连续高温天气,其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35.0℃持续日数等高温特征量均破历史纪录。从物理机制和力子天气学原理分析这次异常高温天气的成因,结果表明,物理机制包括辐射增温、下沉增温、增温效率、散热功能、额外热源、累积效应等;力子天气学机制,异常高温天气直接的力子天气学原因是西太平洋反气旋环流子对目标区域长期稳定的控制,而其深层次的原因是南亚大尺度反气旋环流子和西太平洋反气旋环流子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和自组织机制;南亚大尺度反气旋环流子的异动提前7 d预示高温天气即将出现,主体在西太平洋的反气旋环流子对目标区控制的消失提前2 d预示高温天气即将结束。  相似文献   

8.
叶东 《农业与技术》2013,(4):165-166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对2011年6月7-8日发生在河南中北部的一次高温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这次高温过程是由于500hPa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晴好,东北冷涡位置偏东,高空形势稳定,中低层受暖脊控制有明显暖平流,地面处于低压带内;物理量场上中低层湿度较低,有利于温度快速升高;垂直速度场上有明显下沉运动,有利于绝热增温,而涡度场和散度场的垂直结构表现出高层辐合低层辐散的特征,有利于下沉运动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采用 NCEP/NCAR 1° ×1°格点资料,对 2015 年 7 月 22—23 日新疆博州出现的 40℃以上的极端高温天气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伊朗副热带高压是导致博州乃至整个新疆出现极端高温的重要天气系统。伊朗副高的形成与高低层暖平流存在着联系。同时高温的产生也与副热带急流有关,伊朗副高东侧的强下沉气流是热力和动力共同作用结果,即当伊朗副热带高压东南侧位于高层副热带急流入口处的左部位时,受到动力辐合机制作用,区域内出现了强盛的下沉气流,形成了明显的晴空辐射增温现象以及下沉绝热增温,增加了极端高温天气发生概率。而且地形造成的焚风效应进一步加剧了高温天气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袁鹏飞 《北京农业》2012,(27):134-136
利用常规高空及地面观测资料,对2010年6月21-22日河南省洛阳市持续高温天气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高空新疆暖脊的发展和东北低涡的维持,利于洛阳地区气温升高;850hPa的温度平流,以及地面热低压的热力作用对地面增温贡献更大,晴空辐射增温是形成高温天气的一个重要因素;洛阳地区西部山区、东部平原的地形地貌,会对高温的形成起到增幅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土壤铁锰结核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锰结核是土壤成土过程中的产物。我国近年来对土壤铁锰结核的物理性状、内部结构、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锰矿物类型的鉴定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及形成时代,同时对铁锰结核所引起的土壤环境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今后一段时期铁锰结核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深化土壤铁锰结核形成机制、铁锰结核的空间比较性研究以及铁锰结核与土壤环境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哺乳动物显微受精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从注射部位、精子状态、精子发生、卵子状态、卵子激活等方面阐述了影响显微受精的主要因素,并指出了在我国开展显微受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试管开花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莹  林庆良 《北京农业》2007,(36):46-49
植物试管开花的研究越来越受关注,本文主要从不同外植体、植物激素、营养水平和环境因素4个方面说明对植物试管开花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苜蓿褐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苜蓿是农牧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牧草之一。苜蓿褐斑病是由苜蓿假盘菌引起的一种最常见的世界性豆科牧草病害,对它的研究多数集中于褐斑病的田间病情调查与病原菌的鉴定。近年来,由于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的研究者开始对褐斑病进行一些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对苜蓿褐斑病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不仅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我国有关的科技人员和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5.
江淮地区小麦肥料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蔡祖玉  张先胜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119-3119,3141
试验结果表明:江淮地区N、P、K的施肥配比为1∶0.5∶0.5时,小麦增产又增效。  相似文献   

16.
对适宜新辟桃园的除草剂品种进行了比较,筛选并研究了合理的混用技术。在所选的5 种药剂中,克芜踪的速效性最好,但持效期短。用20% 克芜踪3 000m l/hm 2 喷施,药后10天,杂草平均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1.1% 和96.2% ;药后15 天,杂草开始复生,防效下降;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降至35.4% 和67.7% 。草甘膦系列的除草净度高、防效持久,但药效发挥较缓慢。用41% 农达5 250m l/hm 2,药后2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0.7% 和93.1% ;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仍达94.0% 和93.7% 。克芜踪、草甘膦系列除草剂与禾耐斯(乙草胺)混配,能互补长短,提高药效。混用后,克芜踪防效提高2% ~8% ;农达、草甘膦防效提高2% ~5% 。人工锄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仅为70.6% 和84.1% ,且山地表土层松动后易造成水肥流失。  相似文献   

17.
相思树种的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从茎尖的培养、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3个方面详细综述了国内外近30年来相思树体外繁殖的研究进展,并分析总结了相思树基因工程育种的研究近况,从而提出了相思树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认为只有在阐明相思树体外再生的生化、生理机制的基础上,才能对其体外繁殖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促进更多、更有价值的林木基因工程新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18.
我国苜蓿抗霜霉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霜霉病的症状和发生规律及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提出苜蓿霜霉病的防治更侧重于“防”,更依赖于科学的田间管理与草地利用等综合防治措施,即牧草混播、合理施肥、合理利用、搞好田间卫生、种子处理,最后指出了苜蓿育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盘锦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俊和 《农学学报》2015,5(11):113-117
为了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对盘锦地区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日光温室各月气温日变化趋势相似,均呈“单峰”曲线型。晴天和多云天气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昼高夜低;阴天和雨雪天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变化比较平稳。不同天气条件下冬季日光温室室内总辐射最大值出现月份不同,有无草帘对温室内总辐射值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2004年10月~2005年12月尝试林间放牧控制害鼠试验.结果表明林木受害株率低于3%,实现了林地有鼠不成害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