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栽培方式下香型优质稻渝香203的产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现伟  李经勇  唐永群  姚雄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616-21617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方式下优质稻渝香203的产量差异,探讨挖掘品种的高产潜力的栽培技术。[方法]研究手栽秧、机栽秧、抛秧、直播4种栽培方式下渝香203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差异。[结果]手栽秧种植方式下产量最高,之后依次为机栽秧、抛秧,直播栽培方式下产量最低。[结论]4种栽培方式有各自的优缺点。其中手栽秧产量水平最高,但其劳动强度大,种植成本高;机插秧和抛秧正逐渐取代手插秧。  相似文献   

2.
以武运粳24号为供试材料,设置直播稻Ⅰ(6月1日播种)、直播稻Ⅱ(6月17日播种)、手栽秧、机插秧等4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播栽方式对水稻产量形成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期直播稻的分蘖发生速度、高峰苗数均明显大于手栽秧和机插秧,这是直播稻有效穗数大于手插秧和机插秧的重要原因,而分蘖成穗率直播稻显著低于手栽秧和机插秧。直播稻的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大多显著小于手栽秧和机插秧。不同播栽方式水稻产量从高到低依次是:机插秧、手栽秧、直播稻,直播稻适当早播,能够提高产量。从经济效益看,机插秧的经济效益最高,直播稻虽然投入的成本较少,但由于其产量较低,因此经济效益不高。通过适当早播,提高直播稻的产量,可以增加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不同播栽方式对水稻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以粳稻品种南粳5055为供试材料,设置水直播、旱直播、手栽秧、机插秧等4个处理,研究不同播栽方式对水稻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1)水稻抽穗期和抽穗后20 d叶片叶绿素含量均以手栽秧和机插秧较高,旱直播最低。其中,抽穗期旱直播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小于其他播栽方式水稻。(2)水稻抽穗期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蒸腾速率以手栽秧和机插秧较高,旱直播较低;抽穗后20 d不同播栽方式间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蒸腾速率差异相对较小。(3)水稻产量以手栽秧最高,旱直播最低,但手栽秧和机插秧差异不显著。直播稻特别是旱直播稻虽然穗数较多,但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均最低,因此其产量最低。而手栽秧稻虽然穗数较少,但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均最高,因此其产量最高。(4)水稻产量与抽穗后光合能力呈正相关关系,手栽秧和机插秧水稻抽穗后较高的光合能力是获得高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不同直播栽培模式对常规晚粳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规晚粳稻"秀水134"为材料,设置精确定量直播栽培、强化直播栽培、常规直播栽培(对照)和无氮直播栽培(N 0)4种直播栽培模式,观察不同直播栽模式对水稻产量和群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11、2012年精确定量直播栽培和强化直播栽培的产量平均分别达10.0、9.2 t/hm2,较常规直播栽培分别高出20.5%、10.2%;与常规直播栽培相比,精确定量直播栽培和强化直播栽培的水稻茎蘖成穗率明显提高,穗型显著增大,每穗粒数和着粒密度显著增加。因此,精确定量直播栽培和强化直播栽培是常规晚粳稻较优的直播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省工增产的水稻轻简化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方法]对稻田浅旋耕与深耕、机插秧与手栽秧、施用控释肥与精确定量施肥3种不同的整田、移栽、施肥方式进行了试验对比,研究不同的处理对水稻生育性状、经济性状的影响及省工、增产、增收效果。[结果]浅旋耕+机插秧+控释肥、浅旋耕+机插秧+精确定量施肥、深耕+机插秧+控释肥三种模式比对照增产稻谷596.4~809.55 kg/hm2,增6.22%~8.45%,省工120~135个/hm2,增收节支5 521.39~8 727.48元/hm2。[结论]此3种模式在生产中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针对宁夏引黄灌区传统小麦种植效益不高的现状,进行春小麦宽幅匀播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春小麦宽幅匀播栽培具有资源高效利用、苗壮蘖多、成穗率高等特点,田间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分别达到428.5万穗/hm~2、43.8粒、45.2 g、8 483.3 kg/hm~2,较"井"字形常规机条播分别增加8.5万穗/hm~2、0.8粒、0.4 g、388.5 kg/hm~2;较对照常规机条播分别增加10.5万穗/hm~2、1.1粒、0.45 g、496.05kg/hm~2;纯收入较"井"字形常规机条播、对照常规机条播分别增加1 111.1、1 418.7元/hm~2,表现出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省工增产的水稻轻简化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方法]对稻田浅旋耕与深耕、机插秧与手栽秧、施用控释肥与精确定量施肥3种不同的整田、移栽、施肥方式进行了试验对比,研究不同的处理对水稻生育性状、经济性状的影响及省工、增产、增收效果.[结果]浅旋耕+机插秧+控释肥、浅旋耕+机插秧+精确定量施肥、深耕+机插秧+控释肥三种模式比对照增产稻谷596.4~80955 kg/hm2,增6.22%~8.45%,省工120~135个/hm2,增收节支5 521.39~8 727.48元/hm2.[结论]此3种模式在生产中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水稻机插秧生育动态指标与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理论作指导,开展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研究,在试验示范后取得的秧苗素质、不同生育阶段生长动态指标、产量及穗粒结构、成熟期植株生产性状以及经济效益数据的基础上,总结了水稻机插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采用直播、机条播、机插秧3种不同播栽方式,对水稻品种南粳9108的生育期、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效益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从生育期来看,3种不同播栽方式均能在安全齐穗期内齐穗,生育期比较安全。从产量水平来看,3种不同播栽方式的产量均在9 500 kg/hm~2以上,机插秧产量最高,为10 573.5 kg/hm~2;机条播次之,为9 879.2 kg/hm~2;直播最低,为9 530.6 kg/hm~2,机插秧与机条播产量分别较直播增加10.9%、3.7%。从净效益来看,机插秧净效益最高,达17 055.3元/hm~2;机条播次之,为15 192.3元/hm~2;直播最低,仅为12 711.7元/hm~2,机插秧与机条播的净效益分别较直播增加34.2%、19.5%。  相似文献   

10.
以10个晚稻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机插秧秧苗素质考察、基本苗调查、生育期记载、产量及其构成分析,研究比较不同晚稻品种在机插条件下的秧苗素质、生长发育进程及产量形成等,确定适宜机插晚稻品种,为得到水稻全程机械化晚稻品种的选择提供依据。结果显示,H优518、五优308、深优9586、丰源优299这4个品种的产量分别为7997. 25kg/hm~2、7855. 80kg/hm~2、7809. 00kg/hm~2、7807. 50kg/hm~2,均高于10个品种的平均产量7201. 95kg/hm~2,显著高于除天优华占外的其它5个品种,平均高出1257. 49kg/hm~2,平均增幅为19. 02%。H优518为穗粒兼顾型水稻品种,其秧苗个体素质最强,白根数最多,为6. 9条,绿叶数、茎基宽、总根数和百株干重均较高,株高最适宜机插和机收要求,为89. 33cm; H优518的生育期最短,为113d。H优518、五优308、深优9586、丰源优299这4个品种均适宜机插秧栽培,其中H优518机插栽培表现最佳,可作为晚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的备用品种。  相似文献   

11.
2010年旺苍县在水稻高产创建工作中应用了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结果表明,精确定量栽培比常规栽培有效穗数增加32.3万穗/hm2,每穗总粒数增加1粒,结实率增加1.3个百分点,产量增加1 584 kg/hm2,增幅达20.02%,产值增加3 801.6元/hm2,纯收入增加1 701.6元/hm2。  相似文献   

12.
南粳45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南粳45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南粳45手插秧平均产量达到11 981.5 kg/hm2,机插秧平均产量达到11 010.0 kg/hm2;经过高产技术路径及技术措施的实施,机插秧和手插秧的加权平均产量可提高15.4%,户实际纯效益增加23.7%,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不同播栽方式对水稻根系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揭示不同播栽方式对水稻根系生长动态的影响,以及水稻根系生长与产量形成之间的关系。以武运粳24号为供试材料,设置直播稻Ⅰ(2013年6月1日播种)、直播稻Ⅱ(2013年6月17日播种)、手栽秧、机插秧4个处理,对水稻根系性状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机插秧的水稻产量最高,手栽秧其次,直播稻最低。不定根数、不定根总长度、根体积和根干质量水稻生育前期直播稻较大,生育中、后期手栽秧和机插秧的较大。水稻生育中、后期手栽秧和机插秧的水稻单茎根数和单茎总根长均显著高于直播稻。抽穗期和穗后20 d的水稻不定根数、不定根总长度、根体积、根干质量、单茎根数和单茎总根长与产量均呈正相关关系,说明生育中、后期水稻根量增加有利于水稻高产,手栽秧和机插秧更符合高产水稻根系生长特点。  相似文献   

14.
2016年浦江县杭坪镇8.2 hm~2单季甬优15机插栽培示范方,平均产量10.893 t·hm~(-2),最高田块12.326 t·hm~(-2)。分析高产田穗粒结构及叶龄动态,提出甬优15机插产量超10.5 t·hm~(-2)的配套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单季晚粳稻品种栽培方式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设计比较单晚粳稻3个品种、2种种植方式和栽培方式对产量及其主要性状的效应。结果表明,品种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子,种植方式和栽培方式次之;品种秀水134、秀水114比秀水09增产5.97%和4.41%,达极显著、显著水平;机插秧比直播显著增产2.64%,最高苗数下降12.1%、成穗率提高2.4个百分点,每穗粒数增5.7%;精确定量比常规栽培显著增产2.88%,最高苗数下降19.8%,成穗率提高7.6个百分点,每穗粒数增6.7%。高产组合,品种秀水134,采用机插秧、精确定量栽培法。  相似文献   

16.
临高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于2017年引入了杂交水稻制种母本插秧机,开展了杂交水稻制种母本机插秧田间试验。以博Ⅱ优225杂交水稻制种为试验对象,比较了人工插秧与杂交水稻制种母本机插秧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生育期,机插秧母本的播始历期比手插母本长0.5~0.8叶,成穗率低3.5%,但其最高苗数比手插母本多42~45万/hm~2,有效穗数比手插多21万/hm~2,而且机插方式的产量比手插方式高0.0126 kg/m~2;二者每平方米总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等均无显著性差异。但综合考量制种成本,杂交水稻制种机械育插秧比传统的人工插秧每亩节约成本227元,效率提高15~17倍。因此,本研究认为,该项杂交水稻制种母本机插秧技术更具有省工、高效、低成本、产量稳的优势,具有在临高县内进行推广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研究甬优538单季机插、直播、手插栽培的经济性状、产量表现,并比较三者的成本与效益。结果表明,甬优538机插秧栽培产量最高,手插秧次之,直播略低,但总体产量均超过11 250 kg/hm~2,并且甬优538不同栽培方式长相长势、株型结构均很好,表明甬优538机插秧、直播、手插秧3种栽培方式均适宜。从种植成本看,直播栽培是最省工节本的栽培方式,是大部分小户选择的方式。手插秧栽培由于用种量少,种子成本低,种植密度小,手插秧也较快且成本不高,且后期管理方便,也是小户种植不错的选择。但作为大户,由于劳动力、季节紧张,还是选择机械化作业为佳。  相似文献   

18.
进行武运粳24号水稻机插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武运粳24号水稻应用机插高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能够取得高产、节本、增效的效果,产量可达到10 565.3 kg/hm~2;且武运粳24号具有高产稳产、茎秆粗壮、分蘖性强等特点,是目前水稻高产栽培较理想的选用品种。  相似文献   

19.
机械化栽培水稻的生育特性及高产配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机插秧、机械旱直播、机抛秧等三种机械化栽培稻作方式与常规手插栽培相比 ,具有省工、省力、节本和增效的作用 ,其营养生长期明显缩短 ,个体生长量较小 ,群体较大 ,成穗率偏低 ,穗型变小 ,但穗数较多 ,产量均低于常规手插秧 ,三种机械化稻作方式以机插秧方式为最高。栽培策略是 :在足穗的基础上 ,主攻大穗 ,以提高个体生产力和群体质量 ,夺取高产。配套技术是 :力争早插、早播、早抛 ,采用平稳促进施肥法 ,水浆管理采用间歇灌溉 ,抓好化除、搁田以及三化螟防治等工作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如东县洋口镇重点开展了稻麦周年生产群体特征和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取得了水稻产量12t/hm~2、小麦产量7.5t/hm~2、稻麦周年产量超19.5t/hm~2的成效。为促进该栽培技术体系的推广应用,现对稻麦周年生产高产高效群体特征和水稻旱育壮秧机插及小麦适期机条播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