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克服杂种不育性是利用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关键。由此对水稻亚种间杂种不育性的原因、细胞学基础及两种主要基因遗传模式进行了总结,并详细综述了利用“亲和基因”克服籼粳杂种不育性的两种有代表性的学说-广亲和基因和特异亲和基因分子定位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两“亲和基因”共同利用的初步设想:将聚合了Si等位基因的粳型亲籼系与聚合了不同广亲和基因(中性亲和基因的广亲和力强、亲和谱广泛的粳型品种进行杂交和回交,选育出聚合不同广亲和基因和Si等位基因的粳型亲籼系,再与籼稻品种杂交,真正实现直接利用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4.
水稻籼粳交育种策略的优化及育种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籼粳交育种是水稻育种取得突破的基本途径,以培育掺粳籼稻为主题,分析了籼粳交育种的多个育种策略,利用典型粳稻和采用三交(回交)方式是优先可取的方法,但存在工作量大的问题。为此,提出了工作量小、能有效缩短育种时间的高效育种策略,即(籼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对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具有保持能力的典型粳稻品种F1//具有恢复能力的籼稻品种或恢复系"的育种策略,回顾了籼粳交育种历程及所取得的成效,并对籼粳交育种策略的进一步优化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6.
通过水稻广亲和基因的应用,实现了以籼型光温敏不育系为母本、粳型广亲和为父本的两系法亚种间杂交,通过配组和筛选育成了中间型的高产杂交组合,为超高产育种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本文对两系法籼粳交育种的历程及思路进行探讨,以期为育种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8.
分析了两个籼粳杂种一代和2个籼型杂交稻的每穗粒数和稻穗结构.与籼型杂交稻相比,籼粳杂种一代的每穗粒数超过高亲,表现正向超亲优势.这种超亲优势主要是由籼粳杂种稻穗有较多的二次枝梗和二次枝梗着粒数而产生的.还讨论了杂种一代的稻穗结构与亲本选择关系,杂交双亲在稻穗结构上的性状互补将有利于得到大穗型杂种. 相似文献
9.
10.
采用ISSR标记分析了来源于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历时18年、4个选育阶段、涉及25个亲本和36个育成品系构建的水稻籼粳亚种间育种系谱的遗传多样性,并对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ISSR标记可明显区分54个水稻籼粳亚种间育种系谱材料.基于ISSR标记数据的聚类结果,以遗传相似系数0.58为阀值,将该育种系谱材料划分成4个类群. 相似文献
11.
水稻粳型亲籼系籼粳型属性的程氏指数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提高鉴定粳型亲籼系籼粳型属性的准确性,用程氏指数鉴定了待测粳型亲籼系及其杂交后代的籼粳型属性。结果表明:用程氏指数鉴定粳型亲籼系的籼粳型属性的结果准确率较高,且年度间和季度间的稳定性好;偏粳型品种与籼型或偏籼型品种杂交,其F1多为籼型和偏籼型。用程氏指数法从15个待测粳型亲籼系中鉴定出1个粳型品系和4个偏粳型品系。另外,秧苗的KClO3抗性可作为鉴定粳型亲籼系籼粳型属性的一个指标,改良程氏指数能提高鉴定粳型亲籼系籼粳型属性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广亲和选系“02428”在籼粳亚种间杂交的初步利用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广亲和中粳品系02428是江苏农科院1980年从高光效筛选的入选材料之间杂交的后代中选育而成。全生育期140天,具有良好的株型,穗大花多,结实率高。与不同类型的籼稻或粳稻杂交,F#-1表现大部分结实率正常。与籼稻杂交的F#-1结实率为59.95-88.73%,而且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多数组合在许多农艺性状上超过中亲值(MP)或高亲值(HP)。在生物学特性上有两点比较突出:其一是,“02428”酯酶同功酶的酶谱为1A、3A、4A、5A、7A(典型籼稻和粳稻的混合谱带型)。这种谱型在美国长粒品种与我国云南光壳稻品种中均易发现。需进一步证实这种谱型是否可作为筛选广亲和性种质的指标。其二是,“02428”的净光合速率在变化光强下有较大的适应能力。用化学杀雄的方法,以籼稻为母本,以“02428”为父本配制了批量的F#-1种子,大田试种产量可达725.1公斤/亩(早献党/02428),这表明利用“02428”进行水稻亚种间杂优育种有令人鼓舞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14.
籼、粳亚种间杂种稻米品质性状的遗传控制徐辰武,莫惠栋,张爱红,朱庆森(江苏农学院农学系,扬州225009)随着对籼、粳亚种间杂种产量优势的开发利用,杂种稻米的品质遗传也需要加以研究。从遗传关系看,杂种植株是F_1,其所结稻米则是双受精而产生的F_2;... 相似文献
15.
水稻品种籼粳属性的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农业科学》2015,(24)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是提高水稻单产的重要途径之一,正确鉴别育种材料的籼粳属性是有效利用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先决条件。多种方法可以检测籼粳分类,目前常用的有依赖于籼粳间形态性状变异的程氏指数法和基于DNA序列差异进行分类的分子标记检测法。程氏指数法具有简便、易于观测和受环境条件影响大等特点,而分子标记检测法具有准确、可定量及对试验条件的要求相对较高等特点。在多数情况下,在籼粳亚种水平上程氏指数和分子标记检测分类结果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16.
17.
18.
籼粳交水稻花药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筛选最适出愈培养基,以水稻籼粳交品种的花药为植体,以预处理时间、2,4-D质量浓度、播期、接种密度、叶枕间距为因素的正交试验,通过方差分析研究影响籼粳交后代花药出愈率的主要因素,并对其最适值进行优化。成苗阶段研究MS培养基中加入4种不同植物激素、在不同的愈伤培养时间以及培养温度处理条件下对籼粳交材料愈伤组织成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籼粳交材料后代均在3号M8培养基的出愈率最高;预处理时间、叶枕间距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分化成苗阶段,蔗糖是影响成苗阶段的主要因素,其次为6-BA,且分别在30g/L、4mg/L时分化率最高。愈伤培养30d转接分化率最高;培养温度为29℃时绿苗率最高。表明,M8+8mg/L 2,4-D+8mg/L NAA+4mg/L KT+2mg/L 6-BA+30g/L蔗糖+6g/L琼脂为最优出愈培养基;预处理时间和叶枕间距是影响出愈率的主效因子,最适宜分化培养基配比为MS+6-BA 4mg/L+蔗糖30g/L+琼脂6g/L;最佳愈伤转接时间为30d;最佳培养温度为29℃。 相似文献
19.
用贵州高原粳的广亲和特亲和资源矮化后代与两系不育系测配,筛选出基本是特亲和资源后代的组合,证明亚种间特亲和资源有利于亚种间种优势的利用。 相似文献
20.
强耐冷性籼粳亚种间杂种后代孕穗期的耐冷性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以云南稻种资源昆明小白谷与大理早籼配制的杂种F2 、F3、F4 、F5和F6等为材料 ,分别在高原粳稻区、籼粳交错区和冬季籼稻区进行强耐冷性籼粳亚种间杂种后代孕穗期的耐冷性研究。结果表明 :(1)昆明小白谷×大理早籼F3、F4 分离群体在不同稻作区每穗实粒数、总粒数与结实率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尤其是昆明点高达 0 .5 86 ~ 0 .776 。 (2 )遗传研究表明 ,可能有 1~ 2对基因影响着籼粳杂种结实率 ,其中有 1对主效基因控制着耐冷基因的表达。利用该群体已选育出了稳定的耐冷性籼粳重组近交系。 (3)不同稻作区不同世代育性分布规律的总趋势是一致的 ,即随着世代的增加耐冷主效基因有累加趋势 ;不同之处在于不同世代的耐冷主效基因和微效基因表达上有差异。 (4 )同世代昆明小白谷×大理早籼杂种后代结实率分布规律为籼粳交错区与冬季籼稻区相似但与与高原粳稻区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