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大田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行距配置对大穗型冬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花后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及单位面积蛋白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5cm行距处理下,旗叶在灌浆中后期具有较高的氮代谢酶活性。籽粒产量随行距减小而增加,而籽粒蛋白质含量却减小,籽粒蛋白质产量与籽粒产量表现相同趋势。因此,适当缩小种植行距,降低了籽粒蛋白质含量,但有利于提高籽粒产量和单位面积蛋白质产量。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云烟97’在武陵烟区适宜的栽培行株距配置,2012年4—12月在重庆市武隆县出水村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了行株距配置对‘云烟97’农艺性状、化学成分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宽的行株距配置能够提高烟株移栽后60天烟株的田间长势,其中行距120 cm、株距50 cm和行距120 cm、株距60 cm的表现较好。烤后烟叶中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整体偏高,处理组合行距120 cm、株距40 cm的烤后烟中部叶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好。试验因素株距对产量的影响要大于行距,但是行距对产值和上等烟比例的影响大于株距,行距120 cm、株距40 cm产量、产值和上等烟比例表现最优。综合分析,在武陵烟区,种植‘云烟97’选择行距120 cm、株距40 cm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3.
为了高效开发利用小黑豆资源,提高小黑豆产量,在山西隰县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研究了不同行株距(密度)对小黑豆产量及相关性状变异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40 cm的平均产量优于行距60 cm的平均产量;不同行株距配置(密度)中,R40P30(8.34万株/hm2)处理的籽粒产量、单株籽粒产量、单株荚数和结荚高度4个性状均优于其他处理,R60P15(11.12万株/hm2)处理的百粒重性状优于其他处理,株高性状以R60P25(6.67万株/hm2)处理最高不,同行株距配置(密度)对有效分枝性状不存在影响;不同行株距配置(密度)处理对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影响序列为产量>结荚高度>单株籽粒产量>百粒重>单株荚数>有效分枝>株高。该项研究为进一步提高小黑豆产量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在高产条件下,不同行距配置、密度对奶花芸豆群体田间小气候变化、冠层结构、光能分布与利用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宜的群体密度下,通过扩大行距,减小株距,有利于优化群体结构,显著影响小气候因子在群体中的分布,改善个体生育状况和群体通风透光条件,使产量构成因素实现最佳配置,充分利用地力和空间,从而获得最佳产量。在实验条件下,密度15000株/hm2,行距60cm或采用80+40cm宽窄行、株距10~15cm是奶花芸豆理论上的田间最佳分布的配置。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适宜武陵山区烟叶生产的最佳栽培行株距配置,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烤烟不同行株距搭配对烟田微生态环境、烤烟光合特性及烟叶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适宜的行株距配置能为烟株创造良好的烟田微生态环境;(2)行距0.12 m、株距0.40 m配置和行距0.12 m、株距0.60 m配置的叶片净光合速率最大,行距0.11 m、株距0.40 m配置和行距0.11 m、株距0.50 m配置的胞间CO2浓度较高,行距0.12 m、株距0.40 m配置的叶片蒸腾速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行距0.11 m、株距0.60 m配置的蒸汽压亏缺显著高于其他处理;(3)从产量和产值上看,行距0.12 m、株距0.40 m配置表现较优,且其上等烟比例和均价都较高。综合分析,武陵山区烟叶适宜的栽培行株距配置为行距0.12 m,株距0.40 m。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播期和行距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于2019-2020年在连云港市稻麦综合示范基地以小麦品种连麦7号和淮麦45为供试材料,设置不同播期和行距处理,研究不同处理下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加工品质和粉质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连麦7号和淮麦45的穗粒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均先增加后减少。在10月15日和10月30日播期下,2个小麦品种籽粒产量在行距25cm时最高。2个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加工品质和粉质参数等指标在10月15日和10月30日播期下表现较好,而11月15日播期下各行距处理的小麦品质均明显下降。随着行距增大,2个小麦品种湿面筋含量、吸水率、稳定时间和粉质质量指数不断提高,但3个行距处理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由以上可知,播期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大于行距。综合分析可知,兼顾连麦7号和淮麦45高产优质的最佳播期和行距配置分别为10月30日、25cm和10月15日、25cm。  相似文献   

7.
以164份辽宁芝麻资源为材料,研究了各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呈正相关,产量与蒴长达到显著正相关,与株高、株蒴数、蒴粒数达到极显著正相关,蒴粒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为最大。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直接贡献大小依次为株蒴数蒴粒数株高蒴长,进一步说明芝麻高产育种中必须着重于株蒴数的提高,同时兼顾蒴粒数、株高。因此,芝麻种质资源各主要农艺性状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保证一定株蒴数的基础上,协调优化株高、株蒴数、蒴粒数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良好的群体质量,才能为辽宁地区高产育种提供优良亲本。  相似文献   

8.
地膜覆盖对不同芝麻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芝麻高产稳产新品种,探索芝麻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选用冀航芝1号、冀航芝2号和冀航芝3号芝麻新品种,设置露地种植和地膜覆盖2种栽培模式,研究地膜覆盖对不同芝麻品种产量构成因素、主要农艺性状和抗病性的影响,比较不同芝麻品种不同栽培模式下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可显著增加芝麻的株高和茎粗,同时降低始蒴高度,增加有效果轴长和单株果节数,促进根系生长,增加主根长度、侧根数量和分布范围。地膜覆盖栽培对芝麻病害影响不明显,但可显著增强芝麻抗倒伏能力,冀航芝1号、冀航芝2号和冀航芝3号露地种植倒伏率分别是覆膜种植的3.5、2.8和3.0倍;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表明茎粗和株高对倒伏率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品种与栽培模式对小区产量、单株生产力、千粒重和单株蒴数有极显著影响;二者的互作对单株生产力和单株蒴数有极显著影响,对小区产量有显著影响,对千粒重无显著影响。地膜覆盖大幅度提高各品种净收入和成本利润率,覆膜种植冀航芝2号获得的经济效益最大,成本利润率达到126.57%。  相似文献   

9.
光温因子对不同播期芝麻主要性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播期芝麻主要性状受光温因子影响的变化规律,以确定芝麻的适宜播期。试验选用3 个芝麻品种,11 个播种时期。结果表明:光温因子对不同播期芝麻主要性状具有显著的影响;6 月份前和8月份后播种的芝麻生育期较长;芝麻株高、始蒴高度和单株产量表现为先升后降趋势,其中第3播期单株产量最高;蒴节数、每蒴粒数和千粒重呈不断下降趋势;出苗至现蕾期积温与单株蒴数呈负相关;现蕾至初花期积温与单株蒴数呈显著正相关;初花至盛花期积温与蒴节数、每蒴粒数、小区产量和单株产量呈负相关;盛花至终花期积温与芝麻主要性状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终花至成熟期积温与株高、始蒴高度、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与单株蒴数呈极显著负相关。芝麻适时播种其相关性状才能达到最佳值。南昌地区芝麻适时播种期为5月下旬至7 月中旬。  相似文献   

10.
针对水稻传统耕作导致土壤结构破坏和土壤板结等问题,开展垄作双深耕作模式及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水稻产量影响的研究。选用水稻品种齐粳10号,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垄作双深和常规平作2种耕作模式、4个株行配置,共8个处理。结果表明:与常规平作相比,垄作双深处理的穗重和一次枝梗数分别显著增加7.88%和7.00%,灌浆期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和气孔导度分别显著增加9.33%、14.81%、11.46%和27.09%。株行配置方面,株距15cm处理的穴穗重均极显著高于株距12cm处理,穗长随着株行距的减小而减小,株行距为12cm×(17~33)cm处理的穗数最大,平均显著高于其他株行配置12.87%。垄作双深与株行距为12cm×(17~33)cm互作处理产量最高(10 239.12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1.
2007-2008年度通过对不同氮肥水平下28个品种苗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参数以及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测定,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差异较大,施用氮肥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显著降低。(2)多数品种施用氮肥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净光合速率(Pn)增加;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光化学淬灭系数(qP)增加,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减小。(3)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与净光合速率(Pn)之间,净光合速率(Pn)与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之间都表现显著正相关关系。(4)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与苗期叶片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呈显著正相关,不施氮肥条件下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与SPAD值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为了确定适宜河北低平原区油葵高产高效机械化生产的株行距配置,以当前生产中种植面积较大的中早熟品种新葵20和晚熟品种SD567为试验材料,在适宜机械化和轻简化栽培的宽窄行(70cm+50cm)种植的前提条件下,设置24、26、28、30、32、35cm等6个株距,研究不同品种不同株距配置条件下油葵的生长发育特点及产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在同一株距配置条件下油葵各生育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单株叶面积及产量多数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同一品种在不同株距配置条件下油葵各生育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单株叶面积及产量都是以宽窄行(70cm+50cm)、株距30cm的处理为最高。说明油葵在宽窄行(70cm+50cm)、株距30cm的行株距配置条件下,水肥效应和光合效应得到了最大发挥,能够获得最大产量,适宜于河北低平原区当前的油葵生产。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合理密植条件下不同棉花品种的适宜株行距配置模式,为黄河流域机采棉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试验筛选了3个冀中南地区主栽品种:冀棉958、石抗126和冀863,设置了75 000株/hm2种植密度下4个不同的株行距配置,行距分别为80(Ⅰ),75(Ⅱ),70(Ⅲ),(100+50) cm(Ⅳ),同时设置常规种植密度45 000株/hm2为对照(CK,行距80 cm),研究了合理密植条件下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密植下不同株行距配置对不同品种的株高、茎粗和果枝台数等农艺性状的影响不尽相同;冀棉958和石抗126不同株行距配置的单株成铃数之间无显著差异,均显著低于低密度下的CK,单株成铃率则均为处理Ⅱ与处理Ⅳ显著高于处理Ⅰ与处理Ⅲ;冀863的单株成铃数以处理Ⅳ最高,其次为处理Ⅱ;冀棉958籽棉产量以处理Ⅳ最高,石抗126籽棉产量为处理Ⅱ与处理Ⅳ显著高于处理Ⅰ与处理Ⅲ,冀863的籽棉产量则为处理Ⅱ与处理Ⅳ略高于处理Ⅲ,处理Ⅲ又略高于处理Ⅰ。推荐3个棉花品种适宜的株行距配置为75 cm行距与(100+50) cm 2种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不同行距配置对谷子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行距配置对谷子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以多分蘖的张杂谷5号和少分蘖的晋谷21号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T1(10cm+50cm)、T2(20cm+40cm)、T3(30cm+30cm)3种行距,对两品种在不同行距配置条件下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2处理能显著提高两品种的产量,对于多分蘖的张杂谷5号,适宜的宽窄行能够有效提高谷子的分蘖及分蘖成穗数,进而提高谷子的产量;对于少分蘖的晋谷21号则通过优化个体穗部性状从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5.
为不同穗型小麦品种选择各自适宜的行距配置方式提供理论依据,在大田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行距配置对两种穗型小麦品种花后光合物质和氮素积累及转运的影响,明确了小麦籽粒灌浆期植株氮素向籽粒输入特征及品种间差异.结果表明,花后光合产物向籽粒的输入量及对籽粒贡献率兰考矮早八为随行距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变化,20 cm行距最大,豫麦...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丰油10号’在黄淮地区适宜的播种密度与行距配置。在河南省油菜主产区进行大田试验,比较不同种植密度及行距配置方式下,‘丰油10号’的物候期、叶片叶色值(specialty products agricultural division, SPAD)及开花期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 LAI)、经济性状、产量和品质情况。结果表明:‘丰油10号’的生育期随着密度和行距的增大,逐渐缩短;叶片的SPAD值在蕾薹期和开花期随密度增大逐渐降低,随行距缩小而减小;植株LAI在开花期随着密度的增大先增后减,同一密度下,40 cm行距下较高;株高、一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的长度和角果数随密度的增加逐渐较小,分枝部位则升高,随行距的减小单株有效角果数下降,千粒重不受密度和行距配置的影响;籽粒产量和含油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增后减,籽粒产量在种植密度为42万株/hm2,40 cm行距下最高,为2734.6 kg/hm2,当行距缩小到20 cm,籽粒平均减产4.65%;籽粒芥酸和硫苷含量不随密度和行距改变发生变化。在其它栽培措施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建议‘丰油10号’在黄淮流域的种植密度控制在34.5万~49.5万株/hm2,行距设置为40 cm。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不同灌溉方式对芝麻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冠层结构和光合特性的影响,2018年在河南省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设置2个灌水模式(漫灌和滴灌)、选取2个基因型品种(郑太芝1号和郑黑芝1号)进行试验,结果表明:(1)与漫灌相比,滴灌条件下两品种的产量分别增加了13.58%和8.40%,经济系数增加了4.25%和4.29%;(2)与漫灌相比,滴灌显著改善了芝麻的冠层结构,在盛花中期影响最大,两品种叶面积指数(LAI)平均分别增加了2.61%和5.50%,冠层透光率(LTRC)降低了13.43%和23.22%;(3)与漫灌相比,滴灌条件下两品种净光合速率、SPAD值和叶绿素密度平均分别增加了3.60%和4.15%、2.99%和3.78%、8.24%和10.09%。  相似文献   

18.
密度与行距对玉米‘协玉3号’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种植密度与行距对玉米产量、穗部性状以及通过穗部性状对产量的影响,寻求最佳种植行距与密度,为实现玉米超高产栽培创建提供技术依据。以玉米品种‘协玉3号’为材料,设置3个行距[50 cm等行距、60 cm等行距与40 cm+60 cm宽窄行]、3个种植密度[60000、67500、75000株/hm2],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共27个小区,每小区行长6 m,行宽3 m,面积18 m2。50 cm等行距与宽窄行为6行区,60 cm等行距为5行区。结果表明,行距对‘协玉3号’的产量影响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而且不同行距配置中穗重、穗行数、穗粗以及穗粒重差异显著,不同密度间穗重、穗行数、百粒重与穗粒重差异显著,多个作用大小不一的穗部性状间的交互作用共同影响决定玉米产量。‘协玉3号’在密度为75000株/hm2和60 cm等行距模式下产量最高,可达16646.70 kg/hm2。因此,在山西中部水浇地条件下采用紧凑型玉米品种‘协玉3号’,适当扩大种植行距、缩小株距、增加种植密度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旨在优化出适合盐碱水田水稻种植的群体结构,进一步提升水稻产量。以吉粳809为材料,试验采取裂区设计,研究不同群体结构对水稻农艺性状指标及稻米外观品质、碾米品质和蒸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A3B2处理产量、一次枝梗实粒数、二次枝梗实粒数和总粒数分别比对照A4B3增加31.4%、16.1%、18.9%和6.3%,有效穗数和株高分别比对照A4B3减少24.5%,降低4.5%。行距和株距的互作效应对产量和有效穗数有显著影响,对总粒数、实粒数和千粒重影响不显著。不同行距间,株距间对产量、总粒数和实粒数影响不显著,对有效穗数影响显著。A3B2处理条件下整精米率高于对照处理。随着行距和株距的扩大,稻米的垩白度和垩白粒率均降低,对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影响较小,变化范围分别在6.54%~7.16%,17.2%~19.3%。  相似文献   

20.
花后灌水对小麦籽粒品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28  
在池栽防雨条件下,研究了小麦花后不同灌水时期、不同灌水次数对籽粒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花前限量灌水条件下(135 mm),花后灌水(45~90 mm)可显著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及蛋白质产量;虽然多数品质性状在花后不灌水(CK)条件下获得最大值,但灌1水未引起品质性状的明显变化;随灌水次数增加,各品质性状变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